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道;黄河流域有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徐圆朗;江淮之间有杜伏威、李子通;江南一带还有林士弘、萧铣。与这些割据势力相比,李渊的实力并不占绝对优势,他只是这一阶段群雄并起的一支,空有天子名号,鹿死谁手仍旧是个未知数。李渊据守关中,要想统一天下,还要经历长期而漫长的历程。面对当时形势,李渊君臣们确立了三步战略计划,首先巩固关中根据地,然后进军关东,逐步统一全国。 

  在实现第一步的计划中,他们遇到的劲敌是雄踞陇右,自称秦帝的薛举。当薛举知道李渊据有关中后极为不安,立即派他的儿子薛仁杲率兵进攻扶风,但却被打退。公元618年六月,薛举亲自统军来攻,唐朝派出刘文静抵御,但这次刘文静却犯了轻敌冒进的战略错误,最终惨败。但上天似乎格外眷顾大唐,正当薛举准备乘胜前进时,没想到竟然突然病死了。他的儿子薛仁杲继位,军心不稳,李世民乘机进军,两军相持了两个多月,乘着薛仁杲粮草用尽、将士离心之际,在浅水原大败薛仁杲部军,薛仁杲走投无路,只好投降。 

  平定薛仁杲之后,李渊又把锋芒指向久据河西、号称凉帝的李轨。除了联络吐谷浑以孤立李轨以外,他还用离间计来瓦解李轨集团。武德二年五月,唐高祖派安兴贵招抚李轨,但李轨不甘心就此居于人下,拒绝了李渊的招安,安兴贵就和弟弟安修仁引李轨帐下的胡人发动兵变,颠覆了李轨的政权,河西五郡也并入唐的版图。至此,李渊经营西北、稳定后方的计划基本实现。 

  正当李渊部众与薛举、李轨等人纠缠不休时,没想到后院却起了火。以前被李渊赶到代北的刘武周大举进攻太原,太原留守李元吉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弃城逃走,刘武周的军队直达山西西南部,引得关中震骇。李渊此时镇定自若,命令李世民统领关中所有的兵力进行抵御。李世民自龙门渡河,与刘武周部僵持五个月之久,然后乘着宋金刚军粮匮乏,向北撤退的时机,展开迅猛追击,刘武周兵败逃往突厥,后来被突厥杀死,唐军完全占领了山西地区。这样就巩固了关中地界,扫除了进兵关东的障碍。 

  关东地区原来是瓦岗军翟让、李密的地盘,后来李密贪图权势,恩将仇报,杀害了曾经收留他的瓦岗军首领翟让,使瓦岗军内部出现了分裂。不久之后他被洛阳王世充乘乱重伤,溃不成军,最后干脆降唐以求自保。李渊很是优待李密,还把自己的表妹嫁给他,但李密投降后却不安分,还想要趁唐军与王世充部开战之机拉一支亲军东山再起,但不久就阴谋败露,被李渊除掉。 

  现在关中最大的障碍是王世充的势力。王世充本来也是隋朝的大将,曾任江都通守,隋炀帝被杀之后,他拥立炀帝的另一个孙子杨侗为帝,但到了公元619年,他干脆踢开杨侗自己称帝,建立郑国,定都洛阳。为了尽快平定关东,李渊派李世民倾全部主力对付王世充,王世充怕自己支持不了多久,就拉上窦建德的势力一起对抗,结果连窦建德也被李世民打得大败。这下王世充彻底绝望了,当他看到自己只剩下洛阳一座孤城的时候,也只得被迫投降。虽然窦建德作战失败,但他一向优待属下,安抚百姓,在民众中拥有很高威望。当李世民派人将窦建德押赴长安时,曾经劝告李渊不要杀死窦建德,但李渊没有听从,结果激得窦建德手下大将刘黑闼造反,联络突厥卷土重来,李渊派李元吉前去平定,竟然惨败而还,不得已之下只好派太子李建成亲征,倾巢出动才将刘黑闼制服,刘黑闼兵败被杀。至此关东之地才算彻底在李唐王朝的掌控之下,此时已经是李渊称帝后的第六个年头了。 

  江南的平定比江北相对容易一些。割据江南的主要是萧铣、杜伏威,萧铣原是南朝后梁皇族后裔,与炀帝的萧皇后是本家,他想趁隋乱恢复梁的基业,但却与杜伏威一样,很快就被李渊的大将李靖打败了。之后其他的小势力领导者如高开道、徐圆朗等或降或死,也都没有坚持多久。就这样,李渊基本上削平了隋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是隋末群雄逐鹿过程中最后的胜利者,成了实现四海归一的名副其实的开国帝王。 

