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为什么说不 作者:彭谦、杨明杰、徐德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太地区是美国重大地区安全利益之所在。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许多紧迫的安全问题和最有希望的商业机会〃。随着美国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亚太地区在美国安全结构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尽管亚洲昔日不是东西方冷战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不处在世界宗教的主要重迭带和不同经济水平的民族的主要结合部,两极体制崩溃没有在亚太地区引起像欧洲那样大的主体震荡,但冷战后在欧洲引起动荡的基本因素在亚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太平洋并不是〃太平无事〃的洋。特别是以下趋势不容忽视:一是核技术、核武器在亚太地区日益扩散的趋势。在中亚,哈萨克斯坦上千枚核弹头及其失控的可能性日益引仆人们的关注。在东北亚,日本拥有发展核武器及弹道导弹的足够能力,据专家估计,未来5年内日本可储存5—10吨钚,如果需要一年内即可实现核武装。朝鲜半岛的核风波至今尚未平息。在南亚,印度不仅储存了足以制造50枚核弹以上的武器级钚,而且成功地试射了射程为2500公里的〃烈火式〃中程弹道导弹。在西亚,除以色列已拥有核能力以外,伊朗、伊拉克也极力寻求掌握核技术。此外,台湾当局从1966年开始核研究,据报道目前已有生产核武器的技术能力。二是增加军事开支,增加军事科研和武器进口投入,不断扩充军备的趋势。80年代以来,日本军费急剧上升,目前已突破500亿美元,成为亚洲头号军事大国和世界第二军事大国。韩国、东盟国家军费都有较大增长。亚太国家武器装备进口已超过素有〃军火库〃之称的中东。在世界进口武器最多的15个国家中,亚太国家就占了7个。其中印度、日本和阿富汗是世界5个头号武器进口国中的3个。三是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日益激化的趋势。在领土归属方面,不仅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纷争,而且有两极格局崩溃带来的新问题。日本与俄罗斯围绕千岛群岛的争执,日本与韩国之间的竹岛之争,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对立,印度对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9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公然侵吞,印尼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之间的领土争端,日本对中国钓鱼岛事实上的占领,中国南沙群岛被多国瓜分的局面,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对阿姆河地区的领土要求等等,都可能成为危机爆发点。在海洋权益方面,联合国海洋法生效后,各濒海国在海域划界领海开发上的主张互相交叉、互相重迭、互相对立的问题日益突出,也随时可能导致局势紧张化。四是宗教矛盾和民族冲突日益扩散的趋势。伊斯兰世界涉及40多个国家10多亿人口,其中80%在亚洲,西亚和南亚是伊斯兰两大中心。伊斯兰势力与其他势力的冲突,伊斯兰教内部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传播,都给亚太地区的稳定带来重要影响。五是经济领域的摩擦日益上升的趋势。日本已对美在亚太地区的经济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美国中央情报局题为《日本2000年》的报告称〃对美国来说,目前正面临着200年前独立战争时一样的危险。日本经济正威胁着美国的生活方式。〃美日经济冲突的恶化将成为影响亚太安全形势的一大隐忧。

