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招之出,能顺乎大势而使事功圆满,这样的招术,大约应该可以称之为〃仙招〃了吧。胡雪岩游刃官商之间,之所以能左右逢源,纵横捭阖,就是与他深得〃乘势〃之妙、精通〃仙招〃之理分不开的。 
  
  胡雪岩灵活变通官商之道策略中,〃乘势〃是其最高明的手段。俗话说:借得东风好行船。这里的东风,其实指的就是势。有了东风,船就能够顺风而下,既节省力气,又加快了行程;而如果没有东风的话,行船速度就会很慢,既白白浪费了力气,还有可能耽误行程。由此可见,乘势对于人做好事情的重要性。 
  
  顺势取势还要做势     
  〃顺势是眼光,取势是目的,做势就是行动〃胡雪岩   
  急功近利往往是商人的通病。这就是很多人想在商场中成就大事业,但有很少人能如愿以偿的症结所在。如何能吃小亏,耐一时之难,获取一条不尽财富滚滚来的巨利之源,应该是每一位欲想成功的商人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按照代换理论的观点。利是忍之所得,忍的实质是先求做事,后求利。做小事,从开始忍耐到获利的间隔小,获利也就小。做大事,从开始忍耐到获得的间隔大,获利也就大。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方法正确,目标选准,获利和所做的事,与忍耐的能力总是成正比的。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科举时代的人们书一读便是寒窗十年,忍得寒窗苦,方有以后的衣锦还乡,仕途坦荡,正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纵横商海和遨游书山的道理一样,急功近利,耐不住性子等待、忍耐,根本别想获得〃黄金屋〃和〃颜如玉〃。所以说:真正的成功商人,总是〃先不必求利,要取势〃。 
  
  对于当时的天下大势,胡雪岩了然于胸:首要的天下大势就是〃洪杨之乱〃。胡雪岩认为,太平天国起义引起整个社会的人口流动,财富大变迁。非一时可以安顿。其次是大清王朝海禁大开,眼看着洋枪洋炮挟着西方的工业品滚滚流人中国市场。中国和西方在经济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也非一时可以弥补。胡雪岩本人不但了解大势,而且独具主见。胆小之人因〃洪杨之乱〃而整天惶惶不安,忙于逃命。胆大之人见财忘义之人,甚至趁机捞一把,终因其目光短浅难成大事。 
  
  然而,胡雪岩是胸怀天下,十分有眼光的人。他根据当时事情的发展情况判断〃长毛〃是不会持久的,官军早晚要把他们打败。既然天下大势是这样,那么某些不法商人浑水摸鱼,两面三刀,投机取巧,都不是地道的作为,也不会长久的。营势造势,做大生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官军打胜仗。胡雪岩认为:〃只要能帮官军打胜仗的生意,我都做,哪怕亏本也要做。要知道这不是亏本生意,是放资本下去。只要官军打了胜仗,时势一太平,什么生意不好做?到那时候,你是为朝廷打败太平军出过力的,公家自会报答你,做生意处处给你以方便。你想想看,这还能不发达?〃 
  
  只有了解了天下大势,才能够顺势取势。势在官军这边,胡雪岩自然要帮官军。只有昏头黑脑的那些人,因为鼠目寸光,看不出社会大的走向。仅为眼前可图的几笔蝇头小利而断送了大好前程。洋人那一面也是这个道理.胡雪岩这样认为:〃洋人虽刁,刁在道理上。只要占住了理,跟洋人打交道也并不难办。〃 
  
  胡雪岩的这种看法,在晚清海禁开放之初,确实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在闭关锁国的晚清,人们都普遍对洋人缺乏一个正确认识,洋人不是被鄙视为茹毛饮血的野人,就是被夸张为不可侵犯的神人。结果当时不少商人就无法与洋人平等往来,做出了许多滑稽可笑的事情。而胡雪岩由于洞悉天下大势.因而能够一开始就守定了讲道理、互惠互利的宗旨。在生意场中自然又占了风气之先,为他商业上的发达奠定了基础。 
  
  有了对这两个大势的充分认识和详细分析,胡雪岩开始琢磨如何地顺势取势,把生意做好、做大。看到了大的形势,并顺应大的形势走,这是顺势。但是光有这一点还不够,跟着大势走仅仅是顺应时势,只能做一个机会主义者,胡雪岩并不仅仅满足于顺势借势,他还要更进一层、他要让势为自己服务。他要通过自己的一番积极努力,让自己置身于能控制大势的核心位置,这就是〃做势〃。 
        

第97节: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势之妙(5)         
  〃顺势是眼光,取势是目的,做势就是行动〃。胡雪岩在官场上,通过资助从地方官员到封疆大吏王有龄、黄宗汉、麟桂、何桂清、左宗棠等人,通过为他们出谋献策,出力出钱,把这些官场中人的功名与利益和自己的商业利益紧紧联结在一起,从而达到〃此人须臾不可离〃,或者说〃天下一日不可无胡雪岩〃的效果,并且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帮助、支持、关照自己的生意,为自己所用,从而使自己的商业遍布全国各地名噪一时。这样就算取得了官势。 
  
