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战后,曹操认识到自己的实力还远不足以平定南方,而刘备和孙权也松了口气,各自开始扩大地盘,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从这时开始才算大致定型。曹操回到邺城后,采取了很多措施恢复元气,发展生产,发布《求贤令》,规定“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方针,招揽了很多士人在自己周围,北方的局面才稳定下来。然而这时,关中却传来了马超、韩遂起兵造反的消息。
关中之战
马超、韩遂等人为什么会造反呢?原来,在这之前,建安十五年,曹操为消灭盘踞在汉中一带的军阀张鲁的势力,曾派钟繇、夏侯渊等率军经过关中,引起了马超、韩遂等怀疑,担心这样的命运不久以后也会落到自己的身上,所以索性先下手为强,派兵占据潼关,与曹操为敌。关中位于中原的背后,如果关中不平定,则曹操统治的中心地带将永无宁日。于是他决定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马超、韩遂。 马超把大部分军队都驻扎在潼关,以为这样就可以扼制住曹军前进的要道,但是曹操却命令大将徐晃悄悄北上,绕开潼关,从蒲坂津渡过黄河,建立营垒。而马超的大军却因为曹操大军的正面压力,无法分兵击退徐晃的过河之军。曹操见徐晃得手,迅速率大军北上,随后过河,顺利进入了关中平原,与马超军队夹渭水对峙。在关中平原上,西凉的骑兵和长矛十分厉害,曹操只能依靠堡垒和栅栏步步为营以求前进。曹军多次强渡渭水,都因为关中沙土松散,过河后不能马上筑成营垒,而被马超的骑兵赶回北岸。这时将届九月,忽然天赐寒流,曹操抓住机会,派兵偷渡过河,用水浇土,一夜之间筑起了坚固的冰垒,马超徒呼奈何。曹军终于在渭河南岸扎下了根。
曹操渡过渭水后,仍然保持坚守不出的姿态,任凭马超挑战,不予理睬。马超本来打算率部撤往西凉的,见曹操总是处于守势,以为曹军怯战,所以不但没有撤军,反而把各地的部队又陆续调来很多。曹操听了以后不禁大喜,他对部将说:“这次如果让他们逃回去,以后就难以收拾了;不如让他们都集中起来,这样一次解决,以后就省事许多。”一面他暗中行反间计,劝说韩遂不要帮助马超,一面约马超决战。等到决战的那一天,曹军和马超的军队混战在一起,双方不分胜负,而韩遂却没有尽力帮助马超。曹操看得一清二楚,下令派精锐的骑兵对马超的两翼进行夹击,将其一举击溃。马超、韩遂不得不逃回凉州。曹操进军攻克长安西北的屏障安定郡,整个关中地区遂告平定。
再战孙刘
曹操平定关中后,建安十八年,他的江南梦又开始膨胀起来,决心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平定孙权的势力。这一次,北方已无后患,南征的兵力也比上次充足,达到四十万之众,起初进行得很顺利,一直打到安徽的长江边上。孙权的据点大部分被摧毁,只剩下巢县一带尚在控制中,于是孙权亲率大军七万,前进到濡须口与曹操对峙。双方在那里僵持了一个多月,曹操暗中观察孙权的阵营,始终衣甲鲜明,旌旗猎猎,士气高昂,竟找不到一丝破绽。曹操知道,这辈子他东征西讨,没有遇上过几个对手,只有江东的孙权,让他屡次受挫。他想起第一次南征刘表的时候,刘表父子坐拥七万大军,松松垮垮,不战而降,相比起眼前的对手,不啻是天壤之别啊。他不禁感慨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一年,曹操已经五十八岁了,岁月催人老,已经再也见不到当年临江赋诗的豪情了,遂下令班师回朝。这一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从此以后,直到去世,他再也没有踏上江南的土地。
东吴的这一头大家相安无事了,西边的刘备也是乱世枭雄,正在积极扩张势力,准备将来进攻中原,重新恢复汉家的光荣。刘备的才能和手下的兵力丝毫不弱于孙权,这使得曹操头痛不已。建安二十年,曹操看到刘备已经夺取了四川刘璋的土地,将来一定会进兵汉中作为攻取长安的基地,而汉中的军阀张鲁又是个只知道贪财的无能之辈,因此决定先下手为强,抢先一步发兵汉中。这次出兵非常轻松,只花了四个月,张鲁就开城投降了。曹操留下夏侯渊等人驻守汉中,带着主力返回长安。
哪知曹操前脚刚走,刘备后脚就跟了进来,兵分两路向夏侯渊进攻。曹操只好派曹洪等人率军返回汉中。曹洪顺利地击败了马超、张飞率领的一路蜀军,但是夏侯渊却中了另一路蜀军的计谋,把自己的大半兵力派去增援张郃。刘备命黄忠等人乘夏侯渊正在修理鹿角、疏于防备的时候,突然从山上冲下来,将其砍杀,一举攻克了汉中的门户阳平关。曹操看到大将被杀,不得不亲自回到汉中指挥作战。刘备此时士气正旺,虽然双方各有胜负,但曹操年事已高,无心恋战,赵云等人又偷袭曹军粮道,烧掉了万余斤粮草。曹操觉得支持下去已经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决定放弃汉中,带着七八万百姓缓缓撤回长安。汉中之战,这位英雄亲自指挥的最后一场大战,就这样黯然落幕了。从此以后,在生命的最后半年里,他再未踏上过战场。
英雄迟暮
建安二十四年秋天,曹操拖着疲惫之躯从汉中返回长安。刘备虽然没有追赶,但他手下的大将关羽却在荆州向曹操的领地樊城发动了进攻。
