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恪就是如此……
作为一个皇子,他的雄心,他的抱负,他的一切,都唯有得到皇位才能伸展。做一个逍遥王,显然不是李恪的心态,因为好友的劝说,就放弃一切,李恪的志向,还不会那么的不值钱。
房遗爱摇着头,低声急切道:“没有机会的,一点机会也没有……”
李恪沉着脸,从一开始就觉得房遗爱很奇怪,听了这话,心中恍然,压低着声音肃然道:“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房遗爱固然在朝堂上的地位不高,但有一个被皇帝视为左右臂的父亲,有一个皇帝最信任的大哥,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都说道这个份上了,房遗爱自然不打算在有所隐瞒,沉声道:“是我老大说的,他说你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李恪心底一惊,比之房遗爱从房玄龄嘴里听出来的,杜荷的话,更有份量。房玄龄与李世民的关系是君臣,两人之间一上一下,有些事情只要李世民不说,房玄龄没有什么知道的机会。但杜荷就不同了,杜荷与李世民即是君臣,又是女婿半子,还有些师徒朋友等等复杂的关系。
放眼整个大唐王朝,能够与李世民开怀闲聊,无所顾忌的谈论天下的唯有杜荷一人。
杜荷听到什么风声,消息,未必不可能。
他脸色骤变,颤声道:“难道父皇已经内定了四弟?”
房遗爱再次摇了摇头道:“更不可能是魏王,老大说了,魏王是绝无继任储君的希望的……”
李恪彻底的呆住了,最有希望的魏王李泰在这里竟然是绝无可能?不是自己,也不算李泰,那会是谁?带着满心的疑问,李恪问道:“不是我,也不算四弟,还会是谁?”
房遗爱耸了耸双肩,第三次摇晃起了脑袋:“不清楚,老大没说,只是说魏王李泰不可能,你也不可能……你们越争就越不可能……”
李恪神色更迷茫了,但很快……他的眼神露出了异色,口里囔囔的念着一句“越争就越不可能……”
毕竟是聪明人,已经察觉,这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关键……
房遗爱没有再说话,只是难过的拉扯着自己的头发,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这下如何像老大交待……
杜荷在御花园找到了李世民。
李世民这位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正不雅的斜靠在马扎上,手中拿着一个鸟笼,悠闲的逗着一只长着异样羽毛的漂亮鹦鹉。
杜荷两眼一白,他发现自己每次来皇宫找李世民,这位大唐的皇帝不是在批阅奏章就是在练书法,再不然就是躲在御花园里玩动物,时儿是兔子,时儿是鹦鹉,似乎乐此不疲。
“你来了?”李世民只是瞄了一眼,继续逗着鸟儿说话,似乎在他的眼里,杜荷还不如那一只鸟儿重要。
杜荷有些无语,觉得自己实在太没有威严了,如果魏征在这里就好了,就李世民现在这个样子,保管让那家伙用唾沫星子喷个一脸。
“魏大人?”杜荷突然叫了一声。
“唰”的一下,李世民正襟危坐,手中的鸟儿塞在了马扎下面,双脚一并拢,以龙袍挡着,一本古籍不知何时已经出现在了他的手上,装模作样的看着。那变化速度之快,连杜荷也为之咋舌,平心而论,换做是他也未必做得到李世民这般神速,这应该是千锤百炼出来的绝技吧……
李世民目光瞟啊瞟。似乎在找魏征的身影。
“咳……”杜荷干咳了一声,歉声道:“不好意思,看走眼了……”
李世民脸色一僵,哪能不明白缘由。
四周的婢女,强忍着笑,脸都揪在了一起。她们没少遇到这种情况,只是以前那是真的遇上了魏征,而这一次却是假的……
李世民两眼恶狠狠的瞪着杜荷,也不生气,只是似笑非笑的道:“你小子长进了,都戏弄到朕的头上来了,很好,很好。”
杜荷暗暗叫苦,他了解李世民,若让李世民骂上两句,那就没事了,一但露出这幅表情,那就表示,小鞋要来了……
他真想给自己一个耳光,明知道斗不过,也不知是什么鬼怪复生,都忍不住犯毛病,想看李世民的笑话……
再次干咳了几声,肃然道:“岳父大人,小婿今日来可有大事……”他赶忙转移话题,将手中的书本,双手递上希望就此揭过……
李世民给他一个给朕记着的眼神,心里是愉快极了。作为皇帝,他很少有娱乐的时候,但每次给杜荷穿小鞋,看着杜荷这个没有什么难得到他的“奇才”。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时的感觉就是无比的畅快,只是作为皇帝,他也不能无故的给他人穿小鞋呀……
所以每次杜荷“冒犯”他的时候,他都会觉得特别的开心。
李世民接过杜荷最几个月来的结晶,慢慢翻阅……
不一刻,那原本带着欢愉的表情变得严肃、惊讶、认真。
第十三章震撼,超时代制度
第十三章震撼,超时代制度
李世民坐在马扎上静静的看着杜荷呈上的书,心中翻滚,犹如滔天巨*。
这也是一本关于制度改革的书,与长孙无忌的《律礼》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以他的眼力如何看不出其中的优劣?
