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有所欲求的时候,委婉而言。这几招能使得曾国藩在朝廷对他任用又怀疑、支持又削弱的夹缝中稳住脚跟,并能频得实惠,步步高升。
这种事情历史上有过许多教训,杨修的被杀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
杨修乃曹营内主簿,思维敏捷,甚有才名。曹操率大军迎战刘备打汉中时,在汉水一带对峙很久,曹操由于长时屯兵,到了进退两难的处境。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感慨万千。这时夏侯悼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到:〃鸡肋!鸡肋!〃于是夏侯悼便把这句话当作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听后即叫军士收拾行装,准备马上归程。夏侯悼见了便惊恐万分,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何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悼非常佩服他说的话,营中各位将士便都打点起行李。曹操得知这种情况,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罪,把他杀了。
曹操生得面厚心黑,岂容得杨修在他面前如此放肆?曹操把他斩了,并非因为他要退兵班师,是因为他的恃才放旷罢了。
杨修耍小聪明并非只此一次。一次曹操兵出潼关,到蓝田访蔡邕之女蔡琰。蔡邕盛有才名,因哭董卓被王允害死。蔡琰原为卫仲道之妻,字文姬,后来她被匈奴掳走,作得《胡笳十八拍》,在中原地带广为流行。曹操非常敬慕他们父女俩的才华,便派人去赎蔡琰。匈奴惧怕曹操势力,送蔡琰归汉室。曹操便把蔡琰许给董祀为妻。当日曹操进了蔡琰屋内,见屋内墙上挂一碑文图轴,上有〃黄绢幼妇外孙薤日〃八个字。曹操便问手下众位谋士,谁能解释这八个字的意思,众谋土一个个挠耳抓腮,不能答出,只有杨修一个说能解其意,曹操让他先别说破。告辞后,曹操上行三里后方才省悟,那八字中含〃绝妙好辞〃之隐语。曹操当时有些羞愧,因为杨修早已解出,他却在马上一直思索了老长时间。
又有一次,曹操命人造一所花园。花园造成之后,曹操去观看,他也没说好坏,随手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见了,深知其意,便对人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是嫌花园门太阔了。〃众人听了便把花园翻修了一回,曹操见后非常高兴,但当知道这是杨修的主意后,内心对杨修遂生厌恶。显然,曹操这点故弄玄虚的手段被杨修察得一清二楚。还有一回,塞北给曹操送来一盒酥饼,曹操便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放于台上。杨修看到之后,竟拿出来与众人分着吃了。曹操问为何如此,杨修回答说,你在盒子上面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嘛,我们也只好一人一口,哪里敢违背你的命令?曹操于是对杨修更加厌恶。
曹操奸诈无比,常对手下人说,他好做杀人之梦,借以恐吓别人不要暗杀他,吩咐手下人在他睡觉之时不要靠近。一天他睡午觉,把被子蹬落在地上,有一个近侍慌忙上前拾起给他盖上。曹操突然跃起拔剑把近侍杀死了,随后又装模作样地上床睡觉。不久他起来后,假意问是谁杀死了近侍,大家把实情告诉给他,他厚着脸皮痛哭一场,命令给那近侍厚葬,于是众人都以为曹操会梦中杀人。杨修独深知曹操之心,便一语道破天机。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善于把握与上级相处的度,最终难逃杀身之祸。
第34节:第三章 曾国藩的圆融之道(7)
曾国藩则深明这其中的道量,所以他向朝廷有所请求,一般说来,尽量避免正面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旁敲侧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既得到了自己所要求的东西,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1857年1月,曾国藩在九江劳师后所上的奏折就是这样的典型作品。奏折中的第一点,他反复强调了李续宾、杨岳斌所统率的湘军水陆师,本来是曾国藩的部队,是因急人之急,增援湖北而借调给胡林翼的。现在不但湖北省城武昌已经收复,即如湖北的蕲州、黄州沿江城市也已克复。言外之意,是要求清政府将李、杨统率的湘军水陆师拨还给曾国藩节制调谴。奏折中的第二点,旨在张扬他自己旧部李续宾、杨岳斌部水陆师的赫赫战功,为湘军涂脂抹粉,为自己贴金。奏折中第三个要点是,强调李、杨所部水陆师力量的强大,借此抬高自己的地位。奏折中第四个要点,是奏篇中的要害。他不说自己是李续宾、杨岳斌所部水陆师的司令,但在奏篇中却为李、杨所部湘军请饷、催饷,无异以李、杨所部指挥者自居。
纵观曾国藩以上四条,没有一处明确表示他还要朝廷归还李、杨所部等主张,而是绕来绕去,曲意示衷。
曾国藩就是这样向他的上司皇帝和清政府表达他的愿望和要求的。这也是以柔克刚之一法,清朝廷果然准奏,杨、李所部仍旧归曾指挥。
面对领导,凡事须保持低调,讲究以柔克刚。杨修自恃聪明才高,而不识时机乱下断语而触犯曹操引来杀身之祸就是很好的反面例子。凡事讲求中庸,委婉圆柔,才能融入人群,走进社会。英国的著名首相丘吉尔,在对英国国王所表现出来的委婉,无疑都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灵活处理意外情况
曾国藩语录:君子临大难而不惧,视白刃若无也。
