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痢加干姜一钱。赤痢亦可加黄连一钱。新下者不必加此。在人活法。 
禁口痢者。有得病即不能进食者。或因冷药并药过多不食者。却不可拘于赤痢难用热药 
之说。当以温中进食为先。宜治中汤。加木香半钱。或缩砂一钱。 
休息痢。因兜住太早。积不尽除。或因痢愈而不善调理。以致时止时作。宜四君子汤。 
加陈皮一钱。木香半钱。吞驻车丸。只缘兜住积滞。遂成休息。再投去积。却用兜剂。 
劳痢。因痢久不愈。耗损积血。致肠胃虚空。变生他证。或五心发热。如劳之状。宜蓣 
连饮 
赤多倍莲肉。白多倍山药。痢后调补。宜四君子汤。加陈皮一钱半。即异攻散。恶甜者。 
生料平胃散。加人参茯苓各半钱。诸病坏证。久下脓血。或如死猪肝色。或五色杂下。频出 
无禁。有类于痢。俗名刮肠。此乃脏腑俱虚。脾气欲绝。故肠胃下脱。若投痢药则误矣。六 
柱饮为稳。或可冀其万一。 
痢后风。因痢后下虚。不善调将。或多行。或房劳。或感外邪。致两脚酸软。若痛若痹 
遂 
成风痢。独活寄生汤。吞虎骨四斤丸。或用大防风汤。将多以生樟即骨碎补。俗呼为胡孙姜 
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外以杜仲牛膝杉木节白芷南星萆 煎汤熏洗。 
脱肛一证。最难为药。热则肛门闭。寒则肛门脱。内用磁石研末。每二钱。食前米饮调 
下。外用铁锈磨汤温洗。 
下痢小便不通者。黄连阿胶丸为最。 

卷之九·虚损门
五劳
属性:五劳者。五脏之劳也。皆因不量才力。勉强运为。忧思过度。嗜饮无节。或病失调理。 
将积 
久成劳。其病头旋眼晕。身疼脚弱。心怯气短。自汗盗汗。或发寒热。或五心常热。或往来 
潮热。或骨蒸作热。夜多恶梦。昼少精神。耳内蝉鸣。口苦无味。饮食减少。此皆劳伤之证 
五脏虽皆有劳。心肾为多。心主血。肾主精。精竭血燥。则痨生。治劳之法。当以调心补 
肾为先。不当用峻烈之剂。惟当温养滋补。以久取效。天雄附子之类。投之太多。适足以发 
其虚阳。缘内无精血。不足当此猛剂。不可因有热。纯用甜冷之药。以伤肾气。独用热药者 
犹釜中 
无水而进火也。过用冷药者。犹釜下无火而添水也。非徒无益。又害之耳。宜十全大补汤。 
或双和散、养荣汤、七珍散、药令建中汤。皆可选用。间进双补丸。若有无故身体瘦软。绝 
无力气。别无他证。此平日作劳太过。血气虚而筋失养。宜劫劳散或和气汤。倍芎归。又有 
言语读诵。过耗神气。致成虚损。是为叫呼走气。宜于十全大补汤等药选用。 
虚人老人病中忽一旦语言不出。扣之不应。此不是哑风。久欠药力到。补调功成。自复 
应矣。 
气虚人多不得寝。亦有痰多。胆经伏涎。欲寐不得者。不可例作虚治。妄补则痰愈盛。 
有于坐卧之中。似欲得人按捻。意方始安者。此亦虚证也。诸发及有寒热者。已各见 
本门 
审知因虚劳得之。并宜用前药。未效用十四味建中汤。渴而不胜热药者。七珍散加木香五 
味子各七分。热多。黄 鳖甲散。或人参散。独五心发热。将欲成劳者。茯苓补心汤。外虽 
恶热。内自畏寒。盛夏不可单衣。大建中汤、十四味建中汤、正元饮、参附汤。 
饮食减少。畏食而呕者。难独用前滞甜药。须斟酌用前快脾之剂。缩砂陈皮药却不可少 
如 
药令建中汤内有陈皮半夏细辛却可用。仍下鹿茸橘皮煎丸。如不呕不畏食。用前十全大补汤 
双和散等药。亦当少加快脾之剂。以为之防。 
有患精血不足。明知当补肾。方欲一求之归 等药。其人素减食。又恐不利于脾。方欲 
理脾 
气。则不免用疏刷之药。又恐愈耗肾水。全一举而两得之功。莫若鹿茸橘皮煎丸为第一。故 
曰。精不足。补之以味。又曰。补肾不如补脾。以脾上交于心。下交于肾故也。道家交构心 
肾。以脾为黄婆者。即此意。若肾元大段虚损。病势困笃。则肾不容少缓。又不拘于此说。 
要知于滋肾之中。佐以砂仁澄茄之类。于壮脾之中。参以北五味。黄 之属。此又临时审病 
用药之活法。劳疾久而嗽血。咽疼无声。此病自下而传上。若不嗽不痛。久而溺浊脱精。 
此为自上传下。皆死证已。 
有面色如故。肌体自充。外看如无病内实虚损。俗呼为桃花蛀。宜看其何证。于前药审 
而用之。 
有传尸劳。骨肉相传。甚至灭门。此其五脏中皆有劳虫。古名瘵疾。难以医之。 
外有因动作劳力。或发寒热。或身疼气短。或劳倦嗜卧。乃一时发劳。却非五劳者比。 
宜和气饮。详见诸痛门身体痛证。 
有嗽咳痰多者。名曰劳嗽。与风寒壅热之嗽不同。此乃有本有标。本在肾而标在肺。可 
与前 
诸药第一段求之。选用加五味杏仁阿胶贝母款冬花之属。嗽而加以喘者。于前药更加磨沉香 
仍吞灵砂丹。或三妙丹。详见嗽门。嗽而有血者。详见血门嗽血证。 

