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励志]中庸处事智慧 作者:何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处世中,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中,你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错的。把双方的意见综合起来,你至少有一半是对的。所以不可随意反驳别人。大概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当中,聪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聪明的人,也许他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他以为这样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小事情,是没有必要费心做高深的研究的,既然不是在研究讨论问题,又何必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固执己见呢?   
  另外还应该注意,那就是在轻松的谈话中,你不可太认真了。别人和你谈话,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如果要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对方也决不会乐意接受的。所以,你不可以随时摆出像要教训别人的神气。   
  当你的下属或同事向你提出建议时,你如果不能立刻表示赞同,但起码要表示可以考虑,不可马上反驳。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聊天,那你也应注意,太多的偏见能把有趣的谈话变得枯燥乏味。   
  如果别人真的犯了错误,而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你也不要急于求成,不妨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再谈,否则,大家固执己见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伤害了感情。   
  因此,你千万要谦虚一些,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一个自作聪明的人,而应让人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交谈的人。   
  大量事实说明,人们谈话时都想知道别人对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有时希望别人也能和自己一样对某件事情有相同看法。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你也应该显得对此很有兴趣。   
  当对方与你的意见一致,你就会感到一种快乐;如果发现双方的意见有差异,你也会感到这是一种刺激,因而引起双方的争论。因而,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你一样时,可以表示赞同。不要以为这样做会被人认为你是随声附和,因而就不吭声了。不吭声,虽然不会被人误解为随声附和,却也容易使人认为你并不同意他的意见。   
为人高傲是把自己孤立起来 
  位益尊,则贱者日隔。   
  ——韩愈《与陈给事书》   
  高傲者最不得人缘。山外有山楼外楼,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为人处世最不该有的就是自高自大、傲视别人。   
  孔子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耿定向说:“我们能真真切切地严责自己,虽然是下等人,都有可取之处,都有长处益处;若是放下自己,只求他人,贤人君子,都不免指责。”朱天麟说:“士人也不应该过于自恃,不必过于谦让古人,而要能谦让现在的人。没有一人不是在自己之上,就没有一人不出自自己之上。”这些见解都是深得中庸处世之道。   
  日中就得西斜,月圆就要月缺,物盛必衰,这是天地的道理。人体验到了天地的道理,高就会自卑,盈就会自谦,尊就会自抑。所以孔子说:“君子做事不自大,有功不自傲。”君子不以他所能做到的而瞧不起别人,不以自己不能做到的自愧于人。虚己对人是与人共事的基础,自谦是受人尊敬的阶梯。   
  王阳明说:“现在人们最大的缺点,基本上就是一个傲字,千万种罪恶,都是从傲里滋生出来的。傲就自高自足,不肯屈人之下。所以作为儿子的傲,就不能孝敬长辈;作为弟弟的傲,就不能尊敬兄嫂;作为臣子的傲,就不能做个忠臣。”以财势傲人固然不可,以学问傲人也不应该,以地位傲人更是不应该。以气色傲人固然不可,以态度傲人也不应该,以言语傲人更不应该。   
  顾准的座右铭是:“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一次,女同事张纯音与顾准争论,“别人要是打了你的左脸,你再将右脸送上去,完全是一种奴隶哲学。我的观点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顾准回答道:“人类社会正是因为有强烈的报复之心,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才总是斗争不已。如果大家都有宽容仁爱之心,这个世界会好得多。”   
  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顾准的一位老朋友兼老上司林里夫曾用荒诞牵强的推理“揭发”顾准,指斥他在20世纪30年代就是执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内奸”,弄得顾准百口难辩。很久以后,直到周扬得到解脱,顾准的“内奸”问题才告解决。1972年顾准回京,对林里夫却多方照顾,考虑到这位老友也处境凄苦,逢年过节总是备下酒菜,约他共餐对酌。吴敬琏先生是顾准的同事,他后来写下了这件事,并对顾准的为人的态度很不以为然,认为顾准完全不必当东郭先生,对林里夫这样的人,不去回敬他一拳已算仁慈。顾准却说:“你真是不懂世事,老林这种古怪个性和奇特的思想方法,完全是由于党内不正常的政治生活和逼供‘审干’做法造成的,是这套制度毁掉了他的一生,悲惨的人生遭遇形成了他的古怪脾性,我们应当同情他才是,怎么可以苛责呢?”   
