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蝗虫般的敌人冲上来了。守卫山口的战士只有几千人,
进攻的敌人却有数万人。但是,英勇的战士没有一个后退。几天之中他们打
退了敌人数十次冲锋。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和滚木;给养完了,就用野草
和树皮代替。
当战士们把最后一块石头推到山下去时,援军赶到了。第一批坚守阵
地的勇士们这时只剩下几百人。他们疲倦得连走路都要睡着了。他们被送回
基地休养。
这场战役持续了将近一个月。佛郎哥丢了2万具尸体。而共和国方面
也伤亡1万多人。
许多国际纵队的战士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
最为激烈的一场战役。
后来,有一首歌在国际纵队的战士中广泛流传,歌中唱到:西班牙有
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它。
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鲜花。
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
保卫自由的西班牙。
他们宣誓要死守在山旁。
打败法西斯狗豺狼!
国际纵队的战士们就这样为了保卫这片他们非亲非故的土地,献出了
他们满腔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他们为正义而战,为进步而战,为和平而战。
马德里最后终于失陷了,佛朗哥在那里建立了他的独裁统治。但是,马德里
保卫战中所体现出来的国际主义精神,却给后来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树立了
光辉的榜样。在这场战争中经受战火洗礼的许多国际纵队成员也是后来反法
西斯战争的中坚力量。
“和平鸽”的父亲
… Page 22…
在西班牙的美丽城市马拉加,一位母亲和自己活泼可爱的儿子正在海
天一色的沙滩上玩耍。
望着聪明伶俐的儿子,玛丽亚·毕加索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和喜悦,
喃喃自语道:“这孩子,如果参军入伍,肯定能当将军;如果从事宗教,可
以成为教皇的!”正在嘻戏的孩子听到母亲的话,立即抬起头,大声地喊道:
“我想成为作家,所以我是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来到
了这个世界。据母亲说,小毕加索学会发的第一个音节是“匹兹”,“匹兹”
是铅笔的缩音。年幼的毕加索是向母亲索要画笔画画吧。
毕加索的父亲是绘画教师。毕加索很小时就喜欢画画。上学后,毕加
索不喜欢一般的文化课程,他的所有作业簿上都画着各种人物。而且他常常
把鸽子带进教室。因为他喜欢画鸽子。
14岁时,父亲把毕加索送到巴塞罗那美术学校。这是一所正规的艺
术学校,规模和名气都较大。考题是画一个披着被单的模特儿和一个站立的
裸体人像的素描,考试时间是一个月。
毕加索仅用一天的时间就交卷了。素描的艺术水准让阅卷老师震惊,
毕加索跳过初级班升入高级班。
15岁时,毕加索创作了一幅成功的作品:《科学与仁慈》:画面上,
一位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的母亲,一面接受医生的搭脉诊断,一面忧伤地着
着修女怀抱中的孩子。
这幅画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有更深层的含义:只有科
学和宗教才能将人类从病态的、绝望的生活境地解救出来。
1897年《科学与仁慈》入选西班牙全国美展,荣获金奖。在叔叔
的赞助下,毕加索自己一人前往首都马德里,投考圣斐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
他再次以突出的成绩取得了入学资格。
学校的教条和死气沉沉的教育,使毕加索厌倦了。他经常逃学,到户
外写生,他的叔叔得知消息,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毕加索陷入饥寒交迫中。
毕加索得了一场大病,只好回父母身边,到乡间疗养。在乡间,他结
交了很多老实善良的农民朋友,毕加索同情他们的悲惨生活,并以此为素材
创作了作品 《阿拉贡人的风俗》。
这幅作品在马德里和马拉加的画展上获金奖。
病好后,毕加索回到了巴黎。他深入下层人民的生活,对他们的不幸
遭遇抱着深切的同情,对人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讽刺。这时期,
毕加索的画都以忧伤的蓝色为色调。描绘了无数表情冷淡,面容干枯,身体
僵直的被社会抛弃的孤独者。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作“蓝色时期”,代表作有
