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历代君主将五岳作为巡狩和祭祀必到之处,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诗云“五岳祭秩皆三公”。月馆露台,也是南岳景点,相传为舜帝南巡时留下的遗迹。湘,湘江。帆随湘转,见《古诗源.湘中渔歌》。峰,指衡阳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传说秋雁至衡阳不再南飞。联语将南岳的显赫巍峨、古代传说、眼前景物融于一炉,气势磅礴。联中大量运用句中对。下联对应处亦然,凡此,均增添了联语的艺术魅力。 (康斯馨)
衡山回雁峰雁峰寺
大梦忽闻钟,任他烟雨迷离,还当醒眼
浮生真类雁,看到天花欲坠,我亦回头
回雁峰为南岳七十二峰的首峰。清同治《衡阳县志》载:“自唐以前,皆云南雁飞宿,不度衡阳,故峰受此号。”上有雁峰寺,为著名游览地。道家谓生为“大梦”。上联谓在纷歧错杂扑朔迷离的社会中,头脑当保持清醒。下联谓世事无定,人生短促,听了讲经,当信奉佛法,点化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要旨,恰合回雁峰的典故。天花欲坠,佛教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上天,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见《五灯会元.翠微学禅师祛嗣》。 (姚梅乐)
醴陵红拂墓
红拂有灵应识我
青山何幸此埋香
红拂,唐传奇故事人物。据唐代杜光庭《虬髯客传》,红拂本姓张,原为隋朝宰相杨素侍姬,李靖谒见杨素时,她执红拂侍側,因称红拂女。她不恋相府荣华,私奔布衣李靖,与李靖同投李世民,辅助建立唐王朝。唐初,李靖受命平定广西,红拂随之,病逝醴陵。
上联说她“有灵应识我”.旨在赞颂她慧眼识英雄私奔李靖.下联化用杭州岳飞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句意,说红拂埋葬于此,真是青山有幸。香,旧时对女子的代称,这里指红拂。 (沈树华)
衡阳湘西草堂(一)
王夫之
六经责我开生面
七尺从开乞活埋
湘西草堂,在衡阳县曲兰乡石船山,是王夫之晚年隐居读书处。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今与敗叶庐、观生居同为王船山故居。作者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明亡后奔走抗清,晚年隐姓埋名,在湘西草堂闭门著书十八年。此联是述志抒怀之作。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乐经》六部儒家经典,这里代称古代文化。责,责成、促使。上联犹说灿烂的古代文化促使我去开创新的局面。下联进一步抒怀,犹说为实现志向,愿将生命置之度外,并求得一个再生。七尺,人身的代称。从开,犹重新开始。联语慷慨激昂,一种继往开来的豪情与胆识亦跃然纸上。 (张君宝)
衡阳湘西草堂(二)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联语表面是写山居生活的清风明月,似乎十分悠闲自得,但仔细体味,却暗寓深意。上联的“清风”指清廷。“有意”指清王朝曾多次派人请王夫之出仕,衡州知府还亲临草堂送礼,恭请出山。结果呢?“难留我”,都遭到王夫之的拒绝。下联的“明月”指明朝。“无心”,王夫之等人虽有抗清的决心和行动,但得不到明政权的重视。
“自照人”三字,抒发了作者眷念故国以及不能发挥作用的无可如何的心情。全联巧用比喻,抒写心志,文词简练,含意深远。 (朱惠国)
广东省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一)
黄 兴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墓在广州市先烈路。19n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广州起义,起义者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经一昼夜血战,起义失敗,不少革命党人牺牲,后收得遗体72具,丛葬于黄花岗,1918年建立墓园。上联写战斗惨烈。七十二位健儿,在与敌激烈战斗中英勇倒下而沉没于血泊中。酣战,激战。春云,指春季,时为4月27日。湛,古沉字,沉没。碧血,烈士的鲜血。《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下联写人民的怀念。四万万同胞沉痛地凝视着凄清的秋雨敲击着岗上的黄花。四百兆,一百万为兆,四百兆即四万万或四亿。国子,原指公卿大夫的子弟,此指人民,百姓。秋雨,喻黑暗统治势力。秋瑾绝命词有“秋雨秋风愁煞人”之句。黄花,也指黄花岗。作者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并参与领导了这次广州起义,失败后感触万端。
