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别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种精神,为了朋友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朋友死了,应该对他的孩子负责教养,培养教育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甚而有的公私机构,对于员工的遗孤,都还照顾培植。当然,现在社会这种情形比较少了。过去我就看到好几个朋友,这样照顾亡友的孤儿寡妇,一直到孩子长大成家为止。这种侠义的精神,路见不平的,帮助人的,看见孤苦给予援助,就是根据“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发展出来的。  
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由“兴灭国,继绝世”的观念再发挥起来,就构成了我们这个国家民族文化许多与众不同的优点。尽管我们看见现在的这个社会,都感叹世风不古,好像特别势利、讲现实。但是据我所了解,凡是中国人,先天的在血统里面,下意识中,还是保存了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只是因时代不同,教育方法不同,知识范围不同,而有衰微之征。一旦我们的国家民族,恢复到祥和安定,注意礼义教育的时候,我们的这种民族精神,是不会变的。常常我们在接触外国朋友时,就会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比如有一次一位美国朋友,在我家过中国的新年。谈笑中他说,有人说美国人有优越感,其实很冤枉,他曾经到过世界各国,据他研究结果,优越感最强的是中国人。我说我承认,而且我说你也不必再说了,你认为我是中国人中民族优越感最强的一个。他听了哈哈大笑,他又说,万一有一天,我的国家和你的国家成了敌国,而我们两个在战场上相遇,你将怎么办?我说,我会开枪打你,万一你死了,我也会抱了你的尸首大哭一场。打死你是因为你是我国家的敌人,大哭一场因为你是我的朋友。这虽然是说笑话,但我们自己研究我们的民族特色,有许多与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同的特点,这些都是要特别注意的。也是讲《季氏第十六》这篇书之前,要特别先提出来的。  
侵略者的遁词  
现在讲到正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另一段鲁国的季家,已经说过多次,不再介绍了。当孔子时候,季家三兄弟将政权、军权、经济权都掌握在手里。虽然还不敢推翻鲁国的王朝,而鲁国的国君等于是傀儡。这次季家准备去侵略颛臾这个小国家。孔子的学生冉有,在季家等于是文人而兼武职带兵的,是季家的家臣。因此这一天和子路两个人来看孔子,向孔子报告,季家将有事于颛臾。这句话在古人的文章很简单,其实事情并不简单。冉有与季路为什么来的?他们不是不知道季家有侵略这个小国的野心,想并吞颛臾。但是他们两个人受了孔老夫子的影响,又是孔子的高材生,内心的看法,觉得季家这件事不对,而且做出来了,一定要挨老师一顿骂。可是这两个人到底不是孔子,季家这样做,似乎也未尝不可,并没有坚决反对;但又怕孔子知道以后吃不消。于是两个人来试探孔子的意向,两个人很妙,很滑头的联合起来看孔子。当然一开头不敢报告这件事情,先说一些别的事,最后才顺便提起,说季家将对颛臾有事情,有问题。到底什么事情?什么问题?没有讲,完全外交辞令。  
孔子是明白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告诉冉有,叫他的名字,冉求!这件事情,恐怕你太过分了,要不得的,这是一种很大的罪恶。颛臾这个国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诸侯建立的国家。当时在中国东方的边疆,还没有开发的民族,由他管理,而且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包括在中国的版图以内,是社稷之臣。(那时所讲“社稷”这个名词,等于现在的国家;那时所讲的“国”,等于现在的地方单位。)这里孔子是说颛臾这个国家,也是周天子所领导的天下的一分子。“何以伐为?”怎么可以出兵去打他,侵略他,企图吞并他的土地呢?这里称“伐”,是因为古代战争的名称,因性质而不同。征与伐是有分别的,所谓伐是对方不对,或者下面叛变,出兵去打他,称为讨伐。所谓伐罪,他有罪才可讨伐。颛臾根本是先王所封,有他的历史背景和地位,是东蒙之主,而且没有错,不过现在衰落了,怎么可以出兵去讨伐他?没有这个道理。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这是冉有在推卸责任。他本来是怕挨孔子的骂,先来备案的。他说,这没有办法,我们的老板要这样做,我跟子路两人,实在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吃人家的饭,不听人家的怎么办?其实这是冉有推卸责任的话,这里我们有两点可以看出来:  
