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拉丁美洲文学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油醯某鱿郑唤鱿笳髯琶乐薅懒⒌暮戏ㄐ裕乖な玖宋蠢吹闹肿搴兔褡逋沤帷�

  这首史诗性的战争长诗具有如下艺术特点。首先,描写景物上笔触细致生动。作者善于描写气吞万里、声势浩大的战争声面,更着力进行观察入微的细节的描写。

  它垂下脖颈,又扬起高傲的额头竖起双耳,抖动银鬃,它渴望飞奔,憧憬万里疾行,然而却立在原地,纹丝不动。

  这段诗,不仅写了战马,而且使人从战马联想到战士的心情和战斗的场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气势雄浑磅礴,诗句铿锵有力。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把新古典主义的形式和浪漫主义的气魄完美结合。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奔放的热情,炽烈的诗句,将战争场面描写得如火如茶,威武壮观:

  西班牙的乌合之众,空前残酷,用血与火、奴隶制永恒的镣铐。

  威胁逞凶。胡宁的闪电,将他们驱逐、瓦解,胜利的凯歌

  回声迭起,响彻群峰,震撼了幽深的峡谷,陡峭的山顶,这闪电和凯歌一起宣告:

  玻利瓦尔主宰着

  大地上的和平与战争。

  诗人正是以这丰富的想象和热情的夸张,来纵情歌唱伟大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使这首诗放射出夺目的艺术光辉,成为拉美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佳作。

  第三,反复吟咏,荡气回肠。通过并列诗句的反复吟诵来烘托气氛、交待背景和抒发情感。不少地方写来由远而近、由表及里,丝丝入扣,动人心弦:

  可怕的厮杀,长矛林立,剑树刀丛,寒光闪闪,杀气腾腾,丢弃的利刃,肢解的尸体

  在流血中浮动,武士们冲锋陷阵。

  伤势越重,搏斗越凶,刀来剑往,越拼越勇,宁死不屈,甘愿牺牲。

  诗人还喜爱用一连串的问句,层层深入,来刻划人物。玻利瓦尔是这样的一位英雄:

  是谁漫步在

  俯瞰胡宁的山头上?

  是谁在察看地势,选择决战决胜的沙场?

  是谁在观察敌情,推敲着打乱和歼灭敌人的韬略,使最猖狂者也难逃灭亡。

  了了数语,便将一个咤叱风云、高瞻远瞩,指挥若定、身先士卒的大将雄姿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由此不难看出奥尔梅多不愧为独立运动的歌手,《胡宁大捷》是一首充满战斗胜利精神的雄壮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颂歌。

  美洲文化独立的纲领

  ——贝略的 《美洲的席尔瓦》

  安德雷斯·贝略(1781—1865)出生于委内瑞拉。他是西班牙语美洲新古典主义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他是美洲出类拔萃的拉丁文学工作者,同时又是美洲文化独立的象征。他当过拉美独立运动“解放者”玻利瓦尔的家庭教师,还创建了智利大学,为美洲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贝略是一位新古典主义诗人。1842年,他同阿根廷浪漫主义诗人福斯蒂诺·萨米恩托就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问题进行过一场论战。其实,贝略并不反对浪漫主义。相反,受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的影响,他还创作了一首不朽名作《为大众祈祷》。贝略反对的只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某些外在表现,尤其是在抒发感情时的造作和虚伪。这首《为大众祈祷》借鉴了雨果的思想和形象来进行再创作,并非逐句逐段的外在模仿和机械搬弄。

  1810年6月,贝略作为玻利瓦尔的助手来到伦敦。在这里,他接触了浪漫主义文学,并深受影响。正是在伦敦这段时期,贝略取得了诗歌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1823年和 1826年,他先后发表了《致诗神》和《致热带地区农艺的颂歌》。它们成了美洲要求文化独立的第一声呐喊,是新古典主义诗歌中的高峰。后来,人们将这两首诗统称为《美洲的席尔瓦》。

  《致诗神》的创作背景是独立战争胜利的前夕。当时世界革命风起云涌,拉美的独立战争如火如荼,节节胜利,胜利的凯歌鼓动了诗人的心潮,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便他为美洲诗歌自立于世界文坛而疾呼呐喊。

  全诗共834行。它热情地讴歌美洲令人神往的山川和自然风光,表现了一种新的充满朝气的美洲精神。诗的开头,诗人满怀激情的邀请诗神丢弃文明的欧洲,飞向新的天地,富有传奇色彩的美洲:

  神圣的诗歌

  在寂寞孤独中生活,你惯于和森林中的幽静

  将自己的吟咏切磋;

  绿色的岩洞是你的寓所,山间的回声同你应和;

  是丢弃文明欧洲的时候了,它不喜欢你粗犷的品格,飞向哥伦布的世界吧,将你广阔的天地开拓。

  诗人真挚而热情的邀请诗神飘洋过海,因为“太阳神年轻的爱妻”、“古老大洋的幼女”在等待着她的来临。这里,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粗犷豪放的自然风貌,独立战争的光辉业绩构成了诗神理想的乐园。诗行中澎湃着的诗人自豪的情怀和激越的旋律令读者深受感染:

