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德战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窭战亍の鞫佟。в⒐ВС鲎浴端盏抡秸�1941…1945》' 
  保卢斯,黑森人,他是小职员的儿子、罗马尼亚贵族的女婿。他为人谦逊,办事认真,待人和蔼且有礼貌,但他过于谨慎,优柔寡断。他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参谋军官,在步兵团里供职时,官只作到上尉,那是1929年的事。接着,保卢斯便转入装甲部队,在一个摩托化试验部队当了数月的指挥官,因此,他没有多少指挥经验。1940年,保卢斯被哈尔德选至他的参谋总部任重要职务,又任副参谋总长。在参谋总部任职时,他掌管过“巴巴罗萨”计划的大部分早期制订工作。1942年1月,保卢斯晋升为上将,并出任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第6集团军是东线最大的一个集团军。 
  保卢斯是个勤勉、有才干的军官。他所作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元首亲眼看着完成的。元首显然很器重他,因为仅在1942年的十一个月中,他就由中将迅速地晋升为上将。元首对于保卢斯的忠诚也是毫不怀疑的,元首本来打算在斯大林格勒之战一战胜利结束之后,便把他召回最高统帅部,接替约德尔的职务。保卢斯的较寒微的出身与谦恭的外表,受到纳粹党的青睐。他对哈尔德一贯敬重并有深厚的友情,他可不是那种善于阿谀逢迎的小人。尽管如此,他似乎对于元首的判断力及军事才能也有很高的评价。元首是发展装甲兵的赞助人,保卢斯与他志同道合。保卢斯肯定明白他既是元首的宠儿,又是哈尔德的宠儿。他不贪图功名,但缺乏那种在紧要关头作为杰出指挥官所必须具有的坚定性格。尽管哈尔德曾说保卢斯沉着冷静,但消极被动对他来说,可能是更恰当的描写。他与约德尔一样生来就是个唯命是从的人。元首准确地估计到他一贯服从的特点,因而选择他作为自己在行政与军事方面的重要心腹。 
  1940年,保卢斯作为一名少将在赖歇瑙指挥的第6集团军中担任了约八个月的参谋长。赖歇瑙于同年7月被晋升为元帅。两人在经验与资历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元首完全控制陆军之后,资历与经验已不再说明任何问题,保卢斯才得以超过十余名有才干、有战斗经验的军长,一跃而成为高居整个东线最重要指挥职位的赖歇瑙的继任人。由于他得到他的两个参谋长的有力支持,他才在哈尔科夫战役与“蓝色”战役中成为一名非常有成就的指挥官。他的第一任参谋长是费迪南德·海姆;第二任是阿图尔·施密特。尤其后者是一个性格强韧,有独到见解的人。 
  7月初,第6集团军编成内有五个军,共十八个德国师。其中有两个装甲师、一个摩托化步兵师,这三个师组成了第40装甲军,由施图姆指挥。第4装甲集团军是参加进攻斯大林格勒作战的另一个集团军。它于7月末转隶于B集团军群。它在渡过顿河下游之后突然转向东北方,沿科帖尔尼科沃至斯大林格勒的铁路向前推进,追逐着特鲁番诺夫指挥的苏军第51集团军的五个师。赫特进展缓慢,但并非由于苏军的抵抗(事实上抵抗软弱无力),而是因缺乏油料使大部分部队无法行动。赫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编成内有肯普夫指挥的第48装甲军和一个步兵军,共四个师,其中仅一个装甲师、一个摩托化师。德雷加林纳指挥的罗马尼亚第6军共有六个师,在赫特后方跟进。第4装甲集团军与第6集团军均由第8航空军进行支援。第8航空军有九个战斗机大队、九个轰炸机大队与三个斯图卡战斗轰炸机大队。 
  第6集团军突入顿河河曲,在向伏尔加河推进时开始慢下来,因为军需部部长瓦格纳按照希特勒7月23日颁布的指令,把B集团军群的大部分运输力量调往A集团军群的地域。这错误一犯就无法迅速纠正,结果,第6集团军在十天之内未能前进一步。 
  至此,除了深陷顿河弯曲部这个大包围圈中(大致在契尔河与齐姆拉河一线)的苏军外,所有苏军已撤至顿河东岸。铁木辛哥指挥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防线北起巴甫洛夫斯克,南至萨尔帕湖,绵亘四百五十英里。其右邻是瓦杜丁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左邻是特鲁番诺夫指挥的第51集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正面过宽,最高统帅部不得不于8月5日决定将这个方面军一分为二。一个是新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铁木辛哥的继任人戈尔多夫指挥。其防线由巴甫洛夫斯克延伸至伏尔加河,事实上根本不包括斯大林格勒。另一个是东南方面军,由叶廖缅科指挥,从斯大林格勒对面与暴露的南翼延伸至卡尔玛克草原。当战斗集中在该城时,最高统帅部才对这项决定感到懊悔,分割指挥影响了协同动作。 
  叶廖缅科与许多同级将领一样,当过骑兵部队的军士。1941年末,在巴甫洛夫被撤职后,他在西方方面军任过几天司令员。尔后指挥布良斯克方面军。1941年末,在莫斯科…加里宁地区指挥第4突击集团军。他负伤后,尚未痊愈便离开莫斯科的医院,被斯大林派往东南方面军。在那里他遇上了赫鲁晓夫与戈尔多夫。他迅速地与其中的一个建立了友好关系,而与另一个的关系却很坏。戈尔多夫在从铁木辛哥手中接管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之前曾担任过第21、第64集团军的司令员。叶廖缅科说,戈尔多夫当时心惊胆战,神经高度紧张、情绪十分低沉,不过此话未必可信。戈尔多夫的部下崔可夫所作的同样有贬意的描述却大不相同。崔可夫描写他的上司专横跋扈,并时常流露出盲目的自信心。然而,有迹象表明,戈尔多夫的主要过错在于他不赞成设政委、政治委员或实行集体负责。恰好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政治委员,因此赫鲁晓夫与叶廖缅科串通一气决定把戈尔多夫排挤掉。这怎么能提高两个方面军的效率和密切他们的协同动作呢! 