第一,看到孔子的教育精神。当时并没有党派的组织,但是孔子的弟子们,事无大小,对于孔子有宗教性的崇敬;也有现在对于政党组织政治性的尊重。每一件事不敢不向他报告。而孔子是一个平民,既无组织,又无权位,只是一种道德的感召,学生们不敢骗他。但是这件事情,非骗他不可,怕他不同意。第二,孔子与季家之间的关系对季家无所谓;而冉有、季路不同,他们是孔子的学生,同时在季家是家臣。这个举动,等于现在一个具有国际性的举动,他们怕将来的后果会挨骂,将来历史上会怎样批评更不知道,事情很严重,所以来向孔子报告。  
而孔子即刻根据历史文化的道理、宗法社会的精神,告诉他们不可以这样,他们两人于是推托了,说是“夫子欲之”,自己并不想这样做。  
老虎出笼珠宝完蛋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这里是要点,就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点了。孔子听了冉求的话,就告诉冉求,根据以前管文化政治的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这八个字,有几个意义:  
第一,一个人做人家的干部,高级的干部也好,基层的干部也好,要把自己的力量尽量贡献出来;否则自己不愿意干的,就早不要干。这就是现在讲的责任问题。既然担任了这个职务,就要在这个班次之中,职位上面,贡献出力量。如果所提出来的意见,而结果人家的作为,违反了自己所提意见的真理原则,就宁可算了,可以不干,既然做不到就算了。中国古代许多大臣,认为政策错误了,拼命诤谏。唐、宋时代往往有这种事情,遇到皇帝不听自己的意见时,就把代表官阶的帽子自己摘下来,送还给皇帝,宁可不做这个官了,因为还要对历史、对老百姓有一个交代, 
    既然进谏不听,只好走路。  
第二,也可以解释成战争的哲理。就是说准备一个战争,把我们的力量排列开来,战争的行列准备好。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哲学,与现在不同,对于失去了抵抗能力的国家,失去了抵抗能力的人,是不打的。从旧的武侠小说就可以看到这种精神。习武的人,不肯用飞刀、镖等等暗器,不得已一定要用时,也要在出手的同时叫一声“看镖!”就是要偷袭的时候,也通知一声:“你小心我要偷袭你了。”讲明的,所谓明人不做暗事,即使是对仇人,私下整人的事决不干。就是这样一种讲礼义的风格。过去习武功的人,有五种不打的人,宁可受气,决不打——包括有老年人、乞丐、出家人、妇女、有病或残废的都不打。流露出我们中国文化,在战斗的行为中,还有许多合于礼义的精神。个人的格斗、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如此。  
外国文化中也有这些,不过形态稍稍不同而已。现代二十世纪末叶,东西文化都在大变迁中,可是据我所知道的,虽然在变,我们似乎赶不上人家。如美国嬉皮,美国认为不能让它形成问题。他们的教育,因为发生了嬉皮,就马上变了。我的孩子回来告诉我,加州有一所大学有两万五千名学生,就有一万五千名老师。一个老师管两个学生还不到,功课是紧得没有办法再紧了。在十年前只要读十本书就够的一门课,现在要读五十本书了。时代不同了,知识在膨胀,人要跟着走,所以现在 
没有嬉皮了。这是人家值得我们效法的地方。所以我们中国文化中《易经》上讲要变,要适变,要应变。但是我们现在一成不变,自己个人的修养、学问都是一样的。时代在变,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人家的小学教育也在变,成为人盯人的方法,谁错了立刻严格纠正。举例来说,如果有一个小学生上楼梯,步伐不依规定而乱跑,老师一定把这个学生叫下来,训斥一顿,命令他规规矩矩,再走上去。又如教室门口的草地上清洁整齐,假使有一个同学丢了一张废纸,全班都不准放学,处罚整理环 
境卫生,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德育,我们的训导工作。现在人家做得非常严格。昨天我问美国一个办教育的朋友,他们这种办法是从哪里学来的。他说是因为发现嬉皮以后,考察全世界教育,发现苏联的教育,基础札实得很,受了这个刺激,所以他们统统变,要赶上苏联,胜过他。美国这种地方实在了不起。我们从“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这八个字,一扯扯到那么远,而道理就在这个原则之下,所以中国文化有许多道理,不要以为西方没有,人家还是有。 
    孔子引用了周任的话以后,对冉有和季路说,一个当宰相辅助诸侯的人,对外面的国家,应该扶危,像旧小说所讲的侠义道精神,应该“济困扶危”。人在真正困难的时候,是要人协助的。孔子说颛臾这样的小国,他的历史生命正在很危险的时候,像一个东西要倒了,该伸出同情的手,支持他一下,结果你们做不到,没有办法帮助人家。本来要你们去季家当家臣,不但要帮助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要帮助别人,而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