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身试法,为我国言论力争自由之第一人

  上联以间代叙,一针见血。入彀,谓弓箭进入射程之内。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篇:“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全句说太炎先生不求名利,而天下人才尽入其掌握,其道德文章为当时社会贤达所推重。留学日本时,鲁迅、许寿裳、钱玄同都是他的学生。下联进一步称颂他为争取言论自由、不畏强暴、披肝沥胆的革命精神。他一生七次被追捕,二次入牢狱(1903年因《苏报》案被囚于上海西牢三年;1913年因反对袁世凯而被幽禁于北京三年),这就是“以身试法”的内容。鲁迅说他尽管如此,“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联语充分的肯定,热烈的讴歌,表达了作者对太炎先生不幸去世的沉痛心情。  (盛国生)

  挽张曙
  郭沫若

  一片血模糊,辫不出哪是父亲,哪是女儿,父女共捐躯,剩有管弦传革命
  连年战艰苦,端只为救我国家,救我民族,国民齐努力,誓完抗建慰忠魂

  张曙,现代音乐家,与聂耳等齐名,代表作有《洪波曲》等。1938年,张由长沙向重庆转移,途经桂林时,与怀抱女儿俱被敌机炸死。上联描写了张被炸死的惨状。张曙死了,但他创作的歌曲仍继续为革命服务。下联概括当时形势,并誓言要完成抗战和建国的伟大任务来告慰张曙的忠魂。本联语言通俗,感情真挚。  (沈树华)

  挽蔡元培
  毛泽东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学者。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毛泽东特撰此挽联,称颂其学术地位与崇高精神。蔡任“北大”校长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学术界影响很大,联文赞颂其为“学界泰斗”。泰斗,《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后用来比喻某一方面负有名望的人。蔡一生坚持进步,五四运动时同情学生爱国斗争,多方营救被捕学生。九﹒一八事变后,与宋庆龄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主张抗日救国。他崇高完美的精神和人格,被誉为“人世楷模”,可谓当之无愧。联语言简意赅,贴切不移,既有力度又显得评价分寸恰当。  (沈树华)

  挽许地山(一)
  端木蕻良

  未许落花生大地
  不教灵雨洒空山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作家。曾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1941年,8月4日病逝于香港。上联嵌许之笔名“落花生”。花落了,从此不能再生长在大地上,对他的死表示哀戚。下联嵌许之著作《空山灵雨》。意谓许结束了写作生涯,为文坛失去许这样的作家深表痛惜。本联在嵌名的同时,还运用两兼手法,“生”既与前两字组成许之笔名“落华生”,又与后两字组成“生大地”;“洒”字把“灵雨”与“空山”组接成义,而又妙语双关,使联语精炼生动。  (沈树华、施晴东)

  挽许地山(二)
  郁达夫

  磋月旦停评,伯牛有疾如斯,灵雨空山,君自涅槃登彼岸
  问人间何世,胡马窥江未去,明珠漏网,我为家国惜遗才

  上联感叹文坛失去许地山这样一位杰出的作家。“月旦停评”,取汉代许邵的典故。月旦,指每月初一,许邵好品评人物,其评论品题,每月有所变更,称“月旦评”。停评,代指许地山去世,结束了著作生涯。伯牛,冉耕的字,孔子弟子。生重病,孔子去看他,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有疾”指许生了重病。灵雨空山,许的散文集名《空山灵雨》,这里借用,寄托联作者对许的哀思。涅槃,为佛教所指的最高境界,后也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彼岸,佛教指超脱生死的境界。许好佛学,故以佛家语入联悼念他。下联痛惜国家失去许这样的人才。当时日军侵华,故联文发出“问人间何世”的感慨。胡马窥江,金兵于宋高宗时两次南侵,窥伺欲渡长江,这里代指日军侵华。明珠漏网,“明珠”代指许,“漏网”喻许去世。本联语意痛切,感情真挚,择典遣词均与许生平紧密相关,可谓贴切不移。  (沈树华)

  挽续范亭

  毛泽东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邃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续范亭,山西崞县(今原平)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后为国民党将领,抗战时赴延安。1947年9月12日在山西临县病逝,中共中央追认他为正式党员。上联颂扬续范亭在为争取民族解放、阶级翻身革命事业中所作的贡献。西安事变时,他拥护共产党抗日主张,回山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后又在解放区历任要职,功勋卓著。联文对他在革命事业即将取得胜利之际过早地死去,深表痛惜。胡,何。遽,骤然。下联赞誉他像云水一样纯洁的胸怀和松柏一样的品质气节。1935年,续范亭因痛恨国民党卖国投降政策,在南京中山陵剖腹自杀,遇救未死。联文对革命队伍中失去这样一位高风亮节的典型人物,感到无限的悲恸。本联上下联首两句均运用排句,突出了被挽者的精神品格。上联末句以设问出之,增加了全联的悲痛气氛。  (沈树华、殷有娣)

