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司机载着他从卢比扬卡广场旁边经过,他的妻子就被关在位于那里的国家安全
部内部监狱中。
他来到克里姆林宫后,整天坐在自己宽敞的办公室里。他无事可做。斯大林不
给他打电话,也不请他过去。
斯大林认定他是美国间谍,认为美国人在他访美时收买了他。不然的话,美国
人干嘛要给他专门准备一节车厢呢?他们是在那里,在列车里同他进行了秘密谈话,
并且收买了他。
莫洛托夫不会不记得,在1913年,沙皇的警察来抓他,他跳窗逃走。而如今他
无处可逃。他等着被抓。他知道,他们不会送他进劳改营。他们会把他作为反对苏
维埃政权的一起间谍阴谋的头子进行一场大规模庭审,然后枪毙。
全世界依然把他当作是苏联的二号人物。而他却甚至不敢下决心救妻子出狱,
也无法自救。
斯大林打算干脆摆脱那些依然在位的老战友。他认为,他的这些帮手都是些软
弱的人,他们在帝国主义分子面前会屈服,他们并非真的很坚强。他确实担心他们
会暴露出弱点让敌人有机可乘。
起初,斯大林打算裁定莫洛托夫为犹太人反苏维埃政权阴谋的领导人,后来他
改主意了,开始给他寻找另一个角色。在中央全会上,斯大林当众指责莫洛托夫不
坚强、不坚定、胆小怕事。有投降行为。
以色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1955年在医院里会见莫洛托夫时问他:“为什么您一
个政治局委员能允许他们逮捕您的妻子?”莫洛托夫坦然答道:“因为我是政治局
委员,应当服从党的纪律,我服从了。”
问题并不在于党的纪律。虽然妻子的被捕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但莫洛
托夫不敢反对斯大林,否则他会立即步她的后尘。尽管如此,莫洛托夫对斯大林依
然无限忠诚。他丝毫不去关注生活的乐趣。他不会轻松一下,不喜欢饮酒。在没有
确信斯大林已经回去休息之前,莫洛托夫很少下班回家,因此他的工作日通常要到
凌晨三、四点钟才结束。
历史学博士奥列格·赫列夫纽克注意到,斯大林早在战争开始前便已盯上了波
林娜·热姆丘任娜。1939年8月10日,政治局通过一个决定,说热姆丘任娜“在自身
交往方面疏忽大意,不加辨别,致使在热姆丘任娜同志身边有不少敌对间谍分子,
无形中使他们更方便地从事间谍活动”。
政治局委托内务人民委员部“对有关热姆丘任娜的所有材料进行仔细审核”。
内务人民委员部很快便搞到了有关她参与“破坏和间谍活动” 的证据。
但斯大林暂时饶恕了她。10月24日,政治局再次对热姆丘任娜进行审查,认定
对她的指控是“造谣中伤”,然而最后的决定中仍然保留了“疏忽大意和不加辨别”
的字眼。
她被撤销了鱼品工业人民委员一职,出任俄罗斯联邦轻工业人民委员部纺织与
日用品工业总局局长。在1941年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18次代表大会上,她被剥夺
了党中央候补委员的资格。
战争结束后,又轮到她了,准确地说,是轮到她的丈夫莫洛托夫了。
在一次党内会议上,热姆丘任娜被开除党籍。波林娜·热姆丘任娜在会后立刻
回到家中,收拾东西搬到了亲戚家里这差不多等于是同莫洛托夫离婚。她知道
自己眼看就要被捕,而她不希望进监狱的是政府首脑的妻子。她感谢国家安全部给
了她这样的机会。一次特别会议判处她流放异地。直到斯大林死后,贝利亚才让她
回到了莫斯科……
历史学家们试图搞清楚一个问题:斯大林干嘛要这么做呢?这是怎么回事
是长期以来对犹太人仇恨心理的极端表现?是偏执狂?还是神经错乱?
