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作者:金观涛、刘青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在相互作用中趋于另一种稳定态,这就是魏晋南北朝亚稳态结构。

  亚稳态结构在魏晋南北朝中期已基本形成,它与西欧、日本封建社会有着相似之处。领主庄园林立,商业和城市普遍衰落,运输关卡重重。我们知道,汉代商品经济远比西欧中世纪的发达。但魏晋南北朝,统一的币制破坏。北齐曾出现实物交换的低级经济形态。北周用布帛为流通手段。宋铸钱极为粗劣,一千钱不满三寸,称为鹅眼钱。还有一种比鹅眼钱更劣的钱,称为綖环钱,极易破碎。梁时币制混乱,甚至改用铁钱。非常有趣的是,北周前后河西诸郡曾使用西域的金银币 “而官不禁”。这种情况在封建大一统时期很少见。当国家陷于分裂、关卡重重时,使用金银币和外币流通是易于理解的,只有这样的货币才能沟通几乎被隔绝的经济区域之间的微弱的交往。这一时期,土地兼并等社会问题也不那么典型了。北朝主要是争夺人口。

  根据这些类似之处,一些历史学者提出了魏晋封建说。他们认为汉代仍属奴隶制社会,汉魏时中国才进入封建社会。有些研究者把汉代的流民问题、货币经济的繁荣,看作和罗马帝国类似的情况。历史上竟出现过这样惊人的巧合。罗马共和国的金储量为十七万九千一百公斤,而王莽死后汉代的黄金储量是十七万九千二百公斤。这些巧合,无疑可以加深这些学者认为汉代是奴隶制大国的印象。魏晋封建说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它正确地指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结构有别于秦汉、隋唐、明清的特点。而和西欧、日本封建社会有某种类似之处。

  但是,这一理论的失误在于没有看到汉代的社会结构与罗马帝国根本不同。汉代的城市和商业的发达,并不因为它是奴隶社会,而是由于宗法一体化结构对社会调节的结果,是地主经济的特点。这一特点,在隋唐以后各皇朝中都存在。而且越是到王朝后期,商业病态繁荣的现象就越明显。汉代和隋唐以后的封建王朝都是实现了宗法一体化的封建大国,它们的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魏晋南北朝与西欧的类似,是因为宗法一体化调节失灵了,它必然出现如种没有一体化调节的社会结构所具有的一般特点。

  魏晋南北朝后朝,随着几个干扰源的逐步排除消融,一体化调节力量又开始复苏,社会又往宗法一体化结构过渡。正如一巨大的物体沿某一轨道滚动,由于某种干扰而落进坑凹之中。但在惯性作用下又从坑凹中滚出来,终于回到原有轨道上来。

  7。7 重建一体化的道路

  我们先从理论上分析一下,要重建一体化,也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从亚稳态结构回复到封建大国,需具备哪些条件。

  显然,第一个条件是那些导致一体化调节失灵的干扰源必须被克服,或者干扰源被系统同化,成为自己结构的有机部分,或者系统内部已增加一个反干扰的体制。比如人体对某些病毒能产生免疫力那样,出现抗体,那么干扰源就不会影响系统的结构了。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和佛教这两个干扰源,正是通过这些途径克服的。在三百余年的大分裂的漫长历史中,大量内迁的少数民族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出现了又一次民族大融合。儒学在历时三百年的抗争中,一反汉代经学的迂腐气,慢慢地争取主动。最后,新抗体终于出现了。在佛、道、儒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流派——禅宗。到宋代出现了新儒学——理学。这时,佛教对儒家正统的意识形态结构就不能发生以前那种干扰作用了。

  克服干扰源,仅是重建和加强一体化的部分内容。由于魏晋南北朝已经形成一种亚稳结构,即政治上的贵族门阀势力,经济上的类似庄园制的形式,以及佛老玄学的意识形态,这三个子系统组成互相调节的适应状态,这时,仅仅是克服干扰源就不够了。任何社会结构的演化,必须首先削弱处于旧适应态三个子系统相互调节的能力。也就是说,打破亚稳结构要实现如下几个条件:经济结构中推行均田制,破坏庄园制度,限制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佃客解放为自耕农;政治结构中削弱贵族门阀势力,维护皇帝和中央政府的绝对权威,废除九品中正制,找到能实现一体化的入仕制度;儒家重新获得正统地位,广大知识分子改变“无为”和出世的消极态度,积极干预世事,成为大一统的组织力量。魏晋南北朝后朝,历史正是这样发展的。

  我们可以把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东汉灭亡,一直到西晋,这是一体化调节失灵时期;西晋灭亡后,南北分裂,北方十六国大混战,这一百余年社会处于亚稳态结构,是第二个阶段,而从北魏建立以后的一个半世纪。可以看作从亚稳态结构向重建宗法一体化结构的过渡的第三个阶段。

