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共和之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尚周从美国波士顿回国,倪桂珍女士的大姐同他是天生一对,非常般配。通过媒人说合,便举行了文明婚礼。牛尚周的表兄和知心学友温秉忠当时也从波士顿回来。在牛尚周同大姐结婚后不久,温秉忠便娶了二姐,只留下了一个妹妹,也就是受过西方教育、喜欢弹钢琴的大脚姑娘倪桂珍待字闺中了。

    如果说她找婆家难的话,那么宋嘉树找妻室也不容易。为了成全他们二人,温秉忠和牛尚周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嘉树陪他们去教堂,因为倪小姐当时在唱诗班唱赞美诗。且说那个星期天,嘉树随二位长兄去了。他站在尚周老兄的身后,尚周给他使了个眼色,他展眉一瞧,见是一个使他心满意足、耳目一新的美人。她,脸颊丰满,笑靥动情,且有一双温柔的眼睛,发型轮廓呈可爱的圆形,齐斩斩的刘海,平直的黑发向后梳,挽个髻。左边的头发里插了很小的一串珍珠,熠熠生辉。她身穿翡翠色的紧身旗袍。情人眼里出西施,宋嘉树一见钟情。十九岁的倪桂珍小姐比嘉树还小三岁,她流露出的特征和风度不同于那些年轻貌美的女人。只要小姐不挑自己什么,宋嘉树何乐而不为呢!

 同盟序曲:宋查理一下子筹了…

    就这样,在1887年仲夏的一天,十九岁的倪桂珍与二十二岁的宋嘉树结婚时,除带有一份丰厚的妆奁外,还把娘家优越的社会地位——工商界、金融界及军政界里的各种社会关系也带进了宋家,给嘉树和其子女日后的腾飞增添了〃翅膀〃。

    如果说嘉树与桂珍的婚事是传统性的,那么他们二人的婚礼更是闪电式的,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他们二人从相识到结婚不到两个月,既没有花前月下的恋爱史,也没有更多的相互约请。据嘉树回忆,他只约了一次,可是小姐的母亲还没有答应。他们属于中国那种传统的婚姻,先结婚后恋爱。

    说起他们的闪电式的结婚,这也合乎了嘉树的典型性格。这个人办事情一向是痛快的,决不像某些人拖泥带水。他有〃一急四快〃之称,即性子急,吃饭快,走路快,说话快,办事快。他胸有大谋,从不甘心寂寞,按心理学分类,属于胆汁质型,情感强烈、持久,并易爆发。有时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为生气、愤怒,与人争吵,甚至动起手脚来,大有〃拔剑而出,挺身而斗〃之势。

    婚礼仪式由传教士克拉伦斯·里德主持。由于仓促,算不上很热闹。证婚人作了简单介绍,新娘新郎向来宾敬了烟、茶,然后一阵喧闹,就把二位新人推入了烛影洞房。

    婚礼之后,嘉树把新娘带到昆山度蜜月。薪金的菲薄,并没有影响小两口生活的甜蜜。他们以十五美元的薪水维持着生活,维持着这个刚建立的家庭。幸而新娘按习惯从娘家带来了丰厚嫁妆。这是宝贵的老本,包括那套金银首饰。她的家族还使嘉树得以进入某种相当于英国伯爵地位的小圈子。

    新婚后的嘉树,时来运转。愁闷由欢乐代替,孤独由伉俪伴陪。

    婚后,他秘密加入了反清组织三合会,入股经营美华书馆,并改进扩大书馆业务,使书馆除《圣经》外,还可以印制教科书等各种书籍以及一些报刊。

    与此同时,他在教会中的地位也开始得到改善。1888年,他被提升为正式的牧师;第二年,调到上海地区;1890年停止巡回布道,成为上海郊区川沙地区传教士。宋嘉树机敏地利用这些条件,更快地发展了自己的事业。他给美国圣经协会当代理人,替它出售《圣经》及其他宗教书刊。接着,又大量翻印这种书刊,甚至从好几个传教团体和林乐知的《万国公报》得到优厚的佣金,为他们承印包括西方历史、科技方面的书籍。在这类业务的掩护下,还秘密为反清团体印刷传单,为主张君主立宪的教育家、姻兄温秉忠印刷西方教科书等。另外,宋嘉树还担任当时上海一家大面粉厂(福丰面粉厂)的经理,为他们进口、安装机器,并且拥有这个厂的股份。据说,他是上海〃第一个代办外国机器的商人〃,〃为中国人拥有的工厂进口重型工业机械的第一批中国人中的一个〃。这样,在宋庆龄出生前一年,宋家经济已经开始好转,完全可以不靠教会的施舍过日子了。于是,宋嘉树当机立断,向教会辞了职。他表示要做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布道团的一名独立的工作人员,或者说是一位尽其所能为布道团工作而又不依赖美国国内的新教会来维持生计的工作人员〃。他当时正负责主管卫理公会的新教堂,那是由(美国)堪萨斯城慕尔兄弟捐赠的,是当时中国最好的一座教堂。教堂有所很大的主日学校,配备着一批优秀的教师。宋任该校校长。

    除此以外,宋嘉树还大量翻印中文的《圣经》和其他宗教书刊。而创立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则是他对基督教的最大贡献。

