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巩固皇权
镇压女真贵族反对派 海陵王即位前,宗翰孙秉德与庸括辩首先策划政变。海陵王因仆散忽土等拥戴即皇帝位,并非秉德等人的本意。一一五○年四月,乌带奏告秉德等有谋反意。海陵王命秉德出领行台尚书省事。不久,又派使臣杀秉德,并杀秉德弟特里、仭锛白诤沧铀锶嗳恕O粼5扔肿喔嫣底诒尽⑻评ū绲扔氡履狈础W诒镜那仔拧⑸惺槭×钍废粲窀嫣评ū绲饶绷⑻谧幼诒尽:A晖跽僮诒镜却蚯颍⒓创λ溃稚碧评ū纭:A晖跫次磺埃评ū绲仍绷⑻谧幼谲玻ò⒘冢A晖跎卑⒘诩疤谧铀锲呤嗳恕L谝幌邓炀W蟾痹隼牒热涡刑ㄗ筘┫啵毂谕狻:A晖趺⒉灰拔腋痹ャ昃侄峋āTЦ钍芬I栉芨嫒隼牒雀缸佑肫秸抡伦谝澹ㄍ暄贞阶樱┠狈矗A晖跎比隼牒燃白谝濉:A晖跫次缓螅笈蜓古婀笞澹怨趟耐持巍
任用汉人和契丹、渤海人 海陵王的统治确立后,任用弟完颜兖(梧桐,熙宗时任都点检、会宁尹)领三省事,兼都元帅,进封太尉,总揽军政大权。仆散忽土为殿前都点检,统领侍卫军,温都思忠为左丞相。同时,大批任用汉人、契丹人和渤海人。渤海人大臭(挞不野)为尚书右丞相、神麓郡王。汉人张通古为尚书左丞。渤海人张浩为尚书右丞。奚人萧裕任平章政事。金朝中央从而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最高统治集团。
对非女真族人的任用,在女真贵族中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熙宗时,保守派完颜宗贤甚至主张州郡地方官员,一律任用女真人。海陵王所实行的是另一种主张,即在女真贵族控制下,联合各族统治者共同维护金朝的统治。海陵王学习汉文化,读史书,能诗文,曾对蔡松年说:“我读《论语·鲁语》,读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甚为厌恶。他(指孔丘)岂不是以南北的区分贵彼贱我么!”海陵王从政治上、文化上努力消除民族间的对立,在打击女真保守派贵族的同时,争取汉人地主士大夫的支持,对金朝的政治制度作了全面的改革。
二、政治制度的改革
废行台 太宗、熙宗时,先后在燕京、汴京设立行台尚书省,沿袭辽、宋的汉官制度,与金朝内地保持着一定的差别。天德二年(一一五○年)十二月,海陵王下令废除行台尚书省的设置,政令统一于朝廷。在金朝统治的领域中,进一步统一了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改订中央官制 海陵王在一一五六年进一步对中央官制作了重大的改革。
熙宗时,沿袭着勃极烈制,设三师,领三省事,仍然保留女真贵族议事制的痕迹。皇帝以下三师权力极大。一一五六年,海陵王废除中书、门下省,只置尚书省,直属于皇帝。
天眷官制名义上设三省制,实际上只是尚书省执政,中书、门下两省附属于尚书省,门下侍中和中书令由左、右丞相兼任。中书、门下两省形同虚设。海陵王撤销中书、门下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尚书令为最高长官,仍设左、右丞相、参知政事,废除原来的平章政事官。经此改革,尚书省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唯一政权机构,权力更为强化,也更为集中了。
金太宗时,对外作战,设都元帅府,是金朝最高的军事机构。都元帅和左、右副元帅统领重兵,左右政局。左副元帅宗翰领兵燕京,右副元帅宗望领兵在云中,称为“东朝廷”和“西朝廷”。一一五○年,海陵王即废除都元帅府,仿汉制改设枢密院,由朝廷任命枢密使、副使主管军事。改革官制后,朝廷中形成尚书省、枢密院分管政治、军事。但枢密院仍受尚书省节制。
海陵王对中央官制的全面改革,在一一五六年(正隆元年)全部完成,正式颁布,称为“正隆官制”。金朝的政治制度,经这次改革后,基本上确立了下来。海陵王以后的历朝皇帝,不再有重大的变革。
科举制度的改革 金太宗侵占辽地后,确立科举制,分词赋、经义两科,以罗致汉人文士。侵占宋朝统治下的河北、河东地区后,因辽、宋所传儒家的经说不同,设南、北两科,分别考试,称“南北选”。熙宗时,南北选各以经义、词赋两科录取文士。海陵王废除南北选制和儒学的“经义科”,各地一律只考词赋。选取汉官的科举制也统一了。
三、迁都燕京(中都)
海陵王以前,金朝统治集团对待燕京地区的争论,只是依照什么制度,如何进行统治的问题。女真贵族中的保守派和改革派都还是把完颜部最初的住地——上京会宁府作为金朝的统治中心。海陵王进行的一项重大的改革是,把金朝的都城从上京迁到燕京,女真贵族也随之离开他们的故乡而南迁到汉地。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件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海陵王在镇压女真反对派,巩固了皇位后,曾颁布“求言诏”,自朝内外公卿大夫,至一般平民,都可上书建策。相当多的上书人提出,上京远在一隅,多有不便,建策迁都燕京。海陵王采纳此策,在一一五一年四月,毅然下诏迁都。有人图画燕京宫室制度,依阴阳五行规划营建。海陵王驳斥说:“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如果皇帝不好,占卜善地,又有什么用?”海陵王坚决反对阴阳五行的迷信,任命右丞张浩主持修建燕京都城。三年完工。一一五三年,金朝把都城迁到燕京。海陵王下令,改燕京城为中都,原析津府改名大兴。汴京为南京,中京(原辽中京)大定府为北京,辽阳府仍为东京,大同府为西京。年号改为贞元。
