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世界大战期间,叙利亚和黎巴嫩获得了独立。战后,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的斗争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印度尼西亚于8月17日宣告独
立,成立共和国。同年11月抗击英国发动的殖民战争;1947年7月和次年
12月,又抗击荷兰发动的殖民战争。1949年11月,荷兰把荷印联邦强加给
印尼当局。1950年8月,印尼联邦众议院通过临时宪法;1952年8月宣布取
消荷印联邦关系;1959年宣布恢复《四五宪法》,提出民族主义、宗教和共
产主义三大思潮合作的主张,标志着印尼取得了完全的独立。
1946年3月,英国承认外约旦独立;1950年4月,约旦河东、西岸合并,
建立约旦哈希姆王国。1947年8月,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
自治领,包括巴基斯坦东、西二个部分(东巴和西巴);1971年,东巴从巴
基斯坦分裂出来,建立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于1972年退出英联邦。
50年代先后获得独立的国家有利比亚 (1951)、摩洛哥(1956)、苏丹
(1956)、突尼斯(1956)、马来西亚(1957)、几内亚(1958)。在黑非
洲,1958年9月,几内亚公民投票要求立即独立,拒绝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
同年10月宣布独立。
60年代,有更多的伊斯兰国家先后取得独立。在亚洲。取得独立的有科
威特、马尔代夫、阿曼;在非洲有加篷、喀麦隆、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
索马里、乍得、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贝宁(达荷美)、布基纳法索(上
沃尔特)、塞拉利昂、乌干达、阿尔及利亚、几内亚比绍、冈比亚。
70年代获得独立的国家,有亚洲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卡塔尔、
孟加拉国和非洲的吉布提、西撒哈拉和科摩罗。80年代,文莱取得独立。1988
年11月,巴勒斯坦宣告成立国家。
… Page 6…
在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除了个别的国家 (如阿曼和摩洛哥的宗教领
袖一度领导民众从事反殖民主义斗争)外,大多数国家的教界人士,不是依
附于殖民主义者而在穆斯林群众中威信扫地,就是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处于隶
属地位。在这些国家中,担当起领导作用的是民族主义者。
到80年代末叶,伊斯兰世界各国大部参加了伊斯兰会议组织。其成员国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君主制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约旦、巴林、卡塔尔、阿曼、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摩洛哥、文莱、马来西亚等。这些国家的体制或是战前
的延续,或是在原殖民地基础上新建立的君主国。在君主制国家中,国家元
首(国王、苏丹或埃米尔)往往兼任宗教领袖,或本身具有“圣裔”,教界
依附于封建君主,尤其是逊尼派教界更是如此。
②神权制国家。主要是1979年伊朗的神权共和政体。即伊斯兰革命推翻
了封建君主制的巴列维王朝后建立的什叶派神权政体国家。1992年4月,阿
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它由教权主义者执掌国家大权,实行共和政体。这
可以说是逊尼派的神权政体国家。
③共和制国家。除了土耳其在一次大战后实行政教分离、建立共和体制
外,二战后的许多国家均在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起共和体制。
这包括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苏丹、也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
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黎巴嫩、以及黑非洲的一些国家。这些
国家中,因伊斯兰教的影响不同,有的国家则在国名上冠以“伊斯兰”的属
性。如巴基斯坦、孟加拉等。
至80年代中期,全世界穆斯林人口共约9。2亿人,占同期世界总人口
48。2亿人的18。54%。其中亚洲穆斯林约有62886万人,占全洲人口1/3强,
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大本营,全世界近70%的穆斯林居住在这一地区;非洲穆
斯林约有23223万人,接近全洲人口的半数,占全世界穆斯林总人口的25%;
欧洲穆斯林约有5871万人,南北美洲与大洋洲共约300余万穆斯林。同期穆
斯林人口占本国人口80%以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
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也门、约旦、科威
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马尔代夫、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索
马里、塞内加尔、尼日尔、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冈比亚、吉布提、西属撒
哈拉和科摩罗群岛。
作为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伊斯兰教,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渗透到
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传统宗教。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伊斯兰教在信仰、教
