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离呢?到现在谁也说不清,相对、适当这些概念都是模糊概念。中央领导说不清楚、老百姓也说不清楚、厂长也说不清楚。出现20世纪80年代改革初期的怪圈,一放权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中央和地方围绕下放经营权做文章,放多了下边乱了,改革不了还要放,有人叫泥潭,在泥潭里打转。改革初期发生这个情况,就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当时的政策。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种经济运行机制,实际上受害的就是市场化,政策一放松,经济就过热,过热第二年政策马上收紧,由于政策的波动,导致了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小幅波动的特征。
深化改革时期是1990年以后,这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运行时间最长的周期,这个周期有什么特点呢?上升的时间很短,有点像中国股市,中国股市上升三浪,下跌五浪,下跌的时间很短,经济也一样,上升的时间很短,只有两年,1991年、1992年,199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是。1988年,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提出价格改革的闯关,长痛不如短痛,这个消息刚一见报,老百姓用实际行动做了回答,出现了抢购风潮,老百姓认为价格改革就是涨价,改革会就是涨价会,所以消息刚一见报就出现抢购风潮。全国物价全部上升,引发了中国改革以后第一轮的严重通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当时政策全面收紧,提出治理整顿三年,在这三年中,GDP受到影响,压到了,由于经济太低迷了,1991年~1992年迅速回升,还要强调发展,所以政策全面改变。1990年是,1991年是,这是1993年统计的,到了1992年全年一计算,一下拉升到,当时的经济状况上升非常迅速,有点像计划经济的特征。
从1993年开始,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周期就出现逐步滑坡,连续滑到1999年,平均每年滑一个百分点。滑到1999年GDP实现了。整个GDP砍掉了一半,到了2000年拉回到8%。2001年、2002年一直是七上八下,在7%…8%之间横盘振荡,2003年开始逐渐拉升,结果引发了2004年的投资过热;投资过热出现后,宏观调控就开始紧缩银根;银根紧缩后,各类机构就无法从银行贷款或融资难;于是股市就只有下跌;2007年下半年的投资过热;中央开始宏观调控;紧缩银根;央行不停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结果是2008年股市、楼市大跌。
我国政策周期运行的总体特征。
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计划时期我们客观地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计划经济从1955年开始,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政策的力度非常大,历史资料有一个规律,感觉到有一个指标非常的重要,基本建设每年的增长率,或者是固定资产的增长率,外延不太一样,但是图形基本一样,我们发现了这个指标对经济影响非常大,但是在计划时期这个指标就直接体现着中央的政策力度,为什么呢?计划时期中央宏观调控是什么呢?货币政策是弱化的,因为当时的银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它不是真正的银行,是出纳结算中心,当时计划时期主要是财政政策,直接体现着宏观政策的力度,直接发挥着影响。经济基础建设投资迅速的扩张,整个当年的社会经济就好像吹进气的气球,整个热气腾腾。积压的水泥、积压工地、全面铺开,整个市场好像也非常的繁荣。经济过热的第二年,这个指标就迅速地回落,而且只要增长率回落,第二年的经济就好像泄了气的气球,繁荣景象马上就看不到了。不仅如此,全国各地扔了一大堆胡子工程等等。我们研究的重点在计划时期,用这个指标来替代政策的力度,政策指标大起大落,实际上跟当时的政策密切相关。
第四篇 股市看得见的手(3)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至1992年。
改革初期也一样,为什么小幅波动呢?是因为与政策有关的宏观调控的重点发生了改变,拨改贷,逐步终止拨款。到了深化改革时期银行大权独揽,当时全国大范围的调查,找到了1000个大企业老总,问那些老总,你们没钱了找谁?异口同声说找银行,企业找财政,财政没钱了,银行权力越来越大了,所以整个宏观调控的中心,都挤在了银行,在改革时期特别是深化改革时期,整个国家的宏观调控重点发生了转移,所以在改革时期特别是深化改革时期,动用了货币手段,通过货币政策调节,所以银行权力不断地扩张,有很长一段时期,银行自我感觉很不错,实际上它没有想到权力不断扩大的同时,背上了很多不应该背的包袱,承担了很多不应当承担的责任,比如说它承担了财政部的一些责任,企业的包袱不应该它背,它却背上了,随着企业放款放了几年,很大的金融风险就是不良资产,放款给企业就收不回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银行风险,而且这个风险逐渐显现,逼到最后不行了,就分开上市,整体上市。实际上不仅如此,这种宏观调控模式,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短期行为。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人眼光都是很短浅的,不只包括股民,老板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普遍的短期行为呢?其中的一个深层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它给企业放贷,它主要在货币市场运作,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它给企业贷款很多都是短期性的贷款,长不过三两年,企业拿到贷款以后,为了在短期能还本、能付息,怎么办呢?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只能是什么东西在市场上赚钱,赶紧上马赶紧赚钱。所以这种状况决定了企业投资行为的短期化。
