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停止像冷战时期的理论家那样对待对方。我们必须抛弃过去一个世纪的观念,承认我们两国人民具有相同经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借助我们的共同利益和要求,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缔造一个稳定、进步的21世纪。
——美国休斯顿电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休斯国际公司总裁加雷尔。张《填起新丝绸之路上的凹坑》
1996年1月9日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
回顾历史,中美两个大国开始进行第一次交往恰恰始于经贸关系。1784年8月30日,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经过一万三千英里的航行抵达中国广州港,用40吨花旗参换取了当地的丝绸和茶叶后返回纽约。这宗易货贸易打开了两个带有不同文明的大国关系之门。而谁又曾料到,200多年后的20世纪90年代,中美经贸关系又成为启动面向新世纪的两国关系的动力源。正如加雷尔。张所言,中美两国正在构筑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修建这条新丝绸之路的首要基础是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市场,而这一庞大的新兴市场无疑会给准备重振经济雄风的美国带来巨大的吸引力。美国负责经济、商业和农业事务的副国务卿琼。斯佩罗说过〃由于出口如今几乎占美国经济实际增长率的13%,因此,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水平从未像今天这样依赖贸易。〃作为美国目前第6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又是美国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
或许当年尼克松走下飞机与周恩来总理实现〃巨人的握手〃时,虽意识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五大力量之一,但他可能从未想过中国会在短短的20几年里一跃而成为新的经济巨人,成为令人垂涎的新兴大市场。改革开放后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确令世界为之激动,令世人为之眼花缭乱。当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慢的同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却平均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递增。很多国外专家预测,中国大陆在未来的16年中,总体经济规模和国民生产总值将排名世界第三。美国兰德公司预测,中国大陆的国民生产总值在2010年将达到8兆6,271亿人民币。世界银行推算,只要中国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在6%—7%的实际增长,到2020年,以中国大陆国民生产总值换算成的购买力将高达140单位,稳居世界第一,远高于美国的109单位和日本的43单位。诚然,国外专家的计算方法于中国的现实仍有很大差距。中国自己的估算是在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左右,还属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但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的市场吞吐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95年1—11月,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已达2451。52亿美元,其中出口1315。34亿美元,进口1136。18亿美元。1995年1月—9月,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3508个,协议外资金额505亿美元,实际实用外资金额249。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在世界上也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关于中国的大市场,1996年4月18日的英国《独立报》曾刊登贝利。莫里斯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市场将如何改变世界》。莫里斯在文章中感叹道:〃总是能一鸣惊人的查尔斯。戴高乐曾经说:'一旦中国醒过来,世界将会颤抖。'现在,在断断续续沉睡了几十年之后,这个亚洲巨人正在觉醒——世界也真的在颤抖。“
对这一点,7个工业国集团的外交部和贸易部看得非常明显。尽管中国并没有派代表坐到世界问题的谈判桌旁,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人们感觉到了它的影响。经合组织与世界银行的经济部门不断增加的迹象表明,中国是包括香港和台湾在内的生机勃勃的〃第四发展极〃的中心。大中华经济圈中的国家越来越想扮演一个准备到2002年在国际明星界与美国经济对峙的独一无二的角色。
这个第四发展极兴起的影响是巨大的。大中华经济圈是与欧洲、日本和北美三极经济逆周期运转的。自从1962年以来,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7—8%,预料在今后10年内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甚至速度更快。预料到2002年大中华经济圈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内价格计算将超过英国、意大利和法国,并且是印度和前苏联的三、四倍。用一种不同的尺度——联合国的标准国际价格比较——来衡量的话,大中华经济圈可能在今后10年结束时超过德国和日本。