译文:君子在面对大的困难从不畏惧,看到闪光的刀刃放在面前就像没看到一样。
大家知道,世界纷繁复杂,许多事情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曾国藩认为,面对这错综复杂的环境,做大事者必须善于处理变乱。处理变乱的基本点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善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变,不拘泥于成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多变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二是要跳出思维方法的固定模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地看问题,不怕突发的事变。三是要临变不惊,临乱不慌,处理变乱要有恒心,有决心,有勇气,不能手软心慈。四是应当多注意总结、分析,在变乱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不至于事到临头,还不知如何应付,这样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五是面对变乱要积极地寻找处理变乱的方法,而不能慌不择路,毫无根据可循。
宋朝的李允则有一次在军中举行酒宴,而甲杖库起了火。李允则仍然饮酒作乐不停。没过多久,火被扑灭了。李允则暗地里派人拿着他的文书到赢州用茶叶箱子运载武器。不过十天,库里的武器又齐全了,而军队中谁也不知道这件事。
事后,有关部门弹劾李允则不救火。宋真宗说:〃李允则必然有话说,先问问他看。〃李允则回答说:〃兵器库防火措施十分严密。这里刚刚举行酒宴,那里就起了火,必定是内奸干的。如果离开宴会而去救火,中了他的调虎高山之计,恐怕要发生意想不到的祸事。〃
上例说明一个道理,即面对突发性的意外事件,应保持冷静,不乱方寸,进而随机应变,转危为安。反之,手忙脚乱,惊慌失措,胡乱动作,就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十分明显,如李允则听说失火后,和大家一起去匆忙灭火,那么,后果一定是很糟糕的。而他并没有这样做,遇变不惊,临危不乱,则掌握了事态发展的主动权。
每临大事有静气,遇变不惊,最重要的功用在于,在突发性事件面前,拿出最及时最正确的决策。因为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思考,而正确的思考必须以冷静的心境为前提。就是说,没有遇变不惊的本事,就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想使自己在变幻莫测的外界环境前,尽可能决策正确,就必须养成每临大事有静气的行为方式。
第35节:第三章 曾国藩的圆融之道(8)
《三国演义》里曹操献刀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汉灵帝死后,董卓乘机专断朝政,私自废黜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引起满朝文武的愤恨。曹操想方设法得到了董卓的宠信,想乘机刺杀董卓。
书中写道:〃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安在?〃从人云:〃在小阁中。〃操直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行迟耳。〃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拣一匹赐予孟德。〃布领令而出。曹暗忖思:
〃此贼该死!〃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侧身而卧,转而向内。操又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思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蹦问:〃孟德何为?〃时吕布已骑马至阁外。操惶惧,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与恩相。〃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卓就教与鞍辔。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
曹操拔刀欲刺董卓,而被身肥力大的董卓突然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惊险的场面。在这一〃大事〃面前,曹操基本上保持了镇静的心绪。虽然小说说他〃惶惧〃,但那是一般人都具有的不自觉的心理,总的看,他保持了〃静气〃。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能从容地由〃刺杀〃改为〃献刀〃,否则,在那千钧一发的刹那间,怎么会想出这样一个合情合理无懈可击的答案呢?
宋代文学家苏洵曾说〃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这也说明遇变应不惊,临危应不乱,要善于自制,控制自己的感情行动,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遇变和临危之时,动不动就鲁莽行事,
动不动就发怒或不知所措的人是无事不败的,从政尤其如此!
在人的一生中,大多数时候是按部就班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