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灵震昊越,还认取七百年华表,遥传江上旌旗

  韩世忠墓,在吴县灵岩山西南麓,是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的合葬墓。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陕西绥德人,抗金民族英雄。
  由于南宋朝廷腐败,忧郁而死。上联写墓地。以苏州沧浪亭的韩世忠祠提领。沧浪亭在南宋初年曾一度是韩世忠的“韩园”,后几经兴废,直至清康熙年间得以重修,并修韩世忠祠。“祠庙肃沧浪”(肃,言肃立)便谓此事。继句“一万字穹碑”,称今尚存的赞颂韩世忠的“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碑文长达一万三千九百多字,由南宋赵雄撰文,周必大书写。碑高三丈,是为“穹碑”。歇句“岩阿”,即灵岩山。阿(e),本指大的丘陵。榱(Cui)桷(jue),屋椽屋桷的总称,这里代指庙堂。下联写墓主。“威灵震吴越”五字便概括尽韩世忠当年抗金的功勋,苍劲有力。接着“七百年(南宋至清)”过去了,但后人对英雄的景仰不减。华表,指亭堂外面装饰用的巨大的石柱。作者站在墓地之中,遥望江面,耳边似乎响起了旌旗摇摆声、鼓声、阵阵的喊杀声,眼前仿佛出现了英雄指挥若定、大宋将士勇猛杀敌的作战场面。联语怀古抒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  (张君宝)

  苏州吴县洞庭西山

  佳味无多:白饭、香蔬、苦茗
  我闻如是:松风、鸟语、泉声

  太湖之滨,洞庭西山,富饶而素朴,其为景也,旷远而疏淡,所以旅游者多欣赏品味其宁谧闲适之致。所以庖厨品味,联语只列举白饭、香蔬、苦茗,不事膏腴而求清淡,又以物寓情,显淡泊自得之旨。悦耳赏心,只列举松风、鸟语、水声,不贵宏丽而趋淳朴,以声写景,显天籁自然之美。上下联充满山林隐逸之趣、稼穡丰收之乐,写出了江南湖乡生活特色。全联文字以淡取胜,景淡、人淡、文淡,虽不用彩笔,而愈见其美。行文轻俏,只用淡墨数点而传神于不着气力之中。  (何以聪)

  无锡鼋头渚

  天浮一鼋出
  山挟万龙趋

  鼋头渚是无锡南犊山麓向太湖伸展的长渚,形如昂头大鼋正在吞吐波涛云烟。上联以鼋比石渚,写景点的外形。茫茫36000顷的太湖上浮着一个鼋头,“浮”字把静物写动,使形象由无生体变为有生体。下联以龙比波涛,展示景点的声势。巉岩陡壁带领着碧波黛浪奔来眼底,似吟欲鸣。“挟”字不但把静物写动,还使之含情,使之人格化。此联语言极为形象、精练,寥寥十个字生动传神地显示了太湖的磅礴气势,恰似一幅天然图画。  (王明珍)

  无锡鼋头渚澄澜堂

  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
  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

  上联写登澄澜堂,可一览太湖鼋头渚四周美景。此间山峦起伏,楼阁精雅,湖面澄清碧绿,气象万千。马迹,指远处的马迹山,传说秦始皇南巡归来,命神马为此山之主,神马惊喜而跃入水中,凌空腾跃时留下四个蹄印。下联谓这里的景色胜过南昌的滕王阁。“雨卷珠帘,云飞画栋”两句化用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洪都,江西南昌,唐时称为洪州,设都督府,是滕王阁所在地。这是一幅登临绘景之作,突出鼋头渚的秀美风景,并与洪都滕王阁景色比美,令人赏心悦目,情畅意适。  (吴关镛)

  无锡鼋头渚落霞亭

  招三两渔樵,春夏秋冬良夜
  揽万千气象,雨烟风雪斜阳

  从落霞亭中放眼远眺太湖景色,春、夏、秋、冬常可随手招二三渔父樵叟共同谈心(寓隐逸之意),也可看见太湖中雨、烟、风、雪的万千气象。“良夜”与“斜阳”写的是黑夜与白天的变迁。联语通过“渔樵”与“气象”,写出了太湖景色的独特,“三两”对“万千”,“春夏秋冬”对“雨烟风雪”,对仗工整,用词概括精炼。一个“招”字和一个“揽”字,写出了太湖的辽阔博大的气势。  (谢燕华)

  无锡惠山枝峰阁

  扫石月盈帚
  滤泉花满筛

  惠山,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山有九峰,素以泉山闻名。联语谓清扫石阶上的尘埃,得到的却是满扫帚的月影;过滤泉山之水,所获却是一网筛的落英。写清月夜色,不直接写天上,却写地下月光月影;写泉山似锦的繁花,不着枝上,却看水中缤纷的落英。奇巧的构思使联语婉转多姿,文辞娴雅,独具韵味。  (谢燕华)