  顾准的为人处世就是儒家的中庸恕道,所以他与很多人包括林里夫的友谊得以维系始终。1974年10月中旬,顾准病倒后,林里夫每天赶到社科院经济所宿舍,为顾准炊煮饮食照料生活。顾准住院后,虽有经济所一位同事专门照顾,但林里夫仍然每天三次看望照料,那时候林里夫的政治处境也很艰难,经济条件尤其窘迫。人们不能不认为林里夫一定是被顾准的人格彻底感动了。   
谨慎自己的私心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礼记》   
  荀子说:“公生明,偏生暗。”为人处世必须。子思在《中庸》第一章里就教人:“君子应谨慎自己有所看不到的地方,害怕自己有所听不到的东西。看不见的善于隐蔽,不明显的似乎微弱,所以君子必须慎防。”   
  一个人太自私了,如何与人相处呢?这是许多人思考的问题,韩愈说:“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过于利己,必会损人,与他人的关系自然出现失衡,所以没有约束私心的功夫,很难干成大事。方学渐曾经详细评论这种功夫说:自我反省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重要学问。当晏子独居的时候,从内观察他的本体,深湛清醒的样子,这就是天理。存在着天理而欲仿自退,这是第一等功夫。从内部观察这里面稍有染着的,这是人的欲念。检查欲念,从那里做起,一扫而去,就看见了本体。制止欲念以存天理,这是第二等功夫,以省察的功夫最为重要。一觉察到私念起来了,马上就克制、杜绝它,自然纯正的是天理而已。   
  明朝山东诸城知县杨椒山说:“心为人的一身之主,如同树的根,如同果的蒂柄,最不能先坏了心。心里如果保存了天理,保存了公道,做出来的都是好事,就是君子这一边的人了。心中如果存留的是私欲,是私意,虽想做好事,也常常有始无终;虽想外面做好人,也会被人看破。如同根衰树枯,蒂坏果落。所以人千万不能把心坏了。”   
  在心理学上曾有个很有趣的实验,用镜子来测试动物知不知道什么叫自我。实验者先把一面镜子放进黑猩猩笼中,十天之后,将黑猩猩麻醉,在它额头上点一个无臭无味的红点。黑猩猩醒来后,镜子还没有放进来前,它并不会用手去摸额头,但是当镜子放进笼子后,黑猩猩一看到镜子中的“倩影”,便立刻用手去摸额头,而且用力去搓,表示它知道镜中是自己,而且知道自己原来是没有红点的。   
  如果省略第一步,没有让黑猩猩先接触到镜子,后来它虽然看到镜中的自己头上有红点,但不会用手去摸,因为没有以前的自我可作比较,就无从判断。没有比较就没有抱怨,就不会用力去把不是自己心甘情愿放上去的装饰品搓掉。   
  这个实验很让人震惊,当一个不晓得自己原来是什么样时,就只好任人摆布,添多了,减少了,都不会抗争,但是一旦照过了镜子,知道自己是什么样了,那么一有非自主的改变便立刻发觉,而且这个觉识出现后是不可逆转的,已经知道便无法再假装不知道。所以人需要不断地内省自己,知道自己是谁。孔子说:“人苦于不自知。”苏格拉底说,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内省不仅是了解自己做了什么,最重要的是透过它了解自己真正的意图。柏拉图更进一步说,内省是做人的责任,没有内省能力的人不配做人,人只有透过自我内省才能实现美德。   
  瑞士心理学家容格曾将人类的探索与发现称之为个人成长的过程。然而一切有形或无形的成就,都得先由内心的意愿与组织开始。一个人如果内心荒芜,毫无头绪,自然无法成事。发现内心的自我,而发展成自我的人格,是一个人内心成长的过程。儿童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必须从不断的赞美与肯定中,得到鼓励。别人的赞美与批评,都是外在的因素,我们不能永远靠外来的评判来了解自己,只有自己的探索、发现才能接近真正的自我。   
  一个成长的人,越能明白自己的优缺点,越不会受外界的干扰,也越能明白内心世界,而能控制自己的喜乐。发现,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同时能与自己的内心对谈交流。善待自己的短处,让自己有机会有空间去接纳更多的机会。   
准备赢得一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塞;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中庸》   
  说话提前有准备就不会自乱方寸,做事提前有决定就不会头绪不清,行动提前有安排就不会慌里慌张,道路选定以前有目标就不会举棋不定。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活动家说:“我无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