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舜知道这个消息,不好意思就将天下传禹,仿佛有避难卸责
的情形,因而尚在考虑。
又过了一年,忽报有青龙一条现于郊外。帝舜知道这是伯
禹将兴的先兆。一日视朝,就叫伯禹过来吩咐道:“朕自先帝
上宾,忝步大位,已经三十余年。现在年逾九旬,精力日差,
实无能力,再理此万岁之事,巡守方岳,更不必说了。汝做事
勤勉,所有这许多政务百官,自今以往都归汝去统治吧 !”伯
禹听了,再拜固辞。帝舜不许,伯禹只得受命。又过了多月,
帝舜就向他说“道 :“伯禹,汝走过来。从前洪水滔天,儆戒
至深,能够成功,全赖汝之能力。而且汝对于国事能够勤,对
于持家亦能够俭,都是汝之贤处。汝惟其不矜,所以天下没有
人和汝争能;汝惟其不伐,所以天下没有人和汝争功。朕既然
佩服汝之大德,又佩服汝之大绩,朕看起来,天的历数在汝身
上,汝终究可以陟帝位了。不过有一句话汝要知道:大凡人身
中总有两个心,一个叫人心,一个叫道心。人心最危险,道心
最微妙。它们两个心刻刻在那里交战。人心战胜道心,就堕落
… Page 163…
上古秘史 ·1475·
而为小人;道心战胜人心,就上达而成为君子。但是贪嗔痴爱,
饮食男女,一切都是人心。人心的党羽多,道心的帮助少。顺
人心做起来,表面极甘;顺道心做起来,表面极苦。所以两个
心交战,道心往往敌不过人心。汝以后一切做事总须一意注重
在道心上,使它精熟,那么人心才不能为患。既然能够保全道
心,尤其要紧是执着一个‘中’字。这个“中’宇,是先帝传
授给朕的,因为道心虽是一个至善之心,但是应起事来,不见
得一定是对。天下有许多败事之人,问他的初心,本来并不坏,
或偏,或倚,或过,或不及,毫厘之差,遂致千里之谬,总是
不能执其中的原故。总而言之,汝将来在位之后,第一要慎,
第二要敬,吾尽吾敬以事吾上,故见为忠焉;吾尽吾敬以接吾
敌,故见为信焉;吾尽吾敬以使吾下,故见为仁焉。这三句朕
行之而有效,汝直取以为法假使四海困穷,天禄亦从此永终了。
尤其可怕的是这张口,好是这张口,闯祸亦是这张口,汝好好
的去做吧,朕亦不再说了 。”
伯禹听了,再拜稽首,仍是推辞,说道 :“现在朝廷之上,
功臣甚多,清帝个个卜一卜,哪个最吉,就是哪个,不必一定
是臣 。”帝舜道:“伯禹!朕早已占过了。占卜之法,自己先
定了主意,再谋之于玄龟。现在朕志先定,问之于众人,亦无
不赞成,鬼神许可,龟筮协从,卜筮之道,决不袭吉。何必再
占呢。”伯禹只是个固辞,帝舜一定不许。伯禹不得已,只得
拜手受命。择了正月上日,受命于神宗帝尧之庙,一切礼节,
都和从前帝舜一样。
过了几日,伯禹就决议恢复九州之制。原来伯禹治水之时,
早将九州之贡赋规划妥当。不料成功之后,帝舜主张分为十二
州,业经帝尧允许,伯禹不愿与帝舜意见相左,所以那九州贡
赋之制始终未曾拿出来。现在既然受命摄政,规划经国之要,
… Page 164…
上古秘史 ·1476·
财用最急,而贡赋又为财用之所自出,因此先行恢复九州之制,
然后再将从前所定贡赋之法颁发于诸侯。其大致定王畿能为中
心,向四面发展开去。王畿千里,其外东西南北四面各五百里,
叫作甸服。甸服之外,四面又各五百里,叫作候服。侯服之外,
四面又各五百里,叫作绥服。绥服之外,四面又各五百里,叫
作要服。要服之外,四面又各五百里,叫作荒服。五服之中,
甸服逼近王畿,归天子直辖,其法用赋。赋者,上取于百姓之
意。其余四服,皆系诸侯之地,其法用贡。贡者,下之所供于
上也。
伯禹这种办法是个中央集权之法。比到帝舜的颁五瑞更要
进一层。因为那五瑞不过是受中央之命令,还是名义上之统一,
如今不但名义上须受中央之统率,并且实际上每年须拿出多少
货物来供给中央政府。货物的多少与种类都由中央政府指定,
无可避减。诸侯的肯以服中央与否,从前不甚看得出,因为他
实际虽已背叛,而表面上并无表示,亦只好由他去。如今每年
须纳多少之贡物,贡物不到,即是背叛之据。而且从前还可以
推说交通不便,不能朝贡,自从伯禹治水之后,早将九州的道
路规定好了,而且帝都即在大河之旁,各处之水大半与河相通,
