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关相度形势,与在晋所见不合,回奏在晋不足恃,筑重关不
如筑宁远城。原来宁远城为关外保障,宁远有失,山海关亦觉
孤危,所以孙承宗主筑宁远,不筑重关。熹宗准奏,就令孙承
宗督师蓟辽,照例赐尚方剑一口,由御跸亲送承宗启行。
承宗拜辞御驾,径至宁远,更定军制,申明职守;以马世
龙为总兵官,令游击祖大寿守觉华岛,副将赵率教守前屯,遂
于宁远附近,筑堡修城,练兵十一万,造铠仗数百万,开屯田
五十顷,兵精粮足,壁垒森严。他在辽坐镇四年,关内外固若
苞桑,不失一草一木。偏这妒功忌能的魏忠贤,又在皇帝老子
前,阴行媒蘖。他起初尚想联络承宗,固结权势,暗中私馈无
数物品,嗣经承宗尽行却还,反抗疏弹劾。此老别有肺肠。看
官!你想这魏忠贤尚肯干休么?第一着下手,先谗杀熊廷弼,
传首九边;冤哉枉也。第二着就泣谮承宗,说他兵权太重,将
有异图。自此承宗迭次奏陈,大半束诸高阁,一腔热血,无处
可挥,自然不安于位。小子曾有绝句一首,以纪其事:
坐镇边疆见将材,四年安堵两无猜。
如何自把长城撤?甘使胡人牧马来。
… Page 38…
清史演义 ·32·
欲知孙承宗后来情事,且待下回再说。
熊廷弼、孙承宗二人,为明季良将,令久于其位,何患乎
满洲?廷弼可杀,承宗可罢,镇辽无人,满军自乘间而入。明
之祸,满洲之福也。虽曰天命,宁非人事?本回章法,实是一
篇熊、孙合传,而袁应泰、王化贞等,皆陪宾也。
… Page 39…
清史演义 ·33·
第五回
猛参政用炮击敌 慈喇嘛偕使传书
却说孙承宗在辽,因朝中阉宦用事,刑赏倒置,心中懊怅
异常;适届熹宗寿期,意欲借祝贺为名,入朝面劾阉竖。到了
圣寿前一日,偕御史鹿善继,同到通州,忽兵部发来飞骑三道,
止其入朝。承宗知计不成,急急回关,不意朝右阉党,已劾其
擅离职守,交章论罪。承宗大愤,遂累疏求罢,熹宗便糊糊涂
涂的许他免官,改任高第为经略。高第一到山海关,就把关外
守具,尽行撤去。自弛守备,适启戎心,又请他满洲太祖出来
了。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且说满洲太祖自闻孙承宗守辽,数载不敢犯,但派兵丁至
沈阳营造城池,招募良匠,建筑宫殿,把沈阳城开了四门,中
置大殿,名笃恭殿,前殿名崇政殿,后殿名清宁宫,东有翔凤
楼,西有飞龙阁,楼台掩映,金碧辉煌,虽是塞外都城,不亚
大明京阙。太祖定议移都,遂率六宫后妃,满朝文武,齐至沈
阳,犒饮三日。后来改名盛京,便是此地。移都事毕,专着人
探听明边消息,嗣闻孙承宗免职,改由高第继任,正思发兵犯
边,旋接到守备尽撤的实信,顿时投袂而起,立宣号令,饬大
小军官,召集兵队,出发沈阳;途中一无阻挡,渡过辽河,直
达锦州,四望无营垒城堡,私幸关外可以横行,遂命军士倍道
… Page 40…
清史演义 ·34·
前进。到了宁远城,遥见城上旗帜鲜明,戈矛森列,中架大炮
一具,更是罕见之物,太祖不觉惊异起来,命军士退五里下寨。
次日,太祖率部众攻城,将到城下,但听城楼上一声鼓角,
竖起一面大旗,旗中绣着一个大大的袁字,点出袁字,已有声
色。旗下立一员大将,金盔耀目,铁甲生光,面目间隐隐露着
杀气,描写威容,不可逼视。太祖见了此人,却暗暗称赞。英
雄识英雄。旁有一贝勒呼道 :“你是守城的主将么?”城上大
将答道 :“我是东莞人袁崇焕,大名鼎鼎。逐节叙来,至此始
现姓名,愈为崇焕生色。现任殿前参政,为国守城,不畏强敌。
“二语雄壮。贝勒道 :“关外各城,已成平地,只有区区宁远,
成什么事?我劝你不如献了城池,降我满洲,到不失高官厚禄,
否则督军围攻,立成虀粉。请你三思 !”崇焕厉声道:“尔满
洲屡次兴兵侵我边界,无理已甚,吾奉天子命,来治此土,誓
死守城,宁肯降你鞑子么?”语语成金石声。说毕,梆声一响,
矢石雨下。太祖急率军队,一齐回寨。众贝勒请就此进攻,太
祖道 :“我看这袁蛮子,不是好惹的,我等且休养一天,来日
誓拔此城 。”
是夕,袁崇焕与总兵满桂,会集军士,泣血立誓。军士见
主将如此忠诚,莫不感愤。崇焕即与满桂分陴固守,坐待天明。
鸡声初唱,东方渐白,百忙中叙此闲文,格外生采。遥听敌营