中国的出口纪录是其经济取得引人瞩目的增长的主要原因。自1980年以来,中国出口从毛时代受压制状态大幅上弹,起增长率是国际贸易增长率的两倍。迅速增加的外国投资支持着在很大程度上由香港企业家推动的这种趋势,他们在80年代中期开始把制造业转移到国内。台湾、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企业家也仿效他们,到中国寻找廉价而熟练的劳动力。世界银行的新预测表明,今后3年大中华经济圈的进口额将增加1000亿美元,绝对超过日本。
尽管7国集团中几乎没有人愿意认为中国具有强大的经济能动力,但是在这方面的记录现在是显而易见的,大中华经济圈正在提高其主要贸易伙伴增长潜力。现在被广泛认为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马京西亚目前向中国的出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3%,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占3%,智利占1。8%,日本占1。3%。另外10个国家向大中华经济圈的出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以上。
这一点当然有助于中国在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但是,当高工资的台湾、韩国和香港的就业机会越来越遇到危险时,亚洲国家首先感觉到中国的吸引力。中国自80年代改变了出口初级产品的方针以来,开始生产老早源于亚洲的产品,尤其是运动鞋、玩具和服装等。当泰国,尤其是马来西亚进行调整,把更多的生产改为重工业和高技术时,整个亚洲掀起阵阵涟漪。
这种涟漪最终将扩大到工业化世界。到目前为止还几乎没有什么迹象表明西方的就业机会遇到危险。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如果这些国家的经济继续增长下去,中国的经济实力变得更加强大,工业化国家也会面临重大调整。中国朝另一些它具有相对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家具、塑料产品、基本机床、电子设备——转变将促进发达世界向尖端技术和高增值产品的转变,这将是一种痛苦的转变。
人们对中国与日俱增的经济实力几乎没有怀疑。但是,对于它按人均收入衡量的实际发展情况猜测颇多。根据用购买力来估计的人均收入对大中华经济圈国内生产总值所作的各种预测大相径庭。世界银行估计,1990年的该区人均收入是1950美元,有些学者认为比这个数字低,只有1300美元,而另一份获得广泛宣传的调查报告——现任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问题的副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是该报告撰写者之一——认为高达2200美元。根据萨默斯——赫斯穆的计算方法,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美国约10%。但是人们对这一结论的争议很大。
比较可靠的预测是,中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处于一种咄咄逼人的发展状态,因此将既是全球发展的源泉,也是造成引人瞩目大调整的因素。在今后10年内,世界经济很可能不得不对大中华经济圈的兴起采取对策,就像几十年前对日本做的那样。这就是必须把中国包括在国家俱乐部内,而不是继续将它排斥在重要谈判桌之外的充分理由。“
莫里斯的感叹可以说是代表了不少西方人的心态:对崛起的中国大市场既感到欢欣鼓舞,又对未来中国的经贸走势甚是担心。然而,事实已经证明:今日之中国大市场只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益于与之有贸易关系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
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牵动了庞大的资金与产品的需求。据世界银行推算,在2000年以前的5年时间内,中国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为2800—3700亿美元,而由于中国国内资金紧缺,中国旗均每年需要引进90—150亿美元的外资。同时,中国在发电、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领域也亟待国外先进的产品设备进行补充与更新换代。
腾飞的中国经济不仅带动了生产资料和资金市场的庞大需求,而且也引发了国内消费市场的革命。可口可乐公司中国部前总裁弗兰顿。梅伊在谈到中国的消费时说:“中国是亚洲软饮料市场的第二大消费国,估计在90年代将增长4倍,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而据1996年1月11日罗马尼亚《今日报》报道:
今天,中国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视听市场,同时又是西方最难征服的市场。
众多专业人士和分析家一致认为,在视听领域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它在专业排行中仅次于拥有300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美国而屈居第二,它的电视观众每年以高达500万的速度递增。虽然它的4000个电视网有些陈旧,但是,它已经开始在电视领域开发光纤网络技术。……中国的电视频道数量稳定增加,目前中国电视频道总数已经达到750个。最近,上海开通了中国第一个英语频道,其观众人数为1亿人。
亚洲电视节目分析家弗赖曼强调指出,目前中国电视节目每年的播放时间已累计达到1750万小时。
鲁珀特。默克多曾经成功地在中国开办了音乐电视台,香港电视制作人蔡先生在〃不要性也不要暴力〃的宗旨下也在中国开办了自己的CETV电视台。
海外商业人士无不对中国大市场的兴起寄予厚望。德国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如果德国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市场占有份额同德国在全球贸易一样达到11。5%,那么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会增加2。2%,创造50万个就业机会。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