所以大半都是水路,如同雍州到冀州,是从积石山坐船,绕过
从前的阳纤大泽,直到龙门山,再越山而达渭水,就可以径到
帝都了。从梁州到冀州,由西倾山下的桓水坐船,经过潜水、
沔水,翻过山,到渭水就可以由大河人帝都。从衮州到冀州,
但须在济、漯二水中坐船,即可以由河而达帝都。从青州到冀
州,由汶江水坐船,转入济水,以达于河。从徐州到冀州,由
淮水、泅水中坐船,径到大河。从扬州到冀州,由大江中坐船,
人于淮水、泅水,以达于河。从荆州到冀州,或者由江之沱水,
或者由汉之潜水坐船,越过山,到洛水,以达于河。从豫州到
… Page 165…
上古秘史 ·1477·
冀州,径从洛水即可达到。
照这个情形看起来,不但将贡物规定好,而且贡道亦预先
指定。伯禹的计地真可说定得周到。但是这种中央集权的计划
帝舜办不到,伯禹办得到,是什么原故呢?因为当时洪水泛滥,
全靠他平治的原故,伯禹既然代各地诸侯治平了洪水,保全了
他的领土,那么他们应当对于伯禹有点报酬,所以伯禹趁势规
定贡赋之法,他们是决无异言的。而且伯禹亲历各地,情形熟
悉,那种神力诸侯又是亲见而亲闻,就使要反抗,亦有所不敢。
因此之故,伯禹恢复九州之后,贡赋之法就实行,但是诸侯之
中亦竟有敢反抗的,就是有苗。
原来那成驹恢复从前左彭蠡右洞庭之旧地以后,三苗遗民
群起欢迎,声势已不小,但还不敢公然背叛。到得此时,贡法
颁布,成驹等便商议起来,决计不肯遵例纳贡。又阻遏南方各
国,使他们亦不能人贡。成驹等所最恨的是玄都氏之国。因为
三苗从前和伯禹交战的时候,玄都氏的遗民曾经助伯禹做间
谍,充向导。后来又分裂他的土地,以立为国,所以最恨他。
这次遂派兵前去逼迫玄都氏,玄都氏不能抵敌,只得叫人从间
道飞走蒲坂来告急。
伯禹知道了,就请帝舜加以挞伐。帝舜道 :“君子之道,
重在责己。这个总是朕等喻教没有竭尽的原故。久施喻教,他
一定服的,朕等只须行德就是了 。”伯禹道:“三苗包藏祸心
久矣,南有衡山,北有歧山,右有洞庭,左有彭蠡,他据有这
种险阻,岂是喻教仁德所能感服的呢 !”帝舜见伯禹如此主张,
就说道 :“那么汝就去征讨吧 。”伯禹听了,稽首受命,退朝
之后,就来校阅军马。
这时大司徒契已薨逝了,八元八恺已零落殆尽,皋陶亦年
登大变,不能从征。只有伯益年力甚富,伯夷是伯禹的心腹,
… Page 166…
上古秘史 ·1478·
于是就请了他们两个做参谋。此外材武兵将都是年轻新进之
士。伯禹检点完毕,委任真窥、横革、之交、国哀四人各将一
军,分路前进。临出之前,照例要举行一个师祭,伯禹先期斋
戒。到了祭祀的这一日,躬率伯益等文武大小将校在一个玄宫
之中恪恭将事。
哪知正在笾豆馨香之际,忽然神座之上发现四个大神。当
中一个人面鸟身;旁边一个绿衣白面;左面一个赤衣朱面;右
边一个长头大耳,须发皓然,同在那里受祭。大家都看得呆了。
伯禹正要拜问他们是何大神,只听见当中人面鸟身的大神说
道 :“此刻三苗之国已乱得不了。皇天叠次降以大灾,太阳之
妖几个杂出,三日丽血,龙生于庙,犬哭于市。去年夏天,严
寒坚冰,地为之诉,种种不祥,示警他们。他们仍不觉悟悛改,
所以上帝特叫我来,命汝前往征讨,汝其钦哉 !”说完之后,
只听见旁边绿衣白面的大神又说道 :“某乃司禄之神是也。上
帝因三亩大乱,命伯禹前往讨伐,叫某特来降禄,一路兵行,
无饥无馁 。”说完之后,那左边赤衣朱面的大神又说道 :“某
乃司金之神是也。上帝因三苗大乱,命伯禹前往讨伐,叫某特
来赐金,一路兵行,无匮无乏 。”说完之后,那右边长头大耳
的大神又说道 :“某乃司命之神是也。上帝因三苗大乱,命伯
禹前往讨伐,叫某特来赐寿,一路兵行,无死无札。”说完之
后,四个大神一齐不见。大家又是诧异,又是欢欣,知道这次
出征是一无危险的。
祭祀毕,伯禹就人朝辞帝。随即来到军中,一面驰檄南方
各国,叫他们遣兵助征,在某地相会。一面即传令整队出发,
一路浩浩荡荡,径向有苗国而来。到得云梦大泽北岸,各地诸
侯来助战者果然甚多。有些遣将来,有些竟亲自来。伯禹看看
所檄召的各诸侯差不多都已到齐,只有一个鄀候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