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丰富的资源总量,加上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精神,中国完全可以独立地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根本没有任何必要走早已被历史唾弃了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血与火的原始积累老路,没有理由靠占领他国土地,掠夺他国资源来发展自己。即使是某些西方学者别有用心提出的所谓〃粮食问题〃,中国也完全能靠自己的双手解决。一方面中国人口增长至一定程度,仆人口总数曲线将近于正态分布,膳食结构改善至一定程度也将趋于稳定。因此,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以及膳食结构改善对粮食需求并不像某些西方学者所渲染的那样大。另一方面,中国粮食的供给能力正在增加之中。据最新调查统计,中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已由9。9%提高到14。1%,而且还可开垦出1亿亩耕地。随着灌溉面积的扩大,生物技术的推广,中国粮田单产在今后几十年里将继续提高。所谓中国粮食产量将下降五分之一,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只要今后中国继续稳定现有耕地面积,加快农业后备资源的开发,提高农业比较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依靠科技对现有耕地中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大国家对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对浪费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下个世纪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所以,无论从中国战略文化传统、当代中国政治基础和战略意图,还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和客观需求来看,根本得不出中国会对外扩张,会对他人构成威胁的结论。
中国国防政策的防御性与和气性决定了中国的国防投入始终是低水平的。中国一贯奉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中国的兵力结构和兵力部署完全是本土防御型的,而不是外向型的。中国战略防御的重点是抵御外敌侵略,捍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立足于在中国领土、领海、领空内歼灭来犯之敌。中国在海外没有军事基地,除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外,中国在海外没有派驻一兵一卒。近年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中国相对地重视海军和空军建设,但在陆海空三军中,陆军始终是中国军事力量的主体。海空军的任务也仅限于国土防空和近海近岸防御。迄今这止,中国业已装备和正在建设中的舰艇没有一艘超过5000吨的,更不用说远洋海军了。中国国防开支始终维持在确保国家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上。在世界各国中,中国国防开支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其他大国,即使与诸多中、小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居于后列。以1994年为例,中国国防开支绝对值为550。7亿元人民币,按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3。9亿美元,仅为美国的2。3%,英国的18。3%,法国的18。6%,日本的13。9%,也低于俄国、印度、韩国、澳大利亚,大体与北欧中立国瑞典相近。在相对值上,1994年中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3%,而美国为4。2%,英国为3。6%,法国人3。18%。中国国防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9。5%,而美国为18。9%,英国为9。64%,法国为13。6%。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国防开支的全部总和只相当于美国近年一年的国防开支额。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公布的数据,1994年中国人均国防费仅5。3美元,列世界第87位,军人人均国防费仅2069美元,列世界第85位。按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国防费投入计算,中国仅600多美元。美国国土面积与中国大体相近,每平方公里国土的平均国防投入却为中国的50余倍,而日本每平方公里国土平均国防投入则几乎是中国的200倍。
中国如此低的国防投入,却担负着保卫960万平方公里国土,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和1。8万公里海岸线安全的繁重的国防任务,这在全世界都是不多见的。这一事实充分反映了中国国防开支仅仅用于保卫作为主权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保卫人民和疲劳动的最基本的安全需求。这种需求的有限性,与某些奉行外向型战略和全球战略,垂涎他国权益的黩武主义者对军费需求的无限性,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能否认,近几年来,中国国防开支从表面数字上看,有所增加。这种增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军队现代化建设几乎陷于停顿,许多武器装备年久落后老化,不能不作最低限度的更新与补充。对此,美国国防部部长佩里也承认:〃从1980年至1990年,中国的防御能力的下降相当显著〃。中国淘汰陈旧的武器装备,引进少量武器装备,完全出于正当防卫的最低限度需要,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合乎逻辑的要求。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切尼坦率地说:〃中国人有合法的安全需要,像中国这么大的任何国家都会有这种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近年中国物价上涨较快,原有国防费实际购买力大大下降,直接影响军人生活和国防建设的正常运行。