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经“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经屈原产生了慷慨豪迈的《天问》。
曾经牛顿对苹果落地的现象产生了疑问。
曾经我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
……
在一天天的成长经历中,我的心中不断地产生了无数的疑问。而正是这诸多的疑问,听到海伦·凯勒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看到霍金的唯一能活动的手指点人生,经历人生的困苦时,我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我一次次地迷茫,深思,再深思……
但是,当我看见科学家们丰硕的成果,文学家们不朽的著作,体育健儿闪光的金牌,工人和农民丰收的微笑……我似乎终于明白了。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的,对于整个宇宙来说,短短几十年只是在弹指一挥间。生活的快乐与不快乐,并不取决于你的人生轨迹,也不在于你的付出与收获,它只在于我们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即使你一辈子都为你的理想追寻最终并未成功,但是因为你付出了,你的人生就是最有意义的,最有价值的。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并不在于你的收获,而是在于你的奋斗过程。记得马克·吐温在他的《生命的五种恩赐》中,曾告诫我们,名利、金钱等各种诱惑都只是身外之物,只有你人生中的经历和积累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所以,当我再看到苏轼三番五次地坚持自己的政见而被贬谪时,当我再看到陶渊明的隐居山林时,当我再看到徐本禹的放弃大都市的生活来到贵州山区支教时,我不再疑问。因为我知道正是这些才撑起了他们生命的厚度!
当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今天,我也不再疑问。因为我知道高考只是另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结点,它只是人生许多次转折中的一次,并不代表着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人生的路还很漫长,在我们面前的还有许多次的“高考”在等着我们,我们还要经历许多从疑问到解惑的过程。
疑问是一种美,是一对于人生思考的美,是一种对于生命探索的美,是一种感悟生活的美。每个人的人生都经历着从疑问到另一个疑问的过程,我们的生命也是从疑问中得到完善。这就是一种美!一种改变人生的美,一种感动灵魂的美,一种撑起生命厚度的美!
'误区警示' 严格说,这是一篇审题发生了重大偏差、表述有严重失误的作文。原因在于:一、按照常理,对疑问的评判,不在于它的表象美还是不美,而在于它的价值有无意义。而作者却将文章的立意指向疑问的表象而不是它的意义,这就会导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严重后果。二、文章标题为“疑问之美”,但主体部分却避开中心论点“这无穷的疑问都充满着独特的美”,没有去阐述“疑问充满着独特的美”的“美”点、性质、意义和作用,而是去深入阐述自己从有疑问到不再疑问的认知过程,阐明自己对疑问的感悟。三、文章的语言显得很不成熟,病句随处可见,很不流畅,严重影响了思想的表达。这就警示我们,无论是平时的写作训练还是考场上的作文修改,必须认真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必须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
每年的高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题目对考生的审题立意都有温馨的提醒或热情的暗示。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审题,谨慎立意。比如今年的四川高考作文题,导语“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就涵盖了我们在看生活、看世事、看人生、看自然、看科学、看真理……等方面关于问的人与事、情与理等。同时,你还必须认真把握话题的内涵和实质,才不会偏离题意。
2.围绕中心,深入论述。
作文能否围绕中心,深入论述是文章否能够获得高分的关键。像本文这样背离中心论点去阐述,不但不能自圆其说,而且还会南辕北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3。.善于表达,亮丽文面。
纵观所有考场满分作文,其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作者善于调动一切积极的语言因素,除了在语言流畅上做文章外,还必须娴熟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在“有文采”上下工夫,做到个性化表述,使文章辞采飞扬。
2006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2006年高考辽宁卷
'原题回放'
作文。(60分)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文题诠释'
今年辽宁卷的作文命题形式是命题作文。由去年此省的“今年花胜去年红”短语类命题作文,变成了词语类命题作文。这个命题是今年全国十几套作文题目的亮点,主要表现在:
(1)本命题是对近两年命题作文的继承。继承的是近两年作文命题的基本特点,自2004年第一次分省命题以来,作文命题就呈现了多样化的特色,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等作文形式纷纷登陆高考试卷,过去那种一种命题形式一统天下的模式被彻底打破(1999年以来连续7年全国卷是以“话题作文”为主打品牌)。辽宁卷的作文命题很好地继承了这个特点。
