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义“对”文章“,以”担“与”著“相对,对仗工稳,平仄协调。 (王国廷)
朱自清自题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据李广田先生回忆,此联见于作者生前书案玻璃板下。原句出自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黃昏。“历来多被解作感伤迟暮,好景无多之意。作者反其意而用之,以”但得“”何须“两词把转折句改为条件句,只要是夕阳无限美好,那又何必愁着接近黄昏呢!这里蕴含着作者惜光景、爱生活、执著人间,奋进不已的深衷苦志。作者晚年病魔缠身,而创作热情却十分旺盛,短短两三年间,写了《诗言志辨》《经典常谈》《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书,不但是”赶着时代向前走,也是推着时代向前走的“。”何须惆怅近黄昏“,这种乐观进取的精神,颇有感人力量。 (蒋竹荪)
周恩来自题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这是周恩来同志早年所撰的自题联。上联谈交友处世。”有肝胆人“是指为人忠诚、坚定、无私者。和这样的人共事,就能高瞻远瞩,彼此真诚相见,荣辱与共,终生受益不尽。下联谈读书求知。
明人鹿善继说”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四书说约》)。主张学习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到社会实践中学习,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到从有字句处学不到的东西。全联含义深刻,平中见奇,精炼警策,气势豪迈。 (顾伟列)
夏丐尊自题
看人用白眼
当户有青山
著名作家夏丐尊20年代初任教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时,家住白马湖畔,他自题此联,贴于门前。上联用”青白眼“典故。《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能用青眼和白眼两种眼神看人。青眼,是眼珠在中间,正视对方,表示尊重或喜爱;白眼,即以眼白斜视他人,表示轻蔑或厌恶。作者”用白眼“看待人事,反映了一位正直知识分子愤世嫉俗的感情。下联写居家环境,对门即是青山。五字脱口而成,极为朴素,细按却颇可玩味。字面上看,青山是一种客观的景物存在,实际上,它作为人事的对立面出现,已溶入作者的主观感情,有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的情趣。这是一幅反对之联,对比手法运用巧妙。从内容来看,上联写人事,下联写自然,用青山之秀美反照世间之混浊。以形式而言,”看人“与”当户“,”白眼“与”青山“,外表不成反对,然进一步分析,‘当户”实乃在看山,又“当户”无他,唯见青山,则非正视不可,故“青山”亦是“青眼”、“青睐”的借代。如此,则“看人”与“看山”,“白眼”斜视和“青山”正视恰好两两相反,对比鲜明,充分反映出作者的好恶之感和脱俗情怀。 (丁 仪)
佚名述志(一)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是一副直抒情怀的述志联:出自《幽窗小记》。道出了对待名誉和地位的正确态度: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故而能够“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所以能够“无意”。要做到这一点,需有超脱的心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就是这种心境的具体表现。“看庭前”三字,大有“缩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之意;“望天上”三字,大有放大眼量,不与小人一般见识的意思;“云卷云舒”又似乎隐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之意。宠辱不惊,受宠信或受侮辱而不感到惊异。《新唐书.卢承庆传》载,有官考中下,无愠色,考中中,亦不喜。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本联述志,先提原则,继以景物为喻,因而生动形象,使人易于接受。 (郑凤森)
佚名述志(二)
窗小亦能观凤舞
檐低更易见鹏飞
联谓人处逆境,要乐于“小”,安于“低”,但在“窗小”“檐低”的陋室矮屋里,却不能没有“凤舞”、“鹏飞”之志。“亦能”“更易”勉励平凡的人,如其志不凡,仍可做出一番不平凡的大事业来,当更能使人刮目相看。联语对仗甚工,托物寓志。“凤舞”、“鹏飞”的比喻,更见精神。读来铿锵有声,可砥砺人的意志,催人奋发有为。 (施绍文)
佚名述志(三)
无情岁月增中减
有味诗书苦后甜
