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头痛极了,”潘托哈蜷起身子,盖上毯子,“全身都散了架,又冷
又热。”
“你怎么能不头疼呢?你怎么能不发寒发热呢?我太高兴了!”波奇塔
跺着脚,“快四点了才上床,一到家就跌倒了,白痴!”
潘达雷昂·潘托哈跟妓女秋秋蓓说着话,紧接着就出现了躺在家里喊头
疼的场面,中间没有任何连接成分。但是从他妻子波奇塔的抱怨,读者可以
自己把断开的部分连接上。这种剪接方式有时是情节的主线和副主线跳跃式
… Page 78…
地互相穿插,有时候是将两件不同的事情由一点相似处并置起来,互相烘托,
如电台播音员与潘托哈的争吵与潘家婆媳与“方舟兄弟会”的争吵衔接在一
起,使“争吵”的气氛更加热烈;有时则以一个意义相关的词把不相干的心
事串连起来,比如:
“尝尝,要趁热尝,……我兴致来了,做了这种汤,你觉得怎么样?”
“您的口味真不错,选中了这四位姑娘。”“巴西女郎”调皮地对潘达
雷昂笑了笑。
“各种发色和味道都有了。”
“太好吃了,妈妈,很像咱们沿海地方叫做奇尔卡诺的那种汤。”
在这里,美色与美食由“味道”一词串联起来,相得益彰。
在《绿房子》里也充满了场景的急剧转换,如在北方星旅馆安塞尔莫同
欧塞比奥抢着付钱,一个闪回镜头,却是欧塞比奥在绿房子里付嫖帐。有时
两人正在对话,横插进一个第三者,第四者。有时作者指定一个叙述人,由
他控制人物的行动,推进情节。作者自称为“中国套盒式”写法。对白与独
白、对话与叙述,此时此地与彼时彼地,梦幻与现实交叉混合,产生万花筒
般的效果。
秘鲁评论家阿尔维托·桑切斯认为:“结构现实主义的现实的再创造,
是要创造一个与上帝创造的世界有所区别的世界。”略萨谈到创作时写道:
“伟大的小说不是去抄袭现实,而是把现实解体而又适当地加以组合或夸
张。这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 是要把现实表现得更富于多面性。”艺术史
上的高峰都是艺术家将群山粉碎重新塑造而成,这是古今艺术家的共识。但
是结构现实主义格外强调的除了“重塑”之外还有立体感和多面性。强调“素
材被全部用完”,现实的每个侧面都被表现出来。在这一点上它与本世纪初
毕加索所创立的“立体主义”画派一脉相承。立体主义主张把一切形象加以
分解,然后根据创作意图将其重新拼装,立体派绘画往往在画面上同时表现
物体的几个不同的侧面,从不同角度表现物象。这种艺术观念无疑给了结构
现实主义以启示。
美国作家多斯·帕索斯对结构现实主义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帕索斯的代
表作《美国》三部曲在表现手法上就很有特点:小说中的各部分独立成章,
又相互关联;不设置一贯到底的人物,而以群像展览求整体效果;将文献性
材料镶嵌入情节;以镜头转换的方法叙事。这些特点在略萨的作品中都有不
同程度的运用和发扬。
由此看来,结构现实主义并非无本之木,它打破传统的小说观念,在虚
构性叙述中加入真实成份,将不同的场景直接加以组接。这在其他艺术样式
中已曾出现或本来就是常规手法。而略萨将它们拿来加以“结构”,使之在
自己的艺术坩锅里熔为一体,从而浇铸出全新的塑像。
10。多诺索—虚幻的故事与真实的现实
何塞·多诺索 (1924~)是拉丁美洲爆炸文学的又一个杰出代表。他出
生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曾在智利大学教育学院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书,
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写作。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加冕礼》(1958)、《这
个星期天》(1966)、《没有界限的地方》(1967)、《淫秽的夜鸟》(1969)、
《别墅》(1978)、《洛里亚侯爵夫人的神秘失踪》(1980)和文学评论集
… Page 79…
《“爆炸”文学简史》等。
《加冕礼》写精神空虚的贵族和在穷困中奋斗的穷人,两个线索平行发
展,最后纠结在一起,形成冲突的高潮。《这个星期天》以揭破资产阶级家
庭的虚伪表象为主旨,全书分为两部,每部的前后由主人公的外孙回忆往事,
作者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以孩子的口吻叙述。 《没有界限的地方》写“地
狱”般的环境对善良的小人物的凌辱和扭曲。 《别墅》是一部虚幻小说,时
间是19世纪下半叶,地点却不确定。主要情节围绕一幢别墅展开:杜拉家族
凭着对土著居民的敲骨吸髓,建造了豪华的别墅,里面住着一大家人,包括
