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寒的,但是它必须血色是淡的,血质比较稀,好像水分比较
多似的。这是从出血的形状来看的。另外从全身来看,既然是
一种虚寒性的出血,而且又是脾阳的问题,因脾主四肢,所以
四末不温;由于出血多、阳气虚,所以面色萎黄。气虚为主
的t是面色咣白,舌头是淡的,苔是白的,脉是沉细的。所以
用灶心黄土为主药,而且是大量的用,然后配上白术、附子,
温脾阳、暖中土,这样配合黄土补虚祛寒,温建中阳。中阳通
L下篇各 论
过温朴得到补充眦后,自然能统摄血行。这样.因阳气虚而离
经妄行之血,就可以自行归经,以迭到止血的目的。白术可以
守中土,有它可奠定中土基础,虽然它的作用不如参,也不如
芪,但是它的特点是专门健脾,能够起到奠基的作用。加上了
炮附子,就能更好的温脾阳。附子经过炮以后,辛散的作用就
差了,而温阳祛寒的作用增强了。这些配合起来就是针对病因
而治疗的。因为阳虚不能摄血,所以温阳健脾采统帅血行。但
是考虑到,一个是出血,血已经受伤了,而另一个是血本身就
不循经而行,用丁热药以后会影响血行,所以加了地黄、阿胶
和甘草。甘草一方面是补,一方面是缓,与白术、附子一起能
很好地补气,同时通过它的缓来缓解灶心黄土之辛、附子之
辛。另外用阿胶、地黄还补血,而且在方中辛燥、辛热之品偏
多时,有凉润之意。甘草和阿胶在《伤寒论》中是一对止血
药,而且阿胶本身能补阴和止血。黄芩在过里是作为反佐的
药,在这里先讲一下反佐。认定了病的寒热之后,在病没有寒
热夹杂的情况之下,用了相反的药,这才叫反佐。苦寒药很
多,为什幺用黄芩呢々因为它主证是治肠中出血、大便出血,
所以者重是用它清肠热。黄芩人夫肠、清肠热,这样可咀更好
地作用于太肠,起到一个反佐的作用。用它主要是防止辛热之
品动血。这里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四逆坜为什么要用猪胆什。
血止了以后,遭一类病证善后的方剂,可用归脾汤。
胶艾 .历
(《金匮要略》)
i组成】 川芎=两(6g) 阿腔=w(。g) 艾叶=日(0g) 甘
草=日(0g) 当归=M(0g) 芍药口日(10g) 干地黄^两(10g)
【用法】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舍煮,取三升,去
滓,内肢夸消尽,温胆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现代用
第
九
l
理
血
拍
法:水煎去渣,或加酒适量,人阿胶化
【功用】补血止血,调经安胎。
下篇各 论一
温服)。
【主治】 妇人冲任虚损。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淋漓不
止,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F血,腹中疼痛者。
【方解】还有一个胶艾畅,在这里着重提一下用量。地黄
用量最大,芍药第二位,当归第三位,川芎最少,这可联系到
讲四物汤时有黄灵活使用的内容。另外加了阿胶、艾叶和甘
草。当初讲四物汤时,地黄和芍药是补血的阴药,当归和川芎
是和血的阳药。地黄是阴中之阴,川芎是阳中之阳。补血为
主,以地黄为主。在这个地方看一看它所治的证,以及这四个
药用量的变化,反过来证明了我们在开始讲四物汤的时候作为
置 补血和血、治营血虚滞的问题。这里用艾叶,主要取其暖宫,
辅 合“四物”、弼胶以补冲任的虚损。
之
旁
勃
掌
饼
瓤
L下篇各 论
凡是运用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
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风病的范围很广,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概括地说,可分为
“外风”和“内风”两太类。外风是指风邪侵人人体,留于肌
表、经络、筋肉,骨节等所致。由于寒、湿、燥、热诸邪与风
邪结合为患,故其病证又有风热、风湿、风寒等区别。其他,
如风邪毒气从皮肤破伤处侵人人体而致的破伤风,亦属外风范
围。外风主要表现为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骨
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眼口日斜,甚则角弓反张等症。内风
大多是指内脏病变所致的风病,其病机有肝风上扰、热盛动
风、阴虚风动及血燥生风等。内风之证,常见眩晕、震颤、四
肢抽搐、足废不用、语言謇涩,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
咽斜、半身不遂等症。在治疗上,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
因此.本类方剂可分为疏散卦风和平熄内风两类。
治风剂的运用,首先必须辨别风病的病因是内风还是外
风,并分别其寒、热、虚、实。若属外风则多实,治宜疏散,
而不宜平熄;属于内风则多虚,治宜平熄,而切忌辛教。如风
邪夹寒、夹热、爽湿、夹痰者,则应与祛寒、清热、化湿、化
痰等法配合。此外,外风与内风之间,亦可相互影响,外风可