  战后40余年的历史表明,全球安全取决于美苏关系的性质,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关系的性质。当中美处于敌对状态时,亚太地区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稳定。当两国关系处于建设性的正常状态时,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就能从总体上得到保障。战后美国在亚洲进行的两场局部战争即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是在中美对抗时启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亚太地区就没有和平与稳定可言。而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的20余年中,尽管亚太地区发生过一些局部动荡,但总体上看,基本保持了和平与稳定的局面。如果说冷战时期,在两极对峙下,美国苏联两个国际警察还能勉强靠核恐怖维持冷战共处的局面,那么在冷战后,面对上述如此复杂的形势,美国要想单枪骑马地充当国际警察,维持亚太地区的稳定,只能是一种神话。1996年7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部长付立民在有关亚太局势的研讨会上指出:中国的力量和重要性越来越不可小觑,越来越多的议题,必须靠中美合作方能处理。越来越多的问题必须靠中国出面才能解决。例如:一、亚洲权力均势的转变,日本在区域安全中的角色以及俄罗斯在2010年重新崛起的可能性及其影响。二、如何减低朝鲜半岛、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以及波斯湾地区的紧张局势。三、中美如何合作使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挥效用?在中国同意中美合作之下,美国领导联军在波斯湾行动,中国参加的联合国在柬埔寨的和平任务,无往不利;但中国掣肘,联合国和平部队在海地的任务就成效不彰。这是一项警讯:国际制度若没有中美合作就发挥不了作用。四、在高科技输出的国际管制上,没有北京合作,也难以处理。五、导弹技术、核武器技术、化学武器的转移如无中国的合作与参与,就谈不上控制。六、美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世界贸易组织如无美国的参与无法发挥效力,将来中国成为最大经济体后,世贸组织无中国合作,无作用可言。七、全球与区域环境问题,也需要中美合作——同管理。1994年10月18日美国防部部长访问中国国防大学时发表的题为“美、中关系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中谈到有四大原因证明中、美两国安全关系的重要性。第一是战略上的原因。中、美位于太平洋两岸,两国的面积、人口、丰富的资源和人民的创造性精神使美、中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成员。美中两国在经济和安全上发挥着共同的积极的作用。第二个原因是中美有许多一致的利益。中、美都认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是国家的重要任务。两国的经济发展可以互补支持两国合作的量不断增长。第三个原因是大规模杀伤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扩散的危险。中、美两国必须密切合作和积极参加,否则就不能建立起全球不扩散体系。第四个原因,美、中都是这一地区的重要国家,因此两国的合作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应付地区威胁。没有中、美在各方面的合作,就无法对付新时期的各种挑战。中、美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影响力,每一方都必须适当地使用这些影响力。维持地区稳定是中美合作的任务,这也是中美发展关系的战略基础。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1996年7月23日在演讲中指出〃中美双方都需要评估双边关系,努力避免升高敌意。冲突无益于区域安定。摆在面前的基本现实是:中美合作则可两利,美国是中国科技革新的重要源头,也是约束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有力因素;中国对区域平衡有一定和有用的影响力,它对印度、俄罗斯有平衡作用,对维护中亚国家的独立亦有作用。”“美国与中国进行战略合作是美国全面区域安全政策的两大擎柱之一,它既可确保亚洲成功的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重心又能保持稳定的区域和平。〃没有任何人怀疑,如果没有世界核俱乐部五大成员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拥有12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国的参与,没有中国的有效合作与战略协同,美国在亚太地区将寸步难行。中美关系在建设亚太地区冷战后新的和平结构和保持亚太地区的持久和其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角色具有不可替代性。与以往相比,中美关系在冷战后的战略环境中,其战略基础更加广泛。建立在这种新的战略基础上的中美关系是一种更现实、更理智、更稳定、更持久和更具有生命力的平等互利关系。

  2。遏制中国:白日梦

  尽管冷战后中美关系有着巨大的战略价值,尽管保持和发展健康的中美关系不仅对双方有利,对整个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极大的意义,但是,美国有少数政治家对此却故意视而不见。他们死抱着冷战思维不放,他们的脚虽已跨出了冷战门槛,但他们的身子和头部却仍然留在了冷战大门后。苏联解体之初,他们曾一度希望发生连锁反应,希望中国也会步苏联后尘很快分崩离析。在这一希望落空后,他们又以所谓〃中国的发展对美国构成威胁〃的谎言为依据抛出了〃遏制中国〃的种种谬论。

  1992年美中传统基金会在《政策研究》秋季号刊登题为《觉醒的巨龙:亚洲的真正危险来自中国》一文,声称中国将对美国的经济和当前利益构成威胁。这似乎是美国诬指中国为威胁的第一声喇叭。在一片渲染〃中国威胁〃的噪音中克林顿政府就建立〃亚太安全机制〃问题致函东盟各国,不惜推波助澜四处宣称〃中国已有取代前苏联在亚洲构成主要安全威胁的迹象〃。公然在国际上推销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使这股浊浪日益高涨。

  政府吹喇叭,极右势力立即跟上。

  1995年7月31日一个名叫克劳萨默的专栏作家,在美国《时代》周刊发表题为《为什么我们必须遏制中国》的反华文章,歇斯底里地鼓吹〃遏制〃乃至〃颠覆〃中国,这位专靠摇唇鼓舌吃饭的极右文人在文章中说道:“如今的中国更像是个旧式独裁专制国家而不是执行救世主似的任务,它一心追求权势。它更像是19世纪晚期的德国。当时的德国对于它所处的欧洲大陆来说是太大和太强了。〃因此他叫嚣整个西方应该像当年召开维也纳会议,结成〃神圣同盟〃,遏制法国一样,也结成侵华十字军遏制中国。他声称遏制并不是进行冷战干涉。遏制是几个世纪以前就有的一项强权政治原则。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维也纳会议建议建立遏制一个联盟体系旨在遏制太咄咄逼人的法国。当代,大西洋联盟曾经遏制侵略成性的苏联。在这两个时期之间,西方未能遏制住崛起的德国,其结果是发生两次世界大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