诚然长孙无忌在律法上,放眼整个大唐,无人可及,但古人毕竟是古人,对于律法的认识只限于局面。尽管《律礼》是长孙无忌的新作,可其中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却是不多。绝大部分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历史上千年制度所呈现出来的利弊,做一个总结,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灌输自己的理念,稍作改良,转为新的制度。这些东西,大多都可以以史为证,表示他的正确性。唯有极少一些是长孙无忌根据自己的认识,在没有依据前朝制度而改良的法制。
杜荷的就不一样了,他在律法上的学识,远远不及长孙无忌,唐朝以前的那些能够造福天下百姓的变革,早已经让长孙无忌收入《律礼》中去了。杜荷只能将唐朝以后的那些历史繁衍出来的全新制度,写下来,此刻在李世民眼中这些制度闻所未闻,而且可行性极大,自然为之震撼。
杜荷重新编写的《律》,如同长孙无忌的《律》一样,分为十数个篇章,包含了所有的政治体系,关官员的设置、选任、职守以及惩治贪官枉法,又有户籍、土地、赋役、婚姻、家庭等民事的管制,还有饲养牲畜、库藏管理,保护官有资财不受侵犯等等。
看上去与长孙无忌的相同,但内容却有天地之别。
长孙无忌是将前人的经验心得聚集起来,补充自己的东西,说好听的是集众家之所长,说难听的就是拾前人牙慧。杜荷实际意义上也是一样是拾人牙慧,只不过他开了无敌金手指,拾的是后人牙慧,他人又如何得知?
李世民翻过第二篇的最后一页,脑中浮现出第二篇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这是民族英雄岳飞说的话,历史上赵构问岳飞,什么时候天下可定。岳飞毫不犹豫的回答“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何患天下不太平。”
杜荷将这话引入书中,登时让李世民感受良多。
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却道出了文臣武将最关键的问题所在。文官掌管民生,关乎百姓生计,武将保家卫国,护卫百姓安定。若大唐文武彼此能够做到不贪,不惧死,大唐江山,将会千秋永固。
李世民继续往下看,第三篇是教育,序文中开篇,是杜荷写的序文:“教育,固国之根本,国家、民族振兴之源。少年强,则国一定强少年弱,则国家后继无力,必危。想要国家强大,当以育人为第一要务……”
李世民仔细揣摩这句话,只觉得好象一颗石子投入了湖水,心中掀起阵阵波澜。
作为一个明君,一个知人善任的有为之君,他何尝不知人才的重要。这一番话,几乎说道他心底去了,忍不住赞叹出声:“好一个‘教育,固国之根本’,好一个‘少年强,则国一定强’,真乃金石良言……”他无暇理会杜荷,迫不及待的往下观望……
教育的第一节就是义务教育。
这就是超时代的律法制度,在人人熟知的二十一世纪,义务教根本就不算是什么稀奇罕见的事情,几乎每一个小孩都会历经这九年。但是在古代,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唐朝,这义务教育就属于天方夜谭了。
不过在杜荷看来,这义务教育是必然的,也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大唐有三百万户人,其中只占据百分之一的世族,人才的产量远远胜过百分之九十九的平民百姓?并不是因为世族子弟的人物,生下来智商就高人一等,而是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
就拿一个轻度弱智与爱因斯坦级别的天才相比。如果这个轻度弱智,有十数个导师悉心教导,而天才却因没钱读书,大字不认识一个,试问谁人成才?
毫无疑问,必将是前者。
古代重视农耕,尤其是生活在最低层的人们,他们都对于学习报以排斥的态度,觉得没有必要读书,安安分分的种地,也就是了。却不知,这种愚昧短视的想法,会抹杀多少天赋异禀的人才。
义务教育就是唐朝的府兵制度一样,唐朝的壮年,有接受训练,并且从军保家的义务,而义务教育则是所有青少年,有接受学习的义务。
义务教育无疑是所有寒门的福音,也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大唐培养人才,让那些本可以成就盖世功绩的人才却因各种环境,不能读书学习的人,一个翻身的机会。
李世民作为皇帝,看的更为长远。
这义务教育,如当年的图书馆一样,将会对于世族造成灭顶之灾。这对于世家独大的唐王朝,对于极力打压世家的李世民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
李世民看的激动的站起,左右来回渡步,深思熟虑了一会儿,问道:“这不怎么符合实际吧……私塾虽多,却也容不下所有少年……”
“所以在施行这套方案的之前,还需要改变现在的无用的教学制度……”杜荷对于唐朝的教学制度,给予了鄙视,肃然道:“私塾,是私人性质,只适合那些无所事事的富家子弟,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