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本草演义+中药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回 
逢大旱民众倒悬  遇灾病神农问策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华夏民族,肇始炎黄。 
   上古之时,瘟疟横行,神农炎帝,跋山涉水,济世救民,遍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乃祖国医药的伟大创始者,为后人留下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故事传说……巴山,亘古雄伟壮丽。群峰林立,悬崖百丈,白云缭绕,古木参天,瀑布飞泻,幽溪奔腾。一条壮汉,穿梭林间。崎岖山路,荆棘丛生,扭裂踝腕,刺破皮肤,他也毫不在意;置若罔然。在一个山坳里,东采草茎,嚼其味道;西摘根叶,品其气质;南取花卉,嗅其香臭;北收瓜果,观色辨姿,不知疲倦,不辞劳苦。饥餐野果,渴饮清泉。寻找着各色各样的草木,分门别类装入背篓。这位壮汉,正是人类祖先的著名部落首领——神农氏。 
    炎帝,上古少典国君之子。母为有虫乔氏之女,名曰安登。姓姜,世居姜水(岐山、岐水之东南)北岸之姜氏城。炎帝表字石年,古称“感神龙而生”,故“身似龙形”。出生于烈山(砺山)之石室,人称烈山或砺山氏。身长八尺七寸,面红而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因以“火德王天下”,故名炎帝。先建都于陈地,后迁都于曲阜。其部落位于黄河中下游两岸,土地广阔,人丁兴旺。炎帝心地善良,足智多谋,一生有众多发明创造。其时,人类皆“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炎帝想到禽兽有限而人民众多,一旦禽兽食尽,民将无以为生。因而想起草木一年—生,源源无穷,其最能养人者,莫如五谷。炎帝乃因天时,相地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耜、耒皆古农具),教民众“树(种植)艺(从事)五谷”。这便是五谷的发祥原始,人们也因此而称炎帝为神农氏。他还“教民治麻为布,而衣服始兴”,“为日中之市,而聚货贸易”。凡此种种,均多利民。因而南至交趾,北至幽都,“莫不从其化”。 
今日,他饥渴漉漉;汗雨淋淋,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寻找各种花草树木的根、茎、叶、花、果、子、实,并亲口尝试。其目的,就是为寻找能治疗人民疾病痛苦的有效药物。如此踏遍青山、渡遍绿水、走遍黄土、行遍荒野的举动,已不是仅此一次,而是反反复复,难以计数。人们不禁要问,他为什么要作此历险之行?原来,在过去一直物富民丰,突然近年天不作美,尤其今年一连数月,天下大旱,滴水不见,大地龟裂,禾苗枯黄,粮食颗粒无收。人民处在饥饿当中。恰在此时,疾病又在民众中接踵蜂起,病魔与死神困扰着整个部落,疾病交迫,人如倒悬。当时的巫婆神汉,均束无手策,一筹莫展,真所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医药尚未被人揭晓之时,民众只能以死以待之。作为部落的首领炎帝,更是忧心忡忡,心急如焚。忽闻几个部落首领来报,各地羸劣者无数,死亡者惨重,更使炎帝烦躁不安,以至近十数日来寝食俱废、夜不成寐。原来的满面红光,渐转黄白枯瘦。旧日矫健的体魄,明显消瘦一围。炎帝的爱姬,系莽水氏之女,名曰听,见夫王如此迹象,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几度劝慰,终归无效,只好以泪洗面而代之。炎帝之爱女,名唤瑶姬,婷婷玉立,貌若天仙,且资质聪慧,果敢有见。这日劝慰父王后,突然开言:“父王,在过去的农耕、商贾、战事中,您多采纳部落中各大小头领的意见,现今的疾病,您何不再找他们相商,或许能提出有益的见解。”炎帝闻言,神情为之—振:“哎呀,我儿言之有理。我真是聪明一世,懵懂—时啊!怎么忘了集思广益这—至宝呢?快传令下去,让大小头领前来议事。”命令发出不久,炎帝即坐于明堂之上,右边爱姬听就坐,下边爱女瑶姬相侍。不多时各个部落(其时,天下共分甲、乙、丙、丁等十个部落,各部落首领称为酋长)头领到齐,作揖高颂:“吾王吉安”,然后分别就坐。炎帝示意后,环顾一周,开言道:“如今疾病猖獗,民不聊生,不知尔等有何卓见?”

