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海尔在制定品牌承诺体系时,就充分进行了品牌规划。与同城的海信相比,在某些品类上,海尔并不占太多的质量优势。于是它扬长避短,“真诚到永远”的服务就成为海尔最重要的品牌承诺。为充分体现、兑现这一品牌承诺,从1994年海尔推出“星级服务”以来,其在品牌战略上表现出了非凡定力与坚持力,在全国建立了33个电话服务中心,10 000多个售后网点以及“海尔服务网”。为了塑造海尔星级服务的形象,海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容忍微小的质量缺陷。通过海尔服务人员上门自带鞋套、不喝用户一杯水、无尘安装空调等一次次品牌体验,海尔的品牌承诺得以全面甚至超额兑现。用户满意度逐渐提升,品牌内涵日益丰富。
反观中国联通起初的市场策略则是扬短避长,犯了品牌建设的忌讳,未经系统的品牌规划,就提出无法即时兑现的品牌承诺。联通在成立之初就树起大旗,把“互联互通”作为企业的神圣目标,不断传达给大众及消费者。然而“互联互通”一直是联通的软肋。从网络的建设来看,联通在成立初期明显呈现“先天不足”的局面。在手机互发短信方面,一直遭到移动的打压,直到2000年底才实现信息互传。另外,网络覆盖也是联通的一大痼疾,通过对顾客满意程度的调查可以发现,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严重影响了联通的品牌形象。在现有用户中,有意转网的用户高达50%以上,其中联通用户转网的主要原因正是网络质量有缺憾,覆盖范围不广。从GSM网络资源来看,“互联”则以,“互通”怕是不易做到。在产品品质、包装设计、广告、渠道形象、终端展示、促销活动、售后服务等消费者感知品牌的每一个接触点,如果品牌承诺都能兑现,就意味着为品牌价值的积累做加法;反之,如果无法兑现品牌承诺,每一次消费者的质疑就都意味着为品牌价值的积累做减法。
客观地说,当时的条件,注定联通无法实现真正的突破,无法建立起全国高覆盖率和质量一致的网络,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联通向顾客承诺的是自己当时无法兑现的承诺,这使它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
联通的教训告诉人们,品牌一旦承诺就一定要兑现,否则会损坏品牌的长期价值积累。
GSM130——品牌战略缺失的年代
中国联通成立之初,作为打破垄断格局的新力量,在企业战略方面以技术和网络为导向,而在品牌建设方面较为滞后。
中国联通的GSM130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低端品牌,这源于其常常使用价格策略抢占市场,慢慢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低价形象。目前,GSM市场在中国移动与小灵通的蚕食下已经趋于饱和,能吸引消费者的利益基点便转到价格和服务上。而在联通刚推出GSM业务时,做品牌定义的只有预付费的“如意通”一个产品,但它在全国的品牌诉求都不相同,也没有对品牌做大规模宣传和品牌提升等活动,这样消费者认知率并不及“神州行”,而后付费的130就更没有一个是实现完全品牌定位。很显然,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联通对品牌的宣传出现了问题。例如:品牌没有形成完整而且清晰的体系,顾客难以识别,原有的130品牌定位模糊,131、132的认知度更小得可怜,它们的出现甚至都未进行过宣传。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品牌区别不够明显,没有实现很好的品牌规划。对于联通而言,最常用的市场策略是价格策略,采取打折、免费送SIM卡等方式,这些做法帮助联通打开了移动通信市场的大门,但主宰移动市场的只有两家,这样很容易就使联通的品牌形象固定在中、低端客户上。这种方式虽然在当时为其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市场的良性发展极为不利。
如意通——从廉价开始
联通刚成立时,重点以技术战略和网络建设为先导,目标是打破移动通信市场的垄断格局,实现与中国移动在相互竞争中“旗鼓相当,不分伯仲”的态势。但经过十年的发展,却始终在中国移动的强悍势力外徘徊踏步,在品牌建设方面明显滞后。2002年以前,中国联通只有“如意通”这一个全国统一性品牌,且各省品牌标识不一,“一地一策”的品牌管理十分混乱。最重要的是“如意通”定位于当时同品牌中最低廉价格的品牌。中国联通在各个方面都基本处于“移动”后者位置,这既说明联通各方面服务水平比较平均,同时也反映出联通产品无特色,没有突出的优点,而且在价格上低于“移动”的同类型品牌。但这时中国移动已经发展壮大成全球第二大移动运营商,占国内市场分额的95%,联通在GSM上已经错过了超越中国移动的最好时机。联通与移动在GSM上交火7年,所抢市场份额不过25%,目前仍处于“移动”边缘势力。
联通新时空CDMA——新瓶装旧酒
当初中国联通上马CDMA之时就踌躇满志,打算重新开始。在几年内,通过强大的宣传,逐渐树立CDMA的高端形象,企图在激烈竞争中获胜,并通过对CDMA整体包装,借以实行品牌差异化竞争赢得客户。但是,面对中国移动在用户数量、网络覆盖上的优势,撕开高端用户群是联通的一大难题。
