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演讲。苏·班纳吉任大会主席。他分4项来确定国大党的宗旨:第一,促进
帝国各地比较热心国事的全体工作者之间的个人接触和友谊。第二,通过私
人之间直接的友好来往,消除全体爱国人士中可能存在的一切种族、信仰或
地方的偏见。更加充分地发展和加强在众所爱戴的列邦君主的难忘的朝代里
肇始的国家统一的情感。第三,把印度受教育阶层就一些当前较重大和迫切
的社会问题提出的成熟意见记录下来,经过在最充分的讨论中审慎整理之
后,作为正式记录。第四,决定各项适宜的路线和方法,俾我国政治家们在
今后十二个月中为大众利益而努力时有所遵循。在大会通过的9项决议中,
提出了以下要求:成立皇家委员会调查印度的行政工作;撤销印度参议院;
… Page 77…
准许由选举产生的成员出席立法会议,给予咨询权,在西北省、敖德、旁遮
普等地设立立法会议;在下议院设立常务委员会以考虑各立法会议多数通过
后所提出的正式反对案;依据印度文官制度在全国同时举行文官考试,并提
高报考人应达到的年龄,等等。国大党的成立对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有着
重大意义。直到20世纪初,国大党的政治主张仅限于实行代议制;其经济
主张也只要求保护工商业和固定田赋。
到19世纪90年代中叶,在国大党内除了掌握领导权的温和派外,又出
现了巴尔·甘葛达·蒂拉克(1856—1920年)为代表的激进派。蒂拉克是印
度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的奠基人。1881年1月,创办《月光报》和《狮报》。
1895年,利用纪念马拉塔民族英雄西瓦吉115周年忌辰来激励人民的斗争精
神。在1896—1897年的大饥荒时期,号召孟买灾区农民抗捐抗税,抵制英
货。1897年,他被殖民政府逮捕,被判处18个月徒刑,由于印度和英国知
名人士的营救,提前8个月获释。他借用吠陀经典中的“斯瓦拉吉”一词来
表达印度独立的要求。他主张发动广大群众进行斗争。以蒂拉克为代表的激
进派,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小地主、富农和广大自由职业者的愿望和要求。
他们所进行的宣传活动,为未来的全国性的民族独立运动作了一定的准备。
(4)1905—1908年的民族独立运动
1899年,寇松勋爵任英印总督。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妄图扼杀印度民族
主义运动。他拒绝印度资产阶级关于民族平权的要求,下令缩减加尔各答市
议会里印度人的代表名额,大量解雇市政机关里的印籍职员。
为了挑拨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宗教对立,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在
1905年10月颁布分割孟加拉省的法令。在东孟加拉,信仰印度教的地主、
商人、高利贷者等上层分子占统治地位,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却多信仰伊
斯兰教;在西孟加拉则相反,上层剥削者多是伊斯兰教徒,而广大居民多数
是印度教徒。
在国大党的领导下,印度人民掀起反分割斗争。1905年10月16日分割
法生效当天,加尔各答举行“国丧日”,有5万人举行了示威游行。
以蒂拉克为首的激进派提出“斯瓦拉吉”(自治)、“斯瓦德希“(自
产)、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4点纲领。在1906年12月召开的国大党年会上,
通过了这4点纲领。1905年末,蒂拉克提出消极抵抗策略,作为争取实现自
治的道路。但他没有把消极抵抗同暴力反抗对立起来,而只是认为当时不存
在武装斗争的条件。
1906年,民族运动扩展到全印。在孟加拉,提出反对种族歧视的政治要
求,工人农民也踊跃参加到运动中来,到处都有工会和农会。在孟加拉和马
哈拉施特拉还出现了秘密革命组织。
1907年,运动进一步发展。东孟加拉地区的农民掀起大规模的起义;旁
遮普地区的农民进行抗税斗争,反对殖民当局提高土地税和增加水税。5月1
日,拉瓦尔品第的群众与警察发生武装冲突。夏天,印度各地举行了邮政、
… Page 78…
电报职工大罢工。11月,孟加拉铁路工人又举行10天大罢工,提出改善居
住条件、提高工资等要求。
殖民当局实行分化瓦解政策。代替寇松担任英印总督的明托制定改革法
案,准备吸收国大党温和派参加立法会议。1906年,又授意成立伊斯兰教联
盟和印度教大会,作为国大党的对立面。
在殖民当局的挑拨和拉拢下,国大党内部斗争激化。在1907年2月苏
拉特年会上,温和派公开提出放弃4点纲领。温和派将激进派排除出国大党。
激进派被迫单独召开代表大会,宣布另建民族主义者党,继续进行反英斗
争,争取印度完全独立。
1908年,殖民当局逮捕南印度激进派领导人契·皮莱,封闭进步报刊,
颁布刑法补充条例,取缔义务纠察队。6月23日,以“阴谋推翻女王政权”
的罪名逮捕了蒂拉克。于7月22日判处他6年苦役。7月23日至28日,为
抗议殖民当局对蒂拉克判刑,孟买10万工人举行了6天的政治总罢工。