35个16岁以下的孩子。孩子们渐渐知道了丑恶的发家史,便趁着一次大人
外出,在一位亲属率领下闹起了“革命”,把家中钱财分给穷人,或拿出去
经商。大人们回来镇压了“革命”,并计划把别墅卖给外国人。在外国人到
达时,漫山遍野的野草开始飞花,一时间铺天盖地,令人窒息。大人们四散
奔逃,但终被吞没,孩子们却凭着从土著人那里学得的避难方法而获救。作
者自称“创造了一个并不存在的、超越了时间界限、然而真实可信的世界”。
在神秘气氛的笼罩下,作者的主旨依然是对资产阶级本性的开掘。
何塞·多诺索的作品始终保持着一般批判现实的锐气,表现手法却不拘
一格:意识流,内心独白,时空重叠与交错,这些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手法却
能在他手上运用自如,《淫秽的夜鸟》可称为这方面的代表。
《淫秽的夜鸟》主人公翁伯特是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他一心想跻身上
流社会,却总是在现实的铁壁前碰得头破血流。他给参议员海罗尼莫当秘书,
在群众示威中负了伤,他的染血的绷带却被海罗尼莫拿去假装负伤,捞取政
治资本。翁伯特来到鬼怪世界,相貌堂堂的他却被鬼怪们看做畸形人。他得
了病,胃部切除大半,昏迷中他感到身上大部分已被换成鬼怪的器官,自己
也成了鬼怪。他戴上面具,想获得新生,面具又被顽童打破,生活对于他就
是一个凶险的魔阵,永远找不到出口。
小说的主线却从一个民间传说而来,农夫发现女儿和女仆为女巫所幻
化,就杀了老女巫,把小女巫关进修道院,家族繁衍到200年后有了海罗尼
莫,他的漂亮的妻子正是小女巫幻化而成。小女巫在修道院继续为非作歹,
被赶了出去。一群来历不明的人搬进许多南瓜,修道院填满,最后一切都化
为乌有。
这部小说的叙述方法花样翻新,现实与往事交叉;对话,叙述与内心独
白不分;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的重合与倒错;电影蒙太奇手法,所有这些给
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大的阅读空间。当然,手法上的刻意求新,
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比如面对扑朔迷离的场景,读者不得不花过多的
精力理清思路。作者自己对此也有觉察,他说:“黑暗中一切都改变了,时
间、意象、意识层次都打乱了,连我自己也搞混了。”“不是我在写这部小
说,而是小说在写我。”
11。“爆炸后文学”
“爆炸”文学涌现出一批在世界文坛上有地位的作家,他们找到了适于
表现拉美生活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拉美文学成熟的标志。“爆炸”文学促进
了“拉美民族意识”的形成,为在文化和思想上的独立做出了贡献。“爆炸”
文学持续20年,至70年代初呈现颓势。原因是其追求艺术技巧“新鲜、奇
… Page 80…
特和古怪”的倾向和商业化宣传带来种种弊端,再者由于许多国家发生军事
政变,大批作家流亡国外。1975年前后,一批30多岁的青年作家崭露头角,
造成新的文学景观,被称为“爆炸后的新一代”。
“新一代”的作家从一开始就形成两种倾向:一种致力于扩展语言的表
意功能,提出“语言就是一切”,“语言是表现艺术的核心,甚至在某种程
度上可以是作品的主角。”代表作家有阿根廷作家马努埃尔·普伊格,他著
有《蜘蛛女之吻》(1976),《天使的阴阜》(1979)和《永远诅咒阅读本
文的人》(1980);奈斯多尔·桑切斯,著有《语言喜剧演员》(1973);
墨西哥作家古斯塔沃·萨因斯,著有《铁制宫殿里的公主》(1975)和《老
狼教父》 (1977);古巴作家塞维罗·萨而杜依,著有《眼镜蛇》(1972)
等。这些人以嘲笑传统小说为乐事,具有明显的叛逆色彩。但他们一味追求
“文字游戏”,“扭曲语言结构”,也常为批评界诟病。
另一种倾向是力图“更敏锐,更深刻地捕捉和反映现实生活”,坚持现
实主义道路,也在表现方法上不断探索求新。古巴作家雷纳尔多·阿雷纳斯
的《雪白的臭鼬宫殿》(1972),智利作家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的《我梦
见雪在燃烧》 (1975),哥伦比亚作家布里纽·阿勃雷尤·门多萨的《逃亡
的年代》(1979)、拉法埃尔·温贝托·莫雷诺—杜兰的《起床号》(1980),
厄瓜多尔作家伊万·埃圭斯的《利纳雷斯女郎》,墨西哥作家豪尔赫·伊巴
尔贡戈伊迪亚的《女尸》、《两桩罪案》(1979),费尔南多·德尔·帕索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