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至2002年。在1992年小平讲话的春天,中央决定搞市场经济。因此,20世纪90年代初期政策是逐渐放松,利率是不断下调的。到1993年后政策才不断收紧,1996经济年软着陆成功后,货币政策才又显现出逐渐趋松的信号;从1996年后政策就是以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为主,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一直是加油门。因此,从1992年到2001年中国股市总体上一直是上涨趋势。但是由于民间投资没有调动起来,没有跟进,再加上1997年东南亚经注危机对整个亚洲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并没有快速启动,直到2003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亚洲经济也从1997年的金融风暴中开始复苏时,中国经济才开始快速增长,结果又出现了局部投资过热的现象。总的来讲第三阶段中国的经济政策是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从2003年至2013年可以说是第四阶段(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过渡,中国经济可以形成每10年是一个大的运行周期规律)。对于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应该是可以预期的。政策周期的运行将会越来越向市场化的调控过渡,其规律性和透明性将会越来越明显。
我国股市运行了18年,上交所成立那天,交易点为100点,开始起步,最低点是95点。第一浪是1992年开始暴涨,涨到1400点,一开始中国股市过分暴涨。又从1400多点,跌到384点,第一浪暴涨,第二浪暴跌,跌的非常深,觉得熊市都来了。第三浪是1993年从386点暴涨至1558点。第四浪是从1558点跌至1994年的325点。第五浪虽然从325点反弹至1052点,但从大趋势上讲仍然是一个失败浪;因此才有了一年的低位蓄势整理。1996年第六浪是从512点开始到1510点结束,非常漂亮。第七浪是1997年至1999年的回调整理。第八浪是1999年5?19行情,从1047点开始,到2001年2245点结束。第十浪是从2005年下半年;1000点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第十一浪是下跌;从2007年10月6124点下跌;至2008年10月的1664点。
18年中国股市走完了十一个大波浪,我们研究深刻的第一感觉是每一次中国股市的暴涨和每一次的暴跌,都是政策的影响。每一次中国股市的暴涨和每一次中国股市的暴跌都有一定政策因素,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紧密,每一次股市暴涨是由于政策放松,而政策一放松就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股市,研究中国股市要跳出股市研究股市,中国股市政策、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等等。
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周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股市的周期,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周期与股市周期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是紧密相连的,在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时,证券市场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是相背离的。因此只能参照、参考运用,不能僵化套用,但是无论如何宏观经济周期对股市周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能忽视的。
第二节 领会管理层之道
一、领会管理层之道
中国的股市是个政策市,股市投资要把握准确股市的大趋势,就必需研究中国股市管理层之道,领会中国股市管理层之道,否则就无法看清楚中国股市的大趋势。
1.严肃法治
如果民众不怕死,那么用死来惩罚他有什么用呢?如果民众安居乐生而怕死,倘有罪大恶极者,我以法惩治杀掉他,谁还敢违法呢?加强法治须严肃法治。如果民众犯了死罪,要由执行杀人的司法部门去处置,不能由别人代替,法治一定要严明。破坏法治,亵渎法治是要自食恶果的。在经济领域里普通的民众是没有犯法机会的,普通的民众只有无法生存的时候才违点小规,所以说股市的违法者肯定不是普通的民众。既然股市有资格违法的人肯定不是普通的民众,能在股市违规的人一定是有权有势的人,等到管理层想严肃查处时问题肯定是严重得不得了,那么必然会带来股市的大跌。因此,中国的股市只要从严治理那一定是出了大问题,纸包不住火了,就是股市大跌的时候了。虽然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法治国”成为我们的行动纲领,“以法治国”必须加强法治,严肃法治。要杜绝司法行为的违法现象,不能以权代法,以钱代罚,以钱抵罪。司法部门要带头维护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