  无锡惠山梵音阁
  孙北萱

  八景赛芙蓉,最宜诗酒清谈,远寺疏钟明月夜
  九峰环惠麓,绝妙溪山入画,小桥流水夕阳天

  梵音阁在无锡惠山上,据传为西域僧人慧照所建。登阁远眺,可观太湖,天光云影,碧波如镜,景物秀丽。上联描绘了梵音阁周围优美的景色。在月明之夜,远寺传来断断续续的钟声,此时最宜诗酒清谈。八景,指惠山八景。远寺疏钟,指惠山寺传出的钟声。
  下联说惠山的南面有九座山峰环绕,与小桥流水一起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确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联语中“远寺疏钟明月夜”“小桥流水夕阳天”,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而且充满诗的意境。  (陶继明)

  无锡蠡园万顷堂项羽祠

  此地疑仙,蓬莱、瀛洲、方丈
  不知有汉,关人、名马、英雄

  蠡园在无锡市西南五里湖畔。以水饰景,是江南名园之一上联说,此地好像是个仙境,像蓬莱、瀛洲、方丈那样神奇。《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下联说,项羽不承认有汉朝,平生爱美人,爱名马,是个虽然失败了而仍不退避的英雄。不知有汉,见陶渊明《桃花源记》。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故云不知有汉。美人,指虞姬,常在项羽身旁﹒《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名马,乌骓,羽常骑之。《垓下歌》:“时不利兮骓不逝。”英雄,项羽被困于乌江,亭长以船请渡江东,辞曰:“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遂自刎。李清照曾赞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联语出句切地一一地灵;对句切人一一人杰,这是祠庙联一般写法。上下联的后半,各由三个名词组成,似乎单调,其实不连而连,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像的余地。  (蒋竹荪)

  无锡梅园诵豳堂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梅园在无锡西郊浒山上。园内有梅数千株,为江南著名赏梅胜地。此联不从绘景着手,而是直抒胸怀,表达作者处世为人之道,并包含着有益的人生哲理。上联就发愿、结缘和享福诸事议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发。。。。。。愿,表明心愿。结。。。。。。缘,结下缘份。下联就立身、处世和行事议论,作者的准则之一是择高处立,即志向要崇高,只有往高处立,才可能远瞩高瞻;二是就平处坐,谓处世要随和、自然,这样就能随遇而安;三是向宽处行,行事要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联语用平平常常的话,不求铺设,巧妙地用上、中、下,高、平、宽等字,写出深刻人生哲理,耐人深思。  (吴关镛)

  无锡黄埠墩

  九龙绕郭而来,一颗明珠,宛然芙蓉烟雨
  万马窥江而去,半规浮玉,依然杨柳楼台

  黄埠墩,又作皇甫墩,旧在无锡城北的芙蓉湖中。登上此地,可见惠山缥缈之状。上联总写山势。首句突兀惊人,“九龙绕郭而来”,整体勾勒惠山全景。惠山在市西郊,山有九峰,宛若游龙,故又称“九龙山”。一颗明珠,比喻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锡山。黄埠墩也好似“一颗明珠”,它绰约亭立于烟雨溟濛的芙蓉湖中。下联写湖水。“万马窥江而去”,笔力千钧。万马窥江,原为惠山八景之一,喻湖水奔腾不息。一俟湖水平静如镜,天上半勾明月倒映在水中,恰似飘浮的美玉,仍然在杨柳楼台间。  (张君宝)

  镇江招隐寺
  铁 良

  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 
  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

  寺在镇江南郊招隐山中。东晋末年,艺术家戴颐隐居这里,戴死后,其女将住宅舍为佛寺,故名招隐寺。本联由“酌水”“听泉”起兴的“励清心”与“盟紊志”,不仅仅是着眼于廉政自爱,而更要归结到“山世想”“在山声”。酌水,取水而饮。《晋书﹒吴隐之传论》:“吴隐酌水以励清”。本联作者是清朝大员,平生政绩,瑕瑜互见,但制作此联,内涵颇广,从“一勺”引发到“出世”,该有醍醐灌顶、今是昨非的感受,从“半生”回忆到“在山”,更印证“出山水浊,在山水清”,此实非诳语。所以上联的“含”字和下联的“爱”字用得极有分量,想见作者登临胜境,确有憬悟忏悔之意。  (何以聪)

  镇江招隐寺昭明读书台(一)

  妙境快登临,抵许多福地洞天,相对自知招隐乐
  伊人不可见,有无数松风竹籁,我来恍听读书声

  上联着重写“境”、写“形”。提出“妙”字,说读书台“抵许多福地洞天”,如果你亲自“相对”,必然知其“妙”而能更多领略招隐山的无穷乐趣。福地洞天,指名山胜境。下联着重写“人”写“声”。
  昭明太子的仪容已不可睹,但从“松风竹籁”里,也能仿佛听见其当年读书之声。伊人,指梁昭明太子萧统。竹唬В渲穹⒊龅纳簟
  读书台本来无多少景物可写,一般是从昭明太子事迹掌故落笔。但此联写法不同,对于境界之“妙”,让读者通过联想和想像去掌握,而“恍听读书声”的怀古幽情,也让读者揣摩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