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军尽快攻取龙陵。
第20集团军受命后立即部署攻城:以第54军(欠第198师)附预2师、重迫击炮营为右兵团,沿顺江街至腾冲大道先攻占宝凤山、来凤山,协同第53军围攻腾冲;第53军附重迫击炮营为左兵团,以一部先攻占抗猛山,向酒店以南推进,主力应于26日前到达干榨山、打苴山、龙川江右(西)岸,准备向飞凤山攻击;另以一部为左侧支队,向飞凤山进攻。第198师为预备兵团,先在瓦甸集结,待第53军前进后,向江苴街推进。
7月2日拂晓,第20集团军对腾冲外围据点发动全面进攻。第54军预2师穿过宝凤山,强渡大盈江,向芭蕉关进攻;第36师进抵大盈江北岸干龙、下马坞之线,以一部协助第198师第592团攻击5130高地;第53军第116师在第198师支援下一举攻占5830高地,其第346团正向罗汉冲攻击;第130师第388团已进至飞凤山以南的吴邑,师主力正向上、下勐连进攻中。基本上构成了对腾冲的包围态势。各部队战斗至12日,已逼近城垣:第54军预2师已克毗卢寺,正攻来凤山,第36师接近腾冲城西北角,第198师与日军在饮马河激战,第53军第116师已占娘娘庙、满金邑,第130师攻占上、下猛连后以一部控制龙江桥。第20集团军遂于7月27日下令攻城:第54军附重迫击炮营向南门亘西门、北门至东门(不含)之线攻击,预2师固守来凤山、来凤寺;第53军以第116师附重迫击炮及军山炮兵营向东门亘南门(不含)之线进攻;第130师担任对龙陵方面的警戒,以一部置于倪家铺,策应第116师作战。
据守腾冲的日军第148联队于6月27日派出第3大队增援龙陵后,城内守军尚有2025名,连同非战斗人员等不足3000人。
8月2日,第20集团军发动全线攻城,激战至8月6日,炸开城墙,纷纷突入城内,却遭到日军的侧防火力点的猛烈射击,伤亡剧增,遂令入城各部就地构筑工事,挖掘交通壕,巩固既得阵地,以便逐步向前推进。日军守城兵力虽少,但防御工事极为隐蔽而且坚固,火网严密,所有街道都被侧方火力点所封锁,进攻部队多在越过街道或空地时突遭射击而伤亡倍增。第20集团军针对日军的这种战法,采取逐屋、逐街进攻,先摧毁日军埋伏的侧防火力点,在炮火掩护下步步推进,攻占一处巩固一处,逐步“蚕食”。激战至13日,日军联队长藏重康美及联队所有佐(校)级军官全被击毙,由太田正人大尉指挥联队残部1600人继续抵抗。8月15日、19日、31日,又发动3次攻击,经反复争夺、白刃肉搏,付出重大伤亡,于9月14日完全克复腾冲,除生俘日军官3人、士兵52人外,其余日军全被击毙。
本次战斗中第20集团军伤亡官兵1万余人。腾冲光复后,在腾冲城外西南约1公里的小山冈上修建“国殇墓园”,内埋4800余位阵亡将士的忠骸,并建立阵亡将士纪念碑,将此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第20集团军官兵和盟军官兵的姓名刻于碑上。另建忠烈祠,陈列记录作战照片和阵亡将士遗物。
(四) 围攻龙陵战斗
龙陵为滇西边陲重镇,东距惠通桥77公里,西至畹町114公里,北到腾冲98公里,南抵平戛101公里,滇缅公路由此经过,龙川江流经北郊,是通往八莫、腊戍的咽喉要地。它四周环山,中为盆地。日军侵占2年间,以龙陵为核心,以环山为依托,构筑了以据点群组成的防御体系。日军在此储存有数月的生活、作战物资,由第56师团113联队的第3大队防守。远征军第20集团军开始渡江进攻时,该大队被调至腾冲,龙陵仅有少数留守人员。远征军第11集团军渡江进攻后,第56师团急调刚转隶其序列的第2师团第29联队的第2大队增援龙陵。至6月5日,远征军第71军开始进攻龙陵外围阵地时,龙陵日军仅有1000人左右。
6月1日至3日,右翼攻击军第71军除以先头师新28师主力进攻腊勐、松山外,军主力(第87、第88师及新28师第84团)即自毕(寨渡)龙(陵)道南侧地区向龙陵攻击前进。第87师第260团于8日一举攻占大坝、镇安街,切断了松山日军的后路。第259团于9日攻占黄草坝后,即派1个加强营攻占龙川江上的腾龙桥,予以破坏,阻止腾冲的日军来援。第88师第264团一部袭占放马桥,切断芒市至龙陵的交通;主力攻占南天门、双坡至长岭岗各据点。8日,第263团攻占勐连坡。10日,第88师主力克广林坡、老东坡、风吹坡、三官坡,第264团乘势突入城区。第87师主力攻克文笔坡、老城、伏龙寺,围攻县政府。日军退守城内核心据点及西山坡、观音寺、文昌宫、东卡等据点。
