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科技巅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种实验室一投入使用,立即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效果。光脑项目组的成员,在这个超大型实验室里完成了实验以后,控制人员选择了其中两组最完美的试验记录,输入机器人主控程序。随后的试运行,让所有的人都欣喜若狂——其中一组实验取得了成功,取得的试验结果,和最初试验完全一致!而另一组实验,其结果也只有少许差异!   
而试验人员,包括原试验人员,在重复那两次试验的时候,都远远不如机器人的效果!   
主控人员迅速调出试验人员的试验记录,分析操作中的每一个步骤。   
由于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有完善的试验数据记录,只花了两三天,试验人员就找到了后续试验不成功的所在,并立刻加以调整、改进。   
以前只有一次的成功试验记录,现在在特种试验室,随时可以将某次偶然,变成必然,从而重现出来!   
研究人员又试着将其应用于其他方面,也立竿见影地取得了让人欣喜若狂的成功。   
例如微电子操作,研究人员可以制作出一个符合要求的电子元件,但很能每个元件都能保持同样的品质。   
但现在在特种试验室,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通过调用同一段成功的操作程序,其成功率一下跃升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令人简直不敢想象!   
特种实验室的成功,惊动了寰宇公司的其他研究部门。   
每次试验之前,都有无数的研究人员前来观摩,望着实验机器人的操作,所有的试验人员都惊叹不已。而看到它的最后操作结果,几乎每一个前来观看的研究人员,都眼里放光。   
光电部门的负责人来了、计算机部门的负责人来了,包括自动化部门的肖劲,也每天磨着萧强,希望给他们,也配备这样的特种试验室。   
这太方便了!   
很多的重复操作,完全可以交给特种试验室完成。   
他们都在憧憬,以后的试验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主控室里,选择一个又一个成功的试验操作数据记录,将它复制添加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以前为之头痛的,将成功试验完美再现,现在谁也不为之担心。   
有这个宝物在手,一个寰宇公司,其研究效能就陡然提高了数倍不止!   
而经过对这些完善的试验步骤、数据的分析,对比失败的试验,研究人员很快就能从中找到症结所在,从而提出改进意见。寰宇的试验进程,一下冲上了快车道,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飞快地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   
更令肖劲等人惊奇的,在萧强的点石成金之下,组建一个特种试验室,所花费的开支,仅仅比原来的试验室,高出百分之十五而已!   
这么好的东西,谁不想要?   
立马,一看到特种试验室的成果,所有的研究部门,都发来了雪片般的申请,要求该建特种试验室。   
而曾经一度从光子电脑项目组成员脸上消失的笑容,也回来了。   
面对特种实验室的完美表现,每个项目组成员,都对成功充满了信心。   
就在全组人都重拾信心的情况下,肖劲和项目组一起,进行了光电混合电脑样品制作的最后一次前期准备:四十核心处理器芯片的制作。   
  第二百二十章 新时代的曙光   
核心处理器,说穿了就是将多个处理器核心集成在同 内。   
光子电脑项目组掌握了老板研制光脑的思路,就是要制造一款超越现代电脑的超级计算机,确立寰宇公司在计算机、科研中的领先地位。   
靠原有的思路,显然是无法满足萧强的要求。   
他们思来想去,看到了公司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忽然灵光一动,决定采用多核心制造方式,集成数十颗处理器核心,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芯片的效能。   
说起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处理器的速度也是越来越 快。   
在电脑整机中,虽然处理器每秒钟可以运算数千万、上亿次,可是处理器并非单独存在的,它需要与内存交换数据,将部分计算结果暂存在内存里,才能接着不断调用暂存的计算结果,完成运算。   
而处理器和内存等其他设备,都需要通过系统总线来交换数据。   
但总线频率的提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从早期的33MHZ、50   。6  。 00赫、133 赫,始终处于千万次级别,极大地限制着电脑的运算速度提升。   
解决这个瓶颈的方法,一个是在处理器内集成内存,将两者直接连接,用直连的方式,绕过总线的限制。另一个就是彻底改变总线传输方式,用更快的光互连。来取代缓慢地电路互连。   