(2)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本题与2005年江西卷“以‘脸’为话题”的作文相似。它们都是人身体的一部分,都是富有含义的地方。因此,考生看到这个题目,不会感到陌生,考生的第一感觉应该是首先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想到父母是自己人生的依靠,是自己人生之旅的拐杖,因而,下笔是较容易的。但这样的想法不容易出新,人人都这么想,也都这么做,作文自然平庸了。笔者认为,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审题立意:一是从肩膀的功能角度来思考,肩膀是一个人身体的重要部位,肩膀的存在意义重大。二是从肩膀的比喻义和引申义来思考,这种思考是创新的最佳角度。如肩膀是信念,肩膀是理想,肩膀是希望,这些支撑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依靠信念、理想、希望。肩膀是一个民族腾飞的保障,自古以来,“铁肩担道义”者不就是最好的范例吗?考生还可以逆向思维来求新,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矛盾的统一,肩膀的多寡与我们的成长有何关联呢?肩膀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全凭你的认识来决定。肩膀多,可以使我们衣食无忧,学习无苦,但却带来了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坏毛病;肩膀少,虽然会使我们经历人生的种种不幸或苦难,但却带来我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增强自我抗挫折能力,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满分作文1'
肩 膀
辽宁一考生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个行人,微弓着腰,担着沉甸甸的行囊,独自在山路上逶迤而行。“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画的题目。
亘古以来,因人类的智慧、愚笨,愁便似喷发的火山熔岩,层层堆叠,凝住,冷却……
人世间,有人肯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也许还有些许的无奈……
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是李白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但他愁的是遭贬的不幸,来这岸边借酒消愁。是李煜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他愁的只是小家园的悲哀,最后南唐后主只能结束于一杯毒酒。是李清照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她只是愁思念的绵绵无期!
有谁愁的是旷世的悲哀?有谁愁的是古今的灾难?他们在这岸边徘徊、沉吟、挥泪,历史在岸边的礁石上刻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
三闾大夫停留过,思考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情怀的写照吧!举身赴汨罗,这是他愁绪的延续吧!我看见了他的悲哀,看尽了他的痛楚,他默默地走开,却留给后世以悲壮!
鲁迅先生停留过,他用铁一样的笔杆批判着,弃医从文的选择是因为他在忧愁,他的肩上有着自古至今的愁!“人吃人”的社会是他批判的;“救救孩子”的呼吁是他发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留给后人的思索。因为他无所畏惧,所以他会承担这无尽的愁,给世界一个解释!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多少人的愁穿越时空,绵延至今;有多少人的愁承前启后,亘古不衰?是啊!他们还活着,他们仍然在愁着。
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旷世的悲哀,承起前人的启示,留给后人启迪。是责任还是义务?是责任!
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民族的兴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他们曾在民族的崛起时留下名字,不朽于史册,名垂千古!
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勇气也需要力量,但这是每个热血沸腾的中华儿女都应担起的重任,谁都不能退缩,谁也不能退缩!
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坚实的肩膀啊!
'名师点评' 文章值得说道的有以下几点:一、立意不俗,选材精当。文章以“一肩担尽古今愁”为题,以历史人物为思维定点,然后一步步搜寻,到底什么是“古今愁”,到底什么样的人能担起“古今愁”,顺着这个思路,作者引出了屈原、鲁迅,并以此佐证只有这样的人,担的才是古今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起古今愁!这“古今愁”就是对国家、社会的一种责任,能担起这样“古今愁”的人应该有坚实的肩膀。二、结构严谨。文章围绕“ 一肩担尽古今愁”来行文,列举了各种材料,但都围绕这个中心。三、语言富于变化。语句整散交互出现,语势丰沛!
'亮点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