卷之九·虚损门
盗汗自汗
属性:眠熟而汗出者。曰盗汗。又名一寝汗。不分坐卧而汗者。曰自汗。伤风伤暑。伤寒伤湿 
痰 
嗽等自汗。各载本门。其无病而常自汗出。与病后多汗。皆属表虚。胃气不固。荣血漏泄。 
宜黄 建中汤。加浮麦少许。煎黄 六一汤或玉屏风散。或身温如常而汗出冷者。或身体冷 
而汗亦冷。别无他病。并属本证。 
有痰证冷汗自出者。宜七气汤。此方已载二百四十九肾逆散之下。有气不顺而自汗不止 
须理气。使荣卫调和。小建中汤加木香。 
有病后多汗。服正元饮诸重补剂不愈。惟八珍散宜之。有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 
思虑 
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只宜一条用药。仍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名曰心汗。青 
桑第二叶焙干研末。空心米饮汤调下。最治盗汗。 
若阴汗惟密陀僧和蛇床子研末。扑之立止。 
若服药汗仍出者。小建中汤加熟附子一钱。不去皮。或正元饮。仍以温粉扑之。大汗不 
止。宜于诸药入 牡蛎粉一分。并吞朱砂丹。或茸朱丹。 
常自汗出。经年累月者。多用黑锡丹。久病及大病新愈汗出者。亦可用此。若不宜热补 
须 
交济其阴阳。自愈。当以灵砂丹主之。凡此皆非为他病而止病于汗者设。非谓有兼病者也。 
若服诸药。欲止汗固表里。并无效验。药愈热而汗愈不收。可只理心血。盖汗乃心之液。 
心无所养。不能摄血。故溢而为汗。宜用大黄 汤。加炒酸枣仁半钱。有微热者。更加炒石 
斛半钱。兼下灵砂丹。 
汗出如胶之粘。如珠之凝。及淋漓如雨。揩拭不逮者。难治。漏风颇汗。出诸中门中风 
证。 
应汗多而发虚热者。不当泥于热。宜用收敛之剂。汗出而有邪热者。其人若不渴。小柴胡 
汤加桂枝半钱最良。 
治心虚多汗不睡。 猪心一个。破开带血。用人参二两。当归二两。装入心中煮熟。去 
二味药。只吃猪心。不满三四日。其病即愈。 