1905至1908年的资产阶级民族运动,开辟了印度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
命的历史新时期,是“亚洲的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被英国殖民当局
采用各种手段镇压下去了,但它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史上,起着十分重大的
作用。它促进了印度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运动失败的
原因主要是印度资产阶级当时还不愿领导革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软弱,又
没有制定反封建纲领,没有深入发动农民。
6。伊朗
(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伊朗成为半殖民地国家。伊朗王位的继承权由俄
国决定,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和北部各省官员都从俄国政府所中意的人中任
命。在南方,英国官吏作威作福,发号施令。伊朗北部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
南部则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
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王纳西尔·厄丁的卖国政策,使力量软弱的资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自由地主”,参加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斗
争中来。19世纪80—90年代,曾在巴黎留过学的封建贵族马尔考姆汗,回
国后在德黑兰建立了密社,宣传君主立宪、保障人权和财产所有权。国王发
觉他的活动,但未敢逮捕他,而把他调任驻伦敦公使。他在伦敦与伊朗的政
治流亡者一起,继续从事改革运动的宣传。国王下令召他回国,但马尔考姆
拒绝了国王的命令。1890年,他在伦敦用波斯文发行《法言报》,反对民族
压迫,揭露封建专制,倡导君主立宪。他还创作讽刺贵族官僚的剧本。报纸
和剧本被秘密运回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他的活动脱离国内广大下层
人民,因而没有取得重大成果。
(2)革命的开始和第一届议会
… Page 79…
在俄国1905年革命的影响下,1905至1911年在伊朗爆发了反帝反封建
的资产阶级革命。
1905年12月,由于德黑兰地方官毒打商人和伊斯兰教阿訇,在德黑兰、
大不里士、设拉子等城市引起了由僧侣领导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和罢工。群众
要求罢免首相,召开议会,制定宪法,实行改革。示威群众与前来镇压的军
队发生冲突。12月14日,德黑兰的伊斯兰教阿訇和经学院学生、商人、手
工业者5000余人避入清真寺。
1906年1月,国王穆扎法尔丁·沙宣布实行改革和召开立法会议,由阿
訇、商人、地主代表组成“正义院”。但国王迟迟不实现诺言。群众示威游
行又掀起高潮。7月,在德黑兰、大不里士的示威群众威胁说,如不实行立
宪,就举行起义。国王不得不于7月30日罢免首相艾恩·多拉,任命自由
主义者纳斯罗拉汗为首相;8月,宣布实行宪法。国民议会选举法把选民分
为6级:一、王子和国王家族;二、伊斯兰教阿訇;三、封建贵族;四、商
人;五、地主和农民;六、手工业者。农民须拥有价值1000土曼以上的土
地,商人和手工业者须有自己开设的店铺,才有选举权。事实上,只有阿訇
的权利比以前扩大,绝大多数人民仍无选举权。
1906年10月,第一届国民议会在德黑兰开幕。议员包括贵族、阿訇、
地主、官僚、商人和手工业者。议会是公开举行的,准许选民列席,并可参
加辩论。议会的领导权掌握在阿訇手中。第一届国民议会制定了宪法。
(3)伊朗宪法(1906—1907年)
1906年12月30日制定的伊朗基本法,1907年10月8日又通过了补充
条款。这部宪法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建立了议会制的君主政体。宪法规定:
下议院代表参与本国经济和政治事务的伊朗全体居民。下议院的讨论应公开
举行,以便讨论结果得以付诸执行。下议院有权就它认为有利国计民生的一
切问题,经认真周密讨论后,以多数票决提出议案,并在毫无疑惧和充满信
心中通过决议。决议经元老院同意后由首席国务大臣送呈国王,经国王批准
后付诸执行。国家收入或财产的转让或出售,以及国界的任何变动,均应得
到下议院的同意。未经下议院的同意,国家决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以任何名
义,将租让权授予公司或合股营业机构。缔结条约和协定,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