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服。○阳明病
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汗出则愈。汗
出谵语者。以为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
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服。○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 汗
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服。○阳明病下之。心下懊 而烦。胃中有燥屎者
。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服。○病患烦热。汗出则
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
与大承气。发
汗宜桂枝汤。○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
有宿食故也。宜服。○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
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服。○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服。○得病二三日。
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
小安。至六日与承气一升。若不大便。更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大便。但初头硬。后
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此主之。○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
之。宜服。○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服。○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
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服。○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
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服。(以
上属阳明)○少阴病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服。○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
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服。○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
宜服。(以上属少阴)○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服。○下利脉
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服。○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微而
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服。○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下之。宜服。○
下利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此主之。○下利脉反滑。当下
所去下乃愈。此主之。○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下之。
宜服。○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服。此主之。(以上属可下病脉证)
大黄(二两。锦文者去皮生用酒洗过) 枳实(四枚或作三枚去穣炒净秤用半两
)浓朴(四两去皮姜汁炙) 芒硝(二两或作一合半。朴硝有芦头者亦得)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二盏。先煮浓朴枳实至一盏余。下大黄。煮取六
分。去滓。入芒硝煎一
二沸。放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与一服。
x小承气汤(四十二)x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
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
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
气者。不可攻也。○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气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
。此为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然汗出者。此大便硬。大承气汤主之。若腹大满不通
者。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
大便必硬。硬则谵语。此药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后服。○阳明病谵语潮热。脉
滑而疾者。此药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
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太阳病。若吐
。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得病二三日。脉
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此主之。(属厥阴)
大黄(四两去皮) 浓朴(二两去皮姜汁炙) 枳实(四枚或作三枚。去穣炒
净秤半两也)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大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以利为度。
初服汤更衣者。止后服。不尔者。再服之。
x调胃承气汤。(四十三)x 发汗后。恶寒。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
气。此主之。○太阳病未解。脉阴
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之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
下之。宜服。○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与桂枝汤欲攻其表。
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伤寒十三
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盒饭硬。而反下利。脉调和
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此
主之。○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
。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服之。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
。以呕故知极吐下也。○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服。○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
蒸热者。属胃也。此主之。○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服。(以上属阳明)
甘草(一两) 大黄(二两去皮) 芒硝(一两三分。或作一两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下硝。更上火二三沸。温
、顿服之。
x桃核承气汤(四十四)x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
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小腹结者。乃可攻之。宜用此药。(属太
阳)
大黄(四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 桃仁(
去皮尖双仁者五十个捶碎)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水二大盏。煎至八分。去滓下硝煎化。温服。以微
利为度。未利。移时再服。
x栀子豉汤(四十五)x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
此主之。○发汗若下之,而
烦热。胸中窒者。此主之。○仲景云。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伤
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此主之。(以上属太阳)○阳
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
。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
中懊 。舌上苔者。此主之。○阳明病下之。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饥
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此主之。○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此主之。(
属厥阴)
香豉(二两) 肥栀子(十六个擘碎或作十四个)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盏。先煮栀子至一盏。入豉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得快吐。止后服。
x栀子甘草豉汤(四十六)x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此主之。(属太阳)
栀子(七枚) 甘草 豉(各一两)
上分二服。以水二盏。先煎栀子甘草至一盏。内豉同煎。取七分。去滓温服。得快
吐。止后服。
x栀子生姜豉汤。(四十七)x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
懊。栀子豉汤主之。若呕者。当主之。(属太阳)
栀子(七枚) 生姜(二两半) 豉(一两)
上分二服。以水二盏。先煮栀子生姜至一盏。内豉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得快
吐。止后服。
卷第十四
属性:x栀子浓朴汤(四十八)x 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属太阳)
栀子(大者七枚擘碎) 浓朴(去皮姜汁炙二两) 枳实(二枚取去穣。麸炒
秤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以水二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得吐。止后服。
x栀子干姜汤(四十九)x 治伤寒。医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属太阳)
栀子(七枚) 干姜(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分二服。以水二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得吐。止后服。(凡用
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之)
x栀子柏皮汤(五十)x 治伤寒身黄发热。(属太阳)
栀子(八枚) 黄柏(一两) 甘草(半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x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五十一)x 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属太阳。
)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茯苓(去皮六两。或作四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枣二个。用甘烂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作
甘烂水法。用水二斗。置大盆中。以勺扬之。上有珠子五六千颗。有珠相逐取用)
x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五十二)x 治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
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属太阳)
茯苓(二两) 桂枝(一两半) 甘草(炙) 白术(各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x茯苓甘草汤(五十三)x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主之。(属太阳)
桂枝(去皮) 茯苓(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