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被孤独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绝,欲哭无泪。小说在战争的背景下描写
了享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深刻地指出了他们的幸福和爱情是被战争推向毁灭
的深渊的。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
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
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
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
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
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
篇小说 《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
… Page 30…
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
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乔顿炸毁了桥梁,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
击敌人,等待他的是死亡。乔顿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因自己能为反
法西斯斗争捐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
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
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
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
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
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
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
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
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一
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
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
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
神力量。
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
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
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
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
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
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
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他写作
时,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
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
表达我的思想。”海明威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
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
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
获奖后的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没能再创
作出很有影响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终于以自
杀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这也是海明威“硬汉子精神”的一种追求吧。
“圣雄”甘地
提起印度,许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位苦行僧式的人,这个人剃着光
头,上身赤裸,皮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他一有空就纺
起纱来。他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阵激动的欢呼,会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
着他。他就是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莫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
… Page 31…
地。甘地出身于印度一个古老的家族。在印度这个等级森严、种姓界限分明
的社会,这种优越的出身使他有机会到英国接受高等教育。这种教育使甘地
认清了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屈辱现实。他下决
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还在国外时,他就开始从事反对种族歧视的
斗争。大学毕业后他在南非作律师。
非凡的智慧、超人的胆识和坚强的意志使甘地不仅成了一名出色的律
师,还成了印度侨民反对种族歧视斗争的领导人。因此,当他回到印度时,
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民族独立运动领袖。
印度是一个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佛教和印度教的影响十分深广。
这两种宗教教义繁复,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它们都反对任何暴力,主张以忍
让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甘地是一个虔诚的教徒,笃信教义。因此他
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争取印度民族独立解放的方式,叫做 “非暴力不合作运
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两部分内容:“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
者“不合作”的态度。具体内容有:辞去英国人授予的公职和爵位;不参加
殖民政府的任何集会;不接受英国教育,以自设的私立学校代替英国统治者
的公立学校;不买英国货,不穿英式服装,自己纺纱织布;不买英国公债,
不在英国银行存款,等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了高潮。这
一年,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了食盐专营法,垄断食盐生产,任意抬高盐
税和盐价,引起了当地人民强烈不满。甘地号召印度人民用海水煮盐,自制
食盐,以此抵制当局的食盐专营法。此时已是60岁出头的甘地身体力行,
带领一群人,从印度北部阿默达巴德城修道院出发,步行向南,到海边煮盐。
一路上,日晒风吹,蚊叮虫咬,甘地却毫不介意,沿路向群众宣传,发表演
说。经过24天的徒步旅行,到达海边时他的队伍已有上千人。
甘地和他的信徒们在海边坚持了三个星期。每天清晨,他们先在海边
祈祷,然后,打来海水、蒸煮、分馏、过滤、沉淀。劳动是艰苦的,对于由
于多次进行绝食斗争而疾病缠身,此时已是60岁开外的甘地来说更不轻
松。但他自始至终参加劳动,直到被捕入狱。
印度各报对甘地的“食盐进军”进行了广泛报道。沿海各地纷纷响应
甘地的号召,自制食盐。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者
的斗争,罢工、罢课、游行示威,请愿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殖民当局十分惊
恐,他们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其他领导人,并下令取缔国大党。
甘地被捕的消息传开,犹如在油锅里加进了水,顿时举国沸腾。数万
名自愿者要求与甘地一同坐牢。当局逮捕了6万多人,更加激怒了人民。不
久,各地爆发了武装起义,有的地方宣布独立,建立自治政权。印度的民族
独立运动正脱离“非暴力”的轨道,走向暴力革命。
英国殖民当局吓坏了,他们想起甘地的“非暴力”主张,便改变了策
略。1931年1月,殖民当局释放了甘地,撤销了取缔国大党的禁令。随
后,与甘地达成了协议:甘地改变不合作态度,停止不合作运动,而当局则
释放政治犯,允许沿海人民煮盐。这就是 《甘地—艾尔文协定》。
《甘地—艾尔文协定》只是满足了印度人民部分要求,印度依然没有
获得独立。但协议已签,人心已涣散,其余坚持斗争的人都遭到了无情的镇
压。从甘地的愿望来说,他不想看到暴力和流血事件发生,坚持以“非暴力”
形式斗争,因而签订了这一协议。可这与他为之奋斗的印度独立的目标相去
… Page 32…
甚远。因此,以后,他又发动了几次“个人不合作运动”,继续为印度独立
而奋斗。他多次被捕入狱,多次绝食祈祷。在他和其他一些志士的努力下,
印度民族独立的运动依然进行着。
在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同时,甘地也为了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
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他周游全国,到处进行演讲,常常为此
而绝食。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位身体消瘦、神情疲倦而坚毅的老人冒着生命
危险,调解两个教派的争端。
功夫不负苦心人。1947年6月,印度半岛建立了两个独立的主权
国:以印度教为主的印度和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经过长期的斗争,
印度人民终于获得了独立。在成立印度联邦制宪会议上,甘地被称为“过去
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则称
他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
获得了如此巨大荣誉的甘地,依然保持着他极端朴素的本色,依旧赤
着上身,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