以引动内风,而内风又可兼夹外风。这种错综复杂的证候,立
法用方,就得分清主次,全面照顾。
治风剂中的“疏散外风”,是治疗由外来之风而造成的病
第
十
t
冶
m
村
王
瓣
之
旁
列
掌
讲
稿
证,或中于经络
证的具体方剂。
下篇备 论一
或中于脏腑。现在介绍一些治疗外风所致病
夫暴苑呖
(《素问捕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秦艽三自(9。g) 甘草=月(6蟾) 川芎=目(60g)
当归=两(6。g) 白芍二月(6。g) 细辛半M(1%) 羌活 防风
黄芩荐一月I晷30g) 石膏=w(6垤
(舯g)生地w(30g) 熟地一日(30g)
=g(∞g)
白芷一日(30g)白术口
白获苓一两(300独活
【用法】上十六昧为末,每服一两t水煎去滓,温服无
时。如遇天阴,加生姜七八片。如心下痞,每两加枳实一饯同
煎(现代用法:为散,每次30g,水煎去滓服。或作汤刺,水
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口眼喁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
不能运动,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
I方解】疏散外风中人的第一个方剂是治疗中风的大秦艽
沥。中风在历史上,对于真中和类中,有截然不同的解释,基
本上在术以前讲外风为真中,这与宋以前的气候、自然环境、
生活条件有着较大改变有关。自从刘河间提出来中风非风,就
有真中、类中之争。大秦艽汤还是治疗外风所中的,是风中于
经络,中于经络而见口眼喁斜,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语
言,但是不见六经之证,就是不见三阴三阳经特殊明显的症
状。在这以前,有一个小续命汤,那是以前纯粹用风药来治
的,以散风为主,邪是治疗外风中人的一个方剂。因为现在用
这样方剂的机会很少了,那幺可能在西北、东北风太寒重的地
方,有这样情况。除此以外.很少有真正由外风所致的中风。
L下篇各 论
关于大秦艽溺的主治证要注意一点,有一些人手脚自如,语言
自如.只是口眼喁斜,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面神经麻痹、面瘫,
这不是大秦艽汤的适应证,这种证大多是因内风为外风所引动
而发病。大秦艽汤充分体现了治风先治血的意思,里边有四物
汤,而且用的是白芍和生地。白芍养血,生地兼有清热,但是
这里为什么用秦艽为主,而且量用得大,因为秦艽善于祛风除
湿、通经络,而且性平,没有特别的温凉,它是苦辛之昧,它
既人手足阳明经,叉兼人肝胆经,所以它人经络以散风,善治
手足不遂,所以用它是一个主药和方名。
讲到这里,我们要考虑一下。从它的见证来看,与它的人
经有什么关系9四肢禀气于胃,所以这里用它作为君药,是根
据它的主要症状而来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散风的
药,有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在这里要注意,中医
往往讲痰,而中医所讲的痰,并不是专指肺里、气管里的痰,
而是脏腑、经络之间津液有所不通,津液有所凝聚,它就是
痰。所以说“液有余便是痰”,在这里由于经络之间受风,气
血不利,津液不得布散,所以用一些祛风的药,如羌活在上,
独活在下t白芷在头面,再加上防风、细辛,它把一身的经络
都照顾到了,包括了肌肉,因为阳明主肌肉。在这个基础上,
还加了益气药,用四君子去人参。换句话说,这个方剂是八珍
汤去人参,加上丁祛风的药,由于风为阳邪,容易化燥,容易
生热,因此加了石膏和黄芩,而且可以兼制风药的辛操之性。
所以过千方剂有时在治疗中风病的时候可以用到,和小续命汤
不同。而风与媪易相台,在外风为风湿,在内风为风痰。所以
讲义中遮它而没有选小续命汤,代表了一十治风方法的转变,
另外说明这个方剂在l临床上有效。刚才提到河间谈到内风非
风,那为什么还有这种方剂,因为他处于一千内、外风争鸣的
初期,并不等于说他已经程明确的形成了这么一个学术观点,
只是在辨真中与类中的争鸣中他重视了内风。
第
十
量
冶
凤
荆
量
辅
之
劳’
列
掌
辨
糯
【组成】
荆芥苍术
【用法】
腹服)。
下篇各 论一
潸斑散
(《井科正宗》)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
牛蒡子石膏备‰【各0g)甘草木通各Ⅱ分(各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空
【功用】疏风养血,清热酴湿。
【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
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有力。
【方解】消风散主要是治疗瘾疹的。所谓瘾疹,就是其人
素有内热,又受外风激发,于是疹点外发,或遍身发出片状疹
块,瘙痒难耐,所以既要疏风泄热,叉要莽血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