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正是刘裕的小名,有意思的是,这些传说的情节和风格与刘邦当年斩白蛇的传说很相似。在刘裕的面前,通往帝位的路也越来越短了。 

  经过一番动荡后,东晋朝廷名存实亡,作乱的桓氏家族已经覆灭,王、谢等家族元气大伤,门阀世家的时代实际上已经结束。但想要趁乱世捞一把好处的并不只有刘裕,孙恩的妹夫卢循也是一个。卢循和孙恩一样,也是次等士族家的子弟,他容貌清秀,气雅神闲,颇有名士之风。但在小时候,曾经有个名叫惠远的僧人却对他说: 

  “你虽然长相文静,但心里却藏着不轨之志,对不对?” 

  惠远看得果然没错。卢循确实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孙恩死后,余下的几千部众共推他为主,他也就趁着这个机会和姐夫徐道覆共同起兵。本来他也算赶上了好时机,朝廷内部因为桓玄的事情正乱成一锅粥,徐道覆也很有远见谋略,只可惜他们遇上了刘裕,几次都被打得大败。后来卢循感到不忿,给刘裕送去了“益智粽”,不怀好意地讽刺他心志愚笨,刘裕也针锋相对,回赠给他“续命汤”,算是一个警告。 

  在刘裕面前,卢循占不到上风。更糟糕的是他缺乏雄心壮志,贪图享乐,只想割据一方。在刘裕离开京城北伐后燕的情况下,他本有机会攻打建康,夺取政权,但不论徐道覆怎么劝他,他却总是迟疑不决,错过良机。徐道覆看到自己的建议不能被采纳,也非常痛苦,仰天长叹说: 

  “遇上卢循这样的人,我是成不了大事了。如果能够和英雄合作,夺取天下还不简单!” 

  就这样,在浪费了许多机会之后,卢循和徐道覆的势力终于被刘裕消灭。但仅有平定国内叛乱的功劳还不够,刘裕想到了北伐,如果能在和其他国家作战的过程中再立下大功,自己当皇帝就更有说服力了。 

刘裕北伐 

  在东晋的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率军北伐,但并非人人都像他们声称的那样要收复失地,光复中原。除了在长江中流击水,毫无私心的祖逖之外,像桓温、刘裕等人实际上都是把北伐当成了扩大自己势力、趁机获取政治资本的途径。早在公元409年二月,南燕军队侵扰淮北,就正好给了刘裕一个机会。他上书皇帝,要求北伐,获得朝廷批准后,他迅速出兵,五月就到了下邳。 

  南燕是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建立的国家。他的才能比慕容垂的儿子们强得多,但自己后继乏人,最后把王位传给了侄子慕容超。慕容超是个昏君,虽然人很聪明,但脑筋都用在了游猎征税上,根本不知道怎样跟东晋打仗。大臣公孙五楼向他提出了对付刘裕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避开锋芒拖延时间,派小股精骑兵截断晋军的粮道,然后腹背夹击;中策是坚壁清野,让刘裕的军队不战而溃;下策是无所作为,只等着刘裕来攻城的时候出城迎战。结果慕容超信心十足地选了一个下策,刚一交锋就被刘裕打得一败涂地,此后他连战连败。第二年南燕灭亡,慕容超也被送到建康斩首。 

  当刘裕的大军攻来时,南燕也曾经与后秦的姚兴联络寻求帮助,但姚兴一时派不出兵来,就派使者送信去威胁刘裕,说如果晋军不退,就要发骑兵十万来攻打他。刘裕明白这只是虚张声势,就很不客气地回口信说等着他们过来。别人都担心姚兴一怒之下真会发兵,但刘裕却说如果姚兴真要动手,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奇兵攻击,现在却故意把计划透露出来,显然只是在吓唬他们。 

  刘裕看得没错,后秦果然是在虚张声势。这个国家很不幸,遇上正打算建功立业的刘裕,很快就成了他称帝的牺牲品。公元416年,刘裕再一次率军北伐,此时姚兴已经病逝,太子姚泓刚即位,政权还处于不稳定期。刘裕出征很顺利,第二年八月就攻进长安,姚泓投降,和慕容超一样被送到建康处斩,百余名归降的宗室成员也都被刘裕杀掉。九月,刘裕进入长安,很是志得意满,他在长安拜谒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又在未央殿召见文武大臣,一时间风光无限。 

  自从匈奴刘曜占领长安,到现在已经有一个世纪了。长安的百姓们又一次看到晋军,都非常激动,欣喜不已。他们希望刘裕能长驻下来,更希望他能乘胜前进,收复北方的广大领土。但就在这时,刘裕却惦记起皇帝的宝座,打算结束北伐,离开长安回建康了。 

  刘裕回建康的原因,是他留在朝中的盟友刘穆之去世了。而刘穆之去世的原因,正是由于刘裕的急于称帝。当晋军攻下洛阳的时候,刘裕觉得自己居功至伟,有了更多和朝廷讨价还价的筹码,就派人回到建康向皇帝索要九锡。九锡包括车马、衣物、卫兵等,由皇帝奖赏给功臣,是一道权臣篡位前的必经程序,比如司马昭和桓温打算篡位时都曾经向皇帝索要过九锡。 

