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区。继西汉之后,又有许多或长或短的王朝将国都定在关中,其中最发达最辉煌的是唐朝的长安城。作为周、秦、汉、唐四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王朝首都,长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这与西汉王朝在定都时起到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开国皇帝的才与情 

  虽然刘邦总被人称做无赖,但那只是对具体行为方式的评价。作为一个素有远大报负的帝王,刘邦的豪情壮志经常还是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比如著名的《大风歌》,就是他在晚年时回到家乡沛县,与父老乡亲们共坐饮酒时所唱的。当时刘邦已经酒酣耳热,借着醉意,他一边击筑一边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虽然文辞并不华丽,但简短的言词间气势豪迈,苍凉慷慨之情溢于言表,两千年之后仍被世人广为传诵。 

  也许刘邦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建立自己的王朝,当他终于达到这个目的后,显得很是心满意足。以前在与项羽争夺天下时,他总是无比珍惜自己的性命,但等到真正做了皇帝之后,他对生死的态度却非常开明,至少比秦始皇要豁达得多。他晚年平定英布叛乱时受了箭伤,病情日渐严重,吕后就找来名医为他诊治。但刘邦却不以为然,说: 

  “我原本不过一介布衣,能提三尺剑夺得天下,还不都是因为天命保佑?生死自有天命主宰,如果命运真的到了尽头,就是扁鹊来了也没有意义!” 

  他赐给名医五十斤黄金,让他离开了。吕后觉得刘邦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就向他询问萧何去世后谁能继任相国的职位,于是刘邦决定让曹参继任。曹参也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上任之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比不上萧何,也认为萧何的政策很适合国家的形势,没必要再加以修改,就老老实实沿袭着萧何在世时定下的政策继续发展,果然成效显著,这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 

  继曹参之后,刘邦还安排了陈平、周勃等人,认为他们能够保持国家安定。后来吕后家族势力过大,果然正是这些人平定了诸吕的叛乱,维持了刘氏政权的稳定,由此也可以看出刘邦确有识人之明。 

  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总想要废掉吕后生的太子,改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但张良却请来了被称做“苍山四皓”的四位著名隐士来辅佐太子,刘邦一看连自己都请不来的几位贤人却愿意为了太子出山,就明白事情已经无法更改,只好作罢。当他病重时,也曾经伤心地想到,当自己去世之后,吕后的权势与野心会越来越大,戚夫人和赵王恐怕都难逃厄运,便让戚夫人为他舞蹈,他作歌唱道: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也许是刘邦作过的最温情伤感的一首诗歌了。虽然贵为一代开国帝王,刘邦却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儿子。当他去世后,戚夫人母子果然被吕后残酷杀害,倘若刘邦地下有知,一定也会感伤不已。 

  刘邦一生志向远大而执著,虽然他本人能力有限,却非常擅长用人纳谏,是一名出色的领导者,萧何、韩信、张良、陈平等许多英雄豪杰都心甘情愿地追随辅佐他。征战几十年,终于创立下西汉王朝,又推行了一系列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的政策,做好了身后的人事安排,为汉朝日后的辉煌与强大奠定了基础。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能够以这样平凡的出身创造出这样辉煌的业绩,他的成功也为后代无数有志英雄所追随效仿。 

结语 

  刘邦属于那种喜欢走极端道路的奋斗者,这类人物的人生信条是:一切为了事业,一切为了成功,为此可以毫不吝惜亲人的生命,毫不顾忌通行的社会规则和别人的看法。他的合作者们也很清楚这一点,他们之所以聚拢到刘邦身边,决不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有多么强大,而是看中了他可以帮自己成就事业。所以在功成名就之后,清醒者如张良选择了退隐,而一些未能及时醒悟的人却丢掉了性命。   每一个期待成功的人都应当像刘邦那样从谏如流。永远不要拒绝对自己有用的建议,永远不要害怕别人比自己优秀。让更优秀的人为自己所用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只有失败的领导者才会因为太顾及面子而放弃正确的建议和出色的人才。 

  刘邦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最大的长处在于知己所短,知人所长。他知道自己的长处不在于和项羽单挑,所以无论项羽如何嘲笑激将,他都全无所动。他不在乎虚假的面子,不在乎荣誉,只要实惠与收益。他是个清醒的人,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是成功。对于许多人来说,在奋斗的道路上不太可能同时得到太多东西,所以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顾忌中,必须知道自己最重视的终极目标。除了这个目标之外,他必须学会放弃那些对自己来说位于次要位置的东西,不管它们看起来有多么重要和诱人。 

