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共和之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主义的特权,以与孙中山先生取消不平等条约的主张相对抗;一面又召集所谓善后会议,使军阀、官僚、政客、买办等从中分赃攫利,以与中山先生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相对抗。种种乖谬的措置,令人实在难以容忍!〃当时国民军的将领们,认为冯是北京政变的主谋者,而胜利的果实,却被他人坐收了渔人之利,一致表示不平。其中邓宝珊尤为激昂。当时,邓是国民军将领中最年轻的一个,血气方刚,压抑不住心中怒火。在他知道张作霖到达北京的时候,非要到张住的顺承王府把张枪毙不可。冯得悉后,认为不必如此,经过大家劝阻,邓始作罢。冯看到当时北京情况的逆转,不容再继续留住下去,遂作迁地为良之计,先退居天台山,后又移住张家口。等到孙中山到达北京时,冯已经是失去主动了。

    孙中山在北来途中,已经了解到段祺瑞的情形和他的执政府的所作所为。就是这样,孙中山对段祺瑞仍不能不给以招呼。他于12月4日抵津,5日即给段发出一电说:〃昨午抵津,承派许俊人先生代表欢迎,无任感谢。本拟7日晨入京,藉图快晤。惟因途中受寒,肝胃疼痛,医嘱静养三两日,一俟病愈即行首途。先此陈谢,诸维鉴察。〃段接此电后,好像非常〃关怀〃和〃虚心〃似的,即于6日电复孙中山说:〃微电奉悉。大旆南临,正惭疏简,何劳言谢。昨闻偶抱清恙,良深驰念,尚望加意珍摄,早占勿药。拱候高轩,无任延跋。〃同时另致孙中山一函,表示系念之意。函中写道:〃睽违英姿,瞬经数载,正怀风采。忽奉电音,始知贵体违和,实以贤劳所致。吉人天相,调治得宜,定可早占勿药。不审近日所服何药?饮食如何?殊深系念。尚祈为国珍重,保卫政躬,是所至盼!秸候莅止,论道匡时,敬备蒲轮,以俟君子。专肃,抵颂痊安。〃

 张作霖道:自家人打自家人…

    当时张作霖正在天津,孙中山采纳了随从人员的建议,访晤了张。事先,孙中山命汪精卫给张写了一封信,与之约定往访时间。李烈钧曾向孙中山说:〃当年刘邦会见项羽于鸿门,有张良、樊哙等随行,代为出谋献计,得以平安无事。现在总理往访张雨亭,当然也要带一些人员同去,不知选派哪些人去适当?〃孙中山经过一番考虑,决定派邵元冲、孙科、李烈钧、汪精卫等随行。那时张作霖住在河北曹家花园,得悉孙中山要来拜访后,立即传谕部属,警戒得非常森严。等到孙中山一行到了张的行辕门口,张摆起了架子,没有亲自出迎,是由其子张学良出来把孙中山等迎接进去的。到了会客厅,张作霖也并没有立即出来会昭,等候许久,他才走来见面,意气傲岸地坐在上座,一副惟我独尊、盛气凌人的样子。孙中山看了,当然心中不高兴。宾主之间,默无一言,一时竟陷入僵局。经过一阵冷场,还是孙中山先开口说:〃我昨天到了天津,承派军警前往迎接。对于这种盛意,非常可感,所以今天特来访晤,表示申谢。〃接着又说:〃这次直奉之战,赖贵军力量,击败了吴佩孚,推翻了曹、吴的统治,实可为奉军贺喜。〃张听罢,这才开口说:〃自家人打自家人,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更谈不上什么可喜可贺了。〃张谈话时,眉宇间流露出不欢喜之色。李烈钧看随孙中山前去的人都很窘,忍无可忍,便离座站起来说:〃事情虽然是这样讲,要不是把国家的障碍像吴佩孚这流人铲除,虽想求国家进步和人民幸福,还是没有希望的。今天孙总理对雨亭之贺,实有可贺的价值。也惟有雨亭能当此一贺啊!〃张闻李言,这才露出一副笑容来。这时孙中山又徐徐地说:〃协和(李烈钧)的话说得对。回想自从民国以来,当面得到我的贺词的也只有雨亭一人而已。〃谈至此,满座欢笑,才扭转过来方才的僵局。这时,张很神气地举起茶杯请大家喝茶,孙中山明白这意味着送客,就起身与张握手作别。返回张园行馆之后,汪精卫说:〃险哉呀!险哉!〃李烈钧听到汪的话,顺声讥诮着说:〃像你这样胆量,就可以行刺摄政王吗?无怪乎大事没有成功呢!〃

    孙中山这次应邀北上,虽然段祺瑞和张作霖只是虚与委蛇,毫无诚意,而广大人民则表示了热烈欢迎。孙中山到达天津后,天津民众曾上孙中山一函,略谓:〃先生之来也,帝国主义之强暴及祸国军阀之狡诈,处处与先生主张以阻挠,亦即处处与民众利益以残害。军阀所主张之善后会议,愚民欺世,更辱我公。望能坚持宣言三点,慰苍生之喁望也。吾辈惟有以政权归民之义,为吾辈革命领袖之后盾。临颖神驰,务望先生为国珍重,为国努力。〃孙中山因得到人民这样至诚拥护,更坚定了不屈服的决心。在他离开天津赴北京时,天津民众又举行了盛大的欢送。孙中山为了表示感谢,特发表了一个书面谈话。大意说:中华民国主人诸君,兄弟此来,承诸君欢迎,实在感谢。兄弟此来,不是为争地位,不是为争权力,是为特来与诸君共同救国的。十三年前,兄弟与诸君推倒满清政府,为的是中国人的自由平等。然而中国人的自由平等,已被满清政府从不平等条约里卖与各国了,以致我们仍然处于次殖民地之地位,所以我们有必要救国。关于救国的道理很长,方法也很多,成功也很容易。兄弟本想和诸君详细地说,如今因为抱病,只好留待病好再说。如今先谢诸君的盛意。

