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又因被汉民族的文化所同化,而被同一语言文字和共同伦理观念所浸润,不久便超越了民族界限,扎下了文化共同性的根基,形成走向中华民族成长发展的途径——也就是说,中华民国是包容文化相同的各民族的国家。'你听听,他对中华的阐释多么深刻!〃
霭龄却紧追不放:〃是说得好!可这跟拜谒明陵有什么关系?〃
孙中山笑了:〃对,是还没有回答你关于拜谒明陵的问题。这个问题……这样说吧,这是一个策略问题。毫无疑问,我们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共和制国家,但现在满清还没有彻底倒台。许多民间团体,还有我们队伍中的一些人,反清复明的思想还没有改变过来。为了团结他们继续共同奋斗,我们不妨暂时迎合他们一下。我们不再需要朱皇帝孙皇帝袁皇帝等等其他什么皇帝,但是我们拜谒一下明陵并没有什么损失,倒是可以在此显示我们是遵守诺言的。中国人以信为本,我们不能失信于天下哟!〃
霭龄不像刚进来时那么激烈了,她咕哝了一句:〃你总是向别人妥协,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霭龄还是跟随总统去朝拜了明陵,不过她连装也不愿装出那种至诚至信的样子,完全是心不在焉,把这作为一次到紫金山麓踏青游春的机会散散心而已。
霭龄最不希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而且来得是那样快,甚至让人有点猝不及防,不可思议。
1912年2月13日,就是七虚岁的宣统皇帝溥仪签署退位诏书的第二天,孙中山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并推荐袁世凯继任总统。
〃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
局势急剧地变化。
就在宋嘉树帮助宋教仁起草《临时约法》的时候,2月12日,清帝在袁世凯的威逼下,宣布逊位。两千多年的帝制终得推翻。接着孙中山履行诺言,向参议院提交了辞职咨文。
他在致参议院的咨文中说:〃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同时宣布,袁世凯必须遵守《临时约法》,又派出以蔡元培为专使、汪精卫等为随员的代表团北上迎袁南下,希将袁世凯引出巢穴,到革命党人占优势的南京来,以便监督其遵守《临时约法》。
但在临时参议院门外,陆军所属的沪军和浙军蜂拥而来,包围呐喊着:〃我们要见孙大总统!〃〃我们要见议员!〃〃谁要让孙大总统辞职,我们就把谁绑走!〃口号声一阵高于一阵,远处的炮台也传来隆隆的炮声……
参议员们一个个呆坐在座位上,心情复杂。
当时,即有革命党人表示反对推荐袁世凯为下届总统候选人,海外华侨也有来电反对推荐袁世凯为临时总统候选人的。孙中山复电说:〃今日目的已达……我辈之义务告尽,而权利则享自由人权而已,其他非所问。〃
2月15日,参议院举行选举,袁世凯以十七票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二届临时大总统。
2月18日一早,陆军第一军军长柏文蔚(民国元年6月任安徽都督)不赞成一味向袁世凯退让,主张利用革命气势组织力量打击袁世凯,亲到南京政府谒见孙中山哭谏。
孙中山〃亲为调牛奶咖啡茶并给以饼干〃相待。
柏文蔚岂能吃下,痛哭流涕地对孙中山说:目前革命气势正在高涨,北伐军事不应停止。且北洋军实力尚在,〃应利用当前革命优势,予以严重打击,将所有障碍扫除,方能实现本党政治主张。否则急于求和,恐难有好结果。〃
〃我非常同意你的主张。〃孙中山道。但这时他只能向柏文蔚表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绝对赞成共和,他自己可以立即辞职,不再涉身政界,专求在社会上做成一种事业。
关于今后的军事问题,则指示柏文蔚与黄兴研究。
柏文蔚在总统府吃完早餐,向孙中山告辞。到了陆军部,他向黄兴说:〃袁世凯乃是不讲信义之人。戊戌政变,他能卖友向慈禧告密,我们对他不能相信太过。〃
黄兴向他解释说:〃革命目的是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只要袁世凯承认这种主张,我们就可以将总统让给他。他虽狡猾,也一定与我们合作,假如完全靠武力解决,将来鹿死谁手,尚难预料。〃此时,柏文蔚已看出黄兴〃亦大有放弃武力之意〃。他后来很感慨地说:〃当时和平空气浓厚,余之不放弃武力主张,已不为各方面所重视,诚所谓曲高和寡者也。〃
2月20日,补选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
3月30日,孙中山与袁世凯最后敲定了内阁成员名单,唐绍仪为总理,九名总长中,同盟会员占了四席,分别是司法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
4月1日,孙中山于参议院举行解职礼。他说:〃清帝逊位,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达到,只待实现民生主义。〃他念念不忘修筑二十万里铁路的宏图,表示十年之内不过问政治,一心完成铁路建设计划,使中国在经济上富强起来,与欧美同步。
辞去职务一身轻。
南京郊外。紫金山。
清明时节,细雨霏霏。
静寂的山林,偶尔响起回荡的枪声。
时断时续的哭声传来——人们在扫墓。
蜿蜒的山路,远远可见几个身着猎装、手执猎枪的人在攀登……
黄兴、胡汉民、宋教仁、朱执信等人依次攀上一块平坦地方。走在后面的孙中山也攀了上来,马湘接过他手中的猎枪。人们停下来歇息。
孙中山轻喟一声:〃总算轻松些。〃
黄兴眺望着山脚下,一群祭扫烈士墓的小学生列队走过,嘹亮的歌声隐约传来:
五色国旗照亚东,
问谁铁血功?