这两种方法中,处理器内部直连内存,早就被采用了,这种高速内存被称之为缓存。但,一来这样加大了处理器制造难度,增高成本;二来,它依然还是要通过总线和主板内存交换数据,并转到相关的硬盘存储,或是转送到显卡、声卡等各种设备。总线还是顽固地限制着电脑的速度。   
这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所以,最彻底的解决方法,就是将总线换掉。   
光脑采用全光计算、全光信号传输、存储,可谓是将原来的电脑部件,进行了天翻地覆的全部更新。   
肖劲领导的光子电脑项目组,以前就是企图一次性到位,采用所有部件全光信号制造,屡屡失败。这次他们改弦更张。承认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实现全光技术,并不现实,从而回过头来,利用这些年已经取得的成果,从易到难,一步步替换现存电脑中,制约速度地相关部 分。   
四十核心处理器。是对现有芯片技术进行改进的一次尝试。   
将四十个处理器核心,集成在一个芯片组内,可以有效避免数据传输的瓶颈。将芯片的效能,发挥到极致。   
光子电脑项目组讨论了一年,才决定了最后的方案。研究人员集合所有人的心血,呕心沥血设计出最高效率的数据处理流水线结构,并逐条逐条设计指令集。最终画出相关电路图。   
唯一的麻烦,就是四十个核心,平摊在一个硅晶片基座上。面积太大了。   
他们采用分层地方法,每层制作十个核心处理器。然后在它的上方制作数据传输层,利用这些年积累的激光传输技术,通过集成电路制造手段,制造激光数据传输层。在激光数据传输层上面,再制作对应每一块处理器核心的缓存层,每一核心可以为其单独构建一个G的   
这样,每一组将由核心层、激光中转层、缓存层构成。四组堆栈,构成一个完整的处理器芯片。   
光互连加快了数据吞吐速度,单个处理器核心的数据传输速度,达到了惊人的每秒10T。 ,所有芯片都发挥出最大效能的时候,其峰值数据处理速度,将达到创纪录的每秒钟二十万亿次!   
如果真正制造成功,一枚处理器芯片,将超过目前公司正在使用地超级计算机系统两倍,而使用效能还要高得多!   
这个构思很巧妙,但要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制作完成单独一个核心、一个光电转换激光数据传输器、对应的内存堆栈都没有问题,可是要同时完成,难度大了可不止三倍。   
更何况,是要在一层硅晶基座内制作十个核心,上面还有对应的两层激光数据传输、内存等一组元器件。   
每个核心与对应的激光数据器、内存层,都由上亿的元器件构成,中间只要有一次操作失误,就会导致全功尽弃。   
萧强在忙于构建特种试验室地时候,肖劲等人就尝试着制作过四十核心处理器。但连续报废,没有一次成功。   
时常到实验室来观看进度的奥斯丁,看到他们如此浪费,心痛得脸上肌肉直跳。   
萧强忙完了特种试验室的改建,转头回来光脑项目组,肖劲等人被前面地失败给吓住了,主动搁置了四十核心处理器的制造,决定采用两步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就是先制作单核心芯片,也就是内置了大容量缓存,采用光电转换激光传输的常规芯片。   
即便是单核心,但完全的光电转换装饰,依然可以让混合芯片,性能提升到以前的十倍以上。如果和其他设备的连接也全部采用光互连,但枚芯片的速度,也有可能达到可以让研究人员积累技术,为下一步制作更多核心处理器打好基础。   
另一个,就是放弃光电转换层,使用基于常规技术的多核心处理 器。而将光电激光转换器,运用于处理器与内存等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代替以前的总线结构。   
萧强想也不想,就拍板定案:先制作单核心,并将处理器内。整合进与外设之间的激光数据传输器。   
只有减少处理器与光电转换器之间地连线,才能最大效率地发挥光互连的能力。   
这个难度,又比项目组提出的方案,要难了许多。   
可这又是必要的。   
现在的技术极限,估计只能做到芯片与其他设备之间光互连,但未来毕竟还是要朝光处理器方向发展。与其到时候再来临时抱佛脚,还不如早早积累相关的操作经验,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项目组硬着头皮,花了五十多天。才制作出一块粗略符合要求的组合激光转换器的处理器。   
为了这一块处理器,出现的废品不计其数,但也通过仪器、特别制作地数据收集外套,采集到了海量的实验数据。   
由于采用了各种数据适时记录软件,再加上从试验人员电子感应装置上收集到的数据,超级计算机几乎是适时地将所有的实验步骤,都转化为3D实验   
萧强指示暂停芯片只做,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严格分析。   
项目小组软件人员根据这些3D图像。结合不同时段试验数据,将其制作过程分解成上万个环节。每个制作环节的环境数据变化,都进行了反复的比对分析,总后总结出最优化的一组,采用替换地方式,将其整合成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系统,输入给特种试验室的机器人。   
经过一年多来的使用,试验机器人的性能不断提升。   
软件人员将驱动程序和主动判断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