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月5日,视察参谋向参谋本部发出了应迅速向上海增援军队的报告。9月6日,军令部上报天皇:“上海陆上战斗,迟迟没有进展,必须增加陆军兵力。”天皇召见参谋总长,决定再向上海增加3个师团。由于动员需时,参谋本部下令先从华北方面将后备步兵10个大队、炮兵2个中队、工兵2个中队、野战重炮兵1个大队及高射炮1个队立即运送上海,补充“上海派遣军”;同时将台湾守备队紧急扩编为重藤支队(指挥官重藤千秋少将,以步兵5个大队、山炮兵1个中队为骨干),运送上海,隶属于被包围于罗店地区的第11师团。
经紧急动员后,9月11日日参谋本部下达命令,派第9师团、第13师团、第101师团、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独立工兵第12联队、攻城重炮兵第1联队第1大队、迫击炮第1大队、4个汽车运兵中队、4个陆上运兵队、2个水上运兵队、第5牵引车队、第1野战建筑队、攻城炮兵修理厂一部、攻城工兵修理厂一部及第3飞行团等增援上海,加入“上海派遣军”战斗序列。日军第9、第13、第101师团的编成情况为:
第9师团(吉住良辅中将)
步兵第6旅团(秋山义允少将)
步兵第7联队
步兵第35联队
步兵第18旅团(井出宣时少将)
步兵第19联队
步兵第36联队
骑兵第9联队
山炮兵第9联队
工兵第9联队
辎重兵第9联队
通信队,卫生队,第1、2、3、4野战医院
第13师团(荻洲立兵中将)
步兵第103旅团(山田二少将)
步兵第104联队
步兵第65联队
步兵第26旅团(沼田德重少将)
步兵第116联队
步兵第58联队
骑兵第17大队
山炮兵第19联队
工兵第13联队
辎重兵第13联队
通信队,卫生队,第1、2、3、4野战医院
第101师团(伊东政喜中将)
步兵第101旅团(伊藤正三郎少将)
步兵第101联队
步兵第149联队
步兵第102旅团(工藤义雄少将)
步兵第103联队
步兵第157联队
骑兵第101大队
野炮兵第101联队
工兵第101联队
辎重兵第101联队
通信队,卫生队,第1、2、3、4野战医院
此次增援上海的3个师团中,第13和第101师团为特设师团,大队长以上为现役军官,中队长以下军官、军士均为再次征召入伍的预备役军人,列兵全是新兵。在编制上与常备师团不同的是: 常备师团骑兵为1个联队,特设师团骑兵为1个大队。从华北方面调来的后备步兵大队及炮兵等部队于9月7日开始在上海登陆(12日登陆完毕,此时松井石根已接到即将派重藤支队及3个师团来上海增援的通知,遂即加强了攻势)。上海市区方面,日军为使公大机场不受中国军队火力的袭击、确保陆上飞行基地的安全,令第8师团第5旅团屋山旅团长亲自指挥3个大队由沪江大学附近向中国军队第87师进攻。至11日,推进至军工路一带;上海以北地区方面,天谷支队向中国军队第98师阵地猛烈攻击,10日突破前沿阵地,11日攻占了月浦。此时中国军队的第1军等部队虽然已到达淞沪加入第15集团军战斗序列,但因第9及第15集团军原来各部队经连日苦战,伤亡极大,且原阵地工事等已被日军火力摧毁,所以第三战区决定令部队稍为后撤至预备阵地组织防御。当晚下达命令:“为整理淞沪嘉浏一带阵地,节约兵力,俾达韧强抗战之目的,着第9、第15两集团军立即转移。”〔51〕转移的位置即大本营颁布的第三战区第二期作战指导计划中各兵团部署的第二步位置。此后,日军的主攻方向转移至第15集团军方面,中国军队的作战也开始由攻势作战转变为阵地防御作战。
079
第五部分:华东战局
航空作战概况
TOP
淞沪会战开始之前,日海军第3舰队司令部就已按照海军最高当局的意图拟定了航空作战计划,对兵力部署及部队行动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其中心指导思想就是企图在“开战第1天,集中全部航空兵力,急袭中国空军,取得先发制人的胜利”。8月13日淞沪会战的战幕揭开之后,该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于当日23时发出了14日“以全兵力先发制敌,击破敌空军”的命令,规定第2航空战队空袭南京、广德、杭州机场;第1联合航空队之鹿屋队空袭南昌机场;第8、第10战队及第1水雷战队的飞机空袭上海虹桥机场;第1航空战队及第1联合航空队的木更津队待命。8月14日晨,中国东南海面有巨大的低气压流向北东方向移动,风速达到每秒22米,因而长谷川清于14日5时30分下令: 在天气好转之前暂停空袭。