卷之九·虚损门
眩晕
属性:痰饮头风七气失血中酒等病。皆能眩晕。已各见本证。今独举不兼他病见眩晕者。是皆 
虚损也。然有不时眩者。有早起眩晕。须臾自定。日以为常者。正元饮下黑锡丹。 
伤湿头晕。肾着汤加川芎名除湿汤。 
有因虚致晕虽晕醒时。面常欲近火。欲得暖手按之。盖头面乃诸阳之会。阳气不足故耳 
有头风证。耳内常鸣。头上有如鸟雀啾啾之声。切不可全谓耳鸣为虚。此头脑挟风所为 
也。 
有眩晕之甚。抬头则屋转。眼常黑花。观见常如有物飞动。或见物为两。宜小三五七散。或 
芎附汤。生料正元饮。加鹿茸一钱。下灵砂丹。或用正元饮。炒川椒一十五粒。下茸朱丸。 
若不效。则独用鹿茸一味。每服半两。用无灰酒三盏。煎至一盏。去滓入麝香少许服。缘鹿 
茸生于头。头晕而治以鹿茸。盖以类相从也。曾有头疼痛不愈。服茸朱丹而效。 

卷之九·虚损门
虚炎短乏
属性:虚炎阴阳不升降。下虚上盛。气促喘急。宜苏子降气汤。去前胡。下黑锡丹。或养正丹 
气 
急甚而不能眠卧者。沉附汤或正元饮。或四桂散去木香用沉香。并以盐煎。下黑锡丹或灵砂 
丹。三妙丹。不效。则以前药下朱砂丹。 
短乏者。下气不接上。呼吸不来。语言无力。宜补虚四桂饮。木香减半。加黄 山药各 
一钱 
若不胜热药及痰多之人。当易熟附子作生附。在人活法。余皆仿此。药轻病重。四桂饮不 
足取效。宜于本方去木香加炒川椒十五粒。更不效。则用椒附汤。上焦干燥不胜热药 
者。宜于椒附汤加人参一钱。寻常病当用姜附。而或上盛燥热不可服者。惟此最良。 
气短乏力之人。于进药之外。选一盛壮男子。吸自己之气。嘘入病患口中。如此数次。 
亦可为药力一助。此法不特可治虚乏。寻常气暴逆致呃者。用之良验。 

卷之九·虚损门
惊季
属性:(附健忘) 
惊悸者。因事有所大惊。触忤心神。气与涎郁。遂生惊悸。此乃心虚胆怯所致。宜温胆 
汤。呕则以人参代竹茹。 
若惊悸眠多异梦。随即惊觉者。宜温胆汤。加酸枣仁莲肉各一钱。以金银煎下十四友丸 
或镇心丹远志丸。酒调妙香散。 
健忘者。所过之事。转盼遗忘。此乃思虑过度。病在心脾。宜归脾汤。 

卷之九·虚损门
怔忡
属性:怔忡。久思所爱。触事不意虚耗真血。心血不足。遂成怔忡。俗谓心忡脉乱是也。宜益 
荣汤。 
怔忡即忪悸也。忪悸与惊悸若相类而实不同。惊悸者。因事有所惊而悸。忪悸者。本无 
所惊。常心忪而自悸。焉得无辨。 
感风寒暑湿闭塞诸经而忪忡。各见本门。 
因痰饮怔忡者。导痰汤加炒酸枣仁。下寿星丸。 
失志者。由所求不遂。或过误自咎。懊恨嗟叹不已。独语书空。若有所失。宜温胆汤。 
去竹茹加人参柏子仁各一钱。下定志丸。仍佐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