  7。8南朝的贡献与死胡同

  从理论上说,重建一体化的任务可以由南朝、也可以由北朝来完成。表面上看去,似乎南朝更具备有利条件。南朝是汉族政权,在人们心目中是正统,社会也较稳定,不象北方那样混乱,而且前期经济比北朝发展,文化繁荣。但是,从系统论、控制论的角度来看,却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西晋灭亡后,北方社会在一百余年间十分动荡,王朝更迭加走马灯,民族成份混杂,令人眼花缭乱。南方只经历了东晋、宋、齐、梁、陈五个朝代。从社会稳定性来看,南朝比北朝稳定。控制论指出,所谓稳定程度高,就是子系统内部相互适应的力量强。系统旧结构稳定程度越高,改变它建立另一种适应方式就越困难。北朝亚稳态结构不如南朝稳定,恢复重建超稳定系统也就比南朝容易。历史上,正是北朝实现了中国的又一次大一统。

  北朝少数民族政权中杂混许多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但原始的社会结构可塑性也较大。虽然北方也留存了不少豪门世家,但贵族门阀势力远没有南朝顽固。北朝仕人受到少数民族侵扰和压制,不能象南朝世族那样肆意横行。在民族拉锯战中,北方的汉族很重视“同姓”,称之为骨肉。两、三千家聚居一地的现象,所在多有。所以,一旦民族融合逐步完成,少数民族政权就能很快地和汉族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相结合,实现重建一体化。

  南朝由于豪门贵族垄断了政治大权,在骄奢淫侈的生活中越陷越深,广大寒门庶族则被排挤在政治生活之外。南朝社会风气的磨烂是历史上罕见的。梁如土大夫宽衣大带,大冠高底鞋,剃面搽粉抹胭脂,走路要人搀扶。建康县官王复连马也没有见过,听见马叫便大惊失色,对人说:这明明是老虎,怎么说它是马?颜之推感慨地说:江南士族至今已传八、九代,但他们完全不懂人世事务,做官不办事,家也管不好。他们迷于声色犬马,荒淫无度,有的著名文人如庾信甚至搞同性恋。社会风气极度糜烂。有些寒门出身的士子学人趋炎附势,纷纷投靠高级士族当门生,把自己一生的荣辱显达完全系于血统“高贵”的主子身上。如宋徐湛之就有门生千余名。

  南朝的农民也陷于近乎农奴的地位,所受到削极为沉重。范宁曾说过当时劳役的繁重:“古者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三日休停”。这种情况随着贵族化的加强越来越厉害。社会生产不断萎缩。最能说明这种趋势的是南朝户口不断减少。自东晋历宋、齐、梁、陈五朝,户口不断下降,刘宋时户口尚有九十余万户,到陈时只剩下六十余万户,少了三分之一。一些最富庶的地区,户口减少更为惊人。如山阴县在刘裕时有三万户,到隋灭陈时,会稽郡(包括山阴县在内的八县)人口仅二万余户,还不及当年山阴一县的户口。据梁方仲整理的数据,我们可将宋孝武帝大明八年到陈后主祯明三年(公元464——589年)户口变化画出一曲线(图19),自耕农呈急骤锐减趋势。这说明南朝庄园经济恶性发展。北方的起点比南方低,但受到的阻力也比南方少。北朝摆脱亚稳态结构要比南朝容易。在知识分子参政的道路上,北方也没有南朝那么深的门阀贵族与庶族的鸿沟。少数民族首领很容易把实现一体化和统一中国的雄心结合起来。石勒并不识字,但仍要人将《春秋》、《前汉书》等读给他听。正如一个不懂事的青少年接受一种信仰,比否定过这种信仰的老年人再重新接受这种信仰来得容易一样。北方自十六国混乱以后,随着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受压制的儒生逐步和王权联合,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和主张大一统;积极干预世事的儒家学说结合在一起,使北朝在一体化的道路上迅速前进,以至最终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压倒南朝,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这并不等于说南朝对回到超稳定系统结构没有贡献。其主要成就在意识形态方面。南朝是佛、道、儒三家斗争最激烈的地方。著名的思想家范缜就是南朝人。他以惊人的勇气著《神灭论》反对当时借助政权力量以势压人的佛学,证明物质是实在的,精神是附生的,还指出当时国家贫弱、人民困苦,都是相信神不灭的缘故。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的王府,范缜和名僧们当面辩争,吵得把祖宗的神灵都搬出来了。范缜表示决不肯“卖论取官”。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对范缜发动围攻,动员王公朝公六十四人写批判文章七十五篇。《神灭论》发表后,在南朝引起很大的震动。相比之下,当时北方儒生还拘泥于经学的旧风,史称之为北学。而南朝注重古文经学,并吸收了老庄简易清通的风格。隋唐以后,儒学重新恢复了正统地位,这并不是汉代经学的恢复,而是更多地依靠了南朝学术界对儒、佛、道的融合消化的理论果实。

  7。 9中华民族大熔炉一

  北方许多少数民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