1979年—1994年,中国国防费的绝对值年平均增长6。22%,而同期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年平均上涨7。7%,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中国近年国防开支实际水岂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呈负增长状态。中国近年国防费的增加,主要用于填补这一缺口,特别用于补贴人员生活费用上涨的需要。如果考虑到从1982年到1988年,中国国防开支的绝对值(未扣除通货膨胀因素)连续7年负增长,年平均负增长率3。99%,那么近年的有限增长就更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至于有人提出的所谓预算外资金如军队农副业生产收入和武器销售收入等,这也改变不了中国国防投入低水平的基本事实。的确,自40年代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中国军队就有从事农副业生产的传统,这正是为了弥补军费不足,改善军人生活,减轻国家和人民负担的一个辅助性措施。据有的学者统计,目前中国军队大约拥有600个农场,1993年共生产6。5亿公斤粮食,2。25亿公斤肉、鱼、禽、蛋和6亿公斤蔬菜,总计值7亿元人民币,这笔收益全部直接用于改善部队生活。另据瑞典国际和气研究所(SIPRI)统计,1993年中国出口价值4。27亿美元的武器,约占美国出口武器的4%,俄国的9%。按20%的最高利润率计算,中国1993年从出口武其中最多获利0。85亿美元,部队从中所获不会超过0。4亿美元。据美国耶鲁大学学者王绍光计算,上述开支再加上军队所属军需工厂民平生产年收入6。5亿元人民币和从事运输、通信、医疗等商业服务中赢利6。12亿元(1987年数),总共不过2。7亿美元。
这对于每年仅60多亿美元的中国国防开支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今后只要不出现严重威胁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情况,中国的国防费就不会有大幅度实质性的增加。即使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了,国防投入也将是十分有限的、低水平的,不会超出维护国家安全的正常需要。至于有人一夜之间巫术般地计算出中国军费开支高达一、二千亿美元,比中国全年国民总收入还要多,这样,中国12亿人每天真的只好喝〃大锅清水汤〃了。对这种愚人节的无聊恶作剧,正常人是不屑一顾的。事实充分说明,中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的投入是十分有节制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非国防开支在中国处于更为优先的位置。1996年美国《华盛顿季刊》春季号一篇文章曾经指出:“如今在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作出估计时欺骗多于现实,因而讨论'中国威胁',既不准确也不负责任。中国军队现在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具备直接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挑战的能力。〃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于1995年1月23日在〃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论坛〃开幕式上更加意味深长地说:〃尽管美国和日本的军事开支庞大,可是如果可以认为美国和日本无害并且不构成威胁,也许我们在看到中国自己的军事开支后就能高枕无忧、不做恶梦了。”
3。和气与发展:中国不懈的追求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个大国,不比任何人少地更加关心本地区的安全、稳定、和气与发展,更加负责任地对待和处理本地区的安全事务。与一切〃中国威胁〃论鼓吹者的歪曲宣传完全相反,长期以来中国为维护地区和气,促进地区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最大贡献。中国以自己的真诚努力向世人昭示中国始终是维护亚太地区和气与稳定,促进亚太地区的发展与繁荣,乃至维护世界和气,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一支可靠力量。
中国谋求和气与发展宗旨贯穿于新中国历次颁布的宪法之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起着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明确规定:中国〃拥护国际的持久和气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1954年宪法规定:〃在国际事务中,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现行的1982年宪法再次确定: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气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一直面临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孤立、封锁、颠覆和破坏,中国军队不得不处于经常性的临战戒备状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然在确保国家安全利益的前提下,分别在1955年和1958年对部队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裁减。80年代,当冷战尚未结束,东西两大军事集团军备竞赛还在激烈进行的时候,中国根据对国际战略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出于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建设的战略要求,突破全球性的冷战思维,于1985年5月作出了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次裁军范围之广、裁减幅度之大,为当时国际裁军领域所罕见。通过裁减,大军区由11个撤并为7个,全军减少团级以上单位5900多个,全军削减各种火炮近万门,各型坦克1100余辆,各型飞机近2500架,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