    宋嘉树辞去传教士的工作后,在经营印刷业和工商业的同时,以满腔热忱投入到创办青年会的事业中,成为组织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负责人之一。他不仅在上海活动,还走遍全国几个大城市,终于在1900年正式成立了上海市基督教青年会。翌年,宋嘉树资助的上海青年会馆落成,此后其他城市的分会也逐渐成立。

    由于宋嘉树经营企业获得了成功,使他成为上海赫赫有名的人物,才使孙中山领导的共和革命派注意到他,并和他成了挚友。很快,宋嘉树的印刷厂,不光印刷宗教方面的材料,还印刷革命派方面的传单。以宗教和实业为掩护,秘密地进行革命活动。帮助孙中山推进民主革命事业,这成了他人生的一大追求。

    1905年8月20日一早,东京赤坂区灵南坂的一家小酒店,女老板刚刚开门,打扮成徽州茶商的宋嘉树和女老板打了一声招呼,便安静地坐在小酒店里,慢慢品起淡淡的香茶,等待至交孙中山的到来。

    刚同孙中山通了电话。离这儿不远,在日本国会议员孤本金弥的宅邸里,中国同盟会已宣告成立。一切重要的问题,今天都要在那里决定。宋嘉树本可以待在旅馆等候消息,但他盼得太急切,故同孙中山约定,会后到这间小酒店晤谈,不见不散。

    一壶水已喝完,还不见孙中山。他有些发急,接着又要了一壶水。正当女老板端上来之际,孙中山来了。他很兴奋,也有点疲惫。同盟会的章程已经通过,大会选举他为同盟会总理,选举黄兴为庶务总干事,汪精卫为评议部评议长,司法部则由邓家彦、张继、宋教仁负责。会上还决定把宋教仁主持、程家柽总编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交给同盟会作为机关刊物。讲到这里,孙中山笑着说:〃会议开始时,燃放鞭炮,不知咋回事,开始都没有炸响,最后一发轰然大鸣。这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宋嘉树非常高兴,端起面前的一杯水,一饮而尽:〃妙极了!〃接着吩咐女老板上酒来。

    〃慢!〃孙中山转向宋嘉树,〃查理兄,回头到下榻处再喝好吗?〃宋嘉树知道孙中山又有任务要布置给他,便放下了酒盅,〃好,回去喝!〃

    孙中山对他说,因为要准备武装起义,组织中华民国国民军,创办大型刊物,策动清朝的军队反正,所以必须迅速筹集巨款。末了说:〃这个任务就交给老兄了。〃

    〃我,能行?〃宋嘉树知道,这需要一笔数额极大的款子,因为短短几天,孙中山就把他从上海带来的一大笔款子用完了。同盟会的人多,花销也大了。但是,他心里很难过,因为他当时已经濒临破产,已无力相助了。

 同盟序曲:宋查理一下子筹了…

    〃怎么不行!〃这使孙中山大吃一惊。

    〃是这样……〃宋嘉树不得不把自己的窘况抖露出来:前两年,他的经营赢利很丰厚。拒美运动以来,他废止了同美国公司的好些贸易合同,这使他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次来日本,又临时把手头可能筹措到的现金全部抽来了。他在阜丰面粉公司的股份,以及华美印书馆的产权已经失掉。要他现在立刻拿出三千元来都是很困难的。

    〃原来如此。〃孙中山听了感慨万端。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多少仁人志士毁家纾难。他的老朋友——一直源源不断地接济他的宋嘉树,现在好像是被抽干了的一口井。但是,革命急需一笔经费啊!孙中山说:〃清政府污蔑我们是叛匪,恰恰我们是当今中国最文明的人。我们不会去抢劫,不会去炸银行的金库。〃

    〃容我再想想。〃怎样才能尽快筹集起数量巨大的经费呢?宋嘉树突然想到了美国,〃旅美华侨中有少数人发了财,另外,美国开明人士中也不乏同情中国革命的分子。为什么不能去美国募捐呢!不行我就亲自去一趟。〃

    〃哦,这种事我做的次数够多的了:不厌其烦地宣讲,逐个地要求募捐。这在某些人眼里会被看成是一种高等乞丐。我不能让一个百万富翁去做这样的事情。〃孙中山知道宋嘉树要在实业上东山再起,信誉和门面都是极重要的,他不能让宋去做可能损害他的信誉的事情。但他又坚信,凭着宋的信誉,又有把握能筹到款。此时孙中山的心情也是矛盾的。

    宋嘉树则想到,一则他在上海已对外公开这次是去美国,所以赴美也可遮掩到日本来的秘密活动;二则卡尔将军曾经多次邀请他重游卡罗莱纳州,并曾主动提出愿意向中国教会、中国革命组织赠款,作为资助。况且,他还挂念着他的爱女霭龄。

    〃还是派我到美国去筹款吧!〃宋嘉树毅然决然地说。

    孙中山见宋嘉树主意已定,也不再阻拦。毕竟宋嘉树在美国有极其广泛的联系,他确实是去美筹款的极好人选。但孙中山实在不愿让一个被看作百万富翁的战友,去挨家挨户募捐。他想到了一个主意:可以采取推销公债券的形式来筹措经费,既文明又不失身份。

    宋嘉树高兴地说:〃对,我去设法发行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