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的语言技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分总式。先总提,中分述,后总收,简称总分总式。毛泽东有许多文
章都是在开头提出中心观点或中心问题(参考上一节“中心观点的位置安排”
中有关内容),这谓之总提(有时在总提中还简要地列出中心问题的几个侧
面);中间部分分别从若干侧面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分述;到文章结尾时


则加以归纳、概括,做出结论,这是总收。实际上这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毛泽东整篇的文章和讲话中,这种模式很多。由于这
种模式的运用,才使得他的这些文章和讲话纲目明朗,条分缕析,结构圆整。
不过,由于这种纯粹的总分总式,人们比较熟悉,这里就不再多加评述。下
面仅就其中的特殊情况,作一些具体说明。

毛泽东运用总分总式很灵活,他并不总是按照这种标准模式安排文章的
结构。他的文章或讲话,有时只有分述、总收而没有总提(这种情况可以称
为分总式),有时又仅有总提、分述而没有总收(这种情况可以称为总分式)。
例如,他在1949 年4 月21 日起草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开头是讲发布
进军令的背景、原因,这是总提;后面分条列举了四条命令内容,这是分述。
奇怪的是,文章在分述之后并没有加以归纳概括,而是戛然而止,可见这篇
文章没作总收。实际上,这种情况下的文章或讲话,只有开头和中段,而没
有结尾。其他诸如《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
针》等文章和讲话,都属于这种类型。这种使文章没有结尾的情况,实际上
是毛泽东不受传统结构方式束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体现,在开头
和中段,如果道理已经讲明,问题已经说清,当然就没有必要再作总收,应
该及时打住,显得更为简洁。又如,《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一文,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前三部分分别谈了“方针”、“办法”和“前
途”,这是分述,第四部分是“结论”,这是总收。可见这篇文章仅有中段
分述和结尾总收,而没有作开篇总提。毛泽东的这种类型的文章和讲活也有
一定的数量。不过,凡是这些全篇文章和讲话没有总提或开头时,其文章或
讲话的标题便是它们的总提。因此这种类型的文章和讲话,也还是有纲有目,
不至于使人产生眉目不清的感觉。

另外,总分总这种模式,毛泽东不仅常用它安排整篇文章或讲话的结构,
而且也常常用它安排文章和讲话中内容较为复杂、篇幅较长、相对独立的段
落或层次。例如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关于自由主义的11 种表现形式的
层次,《〈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关于中国革命“三个法宝”(统一战
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层次,《反对党八股》中关于逐条分析、批判
党八股八大罪状的层次,等等,它们都是内容相当复杂、篇幅很长又相对独
立的大层次,所以毛泽东都用了总分总大的结构进行阐述。关于这方面的具
体情况,请参阅下文“局部与局部关系的处理”一节文字中的有关内容。

毛泽东在同一篇文章或讲话中,如果必要的话,对总分总式中“分”的
部分的较小的内容,往往又安排为较小的总分总式,即大的总分总中又有小
的总分总,甚至对其中具体的分述仍然继续作同样的处理。这就使他的语言
总后有分,分中有总、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有总
提、分述而无总收,或有分述、总收而无总提的现象,就更为多见了。

并列式。毛泽东的语言中还有一种少见的现象:文章(一般不包括讲话)
的各个段落和层次,彼此均衡地排列着,这种形式称为并列式或横式。这种
情况,有时见于全篇,有时见于局部之中。如果见之于全篇,从总分总式的
角度看,则既无总提(当然其标题仍可视为总提),又无总收,即既无开头,
又无结尾。它只有分述的部分,好像是总分总式被掐头去尾而后形成的结果。
例如,《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
工作和整党工作》等文章就都是这样。毛泽东也常常把这种并列式用于那些
较大的相对独立的层次之中,使各个较小的层次或段落较为均衡地排列在一


起。这就是把并列式运用到局部的情况。

毛泽东十分喜欢运用并列式安排文章的各个层次和段落。在他的文章
中,有一种极为特殊的形式——条项式。所谓条项式,就是把文章各个层次
或段落分别用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等各种序码编成序列,显得文章条理格外
清晰。这种作法并非属于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所批评的那种“甲乙丙
丁,开中药铺”的不良倾向,因为他的文章和讲话都有“真切的内容”,并
且内容都“按照事物的内部的联系来分类”,并不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
来分类”,因此并不是“概念的游戏”。