  7月的后两个星期,保卢斯开始向顿河河曲以西的苏军桥头堡逼近。桥头堡的北部由科尔帕克奇指挥的苏军第62集团军扼守;南部由第64集团军扼守(暂由崔可夫指挥);此外,还有第1、第4坦克集团军与它们配合。第1、第4坦克集团军都是从步兵部队改建的:一个原来是莫斯卡连科指挥的第38集团军,另一个是格拉西缅科指挥的第28集团军。第62、第64集团军各拥有相当于六个步兵师的兵力和若干坦克营。但是,两个坦克集团军仍在改装过程中,既未定编又未训练,坦克的数量也不够。根据斯大林7月28日签署的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苏军必须坚守顿河以西的阵地,禁止继续撤退。德军第6集团军兵分两路,每路有一个装甲军与一个步兵军,从两翼合围,孤立科尔帕克奇指挥的苏军第62集团军与第1坦克集团军,把它们牵制在卡拉奇以西地区,使它背水而战。接着,被围部队又遭到冯·维特尔斯海姆指挥的第14装甲军与冯·朗格尔曼指挥的第24装甲军从侧后的进攻,切断了顿河上的退路。坦克集团军的反攻未能奏效。战斗又持续了数日。苏军还妄图破坏卡拉奇大桥,结果被迫投降了。据估计,苏军阵亡、被俘三万五千人,损失坦克近二百七十辆、火炮近六百门。德军攻势取得这一良好开端,是苏军坚守顿河西岸的命令帮了大忙。进攻的下一阶段是肃清该地直到北部锡罗亭斯卡亚附近的敌人,主要是克鲁奇金指挥的第4坦克集团军和莫斯卡连科指挥的第1近卫集团军的部分部队。8月15日,这些部队被赶过顿河,苏军又有一万三千人被俘。德军费尽心机企图夺取克烈缅斯克以南、顿河西岸苏军的桥头堡,结果都归于失败。而这个小小的桥头堡后来在德军败退时成了苏军进攻的跳板。另一方面,苏军以重兵把守顿河东岸,这说明必须在这个炎热、干燥、空旷的草原上为强渡顿河这个巨大障碍做充分准备。 
  此时,在顿河以南,赫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已把特鲁番诺夫指挥的苏军第51集团军赶入卡尔玛克草原。第51集团军的抵抗此刻仍很微弱。但它在卡尔玛克草原依然对德军翼侧是个威胁。轴心国部队开始横渡阿克赛河,这条河由担任侧方警戒的崔可夫的第64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师扼守。这三个师对德军奋力反击,未能得手;而对罗马尼亚第6军的反击却卓有成效,该军已有溃败的危险,幸而它的德国联络官挽回了危局。随后,第4装甲集团军向距斯大林格勒五十英里的廷古塔发展进攻,准备沿伏尔加河西岸进逼该城。这次突击是指向背靠伏尔加河部署的苏军第64集团军与托尔布欣指挥的第57集团军的部分部队。8月5日,赫特突破斯大林格勒外围的环形防线。在廷古塔车站周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坦克战。苏军顽强抵抗,第4装甲集团军已无力继续推进,显然只好等待第6集团军渡过顿河再说。而第6集团军还在西部大约六十英里处停滞不前。 
  苏军最高统帅部被德军的有力进攻吓呆了,它企图坚守东南方。7月28日,它发布了“决不后退一步”的第227号命令,斯大林以适度的、甚至是同志式的口吻告诫所有部队继续撤退将给苏联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苏军在卡拉奇以西的顿河河曲大败之后,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于8月12日视察斯大林格勒。此时,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刚刚分为两个方面军,大约只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华西列夫斯基便建议恢复某种形式的统一指挥。为了便于组织协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划归东南方面军司令员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第63、第21、第1近卫集团军、第4坦克集团军与第24、第66集团军组成;东南方面军由第62、第64、第57、第51集团军组成。戈尔多夫仍留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戈利科夫被调离沃罗涅日方面军担任东南方面军的指挥员。戈尔多夫与戈利科夫成为叶廖缅科的副手。而无所不在的赫鲁晓夫则成为两个方面军的政治委员。8月17日后的两周内,由编余的部队组成一个新的第62集团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