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楼”是“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别名一样),自十九世纪初年起,成为巴黎大
学的总部,现在是巴黎大学文学院和理学院的所在地。
你们已经看到了,对信仰怀疑,这造成了多么大的混乱,现在是要由你们下判断,
如果一旦把信仰很好地建立起来,那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啊!不过,如果我在这里把
上帝和宗教的事业对一向是这个事业的最牢固的支柱的你们再班门弄斧下去,那未免是
太不知趣了。
第一哲学沉思集
前言
①关于上帝和人的灵魂这两个问题,我已经在《谈正确引导理性和在科学中探求真
理的方法》②一书中谈过。该书是于1637年用法文出版的。在这两个问题上,那时我不
过是顺便一谈,并无意深论,为的是看一看大家对这两个问题如何判断,我好从中摸索
出一个方法来,以便我以后用这个方法谈论这两个问题。我一向认为这两个问题非常重
要,最好是多谈几次;而在解释这两个问题上,我采取的方式又很生僻,和人们通常用
的方法大不相同,因此我认为在大家都能看得懂的法文书《谈方法》里把这两个问题提
出来,不会有什么好处,我怕一般知识浅薄的人会以为我许可他们也来试探一下往这条
路上走。 ①法文第一版里没有《前言》,拉丁文版里和法文第二版里都有。本文是根据1865
年法文西门(Simon)版译的。
②简称《谈方法》。
在《谈方法》里,我曾请凡是在我的书里看出什么值得指责的地方的人,费心把这
些地方告诉我;可是在我谈到的这两个问题上,除了提出来两点反驳以外,他们没有指
出什么别的重要意见。对于这两点反驳,我想在我比较确切地解释以前,先简短地在这
里回答一下。
第一个反驳是:不能从人的精神对它本身进行反思时只看出它自己、看不出别的什
么东西来这一事实就得出结论说,人的精神的本性或本质仅仅是思维;因为那样一来,
“仅仅”这一词就把其他凡是有可能说得上也是属于灵魂的东西都排除掉了。
我对这个反驳的答辩是:我在那地方并不是有意按照事物的实在情况的次序(因为
那时我还没有谈到事物的实在情况),而仅仅是按照我的思路的次序,把它们排除了。
我的意思是:我那时还不知道我是属于我的本质的,我只知道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
不过以后我将指出我是怎么从我不知道别的东西属于我的本质这件事引申出来事实上并
没有别的东西是属于我的本质的。
第二个反驳是:从我心里有一个比我完满的东西的观念这件事不能得出结论说这个
观念比我完满,更不能说这个观念所代表的东西存在。
我的答辩是:观念这个词在这里是有不同含义的。它或者本身是我的理智的一种活
动,在这个意义上,不能说观念比我完满;它或者可以客观地被当作这种活动所代表的
东西,这个东西,虽然不能假定它存在于我的理智之外,可是由于它的本质的原故,它
却可以比我完满。在本书里我也将用更大的篇幅说明我怎么仅仅从我心里有比我完满的
一个东西的观念这件事会引申出这个东西真实存在来。
除了这两个反驳以外,我还看到两个篇幅相当长的文章。
不过,这两篇文章与其说是攻击我所提出来的理由,还不如说是攻击我得出来的结
论,因为这两篇文章所用的论据都是从无神论者们的共同论点那里搬过来的。由于这一
类论据不可能在以后能够正确理解我的理由的人们心中产生什么印象,同时也由于很多
人的判断能力薄弱,不合道理,他们经常宁愿相信对事物先入为主的看法,尽管这种看
法可能是错误的、违背理性的,而不愿相信相反的意见,尽管这种相反的意见很有说服
力,并且真实可靠,而且以后是会为人们理解的,因此对这两篇文章我不愿意在这里进
行答辩,我怕要去答辩,就不得不把这两篇文章的内容首先介绍一番。
现在,在充分理解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我再重新开始讨论关于上帝和人的灵魂问题,
同时也给第一哲学打个基础。不过,我既不想得到一般人的什么好评,也不希望很多人
读我的书。相反,除了愿意和我一起进行严肃认真的沉思并且能够脱离感官的干扰、完
全从各种成见中摆脱出来的人(这样的人不多)以外,我绝不劝人读我的书。至于毫不
考虑我所讲的理由的次序和联系而断章取义、专门以吹毛求疵为乐的那些人(这样的人
很多),他们读了我的书也不会得到什么便宜,尽管他们也许会找到机会对有些地方横
加指责,然而他们挖空心思也做不出来什么紧急、值得答辩的反驳来。
