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大会最后通过的宣言承认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谴责社会沙文主义和“保
卫祖国”的口号,指出争取和平的斗争必须同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联系
… Page 120…
起来。列宁提出的关于建立新国际的建议未获会议通过。大会选举了国际社
会主义者委员会,成立临时秘书处,决定出版《公报》,以保持各个参加会
议的组织之间的联系。会议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齐美尔瓦尔德左派集团。会
后建立了齐美尔瓦德左派常设局,出版机关刊物《先驱》杂志。各国左派继
续为建立新国际而斗争。
1916年4月24—30日,在瑞士伯尔尼附近昆塔尔村召开了国际社会主
义者第二次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俄、意、英、波、罗、保、葡和瑞
士等国社会主义组织的代表44人。列宁也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讨
论为结束战争而斗争以及无产阶级对和平的态度问题。列宁为首的左派联名
提出 《关于和平问题的决议草案》,由于在会上中派考茨基主义者居多,草
案未被通过。会议通过的《关于和平问题的决议》采纳了草案中的一些观点,
揭露和批判社会和平主义,谴责社会党国际局的机会主义立场,重申只有实
现社会主义才能得到持久和平。会议通过《告破产的和被迫害的人民书》,
即《昆塔尔宣言》,号召人民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争取不割地、
不赔款的和平,要求社会党议员拒绝支持帝国主义政府的军事政策。会议虽
然没有接受成立第三国际的建议,但对团结左派起了积极作用,为第三国际
的建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1918年11月,由布尔什维克发起在彼得格勒召开欧美各国左派社会党
人代表会议,作出筹建第三国际的决议。1919年1月,在莫斯科召开8个共
产党和共产主义小组及左派社会党的代表会议,并以8个党的名义发出召开
第三国际成立大会的邀请书。1919年2月3—10日,原第二国际一些社会党
右翼领导人在伯尔尼开会,恢复第二国际 (伯尔尼国际)。同年3月2—6
日,在列宁的领导下,在莫斯科召开第三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
第三国际,又称共产国际。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俄国临时政府
俄国二月革命期间,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的政权——工兵代表
苏维埃。它是工人和士兵武装起义的机关,又是工农专政的机关,它有自己
的武装,并得到工农群众的信任。
当布尔什维克正在街头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时候,孟什维克党和社
会革命党人却乘机夺取了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许多重要城市的苏维埃执行
委员会的领导权。他们背着布尔什维克,与资产阶级商定,于3月15日成
立了临时政府。大地主李沃夫任总理兼内务部长,立宪民主党人米留科夫任
外交部长,十月党人古契科夫任陆海军部长,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任司法
部长。这样,就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工人农民本来期望早日结束战争,获得面包和土地。但是代表资产阶级
… Page 121…
和地主利益的临时政府却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图谋消灭工兵代表苏维
埃。1917年5月1日,米留科夫向协约国各国政府发出照会,声称俄国遵守
沙皇政府签订的各种条约,要把世界大战进行到“胜利结束”。5月3—4日,
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下,彼得格勒10万工人、士兵举行示威游行,抗议临
时政府的帝国主义战争政策。临时政府被迫撤换了米留科夫和古契科夫的职
务。5月18日,成立第一届(临时联合)政府。其主要成员仍是资产阶级政
客,孟什维克斯科别列夫和策烈铁里、社会革命党人切尔诺夫也参加了政
府。7月1日,临时政府在前线发动进攻,遭到惨败。7月16日,彼得格勒
再次爆发工人、士兵的示威游行。次日,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进行镇压,示威
群众死伤400多人。同时大肆逮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封闭《真理报》,解
除赤卫队武装。又下令通辑革命领袖列宁。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把持
领导权的苏维埃已经成了临时政府的附属物。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
7月21日,克伦斯基代替李沃夫任临时政府总理。8月6日,成立了以
克伦斯基为首的第二届(临时联合)政府。其主要成员为立宪民主党人、孟
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9月初,立宪民主党和克伦斯基政府策划了俄军总
司令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士兵平定了叛乱。此后,各地
苏维埃逐步摆脱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的控制,转到布尔什维克方面来。
临时政府陷入困境。10月8日,克伦斯基重新组阁,成立最后一届(临时联
合)政府。1917年11月7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人民举行武
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2)十月武装超义的胜利
1917年8月8—16日召开的布尔什维克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
武装起义的方针,号召工人、农民和士兵站在布尔什维克党的旗帜下,准备
同资产阶级进行决战。
9月中旬,列宁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
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的信,指出武装起义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10月20日,列宁从芬兰秘密回到彼得格勒,直接领导武装起义。10月23
日,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发动武装起义的决议。中央全会
决定成立中央政治局,由列宁、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
索柯里尼柯夫和布勃诺夫等7人组成。10月25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
托洛茨基领导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这是以后武装起义的
公开司令部。10月29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召开扩大会议,重申发动武装
起义的决议,成立有斯维尔德洛夫、斯大林、布勃诺夫、捷尔任斯基、乌里
茨基等参加的领导起义的革命军事总部。
在准备武装起义的关键时刻,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反对武装起义。 10
月31日,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在非党的《新生活报》上发表声明,指责
布尔什维克党举行武装起义是冒险举动,泄露了正在准备起义的机密。临时
政府闻讯立即调动军队,宣布禁止游行示威和群众集会,加岗增哨,并密令
… Page 122…
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占领斯莫尔尼宫。6日晨,临时政府下令封闭布尔什维克
党中央机关报《工人之路报》。上午10时,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把士官生赶
走,保证了《工人之路报》的印刷。当天傍晚,列宁从秘密住处写信给党中
央委员会,主张立即发动起义。他连夜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
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约有20万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按照
列宁的命令,坚决迅速地占领了火车站、主要桥梁、国家银行、电话电报局
及其他战略要地,包围了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晚9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发出进攻的第一炮。次日晨2时,起义队伍攻下冬宫,逮捕了正在开会的临
时政府部长们。
11月7日晚10时45分,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
出席大会的650名代表中,有390名是布尔什维克,大部分无党派的代表也
都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大会通过 《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布临时政
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手中。8日,大会通过了具有重大历史意
义的 《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会上成立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
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11月7日—16日,经过同反革命势力的激烈搏斗,苏维埃政权在莫斯
科确立。1917年11月至1918年2—3月,从城市到农村,苏维埃政权在各
地建立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在俄罗斯、少数民族地区和前线都获得胜利。
(3)建立和保卫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摧毁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撤销旧的官僚机构,建立了工农红
军、工人民警和人民法院,建立崭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机关和各人民委员
部。1918年1月,召开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批准《被剥削劳动人民
权利宣言》,正式宣布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劳动人民成为国家
的主人。
苏维埃还颁布了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国家与教会分离、学校与教会分
离、男女平权和俄国国内各族人民权利一律平等等一系列法令,彻底完成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1917年11月8日,苏俄在《和平法令》中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
战国缔结正义的民主的和约的建议被拒绝。为了赢得和平喘息时机,巩固新
生苏维埃政权,在列宁的坚持下,经过谈判,在1918年3月3日,苏维埃
俄国与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缔结《布列斯特——立
托夫斯克和约》。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利用德国在大战中的失败宣
布废除此和约。
1918年初,英法美日等协约国帝国主义者为扼杀苏维埃政权派遣干涉军
进犯苏俄,并扶植一批前沙皇俄国将领为首的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布尔
什维克领导全国军民浴血奋战。1918年9月2日,苏维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