此时,左翼攻击军第2军已由三江口渡过怒江,第76师正对平戛日军进行围攻。第9师于9日攻克象达,即令第226团附第9师1个营围攻平戛,第76师主力参加进攻龙陵的战斗,形势对第11集团军极为有利,但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到达龙陵前线视察后,认为日军“工事坚固,决非步兵兵器所能摧毁,乃(且)因连日大雨,飞机既未输送弹药,又不能协力轰炸;兵站输力薄弱,亦不能及时追送粮弹”,〔22〕因而没有令部队继续进攻;又因第20集团军此时尚在江苴街、东固街一线以东、以北,尚未对腾冲构成严重威胁,日军第56师团遂令在腾冲地区的第113联队迅速回援龙陵。该联队于6月11日从腾冲出发,13日在腾龙桥击退中国第87师第259团1个加强营后渡至龙川江南岸,在日军第56师团所派1个中队的接应下,15日开始,由邦乃沿腾龙公路向已占领龙陵西北高地的第87师发动猛攻。激战2日,第87师“伤亡甚大,16日黄昏被日军突破阵地左翼,冲入龙陵”。
宋希濂恐日军集中兵力先行击破第71军,“为谋整顿态势、先事站稳脚步,即令71军除以一部固守现有阵地外,主力暂转移镇安街以西坌田坝、赵家寨、5450高地及红木树之线;第2军除以一部连系第71军左翼,固守邦武山、象达各阵地外,主力暂位置于小黑山、大硝河各高地之线,一面向松山、平戛之敌严行肃清,然后再以20集团军协力围攻龙陵”。〔23〕
6月17日、18日,从芒市增援龙陵的日军永井支队(由师团参谋永井清雄指挥的第53师团第119联队第1大队的2个中队)及山崎支队(由野炮兵第56联队联队长山崎周一郎指挥的步兵、装甲车、野炮各1个中队),分别击退了第88师第264团,重占放马桥;击退了第9师所部,重占象达。龙陵形势对远征军反而趋于不利。
日军增援部队到达龙陵后,第56师团决定改取攻势,并将防守腾冲的第148联队的第3大队调至龙陵,令第113联队(步兵3个大队、装甲车1个中队)于6月21日黄昏沿滇缅公路向黄草坝攻击;同时令第2师团第29联队的第2大队(配属1个中队)于21日夜突破长岭岗南侧远征军阵地,向蚌渺攻击。经过激烈的反复冲杀争夺,至27日,日军不仅毫无进展,而且象达亦于24日又为第9师夺回。
6月28日,远征军第8军到达增援,以荣1师配属第71军,转移攻势。第71军以第87、第88师及荣1师、第76师各1个团向龙陵外围日军发动进攻。战斗至7月6日,日军逐次退至龙陵城区及近郊,第71军乘势将战线推进至龙陵附近。由于远征军极需整补,于是暂停攻击,形成对峙。
8月10日,第11集团军各部队基本上已整补完毕,遂于14日发起进攻:以第71军附新39师进攻龙陵,以第2军进攻芒市。第71军方面首先以炮兵进行70分钟的炮火准备,尔后在14架战斗机、24架轰炸机直接支援下向当面日军发起猛攻。但日军工事坚固,火力猛烈,且多次实施反冲锋,致激战至夜仍无进展。16日再次发起攻击,17日终于攻占了三关坡据点。迄20日,先后又攻占青山等据点。至此,龙陵外围各据点又为第71军占领。日军困守西山坡、红土坡、伏龙寺、锅底塘坡及其以南高地待援;第2军进抵芒市东郊马鞍山至回旋山之线。
8月26日,芒市的日军第56师团又向龙陵增援反击,一部进攻象滚塘、放马桥,其主力进至龙陵西北侧的太脑子坡,与荣1师激战数日,终被击退。日军第33军见其第56师团进攻受挫,于8月30日令第2师团参加龙陵解围作战,从公路东侧向龙陵东南高地进攻。激战至9月5日,日军第2师团在遭到惨重伤亡后进至桅杆坡,与困守龙陵的日军取得联系,并进行了一些补给。9月7日,第8军力克松山。14日,第20集团军克复腾冲,全歼守敌。9月中旬,第36师从腾冲来援,第200师也到达龙陵附近,第11集团军代总司令黄杰(宋希濂奉命去陆军大学学习)断然决定于9月14日重新进攻龙陵。而日军于13日夜就发动进攻。激战至16日,日军遭第71军和荣1师猛烈打击,退向芒市。其平戛守备队亦在接应下突围至芒市。此时,滇西地区仅日军第56师团残部困守龙陵、芒市两大据点及若干小据点,而龙陵则只有第146联队。10月7日,远征军将损失较大的第88师调至黄草坝整补,而将荣1师及第36师拨归第71军指挥,另配属第71军1个重迫击炮营,并令第53军准备开龙陵以西集结待命。10月29日,第11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