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月23日可可西里悲壮的独行者 张颐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种我们所无法描述的一种或者获得了一种对秩序的尊重,对权利的尊重。获得了一种捍卫一种事物所产生的这种巨大的快感。所以两种人在这里边我觉得这个电影最震撼的地方,就是这两种人在这里边争斗,非常非常绝望地、非常困扰地去争斗。这里边有非常多的细节,是让你觉得很震撼的,有强烈的这种感伤的感觉。就是一方面这个感伤性,来自于一种所谓生活的宿命感。就是说你发现这两种人被抛到这样一个空间里边,就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无人区,大家知道藏北可可西里,是无人区,抛到无人区里边以后这个生命变得非常地单纯,非常地简单,就是吃饭,生存,活下来,然后完成自己的一种使命。这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使命,这种单纯的生命的相遇,这种单纯的生命之间的斗争,恰恰就是所谓新的这种感伤性。它所具有的这种宿命感,就是说你发现你的命运并不由你本人来掌握,你的命运被很多外在的因素,你所不了解的,冥冥中的命运所支配所掌握的,这个被支配和掌握的命运是非常有意思的。它比如有一段讲到派了一个队员,叫刘栋的队员,派这个队员把一个受伤的队员送到医院去,送完以后让他带着给养再开车去追赶队伍,但是没想到他陷到了流沙里边。

    没有人以后,你可以发现这个镜头给了一个大的全景的镜头。电影有一个标志就是那个车还在那儿,安静地待着,人已经消失了,人的痕迹都没有了。这个段落你就发现,这种宿命意识,宿命的感觉就很强烈。这个时候你产生一种惊触,产生一种感伤性,这个感伤性会让你感到很震撼,这样的感伤,生命的感伤是非常多的,在这个电影里面,所以它表现了一种生命的强度。

    那么感伤的第二个方面还有一个我觉得就是从这个英雄的悲剧,从英雄式的悲剧,英雄的悲剧。别的队员都是很普通的,他们怀有不同的面貌,他们有不同的愿望来凑到这个地方,他们是被宿命所驱逐的。但是呢,还有一个,我觉得它所着力想创造的这个英雄,就是这个巡山队的队长,日泰这个队长是它这个电影里面最关键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好像是一个惟一在这个电影里边,就是对自己的命运有清楚的认识,非常有力量的人,但是他这个人就产生了一种跟宿命感不一样的悲剧感,这个悲剧感也是感伤的。他拼命地为了追寻自己的命运,他就要一定要抓住,一定要抓住,日泰是一定要抓住盗猎集团的头目,拼死只带了那个记者,其他人都没有了,他们两个人去追击,结果陷入了盗猎集团的包围中间。

    你可以发现日泰队长的死,就是一个非常的悲剧却是产生在一个好像近于无事,没有意义。你看一个队长那么一个英雄,掌握着好像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但突然地就被命运击倒了,这个时候产生的那种悲剧感,它和前面讲的宿命的感觉,就是摆脱不了命运的感觉还是不一样。所以有了这种悲剧感,这个电影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而这个悲剧感也指向了一种感伤性。所以我看了以后,我从那个里边出来时候,从电影院里出来的时候,看到红红的眼睛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里边所产生的那种感伤性,是生命带给我们的这种感伤性,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没办法,生命在这个里面就是这么脆弱,就是这么没办法。

    这个反思里边我觉得有两个方向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我觉得这个电影它还是对物资主义,对我们现在所谓消费主义做了一个反思。因为藏羚羊的需求就是一种消费主义最明确的表征,就是要卖东西买东西,人要穿藏羚羊来给自己添加价值,就是你发现你自己主体是什么?你不知道,那怎么办呢?你就需要买藏羚羊的皮来装饰自己的身体,你才知道我自己有个性。我这个买的皮是别人所买不到的,这个东西比别人买的那个东西贵,这个恰恰是消费主义普遍的价值。就我们买一个名牌,来区别于别人,这时候你发现我有个性,这个恰恰这种消费主义就是塑造我们个人的生存的基本的环境,变成这个消费主义。消费主义变成我们最主要的一个生存的基本的环境,这个消费主义推到极端的时候,你可以发现最后没的东西可消费了,名牌我也穿够了,怎么办?我要一种最奇怪的东西,什么东西?藏羚羊的皮这个东西更稀缺,更少更值钱,它用人的生命去换的,我要这个东西行不行?就消费主义如果无限地膨胀的话,当然没有消费的社会不叫一个人类的社会,因为人必须要买东西才能生存下去,但是消费主义无限膨胀的社会,也同样是非常非常可怕的。所以这个电影我觉得它没有提出这些问题,但是其实它在这个电影有力地把这些问题呈现出来。就是究竟为什么会有藏羚羊的这个需求?