引言 

  在公元初的那场乱世烽火中,白面书生刘秀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当时刘姓宗亲遍布汉家天下,远在南阳的没落宗室身份并没有给刘秀带来决定性的好处。纵观他的人生经历,人们猜想是在长安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这是一位知书达理、拥有雄才伟略的领导者,他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拉拢人心,仅靠自己的气度与见识就吸引了许多同样智慧而富有远见的人才主动与他合作。 

  在后世的人们看来,刘秀与刘邦最大的区别,在于他的才能远高过后者。刘邦明白自己能力不如人,所以要用挫去属下傲气的方法树立威信,让他们听命于自己;而刘秀的才能却高于身边的一群合作者,凭着他们对自己的钦佩和敬仰,他需要做的只是安抚他们,保持从创业时期开始的友谊与诚信,就能与他们同心协力地去迎对每一个挑战和目标。 

  宾礼故人汉史纪:光武少与严光同学,及即位,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有一男子披羊裘钓齐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也?”光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旧故,相对累日。因其偃卧,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帝笑曰:“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尔。” 

  西汉王朝给四海之内的人们留下了极为辉煌的回忆,也在客观上给意图夺取天下的人们提供了严苛的评判标准。当关中父老们面对走马灯般的政权,感叹着赤眉不如更始、更始不如王莽时,刘秀正在重建一个同样规范而富有秩序的汉家天下。此时距西汉覆没尚未不远,这种力图重建盛世的气象从一开始就赢得了怀念前政权的人们的最热烈的欢迎,也成为他中兴汉室事业获得最大民意支持的基础。 青年刘秀的人生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志向,有些人刚开始立的志向很高,后来慢慢降低;有些人刚开始时没有什么志向,后来却随着形势的发展,志向越来越宏大高远。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属于后一种人。他于公元前6年出生在西汉末年的南阳郡,祖上曾经是西汉的皇家宗室,但在此后的几代中渐渐衰落,到刘秀的父亲刘钦时,已经只是个普通的知县。刘钦的妻子姓樊,家里有田地三万多亩,是当地的一大豪强。刘秀是家里的幼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刘縯和刘仲,长兄刘縯性格慷慨豪放,血液里藏着不安分的因子,是个天生的领袖人物。相比之下,身形修长、容貌俊美的刘秀却显得处处小心谨慎,平时只是埋头务农,常常被刘縯讥笑,把他比喻成汉高祖刘邦的一位庸庸碌碌的哥哥。但刘秀听了也并不在意,依然在众人心目中维持着老实人的形象。 

  在历代开国帝王中,刘秀算得上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一位。他曾经赴长安学习《尚书》,时人给他的评价是“高才好学”,很得家乡父老的器重。但他不是个书呆子,身上也有些斗鸡走马的游侠习气,这种江湖色彩正是出身平凡的开国帝王们共同具备的秉性。这时的刘秀聪明细心,常能对地方吏治和身边的社会关系形势作出敏锐的观察与判断。 

  当时正是王莽统治日渐衰落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天下即将变成一片乱世,但刘秀还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会成为未来的东汉开国皇帝,他此时的人生理想很简单:“仕宦当为执金吾,娶亲当娶阴丽华。”执金吾的职责是巡卫京城,虽然职位不高,却能在皇帝出行时开道,显得派头十足。刘秀羡慕他们的威仪,于是把成为一名“执金吾”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阴丽华是刘秀家乡著名的美女,比刘秀小了将近十岁,刘秀自从听说了她的绝世容颜后便心仪不已,后来也终于如愿以偿,这段故事成为中国古代帝王情感生活中最富浪漫色彩的传奇之一。 

  公元17年,王莽的政权已经在水、旱、蝗、雹等各种天灾人祸间风雨飘摇。此时荆州又遭到严重的饥荒,当地民众为了争挖野荸荠而互相斗殴,幸有王匡、王凤两个比较有名望的人出来调节,才让当地的态势平息下来。他们在这次事件的处理中积累了威信,被人们推举为首领,立即集合起几百人。随后又有一些亡命罪犯慕名而至,使得队伍更加壮大。他们占领了荆州的绿林山,以此为据点日益扩张实力,很快组建起一支七八千人的军队,因此得名“绿林军”。 

  绿林军成立后,遇到了来自政府军的威胁。公元21年,两万荆州军队攻向绿林军,但很快就被这支由贫民和亡命徒组成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路向北逃去。绿林军在王匡等人的率领下顺势打进附近的竟陵、安陆,获得了一些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