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全家人都笑了,小中山也若有所悟。
艰辛的年代,孕育着艰辛的故事。
在中国,七岁是孩子入学的年龄。小中山想入学却不敢提,因为他清楚父母亲手里没有钱,只好眼睁睁地望着富人家的孩子唱着歌儿上学堂,把泪水抛洒在兰溪河畔。
九岁那年过春节时,阿爸满面春风,把小中山叫到身旁,突然问:〃孩子,我要送你上学,好吗?〃
〃送我上学?〃小中山摇头说,〃我……阿爸手里没有钱。〃
〃有了!孩子,你瞧!〃阿爸从兜里掏出了三张崭新的票子,在中山面前晃了晃。
〃真的!〃小中山一下子搂住了阿爸的脖子,高兴地叫起来,〃我要上学!我要读书!〃那是他心灵的呼唤。
〃是孙眉哥哥给你捎回来的,并写信告诉我,是供你上学的。〃
〃哥哥?〃中山睁大了眼睛。
〃是啊!〃阿爸说。
原来在海外的哥哥孙眉,经过几番周折,吃尽天下人难吃的苦,在夏威夷群岛五大岛之一的茂宜岛拓荒。后来,在舅舅的支持下,独立经营一所农牧场,又开办了商店,生意干大了,家乡人说是发了,由贫农户成了华侨资本家。
于是,孙中山在十岁那年才进了本村冯氏宗祠内的私塾学堂读书。据孙中山本人回忆,在放学以后,他还要帮助家里下地插秧、锄草、捉虫、放牛。他光着脚丫穿着条补丁摞补丁的裤子,跟父亲一起在田间劳作,十岁前没有穿过一双鞋子。他是吃薯干长大的血性男儿。艰苦的岁月,度日如年的家境,并没有磨平他个性的棱角。相反早知稼穑之艰难,更增强了他以后在革命的岁月里百折不挠的毅力和精神,导致了他日后对农民问题,特别是土地问题的格外关注。
孩子们称他〃洪秀全第二〃
爱听故事是童心所致。孙中山也不例外,对一些故事更是百听不厌。
风景秀丽的翠亨村村头有棵百年大榕树。
村中有个叫冯爽观的太平天国老战士,他经常在家门口的大榕树下讲述金田起义、永安封王、攻打长沙、进军武汉、定都南京、东征北征的故事。孙中山成了他最忠实的听众。每当讲到石达开在鄱阳湖大败曾光头(曾国藩)使其投水自尽时,中山总是恳求道:〃把这段再讲一遍。〃他不知听了多少遍还是听不够。当讲到天京沦陷时,他总是跌足长叹:〃可惜,可惜,洪秀全灭了满清就好了!〃
太平天国英雄成了他崇拜的偶像。
心有灵犀一点通。冯爽观总是高兴地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长得很像洪秀全,你长大以后就当第二个洪秀全吧!〃
从此,孩子们都叫他〃洪秀全第二〃。每当大家游戏时,他就真的当起了天王。其他小朋友,有的当太平军,有的当清军。每次结果总是叫清兵大败,尽兴而归。
受太平天国老战士的影响,中山从小就崇敬革命英雄,以〃洪秀全第二〃自勉,并习拳弄棒,想干一番〃天王〃那样的大事业。
故事使他天真无邪的童心长了翅膀,长了翅膀的童心又在编织着新的故事:天上和人间,龙宫和月宫,过去与现实,一起涌入他小小的脑海,使他心胸开阔,有别于其他的孩子。
在学业上,他注重读书,而又不满足于那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传统教学方法。独立思考,不懂就问,成了他与其他学生的区别。
1876年,十岁的孙中山到翠亨村的冯氏宗祠念私塾。
教师摇头晃脑地背着《三字经》、《千字文》、〃四书〃,背着背着,似乎在自我陶醉中睡着了一般。尽管学生们根本不懂,老师却也要求一字不漏地背下来,真叫人苦不堪言。
一次,中山实在忍不住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教的'大学之道,在秉明德'是什么意思啊?您能给我们讲讲清楚吗?〃
教师〃啊〃了一声,顿时双目圆瞪。这在旧学校可是〃犯上〃的〃忤逆行为〃,先生是圣人的代言者,只能乖乖地听,岂可乱问。
先生大眼珠子闪了闪,拿着戒尺走上前来:〃什么不懂?你先给我背一遍。〃先生本想借机狠狠惩戒一下这个不规矩的学生,没想到中山如流水般流畅地一背到底。先生找不到借口,只好恶狠狠地说:〃以后不许说废话,书上所讲,全是圣人说的大道理,你只有肯定的份儿,没有问的份儿。现在不懂,你长大后自然就懂了!〃00
后来,同学们问他:〃你怎么胆敢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中山笑着说:〃学问学问,想学就得问。学而不问,怎么能懂?不懂怎么能成学问?〃
因此,学生时代的孙中山,总是以满分来结业每一门功课。〃满分〃成了孙中山的代名词。实际上这和他一向追求真理、爱好科学的精神是一致的。据他的同学陈少白回忆说:〃孙先生求学用心,实为我所仅见。在雅丽氏学校读书,平时无论什么学科,都是满分。到了二十七岁毕业的时候,其中只有一种是九十几分,校中教员与考试官就为他开了一个会议,觉得这个学生是本校中最好的学生,学科大部分是满分,只有一科稍微欠缺些,似乎是美中不足。会议结果,他们就送给他几分,使他得到全部满分的荣誉。所以在毕业证书上是注明满分的。〃