这种条项式,毛泽东不仅在文章的局部中用得很多,而且还在全篇中经
常运用。在全篇中运用的条项式,称为条项贯通式,它是从开头到结尾,对
所有层次和段落(包括序言和结论)生部按序码标列。在《毛泽东选集》第
2 版1—4 卷中共有159 篇文章和讲话,据初步统计,其中运用条项式者共83
篇,超过总篇数的二分之一;在83 篇条项式者之中,属于条项贯通式者

共43 篇,也超过一般条项式者的二分之一。其中还有些篇章的格式与应
用文中“条例”的写法一样,全篇分为若干项,每一项下又分为若干条,项
下各条均以统一序码,按全篇统一编排,使之既有大层次之分,又成为一个
整体。例如,《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一文,全篇就列有三大
项20 条。毛泽东运用条项贯通式,不但在一般的通知、报告、总结、通报、
指示、决定中运用,在书信,甚至在学术论文中也常常使用。例如,1922 年
6 月20 日《致施夏亮并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1936 年10 月22 日《致叶剑
英、刘鼎》、1936 年9 月11 日《致彭德怀、刘晓、李富春》等(见《毛泽
东书信选集》),这些书信都是条项贯通式;《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
存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分章分节)、《抗日游击战争的
战略问题》(分章分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
府》等,这些学术论文也都属于条项贯通式。其中《论持久战》一文,全文
共分21 项(每项都用小标题标示,未编序码),多达120 条,实为一般文章
或论文中条项贯通式的典范。

然而,从实质上说,在毛泽东的文章和讲话中,层次或段落在全篇中纯
属并列式或横式者并不很多,那些条项式或条项贯通式者也是如此。有些文
章,表面上看,它们由序码编排而成,似乎属于并列式,但是,如果仔细辨
析,其第一项或第一条往往属于总提性质,实际上属于开头;其最后一项或
一条往往具有总收性质,实际上属于结尾。如《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
计》、《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
均属于条项式,但其第一条均属于总提性的开头;《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
战胜利而斗争》、《学习和时局》、《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迎
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关于工商业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
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也都属于条项式,但其第一条都是总提
性的开头,最后一条则都是总收性的结尾。

层递式。文章和讲话中的词语、句式可运用层递式,各层次或段落之间
的顺序,也可运用层递式。毛泽东有些文章和讲话的全篇,就是运用层递式
安排其各个层次或段落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开头先简略讲述形势,然后根据形势提出任务,应该造就大
批的先锋战士;中间分析和论述鲁迅的性格特点,说明鲁迅就是这样的先锋
战士,最后号召人们学习鲁迅精神。其每一层次的内容都是前一层次内容的


自然引伸和发展,逐层深入。这就是全篇范围内的层递式。毛泽东用这种方
式安排全文的层次或段落,在那些纯议论文中体现得比较多。比如《矛盾论》,
全文共分七个部分:一,先从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这两种宇宙观谈起。二,谈
矛盾的普遍性。三,谈矛盾的特殊性,这两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是并列的,但对于宇宙观问题来说,他们要具体得多;并且,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的并列也是相对的,矛盾的特殊性要比普遍性具体得多。四,谈矛
盾的两个方面(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它们是矛盾特殊性中的具体问题。
五,谈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矛盾两个
方面中的具体问题。六,谈矛盾的对抗性中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属于矛盾斗
争性的具体问题。七,结论,这是在上述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推出来的中心
观点,即矛盾的法则主要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个法则是自然和让会乃至
思维的根本法则。这七部分内容,一步比一步具体,一步比一步深入,最后
上升到最高的理论认识,其层递性清晰而自然。

总之,从全篇角度看,毛泽东安排各个层次或段落主要有总分总式(含
分总式和总分式)、并列式和层递式三种方式。

③局部与局部关系的处理
毛泽东的文章和讲话,不但重视全局与局部之间的逻辑性,而且也十分
重视局部与局部之间的逻辑性,很少带有明显的随意性。这种逻辑性,主要
体现在此一层次或段落与彼一层次或段落的衔接、过渡和呼应等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