  王有龄、何桂清等人的升迁和享乐无时无刻离得开胡雪岩;左宗棠平定回乱,建立不世功名也离不开胡雪岩筹粮筹饷的帮助。因为胡雪岩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所以也能抓住他们的心,让他们心存感激。抓住了官场中的这些人,也就抓住了他们为官而自然形成的官势。能够在官场中有这些靠山在,转粮拨饷、筹款购枪,所有的生意,无一不可堂而皇之地去做。并且这些人也正眼巴巴地盼着你能够做这些生意,并且希望从中渔利。 
  
  在那个官本位意识浓厚、经商低人一等的特殊年代,一个生意人要在商场中纵横驰骋,取得大成功,官场势力绝不可少。但在商言商,商业势力内部的联合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一个生意人在商界本身的势力也不能忽视。商人的成就毕竟还是要在商界之中体现出来,仅有官场势力而在商界之中依然无法形成自己的影响,要想在商界立足且获得成功,也是不可能。因此,胡雪岩说,官场势力,商场势力都应用心经营。 
  
  例如征收〃协饷〃一事。朝廷为筹集粮钱用于镇压太平军,要求各地〃协饷〃。清朝末年实际上已经极度衰败。由于国内连年战乱,内忧外患,国家的财政收入十分有限,户部一年应该有四千万的收入,但实际连三千万都不到,赤字很大,国家财政已经到了几乎崩溃的境地。如今要平定太平天国,招兵募勇,一下增兵十几万,粮饷就成了朝廷面临的最大问题。国库空虚,当然只好找地方政府筹集,所谓协饷,也就是由未受战乱,世面比较平静的省份帮助筹集军队粮饷。 
  
  当时军队急需协饷不需解部,要求直接解送各大营粮台。浙江的协饷要解往江南大营,本来按照官府规定是要解送现银的,但由于江南大营围金陵,江北大营围扬州,水陆两路都无法保证安全,因此浙江藩司与江南大营粮台商定,或者汇解上海,或者汇解苏州。当时江南大营的代表已到达上海,要求浙江承汇的钱庄派人前去接头商谈汇解事宜。由于胡雪岩成功的运作以及他在浙江官场的庞大势力,阜康于是成为代理协饷汇解的首选钱庄。但就阜康目前情况本金有限,难以独自做成这单生意,胡雪岩必须去湖州一趟,寻找生意合作伙伴。 
  
  胡雪岩选中了大源钱庄。   
  胡雪岩选择大源做联手伙伴,让他的朋友难以理解。在一般人认为,胡雪岩首先应该选择信和钱庄和自己联手才对,一来信和钱庄也是杭州城里首屈一指的大字号,实力较强,二来与胡雪岩的关系非同一般,信和是他当年当学徒时的老〃家〃,加上帮助王有龄海运局漕米解运的事信和也参与了,而且出人出钱,立了大功。此时的信和实际上已经成了〃阜康〃最忠实的生意伙伴。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都没有将协饷这块〃肥肉〃送给大源钱庄,却不送给信和钱庄的道理。就连阜康档手刘庆生知道胡雪岩做出的与大源联手的决定之后,也提出了疑问,他问胡雪岩:〃阜康与信和关系非同一般,你为什么不选信和来做?〃 
  
  这也正是胡雪岩行事高人一筹之处。胡雪岩这样认为,正是因为此时的信和和阜康的关系已经非同一般,成为了实际的生意伙伴,他才不在这笔生意上与信和联手。胡雪岩需要结交新的生意伙伴,他是要把自己在钱庄同行中势力和影响力尽量做大,把市面尽量做大。要做大势力,自然要广交商界朋友,要把关系拉得广。这次有笔生意拉上大源,下次有另一笔生意再拉上另一家,如此类推,时间久了,所有的钱庄同行都与阜康建立了业务关系而且利害相连,休戚与共,此时胡雪岩在钱庄行业的力量自然非一般可比了。胡雪岩是借这笔生意,扩大自己的商业势力,是在为自己营造商场的〃势〃。 
        

第98节: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势之妙(6)         
  胡雪岩做生意,既时时刻刻注意培植官场势力,也经常地注意培植商场势力,他培养自己在官商两界的势力,实际是增强自己在官商两界的〃势〃。也是在增强自己势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胡雪岩曾说:〃利与势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他这里说的能借势得利的〃势〃,其实既可以理解为自己可借助或拥有的官商两界的势力,也可以理解为可以帮助自己驰骋商场立于不败的实力。一个商行、商社的实力,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并不仅仅是由资金、不动产来衡量的,无论官场之势,还是商场之势,说到底,都是构成一个商家整体实力的有机部分,是决定商业运作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所以胡雪岩十分注重经营官场和商场的势力,他说两种势力他都要,胡雪岩也确实做到了官势、商势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培植官场势力,是为自己找到可以托靠的靠山,而培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