  刘穆之没有想到刘裕这么明目张胆地藐视朝廷,羞愤之下竟然病发去世了。这一下刘裕觉得在朝中失去了心腹和根基,顿时担心起自己的地位来。他留下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做安西将军,让他镇守长安,自己连忙赶回建康。当他离开的时候,满怀希望的长安百姓都无比痛心失望,纷纷来到刘裕门前请愿。但在刘裕看来,这些当然远没有他当皇帝重要,他不顾百姓们的挽留,终于还是离开了。后来夏国王赫连勃勃进攻关中,刘义真撤回江南,本来很有希望的北伐事业就这样功亏一篑了。 

代晋自立 

  回到建康以后的刘裕权倾朝野,他已经清除了妨碍自己的刘毅、诸葛长民、司马休之等势力,再没有人能阻挡他夺权了。当时有一种传说,说晋朝的气数还有两个皇帝就要结束,刘裕急着篡位,干脆让人把晋安帝害死,改立琅琊王司马德文,即为晋恭帝。此后的刘裕更加趾高气扬,上朝的时候不脱鞋、不解佩剑,对皇帝毫无礼节,他一步步把军政大权全都握在自己手里,万事俱备,只待篡位了。   公元420年初,刘裕想要让晋恭帝禅位给他,自己又不好开口,就在宴会上假意对大臣们感叹,先夸耀了一番自己的功绩,最后说自己年事已高,荣华富贵都到了顶点,应该辞官告老回乡了。许多在座的人不明白他的意思,还有一些人装作不明白,只是不住地歌功颂德。只有中书令傅亮在宴后和他密谈了一番,定下了代晋建国的具体步骤。 

  当年六月,刘裕做好了最后的所有准备,来到建康准备接掌政权。傅亮拟好了禅位诏书,劝晋恭帝让位给刘裕。恭帝也明白这一天迟早会来临,如今觉得如释重负,毫不犹豫地挥笔下诏,还对旁边的人说:“早在桓玄叛乱时,晋朝的天下就亡了。多亏刘公帮我们延续了二十年国运,今天的事情本来也是理所当然。”这番话究竟是真心还是讽刺,也许只有他自己明白。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宋,改元永初。这个曾经被世家大族觊觎过的皇位,终于落到了出身贫寒的刘裕手里。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谢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晋孝武帝的女婿谢混。谢混是谢安的孙子,仪容俊美,风华冠于江左,后来因牵涉进刘毅势力而被刘裕杀死。但如今刘裕却感到有些后悔,他遗憾地想到,如果谢混能来为他捧场,自己的登基仪式该会多么风光!东晋世家的门第风度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刘裕也总在有意识地向他们靠近,在他看来,那就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禅位后的晋恭帝被封为零陵王,刚开始时还很受优待,但刘裕总觉得自己的根基不稳,到了第二年七月,他就打算动手除掉零陵王。他给了前琅邪郎中令张伟一壶毒酒,但张伟觉得害死皇帝是极端不道德的行为,干脆自己把毒酒喝了。 

  于是刘裕又想到了太常褚秀之和侍中褚淡之。这两个人都是恭帝褚妃的哥哥,以前每当恭帝生了儿子,刘裕就让这兄弟俩找机会把孩子杀死。零陵王自从逊位以后,总担心自己会被暗害,就和褚妃住在同一个房间里,每天自己做饭,所以刘裕派来的人一直没找到下手的机会。到了九月,褚淡之去探望褚妃,趁着褚妃在别的房间与哥哥说话的机会,士兵们翻墙进来,把零陵王害死了。 

  当年晋朝建立的时候,东汉宗室和魏、蜀、吴三家的宗亲都受到了司马氏的优待,但如今司马氏的后人却落到如此地步,许多人都觉得伤心。不过后来在南朝政权的频繁更替中,刘裕的子孙离散凋零,大多死于非命,其惨状又比司马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刘裕其人 

  刘裕很有些恩仇必报的脾气。他在没有发迹的时候吃过不少苦,也受到过许多人的轻视,这些事情他一件件都记在心里。比如当年那个毒打刘裕的债主刁逵曾经参与桓玄之乱,事情平息后和子侄一起被杀;而那个替刘裕还了赌债的王谧也参与了桓玄谋反,还曾经帮着桓玄去向皇帝要印玺,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被处死,刘裕却始终不去追究。后来反倒是王谧自己担心起来,逃到外地,却被刘裕派人追回来,直到去世都非常受优待。 

  大概是因为出身贫寒的原因,刘裕一直厉行节约,带兵的时候部队军纪严明,也懂得照顾百姓。刁逵家为富不仁,有“京口之蠹”之称,刘裕就让百姓动手去分他的家产。当时正是饥荒年份,东西分了好几天还没分完,许多贫民因此才得以活下来。 

  有许多出身贫寒的人一旦过上富裕的日子就会忘乎所以,比如胸怀大志的刘邦在刚进入长安的宫殿时就曾经眼花缭乱了很久,差一点就忘了自己的使命,但刘裕却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实在难能可贵。当了皇帝之后,刘裕不喜欢宴饮游玩,把金银财宝都储存进外面的府库,决不堆在皇宫里做守财奴。即使在他的女儿出嫁的时候,给公主陪送的嫁妆也数量有限,更没有华丽奢侈的的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