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以清浆水二盏半,空煮退八分,内枳实、栀子,煎取九分,下豉再煎五六沸,去滓温服,覆令汗出;若有宿食,
纳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同煎。
x白通汤(九十七)x 少阴病,下利脉微,白通汤主之(属少阴)。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炮)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入葱白四寸,煮至七分,去滓温服。
x白通加猪胆汁汤(九十八)x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
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猪胆(半合) 干姜(半两炮) 葱白(四茎) 溺(二合半) 附子半个(
上以水一盏,煎五分,去滓,纳尿、胆汁,和相得,分温再服。
x桃花汤(九十九)x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
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属少阴)。
赤石脂(四两。一半碎,一半筛末用) 干姜(一分炮)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入糯米一撮,水一盏半,
服愈,勿再服。
x吴茱萸汤(一百)x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属阳明)。少阴病,吐利,
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
吴茱萸
人参(一两去芦) 吴茱萸(一两六钱五分,汤洗三遍)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生姜四片,枣子一枚,以水二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分二服。
x猪肤汤(一百一)x 少阴,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属少阴)。
猪肤(二两六钱半)
上一味,以水二大白盏半,煮取一盏许,去滓,加白蜜一合半、白粉一合。相和温服。
x桔梗汤(一百二)x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属少阴)。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
去滓,温分再服。
x半夏散及汤(一百三)x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属少阴)。
半夏(汤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等分。各别捣筛已,令和治之。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八分,令冷,少少咽之。
x苦酒汤(一百四)x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
半夏(洗碎如枣核十四枚) 鸡子(一枚去黄,纳苦酒,着鸡子壳
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二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
x真武汤(一百五)x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
之(属太阳)。少阴病二三
日不已
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属少阴)。
茯苓(三分,小便利者去茯苓) 白术(二分) 芍药(三分,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分) 附子(一枚炮去皮,
破八片,用二片。呕者去附子,加入生姜三两)
若咳者,加五味子三分,细辛一分,干姜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x乌梅丸(一百六)x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
,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
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以乌梅丸
主之(属厥阴)。
乌梅(七十五枚) 细辛(一两半) 干姜(二两半) 黄连(四两) 当归(一两) 附子(一两半炮
椒(出汗一两) 人参(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杵成泥和药,令
千下,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进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
x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一百七)x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
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属厥阴)。
干姜(三分炮) 黄芩(三分) 黄连(三分) 人参(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
x白头翁汤(一百八)x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
饮水者,以有热也,白头翁汤(以上属厥阴)。
白头翁(一两) 黄柏(一两半) 秦皮(一两半) 黄连(一两半)
上锉如麻豆大。分五服,以水二大盏,煎至八分,去滓温
x赤石脂禹余粮汤(一百九)x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
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治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
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属太阳)。
赤石脂(四两) 禹余粮(四两)
上锉碎。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
x旋复代赭汤(一百十)x 伤寒发热,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属太阳)。
旋复花(三分) 人参(半两) 代赭石(一分) 甘草(三分炙) 半夏(三分汤洗)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
x瓜蒂散(一百十一)x 病如桂枝症,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
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主之(属太阳)。
瓜蒂(熬黄) 赤小豆(各半两)
上各捣筛已,合治之。取一钱匕,豉一合,汤七合,先渍之,须臾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
散温顿服;不吐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之。
x蜜煎导汤(一百十二)x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屎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
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
蜜(四两)
上一味,纳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看欲可丸,捻作挺如指许,长二
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猪胆汁方
用大猪胆一枚,泻汁,和法醋少许,以灌谷道中,如有一食顷,当大便。
x烧 散(一百十三)x 伤寒阴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小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
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 散主之。
妇人 裆烧灰
上一味,以水和服方寸匕,小便利,阴头肿即愈。
卷第十六
属性:此一卷。载杂方。大率仲景证多而药少。使皆如仲景调理既正。变异不生。则麻黄
桂枝青龙用之而有余。以后世望圣人难矣。仲景药方缺者甚多。至如阴毒伤寒、时行温
疫、温毒、发斑之类。全无方书。今采外台千金圣惠金匮玉函补而完之。凡百有余道。
以证合方。以方合病。虽非仲景笔削。然皆古名方也。譬犹周易参同。华严合论。步骤
驰骋。不外乎圣人之意。又况俗学久矣。一旦革之。悉用古法。即阳春白雪。复生谤毁
。适足以杜绝治法。今拨归经络。裁减汤剂。参以杂方。庶几庸人易晓。日就月将。辛
甘发散。酸苦涌泄之术行。即俗方不革而自寝矣。此余所以载杂方之意也。又况五积散
、败毒散、升麻汤、葳蕤汤之类。纵治不对病。用之或瘥。亦无所害。载之卷末。以俟采择。
x(升麻汤)(一)x 治伤寒中风头痛。憎寒壮热。支体痛。发热畏寒。鼻干不得睡。
兼治小儿大人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兼治寒暄不时。人多疾疫。乍暖脱着。及暴热之
次。忽变阴寒。身体疼痛。头重如石者。
升麻 白芍药 甘草(炙) 干葛(各等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若大段寒即热服。
若热即温服。疮疹亦准此。服药已。身凉止药。小儿量度多少服。如老儿吃。去芍药。
加柴胡一两。人参半两。雪白芍药一分。
x(防风白术牡蛎汤)(二)x 治发汗多。头眩汗出。筋惕肉 。
防风(独茎者去芦头) 牡蛎粉(炒黄) 白术(各等分)
上捣罗为细末。每服二钱。以酒调下。米饮亦得。日进二三服。汗止。便服小建中汤。
x(李根汤)(三)x 治气上冲。正在心端。
半夏(汤洗半两) 当归(一分) 芍药(一分) 茯苓(一分) 桂枝
(一两) 黄芩(一分) 甘草(炙一分) 甘李根白皮(二合)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x(大橘皮汤)(四)x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疼痛。目
晕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入。先服大橘皮汤。吐止后。服小建中汤。
橘皮(一两半去白) 甘草(炙半两) 人参(一分) 竹茹(半升)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生姜四片。枣子一枚。以水二钟。煎取一盏。去滓分二服。
x(橘皮竹茹汤)(五)x 治哕逆。
橘皮(二两) 竹茹(一升) 甘草(二两炙) 人参(半两) 半夏(一两汤洗)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生姜六片。枣子一枚。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温
服。日进三服。
x(生姜橘皮汤)(四)x 治干呕哕。若手足厥冷者。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上锉如麻豆大。水七盏。煎至三盏。去滓温服一盏。
x(阴旦汤)(六)x 治伤寒肢节疼痛。内寒。外热。虚烦。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炮) 黄芩(三两) 桂(四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枣二枚。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二。
x(阴毒甘草汤)(七)x 治伤寒初得病一二日。便结。成阴毒。或服药六七日以上。
至十日。变成阴毒。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咽喉不利。毒瓦斯攻心。心下坚强。短气不得
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而疾。仲景云。此阴毒之候。身如被杖。喉咽
痛。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
甘草(炙) 升麻 当归(各二分) 雄黄(一分) 桂枝(去皮二分) 鳖甲(
一两半醋炙秤) 蜀椒(一分。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