“秋雨湿黄花”既是当前景物的实写,又含有黑暗势力尚强之意。“愁看”,反映了无可奈何的伤痛。联语用语十分精练,为死难烈士而伤痛的深沉感情表达得十分强烈。 (蒋竹荪)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二)
张国学
黄土一■〈扌不〉,容八九丹心碧血
花岗万世,砺百千华发青巾
上联说,一座坟墓,能容得下七十二颗赤诚的心和他们所流的血。■〈扌不〉(p6U),捧;把。《史记.张释之传》:“取长陵一■〈扌不〉土。”后称坟墓为一■〈扌不〉土。丹心,赤诚的心。碧血,忠臣烈士所流之血。《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下联说,烈士与黄花岗永存,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成百成千游人们的品德节操。华发,老人花白的头发,引申为老人之称。青巾,青色的头巾。借指少年。联语将“黃”、“花”、“岗”、“八”、“九”五字嵌入,用了传统的表意法,两数连文,以其相乘之积表数。上联中的“八九”即指七十二。全联对仗工整,切合庄重肃穆的凭吊主题。 (商启予)
广州四烈士墓
生经白刃头方贵
死葬红花骨亦香
四烈士指温生才、林冠慈、陈敬岳和钟明光,他们在辛亥革命时期,因先后刺杀清政府官员而被捕牺牲。1918年广州人民在红花岗建墓合葬,称四烈士墓。上联写烈士生前壮举。活着就要与敌人白刃拼杀,才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白刃,锋利的刀。下联写烈士死得其所的光荣,为革命而战死,得葬红花岗胜地,白骨也留芳后世,让世世代代的人们景仰称颂。红花,即红花岗。联语突出与敌人拼杀这一烈士英勇行为,点明死后归葬之处,切题切景。生与死、白刃与红花,对比强烈,热情赞颂了烈士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余心乐)
广州镇海楼(一)
急水与天争入海
乱云随日共沉山
镇海楼在广州越秀山巅。明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镇守广东时所建。当时倭寇侵扰沿海,建楼有“雄镇海疆”之意。站在高耸入云的镇海楼上,举目远眺,巨流奔涌,一望无垠的水天相接处,水与天似乎在争着入海。水面是这般的热闹,天空也不寂寥,乱云随着夕阳翻卷飞动,也在一起沉落。本联语言明快,画面气势恢宏磅礴,笔力挥洒自如,表现出奔放驰骋的动态美。 (王明珍)
广州镇海楼(二)
百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愧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上联极言楼高,虽历遭浩劫,几经沧桑,如今依旧高耸入云。
接着一个问句展示作者博大胸襟,意气非凡。危楼,高楼。摘斗,摘星。摩霄,靠着天.劫,佛教称天地自形成到毀灭为一劫。下联凭吊古人。故侯,指五百年前创建镇海楼的朱亮祖,曾佐朱元璋取天下有功,封永嘉侯。先一个设问句,引人遐想;接着抒发感慨,缅怀英雄,愧对古人,不免有壮志未酬之叹。联语咏史怀古,隽永深沉,意境恢宏。 (吴关镛)
广州留侯庙
郑元濬
生叔季世,有豪侠心,报韩椎秦,兴刘灭项
绝富贵交,为神仙侣,进履辟谷,拜石受书
留侯庙,即张良祠,在广州白云山濂泉寺旁。张良,字子房,为战国时韩国贵族后代,后助汉高祖刘邦灭秦,为刘邦献谋划策,屡建奇功,被封为留侯。上联,叔季世,指衰乱之世,也即末世。报韩椎秦,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为了替韩国报仇,曾收买大力士在博浪沙用铁椎刺杀巡视途中的秦始皇,末成。项,指项羽,张良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下联.绝富贵交,指张良帮助刘邦打下江山后,不愿享受荣华富贵,退而隐居。进履,《史记.留侯世家》说,张良少年时,在下邳(pi)桥上遇一老人将鞋抛到桥下,要张良拾起给他穿上,张良从命,后老人赠他一部《太公兵法》。辟谷,不吃谷物,古代道家的养生学仙途径之一。《史记。留侯世家》说张良“学辟谷,道引轻身”。拜石受书,张良遇到的老人,自称为“谷城山下黄石”。对联抓住“报韩椎秦”和“进履辟谷”两个最富传奇色彩的故事,说明张良从小就有大志,以及功成身退的识见。联语全用四字句组成,琅琅上口,层层递进,恰切地概括了张良一生。 (陶继明)
广州陈园
张维屏
闭门宛在深山,好花解笑,好鸟怡情,尽是天生活泼
开卷如游往古,几辈英雄,几番事业,都成文字波澜
陈园原系私人花园,是闹市中的一块静地。上联写陈园景色,进入园中,不仅好花好鸟,备呈丽姿,而且宛在深山,不乏静穆,既胜且幽,媚而不俗,所以“天生活泼”四字,点出了名园个性。下联写陈园的宏富收藏,历史上诸番英雄事业,跃然卷帙之中,那就是古往今来,人物英气,汇成文字的壮阔波澜,给后人以启迪与激励。作者给陈园以极高的评价。联语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气势不凡。 (何以聪)
广州白云山半山亭
粱绍壬
上方月出初生白
下界尘飞不染红
白云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