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作者:金观涛、刘青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车脚┟衿鹨宥游橹校褪腔嗜ㄖ饕濉�

  5。5 皇权主义:农民对第一块模板的意识

  皇权主义,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具有的另一个特点。但是,人们往往把这一特点看作是小农意识。

  事实上,欧洲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领袖,很少有想当皇帝的。西欧早期农民起义的目的与口号是:恢复公社自由,恢复氏族神;反对封建化农奴化。公元841…842年,查理帝国内萨克森农民起义,他们的口号是“照往昔一样地生活”,希望恢复村社制度。西欧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农民起义、主要是反对农奴制度,要求归还土地。 1381年,英国农民起义规模相当大,英国四十个郡中有二十五个郡参加了起义,起义军在泥瓦匠窝特。泰勒和下级教士约翰。保尔的领导下,甚至一度攻占了首都伦敦,英王查理成了阶下囚。但是义军中并没有人想当皇帝,只是杀了一批贪官污吏,要求废除农奴制,把教会土地分给农民。1476年德国汉斯。贝海姆起义,战斗四号是“从今后不应再有皇帝,亦无诸侯,亦无教皇,亦无其他教会官厅或世俗官厅”。当然,欧洲农民起义也不是没有皇权主义,如沙俄普加乔夫领导农民起义时,诈称是叶卡特琳娜二世的丈夫彼得第三,因受其妻暗算而逃亡。但农民起义首领自称为皇帝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

  而中国从陈胜吴广“诈自称公子扶苏”起。历次农民大起义中皇权主义极为明显。起义首领往往都称孤登基。隋末窦建德自称“长乐王”。其部下刘黑闼自称“汉东王”,改元“天造”。唐末黄巢攻入长安后,建国号“大齐”,称为“承天广运自圣睿文宣武皇帝”。北宋初李顺起义攻占成都以后,建立“大蜀”,改元“应运”,自称为“大蜀主”。元末徐寿辉起义,在蕲水称帝,国号“天完”。明末李自成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张献忠入川攻占成都后,国号“大西”。

  为什么在皇权主义问题上,中国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如果仅把这种差异归之为小农意识,是缺乏说服力的。小农意识是欧洲农奴和中国农民都具有的。一般说来,在封建社会里,小农不是社会的组织者,而是被组织者。那么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改元建朝,称孤道寡,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中国宗法一体化结构里,国家和个人中间多了一层宗法家庭。这种社会结构与欧洲中世纪不同,所以造成了欧洲农奴和中国农民不同的精神方式。生活在宗法一体化结构中压迫者被剥削者,但他们在家庭中往往又是封建家长,享有父权、夫权。而家庭又是国家组织的同构体,子孝和忠君同构,父权与皇权相对应。因此,中国农民从封建家庭生活中可以获得国家组织原则的精神要素,从而对以皇权为中心的国家政权形式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农民大起义时,农民也会以家庭组织形式为模板,建立以宗法家长制为组织原则的政权。这种政权由于同构效应,极易转化为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权。中国农民在社会大动乱中之所以是“取而代之主义者”,决不是偶然的。欧洲封建社会的农民,他们的社会生活不会使他们产生以皇权为中心的社会意识。所以他们或者想取消国家,或者想回到古代农村公社中去。

  马克思曾论述不同的社会结构决定着人们不同的精神方式、他说:“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第一,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二,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人们的国家制度和人们的精神方式由这两者决定,因而人们的精神生产的性质也由这两者决定”。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一体化结构决定了人们(包括农民)的精神生产的性质,农民的皇权主义和宗法思想,正好是家庭与国家同构这种社会结构份必然反映。

  5。6 第二块修复模板:一体化目标

  宗法家庭结构只是第一块修复模板,它保存了国家组织的一些基本原则,是渗透到社会各阶级成员思想意识中的一种力量。在大动乱中,家庭结构是一种没有象国家组织那样被粉碎的社会组织。第一块修复模板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宗法家庭结构尽管是国家组织的同构体,但它们毕竟不是同一层次上的组织。国家组织远比家庭组织精细、复杂得多。更重要的是,中国封建大国要建立跨地域的政治统治,必须通过一体化,即由信奉儒家国家学说的儒生组成国家官僚机器,这样才能控制小农经济所带来的贵族化趋势,保持统一大国的形态。这一点,不能包含在宗法家庭结构之中。所以,在新王朝建立过程中,儒家国家学说及一体化,是更为重要的第二块修复模板。

  第二块修复模板由如下两个环节组成;第一,儒家国家学说对建立新的国家机构起着理论指导作用;第二,广大儒生在新王朝建立过程中起着组织作用。第二快修复模板作用,表现在中国历次大动乱时期,无论是在豪门世家竞相争雄消活动中,还是在农民起义队伍中,儒生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