上联提醒人们惜时。时间,对任何人都是无情的,当你增长了一岁,同时也就减少了一岁。增,对过去的生命说,减,对未来的生命说。下联鼓励人们勤学。诗书的含蕴是无穷的,只有刻苦钻研,才能尝到甜头。诗书,泛指经典著作。联语对仗工稳,言近目远,要求世人抓住一生短暂的时光,有所作为,勤奋研究学问,出语深刻而有警世之味。 (蒋竹荪)
佚名述志(四)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上联的主旨在“知足”两字,但作者却先从不知足说起。人生活在世界上,不管富贵贫贱,往往处在一种不知足的状态中,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人心不足”。一个人如果汲汲于功名富贵,而又无知足之心,那当然不可能生活得舒心称意了。而要“称意”就必须“知足”。下联扣住“得闲”两字来写,用的也是反衬手法。所谓“得闲”,是指知足而退、悠闲逍遥的意思。山水风光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并不专属某一个人所有,谁有余暇,谁就可以去游赏、去享受,去领略其中的妙处和乐趣,所以,“得闲”者才能成为“山水花竹”的“主人”。此联反映作者与世无争,明哲保身的人生观。旧时知识分子每当仕途失意或退隐田园不能再实现其自我价值时,往往是一方面安时处顺,事事“知足”,一方面纵情“山水花竹”,以求精神上的解脱,这几乎已成为他们普遍的心态. (俞纪东、施晴阳)
佚名自题(一)
畏友恨难终日对
异书喜有故人藏
此联集唐代颜真卿《争坐位帖》字。上联的“畏友”,指令人敬畏的好友。所恨的是不能终日与畏友相对,表达了求友的心情。
下联的“异书”,指內容精湛新奇、版本珍贵的书籍。所喜的是故交好友藏有异书,可借来阅读。本联立意高雅,含义深邃,富有启迪意义。 (沈树华)
佚名自题(二)
独立小桥,人影不随流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这很像一首短诗、一阕小令,是在抒发作者瞬间的羁旅感受。
在小桥独立时,竟然幻想自己的身影随着流水飘去。此化用林则徐“江月不随流水去”句意。飘到哪里去呢?对照下一句,当然是飘回故乡,但这幻想不可能实现,于是独立小桥的时候,成了游子惆怅离愁最强烈的时候。表现手法是简洁的,表达的情愫又是深沉的,所以有较强的感染力。接着再用反衬手法表达主题,道是刚才孤眠,梦魂居然回到了故乡,但孤馆梦回,仍只是羁旅形影,就更剩下一份浓重的牢愁了。以虚衬实,以喜写愁,是一种成功的表现手法。 (何以聪)
佚名自题(三)
非关因果方为善
不计科名始读书
古人常说“善有善报”,可见有些为善之人是希望有所“报”的;而此联作者却强调为善应不问因果之报。古之读书人多走“学而优则仕”之路,而此联又强调“不计科名”。可见作者修养身心已摆脱流俗,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梁章鉅之父评此联为自修要旨,可终身受用不尽,不为无因。 (甘 桁)
题居室厅堂
题陈梦雷宅
爱新觉罗·玄烨
松高枝叶茂
鹤老羽毛新
据说康熙皇帝十分器重当时著名的学者陈梦雷,因为陈忠于职守,著作甚丰,为此,赏给他一所宅第,还亲自为他题了这副对联。松高,比喻陈既有气节,又有成就。枝叶茂,赞扬他学术方面影响广泛.鹤老,比喻陈品行高洁,卓尔不群。羽毛新,誉美他自强不息,在学术造诣上有新的进展,同时希望他能更上一层楼,老当益壮,作出更大贡献。“松”“鹤”又是祝人长寿的吉祥语,“松鹤延年”就是指此。 (张 迈)
题蒋心馀宅内堂
彭元瑞
欣戚相同,为人莫想欢娱,欢娱即是烦恼
福命不大,处世休辞劳苦,劳苦乃得安康
这是一副写为人处世的格言联。上联讲为人要豁达大度,心地要空阔清旷,将欢娱与悲愁视为同物。欣戚相同,是“齐物论”思想,庄子认为,对立物之间包含同一性.欣喜中有悲戚的因素,悲戚中也含欣喜的因素,两者可转化,如言乐极生悲。下联言处世要刻苦勤劳,唯此才能有真正的安乐。福命,福气与命运。《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联语颇近情理,少贪求,多苦干,不失为做人之道。联中嵌入“为人”“处世”,也妙。又用顶真修辞格,使“欢娱”“劳苦”之语更加突出醒目。 (黄德金)
题果克堂
唐陶山
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
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
上联“克己”,语出《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抑制人欲,遵循礼教不易,因私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故自勉知难而进。下联所言“为善”,被儒家视为最高行为准则,《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诸葛亮传》有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故要求多行善事,且从点点滴滴做起。联语说明为人行事之理。说理透彻,言简而意賅。 (黃德金)
题居室(一)
张应昌
扫地焚香,清福已具
粗衣淡饭,乐天不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