主持营建中都的张浩,本是辽阳渤海人,曾祖张霸在辽作官。渤海在唐时已通用汉字,张浩熟通汉文化。金太祖时降金,为太祖办理文字事务。太宗、熙宗时,前后受命修宫室、定朝仪,“管勾御前文字”。宗弼杀田珏一党的汉官,朝廷文事多交由张浩办理。海陵王即位,张浩行参知政事,进为尚书右丞。张浩营建中都城,周围九里三十步。仿汉人都城宫室制度。城正门称宣阳门。门内东西分设来宁馆、会同馆,接待宋朝和西夏等使臣。都城中的内城是皇帝的官城,建造宫殿九重,三十六殿。皇帝宫殿居于正中。内城之南,东边建太庙,祭祀太祖、太宗等祖先。西边是尚书省。内城之西有同乐园、瑶池、蓬瀛、柳庄、杏村等,是皇室贵族游乐之所。
金初上京官殿,极为简朴。熙宗时,修建宫室,又开始制定朝仪,设置护卫,但仍很简略。海陵王迁都中都,仿宋朝制度,设立盛大的仪卫。一一五三年三月,海陵王入中都城,仿宋制,乘玉辂(音路lù),服衮冕。皇帝用黄麾仗(出行时的一种仪仗)一万零八百余人,骑三千九百余,共分八节,皇帝、皇太后、皇后等在第六节。海陵王以盛大的仪仗队,浩浩荡荡地进入中都,显然是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以巩固他的统治。但“伊然汉家天子”,也表明他在进一步接受汉文明。
金初皇帝,承袭辽朝的“纳钵”制度,外出游猎,称“刺钵”,或建“行宫”。熙宗在混同江和临潢好水川建行宫,又在撒里乃地“避暑”驻夏。海陵王迁都中都后。在中都西南大房山建行宫,号磐宁宫,在良乡和中都近郊射猎习武。海陵王在仿汉制建宫室的同时,继承纳钵制,外出射猎,以保持女真服劳讲武的传统。
海陵王迁都后,又在大房山营建“山陵”,把太祖、太宗的棺木从上京迁到这里安葬和祭祀。一一五七年十月,海陵王又下令,拆毁上京会宁府的旧宫殿和女真各大族在上京的住宅,平作耕地。同年,又对原来封有王爵的贵族,一律削封,立限毁抹带有王爵字的一切公私文书和墓碑。这些措施,无疑是对女真旧贵族的沉重打击。海陵王还把已被镇压诛杀的女真贵族的家属妇女,纳入后宫。从政治上说,这显然也是为了防止她们的反抗活动,以巩固皇权的统治。
海陵王迁都中都和一系列措施的完成,在金朝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标志着,女真贵族中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海陵王为代表的革新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四、社会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
海陵王统治时,在社会经济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主要是继续迁徒女真人南下耕种和印造交钞。
女真人南下耕种 海陵王继续实行女真人南迁的政策。迁都中都后,大批女真贵族和平民,从上京一带南下。南迁的女真猛安、谋克户,需要大量田地安置。一一五六年二月,海陵王派刑部尚书纥石烈娄室等十一人分别在大兴府、山东路和大名府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官民占据的逃户地,以及大兴府、平州路僧尼道士占据的田地,授予南迁的女真猛安、谋克户耕作。一一五八年,又把中都屯军两猛安迁到南京(汴京),分地安置。女真人散处在汉人村落之间,汉人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的影响更加扩大了。
印钞铸钱 金朝建国以来,没有铸造货币,只沿用辽、宋的旧钱。海陵王迁都后,一一五四年,命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印制交钞,与铜钱并行。钞分一、二、三、五、十贯五种,叫作大钞。一、二、三、五、七百文五种,叫做小钞。交钞流通使用,以七年为限,以旧换新。朝廷设交钞库,管理印造、兑换事务。库设使、副使各一员。
一一五七年,金朝又开始自铸铜钱。下令禁止铜出境。一一五八年,在中都设铸钱监二,京兆设铸钱监一。三监铸造“正隆元宝”钱行使。
朝廷制造交钞和铜钱,从而掌握货币流通,进一步从经济领域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五、侵宋战争和各族人民的起义
统一江南的准备 海陵王统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后,便又策划南侵宋朝,进而统一江南。金朝统治集团内,由此又展开了不同意见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