关羽的智勇双全是很有名的,曹操派去增援樊城的七支军队浩浩荡荡而来,关羽却看准了他们扎营的地方地势低洼,乘大雨的时候决堤放水,把那七路兵马都淹没在大水中,生擒了曹军的主将于禁。他又趁势进兵,围住樊城,一时整个关中被关羽的威名所震动。可是关羽虽然很厉害,但还是没有曹操聪明,他没想到曹操自己不直接出兵来抵抗进攻,却暗中联结东吴,叫孙权抄关羽的后路。东吴很早就想夺取荆州,这时关羽的精兵都北上攻打曹操去了,荆州只留着少数的老弱士卒。东吴的大将吕蒙采用偷袭的办法,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荆州。而这时死守樊城的曹军得知这个消息,士气越发高涨。关羽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士兵们都无心作战,散去大半,他自己也在麦城被东吴的伏兵捉获斩首。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加封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却写了一封信给曹操,劝他早点废掉汉献帝自己当皇帝。曹操接到书信后,遍示群臣,说道:“孙权小儿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大家趁机一起劝曹操代汉称帝,曹操却始终不愿意,他回答说:“如果天命真的眷顾我们曹氏,那我就当周文王吧。”意思是想让自己的儿子称帝。
在曹操的的几个儿子中,以曹丕、曹植兄弟二人最有才华,做继承者的可能也最大。曹植是个很有诗人气质的人,无论作诗还是写文章都非常漂亮。曹操很喜欢曹植,本来想立他为继承人的,但是后来曹操交了几件事给曹植办,就发现他虽然很有才气,但没有什么心计,行为浪漫,不会约束自己,对政治和军事也不大在意,反而不如他的兄长,处心积虑地表现出很诚恳努力的样子。于是最后决定,还是把位子交给曹丕来坐。历史上,曹操和曹植、曹丕三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都很喜欢写诗论文,父子三人并称“三曹”,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曹操有头风病,当时他听说只有名医华佗才能治好自己的病,就把他请到身边来。华佗稍微用了一下针灸,病情就能减轻很多,但是要根治需要做手术,曹操是个疑心很重的人,不放心交给华佗来动手术,就把他时时留在身边,随时医治。华佗不愿意使自己的医术只为一人所用,就借回家看母亲的名义请求离开,曹操一怒之下把华佗下了狱,华佗就死在了监狱中。曹操的病情没人再为他医治,就一天天严重起来。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死在洛阳。同年十月,曹丕正式废掉汉献帝,改国号为魏,是为魏文帝,他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有人说曹操死后,为了防止别人盗墓,立了七十二座疑冢。实际上,他是一个很开明节俭的人,不可能花费那样大的财力去做这些事情。但曹操的墓地在哪,至今仍是一个谜。 曹操在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由于元朝文人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实在太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想到曹操就会浮现出一个狡诈阴险不择手段的奸雄形象。事实上,从三国到唐代,曹操一直是被人称颂的英雄。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也满怀激情地赞扬曹操,说他“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酌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只是到了后来,南宋偏安江南,尊蜀汉为正统,才开始把曹操贬低,说他是篡汉自立。若还曹操以真实的历史面貌,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促进国家的统一,发展北方的农业生产上,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对推动历史进步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就个人而言,他也是一个胸怀大志、饱读诗书、精通兵法权谋的人。正是因为有一个个像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所以数千年来的神州大地上才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的历史活剧。
结语
曹操属于外向型性格的领导者,他积极、自信、乐观、向上,从小就充满理想和冒险精神,这些都为他日后的人生奠定了基调。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他往往以白脸奸臣的形象出现,但当个性解放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一种趋势和潮流之后,曹操的人格魅力日渐为更多人所接受、认可。在当今社会中,成功人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的个人魅力往往和其事业成就同时摆在人们面前迎接评判,而许多时候前者会更吸引人们的眼球。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这是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应当仅局限于发挥自己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能力,在与合作者和竞争者的相处中,独特而富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