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景帝纪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人是他的君王,惟我独尊,恣意妄为是他的权力。他的命令自己必须要服从,根本就不该感到难受和委屈,但是此刻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嗓子眼里好像堵了什么东西,声音莫明的沙哑起来。 


  〃好,不要就不要。〃景帝听见他的声音,很怕卫衍会当场哭出来,马上放软了口气,〃你不要着急,朕派人打探过了,你的母亲只是受点凉,不碍事的。〃 

  〃嗯。。。。。。〃卫衍应了声,又沉默了半晌,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恢复正常,〃等以后。。。。。。求陛下以后将臣外放出京吧。〃 

  如果有一天,如皇帝陛下所言厌了后会放他出去,他不想再留在京城,希望能被皇帝远远的打发了。 

  〃哦,你想去哪里?〃 

  〃岭南漠北陛下觉得哪里合适就让臣去哪里。〃 

  〃好。〃景帝对日后的安排中自然没有这么一项。也许有一天他会对卫衍的身体失去兴趣,但是卫衍对他的忠诚是勿庸置疑的,就算没有了肉体牵扯也不妨碍他继续将卫衍留在身边。不过他现在是在哄人,当然要顺着他的话头说,至于到时候,就是到时候的事了。 


  当下又安抚了一阵,命人收拾了卫衍这阵子在用的各种药草用具,又派了小内侍跟着去服侍顺便看着他不许他丢三落四偷懒逃避才让人送他回去。 

  卫衍前脚刚走,景帝就拿高庸是问了。 

  他明明下过不准私下为卫衍传递消息的命令,怎么一个个都把他的话当耳边风? 

  他不在的时候,其他人等根本就不许靠近内殿,除了高庸之外,没有旁人能为卫衍私传消息。卫衍这么快就得到消息,肯定是高庸搞的鬼。 

  〃老奴也是为了陛下好。〃高庸很爽快地承认是他告诉卫衍他母亲生病的消息,不过他真的是为了皇帝好,卫衍不肯低头,皇帝就没法下台,这样磨下去到哪里是一个尽头,现在乘这机会了结此事也算是皆大欢喜,反正卫衍就算真的受了委屈,皇帝最后看不下去也会去哄他的,〃卫大人的脾气陛下也知道,就算陛下真的欺负狠了,只要陛下肯花点心思哄哄,等过段时间他也就不放在心上了。只是这事牵扯到他的家人,若陛下瞒着他万一有什么不妥,到时候卫大人伤心,陛下看着他这样心里也难受。所以老奴就自己拿主意把这消息告诉卫大人了。〃 


  〃这么说朕不该罚你反而要赏你才对?〃景帝当然知道家人是卫衍的死|穴,真的有什么万一要想哄好他就不是一件易事了。不过他这里的人一个两个都拿他的话当耳边风,非常驳他这个皇帝的面子,又笑着骂了几句才算揭过此事。 


  此时,景帝并没有想到卫衍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他想着又不是多大的病,有个四五日的时间也就差不多该好了。等拖了十余日卫衍母亲的病还是没有起色,卫衍始终以要在母亲病榻前侍奉汤药为由不肯回到他身边的时候他才醒悟过来,这大热天的会受凉显然从一开始就透着几分诡异。 


  第四十六章情深 

  当然,这一去不复返只是景帝等了又等终于等到耐心全无时的夸张之语,还有卫衍的不肯奉诏回宫也仅仅是景帝郁闷时的诛心之论。他不过是在等得实在不耐烦的时候派了内侍去卫家赐药慰问顺便打探一下卫衍何时能回宫,既无口喻又无明诏何来卫衍不肯奉诏之说? 


  至于对此事诡异的揣测倒是有几分根据,只是就算这事真的诡异万分,景帝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来应对。 

  为了堵人口实景帝对于卫衍这段时日的失踪用的一直是派他外出办事的名义且有明档记录,这次允他回家后在近卫营的文档上留下的当然就是卫衍因母疾而告假的记录。这样的记录对付旁人很管用,但是自己要想推翻也有点难度,直接导致了此时无论口喻还是明诏命卫衍回宫都实为下策。 


  景朝以孝治天下,卫衍因母疾而告假回家侍奉汤药这种孝行他做皇帝的理应褒奖才对,断没有不通情理蓄意破坏的道理,况且卫衍又不是什么国之重臣,朝政离了他一日就不行,充其量就是皇帝一个人离不开他,就算要召回他也缺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若是没有一个妥当的说法一意孤行的话只怕卫衍还没有回到他的身边,言官御史督促他修正帝德的奏折就可以将他淹没。 


  景帝倒不是真的惧怕言官御史的罗嗦,从善如流这种美好的品德只有需要的时候他才会具有。只是他可以不在乎朝堂言论,但是他却在乎卫衍的感受。怜其孝心这四个字对景帝而言很多时候仅仅是四个字而已,只是到了卫衍身上,这四个字就拥有了它本来的含义。再说,他要召卫衍回来,可不是为了整日看他忧心忡忡愁眉苦脸的模样。虽然卫衍因他的作弄而愁眉苦脸的时候很好玩,但是那种苦恼更多的是生活中的乐趣,若卫衍真的为母疾而忧心苦恼,就非常不好玩了。 