中华大总统,
孙中山与黎元洪。
两千余年专制毒,
一旦扫而空……
黄兴有所感地转向孙中山:〃我们终究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
似乎也在倾听孩子们歌声的胡汉民站了起来:〃几个月来,事变太过迅速和复杂,来不及思考,更遑论索解。〃
宋教仁却执著于自己一贯的思路:〃我持乐观态度。议会、宪法,必使共和制度长存。〃
他们起身,继续攀登。
路过许多小小的墓前,纸幡飘动,粗瓷碗碟里放着简陋的祭品——几个馒头,两块猪肉。
孙中山颇有感触:〃民生主义,迫待实施。……当务之急,先得修二十万里铁路。〃
朱执信好像自言自语:〃有的出国,有的做官,有的退隐,还有的出家——路漫漫其修远兮……〃
散漫的谈话中断。孙中山凝望着嫩绿色的山峦,缓缓地对宋教仁说:〃既然我们在国会获多数,组织内阁是必然的,您也将出任内阁重任……〃
大家朝他转过脸来。
孙中山回避开战友们的眼光,从马湘手中取过猎枪,走了两步,朝着从容飞过的一群白鸟随手射击。
回声在山谷中滚动,消逝。
林木萧萧。细雨霏霏。
鸟群像是没有受到任何惊扰,那么自由舒展地向着更高的苍穹飞去……
铁路狂想曲(1)
孙中山卸下总统重担,顿觉一身轻松。他与黄兴约定,自己搞铁路,黄兴去搞大西北的开发,共同把民生主义推向一个实际实施的新阶段。
辞职后,孙中山离开南京到了上海。他乘坐〃联鲸〃号军舰悄悄在江南制造局码头泊岸,随行的只有少数几个党内同志及儿子孙科,女儿孙娫、孙婉。孙中山事先只通知了宋嘉树和牛尚周,因为霭龄想见见父亲,孙中山想同宋嘉树再谈谈铁路问题,然后便离沪赴粤。所以他同时又通知江南制造局帮办牛尚周预备一条轮船,以便到时换乘去广东。
宋嘉树和孙中山在军舰上谈了两个小时以后,仍然觉得二十万里铁路的大政方针尚需斟酌推敲。孙中山便接受宋嘉树的邀请,欣然下船住进了宋寓。
吃过晚饭,孙中山又站在了1894年的那幅全国地图前,他兴奋地对着查理全家说:〃从第一次勾出全国的铁路线,我就为它激动不已。可是那时候不首先进行革命,铁路根本无法修建。现在好了,共和革命已经完成,我可以专心致志来实现它了!〃
孙中山边说边在地图上用红笔画着:铁路建设的第一步是沟通全国三大干线。第一条,从广东南海起,经广西、上贵州、进云南、出四川、入西藏,最后北上新疆天山;第二条,从上海出发,过江苏、安徽、河南,经陕西、甘肃,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到达伊犁;第三条,起于秦皇岛,穿越山海关进入辽宁,再向西折入内蒙,北穿外蒙古,到达乌拉海。他说,这些铁路完全修起来,每年仅运输收入就可以达到十万万元,很快就可使中国进入世界最强国之列……
查理一家人听得情绪激动,为孙中山的宏伟蓝图所鼓舞,为他描绘的光明前景所陶醉,忘情地鼓起掌来。尤其霭龄听到铁路能赚这么多钱的时候,眼睛里闪出了多少天来少见的光芒。作为秘书,她已经对这项工作大有好感了。
刚刚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归来的宋子文,这时正在上海都督府当一名不领薪饷的文书。他对那份工作没有兴趣,这时赶紧缠住孙中山,坚决要求跟随他一起从事铁路建设。
乘子文和孙中山搅和的时候,霭龄拉宋嘉树到了另一间房里,就自己的去向征询父亲的意见。查理并没有看出女儿的心思,他毫不犹豫地说:〃跟孙先生干下去!孙先生已经以中华民国的第一位开国总统名垂青史。但他更大的作为,百年之后更为人们怀念的,也许是他振兴中国经济的功勋。你想想看,一位既能率领人民推翻封建王朝又使一个贫弱民族发达成为世界强国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