义、礼仪等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区别,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近
50年间,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使传统宗教在民族解放、民族富强的进
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战后的最初20多年里,伊斯兰教作为一面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的旗帜
(即所谓伊斯兰社会主义)引导获得新生的穆斯林国家走自己的路。而在近
二三十年的现代化进程中,伊斯兰教更多地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和工
具、成为中下层民众呼唤改革、净化社会的精神力量 (伊斯兰复兴运动)。
1。伊斯兰社会主义
19世纪末叶与20世纪初,社会主义已在伊斯兰世界中流传。第二次世
… Page 7…
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吸引着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
同样也受到伊斯兰世界的很大一部分群众的欢迎。它不仅作为一种社会思潮
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而且被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推崇为解决社会发展的基本
模式或发展民族经济的施政纲领。
(1)第三条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两大阵营间持续不断的冷战和争夺,直接影响
着各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对处于殖民
地和附属国地位的伊斯兰世界各国人民加速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在客观
上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外部条件。这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对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斗争的人民无疑是个巨大的鼓舞。那些刚刚获得政治独立或建立起共和政体
的国家的人民和当政者,都有一个道路抉择问题,他们急需改变自己在殖民
主义阴影下所处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建立和发展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的彻
底独立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在40年代下半叶以至于其后的年代里,选择“社
会主义”道路成为伊斯兰国家的很大一部分人民的呼声并终而为一些当政者
所采纳。
伊斯兰世界的人民和当政者所说的“社会主义”不同于科学社会主义,
他们把后者称之为共产主义。伊斯兰世界是从本民族的民族特性、文化传统
和宗教经典出发,对社会主义做出符合自身需要的解释。这就是伊斯兰世界
选择的“社会主义”或第三条道路,使之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社会
主义。第三条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它与战后伊斯兰世界民族主义、
现代主义 (新现代主义)、新泛伊斯兰主义以及传统主义(新传统主义)等
社会思潮一同得到发展并为当政者付诸实践。它虽然还没有以系统、完整的
理论形式出现并为伊斯兰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但在获得传播的国家和地区却
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大约在1946—1948年间,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理论家,后来成为兄弟会领
导成员的赛义德·库特布 (1903—1966)实际上已把伊斯兰教应建立的社会
与其他社会作了区分。他在《伊斯兰教的社会公正》中号召建立既非资本主
义的,又非共产主义的第三阵营,即伊斯兰教的社会。他说“真正的斗争是:
伊斯兰教一方面与东方阵营的斗争,另一方面与西方阵营的斗争。伊斯兰教
是反对由欧洲、美国和俄国同样实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真正力量”(赛义德·库
特布:《伊斯兰教的社会公正》,纽约,1980年,第278页)。他所说的社
会公正,亦即当时伊斯兰世界己颇为流行的社会主义。他像伊斯兰世界的其
他学者一样,虽然提出了“第三阵营”问题,但其基本内容,仍然是泛伊斯
兰的。社会公正构成后来建立的种种国际性泛伊斯兰组织的思想基础,然而
其中多少已蕴含着不同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选择问题。
战后世界上存在两个阵营的现实,使伊斯兰世界某些人士产生第三种力
量的设想,这种设想在世界伊斯兰大会上逐步明朗化。1949年,第三届卡拉
奇大会上,有人建议成立伊斯兰统一体“伊斯兰斯坦”;1951年,第四届卡
拉奇大会提出要加强伊斯兰世界的团结、协作和联合,使之成为帝国主义和
社会主义以外的第三力量;1962年,第五届巴格达大会上,一些国家代表把
伊斯兰国家看成是两大阵营以外的“第三种世界力量”并提出建立“穆斯林
联邦”、“穆斯林联合国”;1964年,第六届摩加迪沙大会关于政治问题的
决议中提出世界上除了资本主义世界和共产主义世界外,还有“第三世界—
… Page 8…
—穆斯林世界”。
从40年代以来,伊斯兰世界实际上普遍存在着这种观点:即当今世界上
存在着三种并立的政治集团或社会集团: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