  美洲啊,太阳神年轻的妻子,古老大洋的幼女,在她富饶丰满的胸膛,将各种资源

  精心地哺养。

  这首诗如同缤纷的万花筒,拉美独立战争的各种场面时时闪现,美洲辽阔富饶的土地,绮丽的风光,丰富多彩的文化,解放战争的进程,都是诗人的灵感之源。贝略用古典的形式表明了他的美洲主义信仰,这首诗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它对后来的拉丁美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西班牙本土的文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南美大陆的独立战争很快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人民放下武器,重建家园。1862年,贝略发表了《致热带地区农艺的颂歌》。在诗中,他采用古典抒情诗的形式和语言,尽情描绘并讴歌美洲的自然景物,尤其热情赞颂自己的家乡委内瑞拉。他还将开发农村、捍卫和平、加强团结乃至和西班牙恢复邦交等社会政治内容融入对大自然的礼赞。全诗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要描绘热带地区的迷人风光。诗人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展现兴旺富饶的美洲热带地区绚丽多彩的壮美图景。

  你的果园美丽娇艳,赤橙黄绿,五彩缤纷颜色齐全;

  微风习习,馨香缕缕,洋溢在花间;从辽阔平原,到皑皑的雪山,碧毯上,牧群无数,点点斑斑。

  资源丰富、美丽富饶的美洲大陆,哺育了勤劳勇敢的美洲人民。诗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怀有深厚感情。

  菠萝为他们酿制佳肴,木薯是天然的面包,马铃薯结出黄橙橙的果实,棉花沐浴和煦的微风,绽开了金黄的玫瑰,雪白的绒桃。

  诗人以自己多采多情的生花妙笔,尽情歌颂美洲大地。

  第二部分主要是阐述诗人的政治主张。诗人发问;为什么主人们自己不去耕作劳动,却把别人赶去辛苦工作?充斥殖民文化的城市最容易腐蚀青年纯洁的心灵,并非培养人才的地方。

  那里没有男子汉的工作,年轻人无法在劳动中成长,却在用金钱买来的

  廉价、污秽的色情中,糟踏自己的健康;

  在纯洁的胸怀里点燃了

  淫荡的烈火,以此来消磨宝贵的时光。

  因此,诗人号召人们到农村去,拥抱自然,饱吮田园的乳汁,享受俭朴、健康、幸福的劳动生活。

  去吧,去享受田园的幸福

  和平、宁静,农民们没有怨恨

  与世无争;

  劳动、快乐、纯洁的空气

  为你准备了舒适的环境;……

  这也表现了诗人一种返朴归真,消除剥削压迫的人生理想。

  第三部分中诗人列举独立后的美洲人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辛勤劳动、重建家园、捍卫和平、加强团结。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愿:

  让水流认出昔日的故道

  流向水磨和干涸的池塘;

  ……

  让龙芽花慈母般的树荫

  为旁边的可可幼苗遮阳,让这里花开如笑

  让那里果木飘香……

  全诗在对开发农村,重建家园充满热情的赞声中结束:

  啊!年青的国家

  戴着胜利的桂冠

  屹立在惊愕的西方面前!

  将农村赞美吧,赞美农民的简朴生活,节衣缩食,粗茶淡饭,赞美他们的劳动和团结,赞美他们的诚实与智慧。

  通过分析这两首诗的内容,可以发现它们具有相同的文学主张和创作意图。在形式和格调上,它们具有古典诗歌的基本特征:以古罗马诗人为楷模,采用田园牧歌的形式,歌颂朴实自然的乡村,反对喧嚣繁华的城市。但在思想和内容上,与古典诗歌迥然不同。它们采用古典的形式表达全新的启蒙运动的思想。因此,它们属于诗人的创造。

  在艺术技巧方面,贝略的这两首诗歌也有独特而清新的追求。明喻、隐喻以及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形象鲜明生动、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句式的参差不齐,词序的倒装交错、韵脚的灵活运用,便他的作品多姿多采、生动活泼、流畅自然。

  贝略在诗歌以外的其他创作,主要是译作,它们范围广泛:从罗马喜剧作家普劳图斯、德国民间史诗 《尼伯龙根之歌》,直到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他翻译的意大利诗人博亚尔多的传奇叙事诗《热恋的罗兰》,后来被公认为西班牙语的最优秀的版本。

  贝略还写有游记《新大陆赤道地区游记》,独幕剧《得到安慰的委内瑞拉》等作品,值得一读。

  第四章 从“社会浪漫”到“感伤浪漫”的心路历程

  ——浪漫主义文学

  概   述

  英勇悲壮的独立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拉丁美洲挣脱了宗主国殖民统治的枷锁,以工业文明发达的法国和美国为模式,建立了共和国。由于拉丁美洲缺乏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独立之后封建势力仍占上风。在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