《人性》、《喝苦酒者》、《两姐妹》等。
1904年,长年飘泊的毕加索终于在巴黎定居下来,并且堕入情网。
美丽的姑娘奥莉维叶给毕加索带来了爱情的甜蜜和欢乐。他的画开始从抑郁
的、冰冷的蓝色转向暖洋洋的、柔和的粉红色。这一时期创作被称为“玫瑰
色时期”,代表作有《演员》等。
毕加索喜欢非洲的艺术雕塑,尤其是它鲜明的立体感,他萌生了想把
这种鲜明立体感的特点,融化到绘画艺术中去。毕加索开始了他的追求和探
索。
画是平面的,只能表现所制作对象的正面、侧面、顶面和底面,又怎
能显示它内在的、人眼看不到的结构呢?毕加索终于想出了方法:把所有物
… Page 23…
体的形象破坏后重新解体、肢解,然后再重新进行主观的组成。这种尝试被
后人称作立体主义的创作。
1907年,26岁的毕加索完成了的立体主义创作的代表作:《亚威
农少女》。
这幅作品用了毕加索四个月的时间,创作了17张草图。作品完全打
乱了传统绘画的全部技巧,画面上是五个裸体少女。他们的身躯是粉红色的,
没有什么装饰。左面3人身体呈菱形,眼睛是橄榄形的,似乎戴着面具,具
有黑人雕刻的特点。其中一人的一只手不可思议地反转到身体的侧右方向拉
着赭红色的幕布,另有一个有一只几乎占据全脸的眼睛,另两个裸女是侧面
像,但尖尖的鼻子却是侧面的,右边的两个面目狰狞恐怖,仿佛从阴间闯来。
蹲着的一个脸部转向右方,站着的一个脸部是一个突出的鼻状物。这五个少
女排列成从左下方到右上方的对角线,在蓝色的背景映衬下显得非常突出。
这幅画一问世便像一枚炸弹投向巴黎画坛。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说毕
加索发疯了,有人对全新的表现方法感到震惊。三十年后,这幅画才正式展
出,毕加索获得了很大的声誉。毕加索生活的时期,他的祖国西班牙也多灾
多难。一个又一个的专制王朝和军事独裁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
36年2月,西班牙成立了以进步的共产党人为首的共和国新政府。但11
月时,反动军官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进攻首都马德里。西班牙陷
入内战。
1937年4月26日,德国的飞机轰炸了西班牙一个不设防的小镇
格尔尼卡,夺去了1600多无辜居民的生命,而全镇居民只有7000多
人。
毕加索听到消息后愤怒不已。56岁的他颤抖地拿起画笔,创作了巨
幅壁画《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4米多宽,约9米长,是举世闻名的杰作。这幅作品以
白黑、灰为基调,弥漫着悲壮的气氛。画面上画有众多的人物,他们挣扎、
控诉、呼号,作品中有四位妇女,她们尖叫着,哀号着,有的正从着火的楼
上逃跑,有的正抱着死去的婴孩仰天哭喊,有的无望地伸展着手……画的左
上方,有一头立着犄角的冷漠无情的牛,人工调配的太阳是一匹被长矛刺穿
背部的马……毕加索说《格尔尼卡》具有象征意味:公牛代表了残暴和黑暗,
马代表了人民……毕加索不仅控诉了德军在格尔尼卡犯下的罪恶,同时也控
诉所有战争的罪恶。
1944年9月,毕加索加入了法国共产党。
1949年,毕加索向国际会议——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捐献了一幅石
版画,画上是一位俊秀美丽的少女头像,边上有一只振翅欲飞的鸽子。
这幅画简洁明快地表达了人民爱好和平的热切愿望,画上那只可爱的
白鸽,立即成为和平的象征,迅速出现在世界各地,被人们称为“和平鸽”,
毕加索则被称为“和平鸽之父”。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作了一首诗:毕加索
的和平鸽展开翅膀,翱翔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止它的
翱翔。
1971年,毕加索90诞辰。法国卢浮宫举办了毕加索的画展。法
国总统乔治·蓬皮杜亲自主持了画展的开幕式,他说:“毕加索是一座火
山……无论画女人的面容还是小丑,都迸发出青春的火焰。”1973年4
月7日,患流感的毕加索死在自己的画室里。他曾说过;“回到斗牛场吧,
… Page 24…
在哪里死得其所。”他终于壮烈地死在自己的“斗牛场”上了。他死后留下
了1800幅油画,3万件版画,7000多幅素描。
慕尼黑阴谋
当日本的铁蹄踏入中国的时候,欧洲上空也弥漫着浓厚的战争气氛。
1938年3月,德国一枪不发,便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又紧盯下一
个目标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地处欧洲中心,德国人占领捷克后,就可以把它做为向东进攻苏
联的跳板,向西进击英、法的重要阵地了。
在靠近德捷边境的捷克苏台德区,有300多万日耳曼人。希特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