    从天津民众给孙中山的信和孙中山对天津民众的书面谈话里,反映出当时全国人民的趋向,以及孙中山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立场。

    与此同时,国民军已为欢迎孙中山做好一切准备。俟孙先生到达,拟于中央公园举行盛大集会。并决定:在公园门首悬挂青天白日旗一对,以示国民军与孙中山革命宗旨的一致。预备汽车数十辆,车前各挂青天白日小旗一面。在迎面处放置大幅标语三面:一为〃中华民国万岁〃,二为〃国民军万岁〃,三为〃孙中山先生万岁〃。

 冯玉祥请客,客来主隐是何因

    平津线上,载送孙中山入京的专列奔驰着。

    专列冲破迷雾,减速驶过一个小车站。小站两侧站立着稀落的欢迎人群。他们在寒风中颤抖着,手摇各色小旗。孩子们瘦骨嶙峋,睁着失神的眼睛,依在大人们身旁注视着列车。

    孙中山从卧榻上撑起身来,向窗外频频招着手。

    他一下子怔住了——这幅图景宛然是十三年前沪宁路上欢迎场面的再现……

    孙中山自到达天津,因病所累,突发高烧,在津居住了二十多天。在各方期待下,于12月31日才启程赴北京。行前曾有电报致段祺瑞:〃前电谅达。两日以前,所患略减,与医生商酌,决定于31日入京。惟养病期间,仍当暂摒一切,以期速愈。知关远注,谨以奉闻。〃

    孙中山夫妇就在这天上午11时,由津乘火车赴京。随行者有汪精卫及参军喻毓西、赵超、邓彦华,副官黄惠龙、马湘、吴雅宽,秘书朱和中、陈友仁、黄昌谷、邵元冲,书记官张酡泰等。

    孙中山还在北上途中,冯玉祥就命令副官鹿钟麟负责接待任务,并且嘱咐道:〃中山先生到京后,一定要尽力保护。国民军的队伍就等于孙先生的队伍,应听从孙先生指挥。〃

    12月31日上午,当鹿钟麟接到由天津打来的长途电话,得悉孙中山从天津上火车向北京进发,鹿心中又喜又忧。喜的是能有这个机会拜见久仰的革命领袖,忧的是如何能够把中山先生保护好。这天,虽然刮起了凛冽的朔风,灰暗的云压得低低的。但鹿到前门东车站张眼一望,数不清的学生和各界民众,早已挤得水泄不通。人人手执小旗一面,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上面写着:〃欢迎首倡三民主义、开创民国元勋、中国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另外有两面大幅标语,一面是〃欢迎民国元勋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另一面是〃北京各团体联合欢迎孙中山先生〃,在欢迎的行列中迎风招展。鹿这时心中不禁忐忑不安起来,担心秩序难以维持,万一出了什么事故,对孙中山先生没有尽到保护之责,这将如何是好呢?鹿自己这样盘算了一会儿,于是毫不迟疑地驱车到永定门车站,想请中山先生在那里下车进城,免得在东车站下车人多有所不便。

    专列进了站。刚一停车,鹿钟麟便怀着极度兴奋的心情,急忙登上孙中山乘坐的车厢,心想:今天总算有机会能够见到景仰多年的伟大革命领袖了。当走进车厢时,鹿大吃一惊:孙先生不是坐着而是正躺在卧铺上。先生的随行人员环侍在他的周围。从憔悴的面容上看,他的健康情况已很不好。鹿看到孙中山枕旁放着书,手里还正在拿着书看。孙中山见到了鹿,很吃力地伸出手来和鹿握手,并说了些客气话。

    鹿钟麟很婉转地向孙中山道及要请他在永定门车站下车的意思。孙中山很理解鹿的用心,一再表示感谢,但是并没有接受鹿的建议。

    孙中山说:〃在永定门下车,那可使不得。我的抱负是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你当然是了解的。我是为学生、为民众而来的,我不能只为了个人安全打算,而辜负学生和民众对我的这番热情。请不必担心,我要在前门车站下车,学生和民众即使是挤着我也是不要紧的。〃

    鹿钟麟听了孙中山这番话,不肯扫他的兴,也没有再加以劝阻,遵照他的意思,随车回到了前门东车站。

    真是出乎鹿钟麟意料之外。当火车开进车站后,站在月台上的黑压压的欢迎人群,立即就自动地把秩序整顿好了。每个人都严肃恭敬地站在那里,没有一个人乱动,也没有一个人随便说话,只听得欢迎人群手持的数不清的红绿色小旗在风中瑟瑟作响,孙中山在随行人员的陪伴下走下火车,徐步走过欢迎的行列,含笑答礼,同学生和民众见了面,谈了话,然后同孙夫人及随行人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