孙中山传奇式的胞兄孙眉
1877年6月9日。中午,丽日中天。
放学后的小中山背着书包朝家走。他和同伴像小燕子似的一边唱一边跳,一路欢歌,一路笑语。
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你孙眉哥哥衣锦还乡了。〃
〃是吗?〃孙中山离开同伴,风风火火地朝家跑去。哥哥正在接待来来往往的乡人,听有人喊哥哥,回头望去,惊惑地说:〃是小弟呀?〃
〃是帝象。〃阿爸道。
〃长高了。〃孙眉道。
〃哥哥,你也变阔了。〃孙中山说完,上前抱着哥哥的脖子亲热起来。要知道,哥哥是他的恩人。他之所以能在校读书,全是哥哥的资助;又是哥哥,使全家经济陡然改观。他爱哥哥,更爱哥哥对事业的追求。他爱哥哥,也要像哥哥一样,在将来纷繁的世界上闯出一番新的事业。这些事业虽是朦朦胧胧的,小中山却已立志在胸了。倘若哥哥能使全家的经济改观,那么小中山要让天底下的穷人都过上幸福的日子。
他向哥哥问这问那,哥哥有问必答。外面的世界实在太精彩了,精彩的世界又吸引着小中山的探奇心。于是,他和哥哥形影不离,哥哥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成了哥哥的一条〃尾巴〃。殊不知,哥哥这次回来,是应父母之命回来结婚的。哥哥有了新娘,也要有说悄悄话的时候,可是〃尾巴〃老跟着,甩也甩不掉。一天,哥哥为甩〃尾巴〃,心生一计,把中山叫到跟前说:〃我要交给你一项任务如何?〃
〃好哥哥,什么任务?〃小弟忽闪着浓眉大眼。
〃我这儿有一篮礼物,请你送到平岗村我的一位朋友郑强家去。如果完成不了任务,我就不要你这条尾巴。〃
〃好啊,现在就去吗?〃
〃嗯。〃哥点点头。
说干就干,十一岁的小中山提着礼物就赶路了。从翠亨村到平岗村有十多里路。在途中经过一个偏僻的地方时,一个陌生人伪装同路,上前搭讪,企图伺机下手抢劫。小中山觉察出这人神色惶恐,不像是个好人。当一起走到河头埔村前时,中山便托词要入村取些礼物送人。到了村里,他叫了一些人把这个歹徒捉住了。经盘问,这人原来是一个搞拐卖〃猪仔〃的坏家伙。可见孙中山在幼年时就很机警。
小中山智擒歹徒,受到了哥哥的夸奖:〃小弟聪明,将来比我有出息。〃
〃哥哥,考验合格了,能带我出国吗?〃小中山向哥哥提出了要求。
〃不,你还小呢。〃哥哥说。
〃那我就在外面上学,好嘛!〃小中山天真地说。
〃怕是阿爸阿妈不同意你去。〃
〃那我也要去。〃
哥哥在家住了三个月,回国前曾得到夏威夷政府的特许:〃多招华人来檀,大兴垦务。〃于是,他在村里设了一个移民事务所。9月,准备返回夏威夷时,乡民们熙熙攘攘地就要跟他一起出发到海外,孙中山被这种气氛再次吸引。平时,〃在乡间,见乡人由广州、香港、澳门、金门、檀香山而回者,经济丰裕并谈洋务,故有出洋之志。〃他恳求父母同意他也跟哥哥一起到国外去见识见识异国的风情,但被拒绝了。他的父亲很感伤地对他说:〃你的两个叔父都死在那里,如今你哥哥又去那里冒险,这是生活的逼迫,不得已的事。你不能再离开家了!再说阿爸阿妈也离不开你啊!〃
失望地看着哥哥带着他所招募的一百多人离去,小中山伤心地哭了。
哥哥走的第二年,母亲拗不过孙中山的死缠硬磨,终于答应带他到夏威夷,一边读书,一边在孙眉开设的商店里当〃见习店员〃。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孙中山开始进行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在其影响下,孙眉不但参加了兴中会,而且在经济上慷慨解囊予以大力支持。兴中会茄荷雷分会就设在孙眉商店后楼的厢房内,孙眉被推为分会主席。为了培训武装起义骨干,孙中山发行革命债券,孙眉带头认购,并将牧场牧畜一千几百头贱价出售,所得款项全部交给孙中山,充做军饷。辛亥革命前多次起义所需经费,每次均有孙眉之捐助。
据史学界粗略统计,整个反清革命期间,海外华侨提供之各种经费计达八百万元,而孙眉名列前茅。1899年年底,孙中山从日本写信给孙眉,要求捐款筹办《中国日报》。此时夏威夷群岛已并入美国,外侨经营之企业受到种种限制,生意亏损。但孙眉仍不负弟弟厚望,典当一部分不动产,把大笔款项给了孙中山。1900年1月25日出版的中国第一张革命党机关报《中国日报》,就有孙眉的很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