我既不向别人许愿,说我能立即让他们满意,也不认为我有那么大本领足以预见到
可能给每个人带来的困难,因而我将在《沉思集》里首先阐明我的想法,按照这种想法
我是怎么相信我终于认识了真确、显明的真理,以便试试看是否用同样的理由我也能让
别人相信这个真理,以后我再对那些博学多才的人给我做的反驳进行答辩。我已经把我
的《沉思集》给他们寄去了,让他们在该书付印之前审查一下。他们已经做了那么多和
各种各样的反驳,我敢说别的人很难再提出什么更重要、没有涉及到的反驳了。
因此我对想看《沉思集》的人做个请求,请他们费心在看过所有那些反驳和我对那
些反驳所做的答辩之前,先不要下什么判断。
第一哲学沉思集
六个沉思的内容提要
在第一个沉思里,我提出了只要我们在科学里除了直到现在已有的那些根据以外,
还找不出别的根据,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普遍怀疑一切,特别是物质性的东西。尽管普遍
怀疑的好处在开始时还不显著,不过,由于它可以让我们排除各种各样的成见,给我们
准备好一条非常容易遵循的道路,让我们的精神逐渐习惯脱离感官,并且最后让我们对
后来发现是真的东西决不可能再有什么怀疑,因此它的好处还是非常大的。
在第二个沉思里,精神用它本身的自由,对一切事物的存在只要有一点点怀疑,就
假定它们都不存在,不过决不能认为它自己不存在。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好处,特别是
精神用这个办法很容易把属于它的东西,也就是说属于理智性的东西,和属于物体性的
东西区分开来。但是,有些人可能会等待我在这里拿出一些理由来证明灵魂的不灭,因
此我认为现在应该告诉他们,对于凡是我没有非常准确论证过的东西都不准备写进这本
书里去,那么我看我不得不遵循和几何学家所使用的同样次序:
先提出求证的命题的全部根据,然后再下结论。
在认识灵魂不灭之前,要求的第一个和主要的东西是给灵魂做成一个清楚、明白的
概念,这个概念要完全有别于对物体①所能有的一切概念:这在这里已经做到了。除此
以外,还要求知道我们所清楚、分明领会的一切东西,本来就是按照我们所领会的那样
都是真实的。这在第四个沉思以前还没有能够论证。还有,什么叫物体性,还必须有一
个清楚的概念,这个概念一部分见于第二个沉思里,一部分见于第五个和第六个沉思里。
最后,应该从这一切里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清楚、分明地领会为不同实体性的东西,就
象领会精神不同于物体那样,实际上都是分属于不同实体的,它们之间是实在有别的:
这是在第六个沉思里做出来的结论。在这个沉思里还证实了这一点:我们把一切物体都
领会为是可分的,而精神或人的灵魂只能被领会为是不可分的,因为,事实上我们决不
能领会半个灵魂,而我们却能够领会哪管是最小的物体中的半个物体,因此物体和精神
在性质上不仅不同,甚至在某种情况下相反。不过我没有必要在这本书里更进一步谈这
个问题,一方面因为这已经足够相当清楚地说明,从肉体的腐烂得不出来灵魂的死亡,
同样也足够给人们在死后有一个第二次生命的希望;同时也因为我们可以由之而推论出
灵魂不灭的那些前提取决于整个物理学的解释。这首先是为了知道:一般来说,一切实
体,也就是说,要不是被上帝所创造就不能存在的一切东西,从它们的本性来说是不可
毁灭的,并且要不是这同一的上帝②愿意撤回他平时的支持而把它们消灭掉的话,它们
就永远不能停止存在。其次是为了说明:在一般的意义下,物体是一种实体,因此它也
是不死灭的;但是人的肉体就其有别于其他物体这一点来说,它不过是由一些肢体和其
他类似的一些偶性组合成的;而人的灵魂就不是这样,它是一种单纯的实体,决不是由
什么偶性组合起来的。
因为,即使它的一切偶性都改变了,例如它领会某些东西,它希求另外一些东西,
它感觉一些东西,等等,不过它却永远是同一的灵魂③;而人的肉体,仅仅由于它的某
些部分的形状改变,它就不再是同一的肉体了④。由此可见人的肉体很容易死灭,但是
精神或人的灵魂(我认为这二者是没有区别的),从它的本性来说是不灭的。 ①法文corps这个词,按照汉语习惯可以分别作几种不同的译法:身体、肉体、物
体、形体。下同。
②这同一的上帝。法文第二版是:上帝本身。
③法文第二版:但是灵魂却决不能变成别的东西。
④法文第二版:人的肉体就变成别的东西了。
在第三个沉思里,我觉得我已经把用来证明上帝存在的主要论据都相当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