  挽顾鑫山
  刘纪文

  到处是危机,不一定袍笏登场,人称名角
  平生多绝艺,叹此后秦淮冷寂,世渺玄音

  石三友《金陵野史》谓,北伐后,南京市长刘纪文整顿秦淮秩序,办艺人训练班,杂耍艺人顾鑫山经常为慈善事业义演,且技艺超群,故名满夫子庙,后顾因伤兵闹事中流弹而亡,刘纪文作此联哀挽。上联称颂顾的杂耍技艺和名望。以“到处是危机”,概括了顾在演出中表现出杂耍艺术惊奇险绝的特色,赞赏他作为杂耍演员,虽不像戏剧演员那样袍笏登场,也能成为名角。笏,古时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古装戏剧中常用作道具。下联对失去这样一位身怀绝技的名角表示惋惜。感叹今后南京秦淮一带再没有顾演出时的盛况,从此欣赏不到顾的精湛绝艺了。玄音,微妙之音,这里代指顾的精湛技艺。  (沈树华)

  挽庄蕴宽
  陈衡哲

  知我爱我教我诲我,如海深恩未得报
  病离生离远离死离,可怜一诀竟无缘

  庄蕴宽,别号思缄,江苏武进人,曾任知府、代理总督等职,1932年病故。庄系陈衡哲舅父,陈幼时深得庄之教诲。联文以重言手法,将作者悲戚哀痛的真实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回顾教诲深恩,未能报答,正欲报答,可惜一别之后,竟永无报答机会,真是抱憾终天。可怜,可惜。李商隐《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诀,永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其母诀。”缘,机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渠会永无缘”。但本联对仗欠工,不过句中自对,尚可弥补此不足。  (沈树华)

  挽郁华
  郁达夫

  天壤薄王郎,节见穷时,各有清名扬海内
  乾坤扶正气,神伤雨夜,好凭血债索辽东

  郁华任上海租界内中国法院法官,抗战期间被日伪暗杀,郁达夫遥寄此联。未几,达夫亦死于日寇之手,富阳鹤山之麓有二郁纪念碑。上联首句用《世说新语﹒贤媛》晋谢道蕴鄙薄丈夫王凝之的典故:“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这里借喻兄弟二人遭到社会上某些人的敌视。次句本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表示二人坚贞不屈。三句说他们各在司法界和文学界有好名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下联首句充分肯定郁华之死的意义,次句用雨夜烘托悲伤气氛,三句表达复仇的决心。辽东,指日寇侵犯中国大陆最早占领的东北地区。末句是全联的高潮,可谓化悲痛为力量之豪语。此联句式是常用的,前后分别为五言诗句和七言诗句,中间用四字句。上联三句均仄起,下联三句均平起,音节特别优美。  (陈以鸿)

  挽(谢觉哉)堂弟
  谢觉哉

  性命等于小尘埃,频年苦里愁中,剩下皮囊归昊土
  世界若无大改革,自此生而死去,有何趣味在人间

  本联是作者早年为一位夭死的穷苦堂弟而写。上联说旧社会劳动人民在苦水中生,在苦水中死,已成无终结的循环。下联指出如不彻底改造旧世界,广大人民就不能摆脱穷苦哀愁的境地。小尘埃,指极细的灰尘。皮囊,比喻人的身体。昊(音hao)土,指天上地下。归昊土,指死去,犹云魂归地府。本联反映了作为革命家改革社会的愿望和胸怀,以穷苦百姓的口语入联,诉愁说苦,谈生述死,从小尘埃跨到大改革,语言满含革命激情。  (沈树华)

  挽邹韬奋
  郭沫若

  瀛谈百代传邹子
  信史千秋哭贾生

  邹韬奋,江西余江人,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有《韬奋文集》。1944年在上海病逝,中共中央接受其遗书申请,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上联高度评价邹韬奋是历史上杰出的文人。瀛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后指文士海阔天空、滔滔不绝的言谈。“邹子”,战国阴阳家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其语闳大不经,人称“谈天衍”,这里一语双关说邹韬奋在文坛上的卓绝言论与地位。下联哀悼邹韬奋英年早逝。信史,记载可信的史籍。贾生,西汉杰出政论家贾谊,死时年仅33岁,这里也借指邹韬奋,含有痛悼邹去世过早之意。  (沈树华)

  挽陶行知
  沈钧儒

  面对如此世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