  所以说,卫衍母亲的这病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重要,不需要骗过其他人,只要卫家能让卫衍这个笨蛋相信这病是真的,就已经达到了所有的目的。景帝在拖了十余日后,眼见着卫家那里还是没有什么动静,便派了田太医去卫府看过,田太医回来后向他禀告的时候话说得颇巧妙,〃以臣看来寒症不足为虑,卫夫人实乃忧虑成疾〃这句话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就是所谓的心病还要心药医。毫无疑问,卫衍的莫明失踪就是那心病,而卫衍此时在跟前侍奉就是那心药。 

  景帝有时候也很纳闷,卫家怎么敢笃定他就会怜惜卫衍的孝心而放他回家,又怎么敢笃定他因为要顾念卫衍的感受绝对不会当着卫衍的面去拆穿这病的真相。或许卫家只是无法可想之下想要赌一把,结果很明显,他们赌对了。景帝就算明知卫衍的母亲在装病,也不能去拆穿,因为如果就这样拆穿了某个笨蛋到时候肯定会钻牛角尖,不知道要自责到什么地方去。 


  所以,他现在只能忍,并且衷心希望卫家能够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否则等到他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不要怪他出手太狠。 

  这世上的事向来就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景帝为卫衍的事情烦心的时候,上次被他用肃清吏治搪塞过去的采选一事又一次浮出了水面。 

  这一次是皇后亲自上表开启了此事的序幕,很快便有朝臣跟进,迅速在朝中形成了强大的舆论,硬是要逼景帝点头答应。 

  为皇帝挑选秀女充斥皇帝的后宫是皇后的职责之一,当然皇后力主此事倒不是由于她有多么贤惠,纯粹是因为危机意识出于利益考虑需要一些新的助力以便重新调整皇帝后宫女子的势力分配。 


  朝中大臣的势力强弱可以影响皇帝后宫女子的得宠程度,同样的道理,皇帝后妃的受宠程度也可以影响到朝堂上的势力分布。 

  强大的外戚家族之所以存在,并非全部是由于君王们无能或者被美色所惑,而是有其存在的现实缘由。在深宫之中,深得君王宠爱却没有强大家族在背后做倚仗的女子根本就不可能活得长久。这个事实,已经被无数血淋淋的历史所证明,身为君王却无法护住自己心爱女子的教训在史书野史上比比皆是。所以,就算是再贤明的君王,只要有那么一个想要保护的人都免不了会有一人得宠,鸡犬升天的时候。在这点上,明君和昏君的最大的区别不过是程度上的不同。 


  此时,皇后力主,朝臣力劝,坚持要景帝答应采选,不过是想趁此机会在景帝的后宫中放入己方的棋子,以期最后能够改变棋盘上的走势。 

  只不过,皇后并不知道,目前景帝的心情很糟糕,直接导致了这事根本不会有她想要的结果。好像每次这事被提起时都是景帝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能感慨皇后实在是运气欠佳。 


  这一次景帝并没有用血腥杀戮来转移朝臣的视线,而是直接无视,任朝臣喧嚣骚动,他自巍然不动,只当是欣赏一场热闹的大戏。 

  闲暇的时候命人去卫府打探打探卫衍的情况,警告他不要由于他不在跟前盯着就忘了用药,偶尔再敲打敲打卫老侯爷,顺便找找卫衍兄长们的麻烦,暗地里逼迫卫家悄无声息的自动了结此事。 


  卫衍不在跟前的日子的确是很郁闷,但是很明显,比他还要郁闷的大有人在,也就能让他稍微欣慰一点了。 

  被皇帝如此无视,皇后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可惜几番纠缠还是被皇帝无视,无奈之下,皇后终于到了太后跟前哭诉要求太后作主,所以太后还是找到了景帝头上。 

  这对天家母子之间的感情虽然已经有了很深的裂隙,不过于此事上的看法却非常一致,那就是,皇帝的权力不能受后宫或者朝臣太多的掣肘,就算皇帝的确应该答应此事,也不能被逼着答应。 


  〃后宫不宁非社稷之福,偶尔也要学会以退为进,皇帝。〃 

  最后,太后示意景帝从源头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帝后伉俪情深的传言是不是从那时开始流传不得而知,不过次年的那一纸诏书最终坐实了那个传言却是事实。至于真相如何,却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了。 

  第四十七章良缘 

  天启二年的夏日,很多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卫老侯爷就是其中之一。 

  自那日宫中送来一纸书信后便再无卫衍的消息,虽然卫老侯爷和柳氏见信后知道他并无大碍,可是这心里总还是放心不下。只是儿子身处深宫落在皇帝手中,他们就算放心不下又有什么办法?就这样熬了良久后有一日柳氏偶染小恙,卫老侯爷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念头向宫中递了消息,好歹总算是盼回了卫衍。 


  天下间母亲的心是一样的,儿子好不容易能回来,哪舍得再放他离开,如此这般柳氏的这小恙硬是拖了许久还不见好转。 

  卫老侯爷自然知道她那点小小的心思,又怎么忍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