第二回 
区区小草显神奇 种种大病得救治

  远古之时,氏族社会,民众茹毛饮血,杂处群居。其栖息之所,或构木为巢,搭棚架于林木之间;或掘土为洞,阴处穴居于土地之下。为议事便利计,其最高部落首领,则居于明堂之中。所谓明堂,即以土石垒基成丘,上以土木为墙、木材为柱,横梁贯之,上覆茅草。以竹为床,以石为凳,一应家具器皿,或竹或木,或石或陶。较之巢、穴,则豪华无疑矣。当炎帝以沉重而忧郁的神情询问各大小头领时,头领不仅一阵骚动,个个面红耳赤、抓耳挠腮。骚动过后,一阵沉默,鸦雀无声。良久良久,仍无人作答。突然,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划破了寂静的清空,“父王,几个月前,小丁为熏蚊虫而燃烧艾叶,其祖母病痛昏迷,无意中闻艾叶而苏醒,说明艾叶能有醒神之功效,今后似可推广。又如河滨沙梁小丙,因患疮毒不能起身,家无粮谷,其母于河畔挖得甜草根代食,不久疮敛病愈,人称此草为甘草,可见有解毒健身功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万波涟漪更无穷。瑶姬短短两条例证,引起众多头领不尽的回味。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总会无意识碰到某些偶然的现象,把这些“偶然”加以重复,往往能形成一个固定的事实。特别是在以五谷为主的炎帝时代,当然杂草、树叶等作辅助菜肴,也事在必然。其间某人腹痛吐泻,无意中食某莱或某草而吐泻止、疼痛除,也并不少见。此时各头领均已得到启发,并纷纷讲述各自的见闻,一个穷言堂、广言堂当场形成,嘁嘁嚓嚓说个不停。“大家肃静。”炎帝见状,当场宣布:“各位按次序分别叙来,并请有司(当时专管首领事物的人员)记以成文,备案查考。”然后接着道:“下面先请甲部落头领(甲酋)讲述。”
 甲酋(当时人称各部落头领为甲酋、乙酋等)闻言,雀跃而起,朗声说道: 
    “给大家讲个故事。”他咽了一下口水,“我们部落大乙,为人勤快。眼看今年稼禾无收,又值寒露之际,惟恐入冬受冻,进山去砍柴。在背山处发现一片青绿,走近时见是似草非草、似木非木的一种植物,用指切之,似有油状,他认为烧火一定很好,就割了一大捆,扔在院内,以备冬季烧火取暖。劳累了一天,又从山上往返,周身大汗,腹中饥鸣,疲倦乏力,当即躺在院中歇息。睡梦中,忽觉周身寒冷,全身如绳索捆绑,醒来时全身鸡皮泛起,抖战不已,而且通体疼痛,如被杖击,头痛欲裂,腰痛如折,鼻子不能通气,靠嘴呼吸,时时咳嗽。其母见状,以为饥饿所致。仓促之中,寻出仅有的小半碗谷米,下在锅中,欲熬稀粥。快成时,怕大乙嫌稀粥太淡,想加点菜料,忽见院中有青菜,跑去抓了一把,以为是韭菜,熬成后,大乙喝了一碗即又睡去,不大一会儿,只见他汗出津津,寒战也停。当醒来时,大乙的疼痛已止,咳嗽也停。众人都觉怪异,问大乙妈的稀粥是怎么熬的,才知里边放菜放错。经大乙再到原地询问,那里的人把这种草叫‘麻黄’,并听那里人说凡是受冷而引起不出汗、身疼痛者,熬汤喝下,很快便能病除。”甲酋说完,炎帝高兴地说:“很好,既能治病,我明天就去那里尝尝味道,品品它在进入体内的感受。”
 接下去,乙部落头领乙酋开始发话:“今年收成不好,家家缺粮。原来吃不饱的人,不耐受冻,偏遇今年气候又特别冷,所以患身疼发冷的人特别多。我们听甲部落的人说麻黄能发汗散寒,因而凡患此病者,都熬麻黄水喝,并且全部得救。一般人取麻黄一小握,熬成水喝一小盏便成。可我部落有个小伙叫楞不丁,他治病心切,一次熬了鹅卵石粗三把,喝下三碗后,疼是止了,但大汗不停,如水淋漓,并且头晕,周身无力,同时更加怕冷,稍有风吹,他便哆嗦。他的母亲以为他太饿,就准备作饭吃,可全家好点的粮食—点也没有,在地窖旁好容易找到点‘麦余子’,还是去年掏麦子时漂出来的秕子,人们把它叫做‘浮小麦’。情况紧急,只好拿来充饥,因为太少,其母想找点辅料,可什么也没有,在墙角见有看似干而触之尚软的几根细柴,加之其母眼神不好,以为是去年放干的小红薯,撅把撅把扔在锅里同煮,煮好后让楞不丁服食。吃的时候,楞小子发现这红薯味不对,这才细看,认得是麻黄的根,但这时饭食已快吃完,反正饥不择食,管他呢,填饱肚子为上,谁知道奇迹出现了,楞小子汗出止了,而且精神也渐渐恢复了。我来这里时,他已如同常人。”炎帝听后,哈哈大笑说:
“浮小麦、麻黄根,止汗固表效如神。”
  听到这里,细心周全而足智多谋的瑶姬再也坐不住了,她当即滔滔不绝,像竹筒倒豆子一样,道出了近年来她的见闻:“父王,在您为部落操劳之际,我闲暇无事,重点观察了不少花草树木,原来它们不仅形态不同,而且有着各自不同的气质与性味,甚至同一植物,它们的根茎叶、花果实,也同样各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气味,对人有不同的影响。我发现,凡是味道辛辣的,人吃食后,容易发热、脸红、出汗,过多就会心跳心慌头晕;凡是甘甜的能让人精神振作,气力增加,食量加大;凡是酸涩味道的,能使人大便减少,小便短缩,汗出亦减。当然也有一部分能使人腹泻;那些味苦的,能控制烦燥、口渴减少、发热得退;具有咸味的,则能让人耳聪目明,骨力增大。”说道此处,瑶姬看了一眼乙酋说:他们部落的楞不丁,就是用麻黄太多,超过—般人的三倍,而麻黄肯定是辛辣的。”此时乙酋当即补充说:“瑶姬说的对,我曾经亲自尝过他喝的汤,确有辛辣味,而且略有苦味。”瑶姬点点头,更自信地说:“这就对了,我所发现的正是这一点,辛辣味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