8月13日,上海日军与中国军队交战后,中国空军前敌总指挥周至柔即于当日14时下达了第1号空军作战命令,进行战备。主要内容有:“(1) 上海之敌,约陆军7000人,凭借多年暗中建筑之工事及新近集中之大小兵舰约30艘,有侵占上海、危害我首都之企图……(2) 空军对多年来侵略之敌,有协助我陆军消灭盘据我上海之敌陆、空军及根据地之任务。(3) 各部队应于14日黄昏以前,秘密到达准备出击之位置,完成攻击一切准备。(4) 各部队之出击根据地如下: 第9大队曹娥机场,第4大队笕桥,第2大队广德、长兴,暂编大队嘉兴,第5大队扬州,第6大队第5队苏州,第4队淮阴,第7大队第16队滁县,第8大队大校场(南京),第3大队第8队大校场,第17队句容。(5) 各部队于明日(14日)开始移动,以16点至18点到达根据地为标准。已驻在各根据地之部队,可就地休养准备。”当大本营决定14日进攻上海日军后,14日凌晨2时,不待准备完毕,即发出提前行动的第2号作战命令。主要内容为:“(1) 敌舰昨晚在吴淞口附近,向我市府炮击。其大部兵舰约10余艘,仍麇集崇明东方海面。在公大纱厂附近,敌有构筑机场、为其空军根据地之模样。 本军奉命: ① 毁灭公大纱厂敌之飞机及破坏其机场;② 轰炸向我射击及游弋海面之敌舰。 第2大队由航校霍机(霍克战斗机)掩护,以一队轰炸公大纱厂附近敌构筑之机场及飞机,以两队轰炸吴淞口向我市府射击之敌舰;吴淞口若未发现敌舰,应向集结崇明附近之敌舰轰炸之。(4) 航校霍机6架,应掩护第2大队之轰炸。(5) 第2大队及霍克队,以8时40分钟到达目标为准……(6) 第5大队(欠28队)先集中扬州,携带500磅炸弹于本日(14日)午前7时准备完毕,向长江口处敌舰轰炸之,以午前9时到达目标为准。(7) 第3大队自本日(14日)晨起,采紧急警戒姿势,担任首都之防空。(8) 第6大队仍不断侦察海面,特须侦察敌航空母舰之行踪……(11) 14日开始轰炸后,应迅速准备连续轰炸,至敌舰毁灭为止。”〔53〕
14日7时许,独立第35队的5架寇蒂斯BT32轰炸机从笕桥起飞,轰炸了公大纱厂日军军械库;8时40分,第2大队的诺斯罗甫2E轻轰炸机21架从广德起飞,轰炸了公大机场及吴淞口海面日军“出云”号旗舰等舰艇;9时20分,第5大队的霍克驱逐机(战斗机)18架从扬州起飞,攻击、轰炸了南通附近江面上1艘日本军舰,将其击沉。14时至16时,第5大队、第2大队及第35队的飞机又轰炸了上海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及其兵营,还轰炸了公大机场、汇山码头等处。下午,日军以舰炮组成防空火力网,将第5大队的驱逐机击落1架,击伤2架;第2大队的轰炸机遭日航空母舰起飞之飞机的偷袭,被击伤2架。
长谷川清本来预定“先发制敌”,不料反为中国空军“制敌机先”。当其在“出云”舰被轰炸之后,不俟天气转好,即于11时40分下令,使用当时可出动的飞机“摧毁上海附近敌航空基地”,令第8战队及第1水雷战队的飞机攻击虹桥机场,令第1联合航空队的鹿屋航空队攻击杭州、广德机场,令第2航空战队攻击杭州、苏州、虹桥;若不能发现目标,则攻击江湾镇及其以东的中国军队阵地。当时由于风浪太大,舰载飞机无法飞、降,仅“出云”、“川内”两大型舰上各有数架飞机起飞,与空袭的中国飞机进行了空战。中国飞机被击伤2架。
鹿屋航空队18架96式攻击机于14日14时15分从台北起飞,以9架空袭广德机场,以9架空袭杭州笕桥机场。
中国空军第4大队按原定使用于华北的作战计划,于8月4日到达周家口机场;13日接到第1号作战命令,按规定于14日13时自周家口起飞,向笕桥转场。该队本有飞机32架,因当日大雨,机场泥泞,有的飞机起飞时发生事故,仅有27架飞至笕桥。全队分三群起飞,前两群刚刚着陆,笕桥即发出紧急警报,第4大队长高志航指挥各队加紧加油。未等全部加油完毕,日鹿屋航空队由新田少佐指挥的9架飞机就已进入杭州空域。高志航及第21分队长谭文首先起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