所有这些因素都发挥了其恶劣的作用。但主要原因在其他方面。斯大林是在为
新的战争做准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冷战”这一概念已经不再具有可怕的内涵。可在当时那个
时期,两个国家在心理上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这种准备工作大约开始于1946年。监视苏联的犹太人,杀害米霍埃尔斯,审判
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成员,逮捕“医生杀人犯”这一切事件的原因都在于,
斯大林认为所有犹太人都是美国间谍。他曾经跟国家安全部的侦查人员说过这样的
话。
1948年举行的政工会议直接提出,下一场战争的对手将是美国。而在美国是犹
太人说了算。也就是说,苏联的犹太人是第五纵队,是未来的背叛者。他们现在就
已经开始为美国人搞情报或进行颠覆活动……
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找到有关斯大林本人说这些话的证据。但在前不久,人们
发现了主管机械制造业的部长会议副主席维亚切斯拉夫·亚历山德罗维奇·马雷舍
夫的一本详细的工作日记。他详细记录下了伟大领袖在1952年12月1日举行的中央主
席团会议上说的一番话:“任何一个犹太人都是民族主义者,都是美国情报机关的
间谍。犹太民族主义者认为,美国拯救了他们的民族……他们认为自己欠了美国人
的情。医生当中有许多犹太民族主义分子。”
可斯大林在公开场合发表的那些批判反犹主义的言论又作何解释呢?这便是他
的施政特征之…极其巧妙地掩饰起来的假仁假义。
从米霍埃尔斯遇害到斯大林去世这段时间里,一切能取缔的都取缔了:犹太剧
院,犹太语的报纸、刊物和书籍。当时的设想是取缔犹太文化的所有载体。
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一案所起诉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是犹太人。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他们的指控是,犹太作家用犹太语写作,保存旧书籍,申
请保留那些用犹太语授课的学校。被捕者遭到毒打。一些人就死在监狱里。办案工
作中需要一些有分量的东西企图谋杀斯大林、从事间谍活动、搞破坏,而这些
人即使被用刑也绝对想不到这类事情。他们所做的事情是演戏、写诗和给人看病。
对付他们的是国家安全部的精兵强将。后来被逮捕的科马罗夫上校便是其中之
一,他曾这样谈自己的长处:“我特别恨犹太民族主义者,对他们我毫不留情,我
认为他们是最危险、最凶恶的敌人。当我了解到犹太民族主义者的罪恶行径之后,
我更加痛恨他们,恳请你们给我机会,让我能够怀着对敌人发自内心的仇恨来惩罚
他们,为他们的恶行,为他们对国家造成的损害。”
侦查人员相信犹太人生来就有罪,天生就有犯罪倾向,相信他们会背叛祖国。
这是斯大林对他们讲过的。他们按他个人的指示行事。
瑙莫夫教授说:
“医学教授埃廷格尔是此案当中的一个被告,他曾就读于维捷布斯克的一所中
学。他的许多同学也都当了医生。斯大林要求给他搞一份维捷布斯克中学毕业生的
名单,然后亲自标注:谁该审问,谁该逮捕……”
清洗行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把犹太人从科研部门、医院、国家机关、军队、
从各个地方清除出去了。
同“犹太复国主义者” 和“世界主义者” 的斗争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在
暗中投下匿名信和公开发表反犹太演讲之后,一些岗位和职位腾了出来,成就功名
的速度几乎和1937年一样快,那个时候枪毙了许多高级官员,从而为另外一些人开
辟了仕途。
令所有这一切成为可能的那种令人窒息的、毒杀生灵的气氛不仅打击了犹太人。
多年领导苏联作曲家协会的吉洪·尼古拉耶维奇·赫列尼科夫对我说过,他每天都
在自己的信箱里看到一些恶毒的信件:“季沙(吉洪的小名译者注)是个傻瓜,
季沙受犹太人的影响,季沙救助犹太人。”
迄今为止,我们无法准确地说出,斯大林是否真的曾经打算像对待其他一些民
族那样,强迫犹太人迁离家园。许多历史学家说:没有这方面的文件。没有印成铅
字的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的有关指示。
是的。斯大林刻意回避在有争议的文件上留下墨迹。他倾向于口头回答,或是
在别在文件后面的单独的一页纸上作批示。他以为,这些单页纸随后会被扔掉,而
文件会永久保存。他错了。尽管他经验丰富,了解办事程序和整个机关事务,可他
还是没有想到,任何人,尤其是马林科夫,都不敢把有斯大林批示的纸扔掉。正因
如此,他的一些批件还是保留了下来。
瑙莫夫教授认为,应当继续进行档案整理工作。仅中央主席团1953年1月通过的
一项关于建立一些总共能容纳15万至20万外国人的劳改营的决定就能说明许多问题。
这些劳改营为谁而建?主席团的决定里说,是为那些“特别危险的外国犯罪分子”。
而国内当时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外国人!斯大林真的确信犹太人会给他带来危险吗?
不论多么令人不解,事实上米霍埃尔斯1943年的美国之行给斯大林留下了印象。斯
大林派米霍埃尔斯游说美国人帮助苏联。这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出色地完成了这项
任务。
在他的一系列演讲结束后,美国人筹集到一大笔钱来帮助俄罗斯。这令疑心很
重的斯大林感到不安:苏联的犹太人同美国人达成协议实在是太容易了……
而这仍然不是主要原因。斯大林只是需要一个内部的敌人。
我们现在觉得,在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后,苏联领导人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
但愿不要爆发战争。这是错觉。斯大林想的是另一码事。他大大扩展了苏联帝国的
疆界,他关心的是在东欧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阵营只有一个
真正的敌人美国。一旦战胜了美国,那将意味着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
因此,斯大林在战后仍然维持着庞大的军队,致使后来削减起来都很困难。新
建的师没有开往西方,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