  事实证明,李渊在登基之后,也是下了一番功夫,争取实现太平盛世的政治理想。对于百姓,李渊以宽慰为主,与民休息,施仁政恢复生产。有一次他与大臣们讨论如何防禁盗贼,有人认为对待盗贼必须采取的一些重法严惩,甚至提出使用断骨抽筋的酷刑进行整治。可李渊却认为大量的老百姓之所以偷盗是因为皇权威严、赋税过于繁重,官贪民贫、民不聊生所致。因此主张治盗要从根本上杜绝奢侈浪费,尽最大努力减轻农民负担,选拔重用清正廉洁的官吏治政。只有老百姓富裕了,才能解决盗窃的问题。于是李渊下令轻徭薄赋,让利于民。不几年,唐王朝便出现了夜不失遗,天下太平的安定局面。李渊对群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如“割肉充腹”,只能“民死国亡”。治国者绝不能穷奢极欲,加重农民负担,否则,就是在自掘坟墓。在对待朝臣方面,李渊也有自己的一套,有效地威服众臣,并不以亲疏论远近。唐高祖武德八年,李渊叔父李神通与唐朝重臣房玄龄等争功劳。李神通自恃是皇亲又首应李渊起兵关西,十分轻视谋臣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为李渊夺取天下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李渊以安社稷运筹帷幄功劳在神通之上为由,而不因私滥规以至亲为尊行赏,真诚地说服了叔父神通。皇室宗亲也不能因私废公,只有如此才能服天下民心,国家才会安定繁荣强大起来。李渊用人,并不限于出身,还能感化敌对的人才为我所用,虽仇不弃。如隋之重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曾经在河东、潼关等战中力拒唐军,屡次为隋廷立下战功,后来为唐所擒押送长安。李渊甚是器重其兵法武略,当即拜为兵部尚书。另外李渊与李靖的交往也很有意思,李靖起初气焰很嚣张,看不起李渊,在李渊得势以后,李靖被擒,压入长安待斩,李靖见到李渊大呼:“您既然举的是义兵,理想是平叛勘乱,又怎么能以一己私怨而枉杀壮士呢?”李渊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就赦免了他。后来李靖军功显赫,李渊除了重用他之外,还对他说:“你尽管放心,关于那些不愉快的陈年旧事,我早就忘记了!”李靖听了很是感动。由于李渊具备这种虚怀若谷的政治人格和正确的施政方针,由他苦心经营起来的李氏大唐政局很快稳定下来,向着强大迈进。 

亲情之间的困惑 

  自从李渊踏上起兵之路后,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统一天下的宏图霸业。在此过程中,他的几个儿子和忠臣良将们同样是呕心沥血,功不可没。 

  主明臣直唐史纪:太宗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徵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李渊的皇后窦氏共生了四个儿子,晋阳起兵时,长子建成28岁,次子世民18岁,四子第三子玄霸早夭,元吉14岁,故其时能够辅佐李渊统兵作战者,唯建成、世民二人而已。在李渊霸业即成、登临帝位之后,长子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他为人宽厚,又有才干,帮助高祖处理日常政务,恢复生产、调度粮草、制定大政方针,为李渊称帝起过重要的作用,是个相当杰出的继承人。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文武兼备,善于笼络人心,结交豪杰、礼贤下士,经常领兵出征,战功卓著。四子元吉的才能虽然不及二位兄长,但心思缜密,一直被派留守太原,对于稳定后方,支援前线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李世民立下赫赫军功,他手握重兵、威望逐日提高。再加上李渊在军事上尤其倚重秦王,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似乎也越来越不保险。更重要的是李世民也渐渐不满足于屈居秦王之位,太子与秦王之间便产生了针对皇位继承权的明争暗斗。到了李世民削平关东以后,势力更加壮大,两个人之间矛盾就更深了。在他们的斗争中,齐王李元吉一直与太子亲厚,心中又存有一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打算,所以始终站在李建成一方。 

  早在讨平刘黑闼的时候,太子的谋臣魏征就曾经提醒李建成说:“秦王的勋业越来越隆重了,威震四海,人心思归,殿下您又怎么能安心呢?”他建议太子自己主动请缨讨伐刘黑闼,一是因为刘黑闼必败无疑,二是可以为太子积累军功,以便于将来服众,三来也可以乘机结交山东才俊,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李建成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且趁此机会私自招募了二千多名勇士为自己所用,号称“长林兵”。而李世民也不是等闲之辈,在他周围早就聚集着一大批能臣良将,还有自己的亲兵八百多人,个个以一敌十,骁勇非常。 

  李渊的后宫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高祖宠妃张婕妤和尹德妃为主的亲太子派,他们早已经被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重金收买,经常找机会在高祖面前诋毁李世民。另一派是在李世民的贤内助、王妃长孙氏极力拉拢下的亲秦王派,但他们明显不是亲太子派的敌手。 

  夹在几个儿子中间,李渊也非常为难。一方面,这三个儿子他个个宠爱,都是难得的帅才,都在长期的争霸斗争中锻炼得英勇非常、足智多谋,是朝廷的栋梁之材;另一方面,他也极不情愿看到手足相残的悲剧发生。事实上,太子建成身为储君,面对秦王李世民的处处自卫,维护自己的实力,本无可厚非,且这与李渊所希望的稳定储位以达到稳定局势目的的初衷是一致的。秦王若实施夺嫡的行动,势必会引起朝局的动荡,不惟危害太子、危害本家兄弟,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