中吹起画角,随发炮声,料知敌军将来攻城,越发抖擞精神,
指麾军士。不多时,敌骑蔽野而来,将近城濠,城上的矢石,
如飞蝗般射去,满军前队,伤亡多名,后军复一拥而上,又受
一阵矢石,伤亡无数,只是抵死不退。刚相持间,忽见满军中
拥出一队盾牌兵,把盾牌护住头颅,跃过城濠,城上射下的矢
石,被盾牌隔住,不生效力。这盾牌兵便聚集城脚,架起云梯,
攀援而上。崇焕急命军士缒下大石,杂以火器,把云梯拆毁殆
… Page 41…
清史演义 ·35·
尽。盾牌兵不能登城,复在城脚边用器凿穴。崇焕命开大炮。
这大炮,是西洋人所造,初入中国,当时崇焕手下,只有闽卒
罗立,颇能开放,闻崇焕命,随即燃炮,轰然一声,炮弹立发,
把满洲前队的兵士,弹向空中,随弹飞舞。可怜这满洲鞑子,
未曾遇着这等利器,霎时间烟雾蔽天,血肉遍地。太祖急挥众
逃走,脚长的方逃了一半性命。奇语。众贝勒经此厉害,不愿
再攻,各劝太祖返驾,再图后举。太祖无法,只得应允。到了
沈阳,检点军士,丧失数千,不禁叹息道 :“我自二十五岁起
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不料今日攻一小小宁远城,遇着这
袁蛮子,偏吃了一场大亏,可恨可恼 !”处顺境者,最忌逆风。
众贝勒虽百般劝慰,无奈这满洲太祖好胜,终自纳闷。古语道:
“忧劳所以致疾 。”满洲太祖又是六十多岁的老人,益发耐不
起忧劳,因此遂恹恹成病。到天命十一年八月 ,一代雄主,
竟尔长逝,传位于太子皇太极。
皇太极系太祖第八子,状貌奇伟,膂力过人,七岁时,已
能赞理家政,素为乃父所锺爱。满俗立储,不论嫡庶长幼,因
此遂得立为太子。家法未善,故卒有康、雍之变。大贝勒代善
等,承父遗命,奉皇太极即位,改元天聪,清史上称他为太宗
文皇帝。详清略明,所以标示清史也。太宗嗣位后,仍遵太祖
遗志,把八旗兵队,格外简练,候命出发。一日,适与诸贝勒
商议军务,忽报明宁远巡抚袁崇焕,遣李喇嘛等来吊丧,并贺
即位。看官!你想明、清本是敌国,袁崇焕又是志士,为什么
遣使吊贺?这却有一段隐情,待小子叙明底细。原来袁崇焕自
击退满军后,疏劾经略高第撤去守备、拥兵不救之罪,朝旨革
高第职,命王之臣代为经略,升崇焕为辽东巡抚,仍驻宁远,
又命总兵赵率教镇守关门。崇焕欲复孙承宗旧制,与赵率教巡
视辽西,修城筑垒,屯兵垦田,正忙个不了,会闻满洲太祖已
… Page 42…
清史演义 ·36·
殁,遂思借吊贺的名目,窥探满洲虚实;又以满俗信喇嘛教,
并召李喇嘛偕往。李喇嘛等既到满洲,由满洲太宗召入,相见
后递上两道文书,与吊贺礼单。太宗披阅一周,见书中有释怨
修和的意思,便向李喇嘛道 :“我国非不愿修好,只因七恨未
忘,失和至今。今袁抚书中,虽欲敛兵息怨,尚恐未出至诚,
请喇嘛归后,劝他以诚相见为是 。”李喇嘛亦援述教旨,请太
宗慈悲为念,免动兵戈。太宗乃令范文程修好答书,交与部下
方吉纳,命率温塔石等,偕李喇嘛赴宁远,同见袁崇焕,当由
方吉纳递上国书,崇焕展开读之,其书云:
大满洲国皇帝,致书于大明国袁巡抚:尔停息兵戈,遣李
喇嘛等来吊丧,并贺新君即位,既以礼来,我亦当以礼往,故
遣官致谢。至两国和好之事,前皇考至宁远时,曾致玺书,令
尔转达,尚未见答。汝主如答前书,欲两国和好,当以诚信为
先;尔亦无事文饰。
崇焕读到此语,将书一掷,面带怒容,对方吉纳道 :“汝
国遣汝等献书,为挑战么?为请和么?”方吉纳见他变色,只
得答言请和。崇焕道 :“既愿请和,何故出言不逊?余且不论,
就是书中格式,汝国欲与我朝并尊,谬误已甚。今着汝回国,
借汝口传告汝汗,欲和宜修藩属礼,欲战即来。本抚宁畏汝等
么?”闻其声,如见其人。说毕,起身入内。
方吉纳等怏怏退出,即日东渡,回报太宗。太宗即欲发兵,
众贝勒上前进谏,说是 :“国方大丧,不宜动众,现不若阳与
讲和,阴修战备,俟明边守兵懈怠,然后大举未迟 。”话虽中
听,其实是怕袁崇焕。太宗乃自草国书,命范文程修饰誊写,
仍差方吉纳、温塔石等投递。方、温二人,迫于上命,硬着头
皮,再至宁远,先访着李喇嘛,邀同进见袁崇焕,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