    我觉得这个电影其实有另外一种启发性,这个电影也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说贫穷是一种美德吗?这个电影恰恰就告诉我们贫穷不是人的美德。贫穷不是美。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经常会觉得贫穷是一种美的东西,一个穷人肯定比一个富人道德水平要高,我们一般地,过去有这样的想法。这个想法也有它现实的根据,也有它的道理。但是另一个方面你可以发现恩格斯,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里面讲到,就是贫穷其实是使人产生很多邪恶,使人产生一些无法控制的,不美好的东西,贫穷并不是一种美德,贫穷并不必然产生美德。贫穷第一不是美德,第二并不必然产生美德,贫穷也会产生一些邪恶的,无法控制的。人为了欲望,为了基本的生存,他可以不要一切廉耻,不要任何道德界限的这种可怕的东西。这个电影给我们一个,你可以发现马占林也是一个穷人,也是一个底层的人,如果说我们应该对他倾注很大的感情,但是他又是一个无法执法的执法者,他又是一个犯法的人,越过了道德的最基本的界线。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我们并不是说用这个电影来满足我们自己的理想,而是说我们会有深一层的思考。就究竟这个贫困因为我们现在我觉得过去或者到现在为止,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说一个穷人,他一定是有道理的,一个贫困的人一定是有道理的。其实贫困会产生很多不好的东西,贫困会给人产生很多痛苦的结果。而这个贫困呢,是在更大的一个所谓全球的一个黑市里边运行的,就是全球黑市它在攫取这个疯狂的来自欧洲来自西方的这种力量,在疯狂地需求这个藏羚羊,他们对藏羚羊的需求结果造成了罪恶。没有需求的话,像马占林这样的农民,他不得不去找别的工作,或者他寻求别的生存的方法。那么有了这样一种强烈的所谓邪恶的需求,才有了这种邪恶的供给,这个电影里边我觉得这个追问,可能还不够有力,但是我们能够看得出,这样的追问和反思。就是说我们可以发现在刚才我讲的这个宿命感感伤性之外,刚才我讲的感伤性,由宿命造成的,由悲剧造成的之外,那么我们又看到了另一个层次的东西,就是所谓的伦理的意识,伦理的追问。人怎么样才是向善的?这样一个电影所负载的内容它是特别丰富的,它交叉了很多非常复杂的内容,它在一个生命非常绝望的地方,交叉了很多的内容。所以这个里边呢,你可以发现这里边还有一层价值观的追问,就是伦理之外,还有一层价值观的追问,就是你可以发现让我们困扰的,这个电影也让我们困扰的,你可以发现这个藏羚羊这个东西,虽然是非常宝贵的,它对于生命生物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但是值得用这么多的生命去换取吗?我们又有一个层次的困惑。这个藏羚羊当然是具有高度的价值,但是它和人的生命相比,怎么说呢,谁更重要呢?这个里边我觉得产生了很多的悖论,在日泰队长看来,或者在记者看来,或者在很多人看来,藏羚羊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东西,它包含着生命的多样性,它包含着很高的价值。但是我的困惑就是说我看完这个电影以后有一个困惑,那么人的生命和这个比起来谁更贵重呢?你说是日泰队长的生命贵重?还是藏羚羊的皮贵重?还是为了保护藏羚羊的这种生命多样性贵重?这个问题我觉得又是提出来又一层的伦理的问题,用生命来保护它,当然说明了人的崇高性,但是说明人的崇高性,并不证明这个人就应该为藏羚羊而死。人当然是为藏羚羊而死,死得其所,他觉得无怨无悔,是对的,毫无疑问是对的,但是我们在旁边去观察的时候,就觉得我们是不是有别的办法呢?或者这个是不是一个人和藏羚羊相比他的价值就更轻呢,这个里边就产生了一个非常让人困惑的,我觉得非常让人难以理解,难以解释的问题。所以这个电影它提出问题,它提出的问题可能比它解答的问题更让我们吸引。它当然讲了人的崇高,人的美丽,人的壮观,也讲了人的卑微人的本能,但是讲到这些以后,我觉得让我还是有很多的困惑留在里面。所以这个电影变得沉闷,你看的话,你觉得不是那么有趣,没有那么单纯,因为它有很多,本来很简单的故事里边其实包含了很多非常复杂的东西。

    这个电影没有给我们很多浪漫的情怀。就是这里面,西藏你可以发现在这里毫无浪漫的情怀,它有的是一种非常坚硬的生存的斗争。在这种生存斗争里边,人和人之间的这种有兄弟的情谊,有互相的帮助、关怀,守望相助,也有那种很残酷的争夺,就是为了一点点的食物,就非常残酷地争夺。这些都展现出来人性最单纯的最简单的东西,为了活下去,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大家拼死地去搏斗。所以这样一个电影,我觉得它在表达上是相对很简单,但是它触动了我们很多非常微妙复杂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