联通首先推出新的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要:“如意133”、“超值新时空”和“至尊新时空”,又结合自己的双网特点,推出“世界风”和“掌中宽带”,一时间这股绿色飓风立即席卷全国。本来联通可以借助第二代通信新技术CDMA为其塑造高品质品牌形象,但迫于用户增长缓慢,不得不改变其策略,再一次以变相降价的方式进行促销,造成了先前大量的广告浪费,而且这一举动也对本身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冲突。更糟糕的是,联通还采取了中低端市场常用的促销手段——交话费赠手机,到银行存款得CDMA手机等一系列的促销手段,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人们购买CDMA手机的热情,但同时也近乎毁灭了联通已经塑造的品牌形象。所以,CDMA网络的品牌定位与品牌执行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致使其整体品牌形象更加模糊不清。
《品牌战》 第二章 中国企业的软肋《品牌战》 幸福在那里
联通无限U…Max——幸福在那里
作为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之根本是技术、资源、资费、人才、服务,但最重要的还要归结到品牌竞争上。移动通信发展到现在,单纯的话音业务收入正逐步下降,而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呈迅猛上升之势。为此,联通CDMA1X决定把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放在移动数据业务上,GPRS和CDMA1X同属2。5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满足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如手机上网、收发邮件、下载图片等的需求,是中国移动运营商争夺高端用户的“必杀技”。但是一个网络能否成功,技术只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要看其业务种类是否丰富、应用服务是否完善,否则就无法吸引用户。一项技术再好,但如果不能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服务,它就有可能推广失败。联通现如今最要紧是品牌战略的重新规划,通过对品牌的高端确立、纵深发展,以吸引大量的用户,增加CDMA的占有率。
世界风——“真正的全球通”,为中国移动做嫁衣
为了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中国联通必须想方设法细分市场,并推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营销策略。所谓细分市场,就是视顾客为上帝,充分考虑顾客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以不同的标准将顾客划分成许多部分,并针对各部分顾客不同的消费需求,具体地开发和调整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有别于其他品牌。“世界风”就是联通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品牌。但令人不解的是,联通打出的宣传口号却是:“真正的全球通”,让人感觉是又一次步“移动”的后尘,为中国移动的“全球通”做了嫁衣。
CDMA本身具有技术上的巨大优势,它具有系统容量大(比GSM要大4~5倍)、系统容量的配置灵活、通话质量更佳、频率规格简单、延长手机电池寿命等优势。CDMA移动通信网是由扩频多址接入、蜂窝组网和频率复用等几种技术结合而成,含有频域、时域和码域三维信号处理的一种协作,因此它具有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保密安全性高、同频率可在多个小区内重复使用、容量和质量之间可做权衡取舍等属性。基于CDMA的“世界风”双模手机功能的主要特点是兼容性强,一部“世界风”手机可以适用于GSM和CDMA两种移动通信网络,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通信需要在两网之间通过该手机自由切换。这恰好可以解决那些既想享受CDMA的好处,又想保留原号码的用户,正是品牌翻身的大好时机。同样,也可以把联通塑造成一个更高端通信技术的产品形象,但它没有这样做。可见,其品牌战略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布局。
CDMA作为联通未来发展的生命线,“世界风”双模手机的推广可以说是CDMA重新定位、再度出击的战略机会。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联通把“世界风”的品牌定位在高端,“世界风”也同样面临双模手机价格高、用户转换成本高的问题。不知联通会用什么方法处理好这种关系,是否会又一次放弃品牌策略而启用价格战术。
卖保密还是卖健康?——中国联通模糊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模糊一直是联通的痼疾,到了CDMA,这一毛病仍旧发作了。起初中国联通将CDMA定位于高端人群,对于高端用户群来说,尤其是商务人士一般比较重视个人隐私,CDMA手机保密性强、有效防止窃听的特性会吸引注意并满足客户的消费需求。与之相对,中国移动对联通品牌进行了大量的阻击,以救命广告树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