  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之时,就有“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孔子的八世孙孔甲(鲋)也投奔起义军,“为涉博士,卒与俱死”。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大起义,当过县狱吏的徐宣参加了起义军,他后来成为丞相。隋末翟让、李密的瓦岗军中,聚集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士学人。这些人中有不少后来成为唐代开国的名臣贤相,如魏征、高季辅、戴胄、郭孝恪、杜正伦等。著名文士孔德绍在河北窦建德的起义队伍中任中书令,负责起草各类公文。江南李子通手下有李百药、殷芋等等。贵族知识分子车密在瓦岗军中起的作用,更是众所周知的。他在大海夺战役中大败张须陁,打得“河南郡县为之丧气”。他力图克服农民军“旦夕偷生草间”的思想,提出了“取天下之策”,以改朝换代为战略目标。儒生祖君唐起草的《为李密檄洛州文》列数了隋炀帝十大罪状,是一将极富鼓动性的战斗檄文,对全国性的反隋运动发生了重要影响。

  每当改朝换代的大动乱来临时,儒生阶层就会激烈地分化。这大件可分三类;一类是保皇派,积极参加镇压农民起义,妄图拯救旧王朝的覆灭,如东汉末年著名大儒卢植、朱儁都是剿杀农民军的最著名的军事将领。第二类人积极参加反对旧王朝的斗争,甚至有的参加了农民军起义队伍。第三类是采取观望态度的人,他们既不满于旧王朝的统治,觉得它气数已尽,又不愿参加农民军,认为“草寇”终不能成大业。他们窥探形势,坐待时机。一旦他们认为有希望重建新王朝的“真龙天子”出现,他们就会主动地投靠,共图大业。当然,也有不少儒生一直采取避乱的消极态度,我们讲的第二块修复模板的作用,主要是指第二、三类儒生所发挥的作用。

  中国封建知识分子如何在乱世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方面,他们为自己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典型——诸葛亮。诸葛亮自幼饱读兵书,研究用兵治国之道。黄巾起事天下大乱之时,他隐居南阳,号称“卧龙”,虽足不出户,但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直至刘备“三顾茅庐”,才将他请出山。一旦入世,他便发挥管仲、乐毅之才,在战争中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入川后。他出任丞相;安邦定国,制定国家制度。他没有个人政治野心,刘备白帝城托孤传为历代佳话。唐代魏征则是治世辅佐天子的典范。这也是因为他既具有雄才大略,勇于进谏,又没有个人政治野心。诸葛亮和魏征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仰慕,这很能反映出中国封建知识分子对自己在乱世和治世所赋有的使命的理解。

  在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所谓“真龙天子”的出现,是第二块模板真正发挥作用的标志。儒家学说中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观念,在动乱时期往往被人们借以证明真龙天子出世。古书上一说到某人可能成为皇帝时,就说可以望见他头顶上有紫色瑞气,这预示着他是真龙天子,甚至星辰和八字也可以作证。确认“真龙天子”的地位,是儒家组建国家的重要部分。不管“真龙天子”用什么样的天命色彩来涂抹自己,其意义在于,他是重建以皇帝为中心的宗法一体化结构的核心。有了“真龙天子”这个核心,就能吸引儒生和各种社会力量来重新组建国家机器。大大小小的诸葛亮们才能展施自己的抱负和才能。

  事实上,在王朝修复过程中,只有第一块模板与第二块模板拼合在一起才能成功(图13)。两者的拼合,就意味着重新建立起一个有着宗法家庭同构体的一体化新王朝。历史上有着三种不同的路径来实现统一的目标:豪门世家利用农民大起义摧垮旧王朝的战果,重建政权;农民起义首领建朝称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虽然这三种路径有很大的不同,但有一点是他们必须遵循的,这就是不论走什么路径,都必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两块模板的拼合的任务。

  历史上由豪门世家建立新王朝的有东汉、唐、宋;由农民起义建立的新王朝有西汉与明朝;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完成修复任务的是元、清。第一类情况,我们在本书5。4部分已经顺便分析过了。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后两种情况。

  西汉和明代这样由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新王朝,不仅在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在数以千百次计的中国农民起义史中也只有此两例。中国农民起义军曾建立过不少政权,但它们存在的时伺都很短。如果把西汉与明的政权建立,仅仅看作是农民起义首领蜕化为地主阶级的代表来解释,那就把问题简单化了。我们认为,这两次农民起义军所以能够修复封建王朝,是由于他们特别注意了第二块模板的作用,利用儒生实现了一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