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柳如是别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痉鹗椋┤绱涸孪轮疃棺樱门氨愠鐾痢N彼兆⒁远棺游烤Γ瓤尚σ印=袢丛圃薰辞刂荩鸭故臁7颉把钪Α庇梅鹁岸棺印币啾赜梅鹗椤H粼埔鸭故欤寺绞亢馑リJ屡空者,子美必不然也。“旷原延冥捜”原出穆天子传,今妄益云原昆仑东北脚名,此出何典乎?“何人为觅郑瓜州”,瓜州见张礼游城南记。今云郑审大历中为袁州刺史,审刺袁州安知不在子美没后乎?地理山川古迹,须考原始及新旧唐書元和郡县志,不得已乃引寰宇记长安志以及近代书耳。“春风回首仲宣楼”,应据盛弘之荊州记甚明。今乃引方舆胜览高季兴事。季兴五代人也。季兴之仲宣楼岂即当阳县仲宣作赋之城楼乎?以上特略举其概,他若黄河十月冰,三车肯载书,危沙折花当诸解皆凿而无取。虽其说假托巨公以行,然涂鸦续貂,贻误后学,此不可以无正也。
寅恪案:长孺此札有数问题,一为朱氏杜工部诗辑注付印之时间,二为此札是否拟作,三为李太史究为何人。茲分别略论之。
一,牧斋尺牍中“与遵王”札共为三十通,其第贰壹通至第叁拾通皆关于注杜之事,前已略引,其中屡有言及钱朱二注开版事,但不知何故,于康熙三年甲辰牧斋逝世之前两书俱未曾全部付梓。
今据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本朱鹤龄杜工部诗辑注观之,卷首补钞钱谦益序,后附牧斋手札云:
杜注付梓,甚佳。但自愧糠秕在前耳。此中刻未必成,即成,不妨两行也。草复。
其后又有朱鹤龄附记云:
愚素好读杜,得蔡梦弼草堂本点校之,会粹群书,参伍众说,名为辑注。乙未(顺治十二年)馆先生家塾,出以就正。先生见而许可,遂检所笺吴若本及九家注,命之合钞,益广搜罗,详加考核,朝夕质疑,寸笺指授,丹铅点定,手泽如新。卒业请序,箧藏而已。壬寅(康熙元年)复馆先生家,更录呈求益。先生谓所见颇有不同,不若两行其书。时虞山方刻杜笺,愚亦欲以辑注问世。书既分行,仍用草堂原本,节采笺语,间存异说。谋之同志,咸谓无伤。是冬馆归,将刻样呈览,先生手复云云,见者咸叹先生之曲成后学,始终无异如此。今先生往矣,函丈从容,遂成千古,能无西州之痛。松陵朱鹤龄书。
季振宜钱注杜诗序略云:
丙午(康熙五年)冬予渡江访虞山剑门诸胜,得识遵王。一日指杜诗数帙,泣谓余曰:此我牧翁笺注杜诗也。凡笺注中未及记录,特标之曰具出某书某书。往往非人间所有,独遵王有之。遵王弃日留夜,必探其窟穴,擒之而出,以补笺注之年未具。丁未(康熙六年)夏,予延遵王渡江,商量雕刻。遵王又矻矻数月,而后托梓人以传焉。康熙六年仲夏泰兴季振宜序。
寅恪案:钱注杜诗全部刻成于康熙六年,朱注杜诗则未知于何时全部刻成。鹤龄附记作于牧斋去世之后,但未署年月,其愚庵小集柒“杜诗辑注序”(此序复旦大学藏本朱注杜诗未载)亦未言刊行之时间也。后检亭林佚文辑补“与人札”云:“十年间别,梦想为劳。老仁兄闭户著书,穷探今古,以视弟之久客边塞,歌儿虎而畏风波者,琼若霄凡之隔矣。正在怀思,而次耕北来,传有惠札,途中失之,仅得所注杜集一卷。读其书,即不待尺素之殷勤,而已如见其人也。吾辈所恃,在自家本领足以垂之后代,不必傍人篱落,亦不屑与人争名。弟三十年来并无一字流传坊间,比乃刻日知录二本,虽未敢必其垂后,而近二百年来未有此书,则确乎可信也。道远未得寄呈,偶考杜诗十余条,咐便先寄太原。旅次炙冻书次,奉候起居,不庄不备。”亭林此札所寄与之人颇似长孺,(可参清史列传陸捌及康熙刻潘柽章松陵文献拾朱鹤龄传。)除札中“闭户著书”之言及有关注杜事与鹤龄传相合外,愚庵小集叁载“送潘次耕北游”七古末二句云“鹿城顾子(自注:“宁人。”)久作客,为我传讯今何如”,更与札中“次耕北来,传有惠札,途中失之”等语适切。据徐遁弇嘉辑顾亭林先生诗笺注卷首所附顾亭林先生诗谱略云:“〔康熙〕八年己酉,潘节士之弟来远受学二首。”(寅恪案:此诗见亭林诗集肆。)又引吴映奎顾亭林年谱云:“冬抵平原,潘次耕来受学。”可知次耕北游之时间为康熙八年,其时朱氏杜注仅有一卷,足证其全部刻成必在康熙六年季氏刻牧斋杜诗笺注之后也。
复检愚庵小集拾“寄徐太史健庵论经学书”略云:
愚先出〔尚书〕埤传是正于高明长者,〔汪〕钝翁先生见之,急捐槖佽镌,为诸公倡。今已就其半矣。草泽陈人从未敢缄牍京华,特以今日文章道义之望咸归重于先生,又昔年忝辱交游之末,故敢邮寄所梓,上呈乙览。倘中有可采,望赐以序言,导其先路,庶几剞劂之役可溃于成。
同书补遗壹“徐健庵太史过访”五古略云:
亭林余畏友,卓荦儒林奋。三张才并雄,景阳名早晟。酷似舅家风,吾党推渊镜。愍余空槖垂,兼金助雕锓。
由此观之,长孺之书必非一次刻成,助其雕锓者亦必非一人所能为力。但徐氏虽佽镌长孺之书,而不言及杜注,必与之无涉也。
二,复旦大学藏本朱注杜诗未载李太史序,若非因避忌删去,则本无其序,长孺之文不过假设此题,借以驳牧斋之笺注耳。其札中所举之注文,如“聊飞燕将书”见钱注拾“收京”诗三首之一“燕将书”注,“豆子雨已熟”见钱注叁“别赞上人”诗“豆子”注,“人生五马贵”见钱注拾“送贾阁老出汝州”诗“五马”注。诸条即是例证,可不备引。至书中所云“其说假托巨公以行,然涂鸦续貂,贻误后学,此不可以无正也”,牧斋与长孺因注杜而发生之纠纷虽与遵王颇有关涉(见牧斋尺牍中“与遵王”札及牧斋杜诗笺注自序等),钱注本附刻前又如李氏所言“遵王弃日留夜,必探其窟穴,擒之而出,以补笺注之所未具”,但其所补当为牧斋所标出,未及记录者非出诸遵王也。(可参下引有学集叁玖“复吴江潘力田书”“聊用小签标记,简别泰甚,长孺大愠,疑吹求贬剥,出及门诸人之手”等语。)长孺不便驳斥牧斋,故作此指桑骂槐之举,斯岂长孺所谓“怨而不忍直致其怨,则其辞不得不诡谲曼衍”者哉?(见愚庵小集贰“西昆发微序。”)
又牧斋杜诗笺注自序云:
族孙遵王谋诸同人曰,草堂笺注元本具在,若玄元皇帝庙,洗兵马入朝,诸将诸笺,凿开鸿蒙,手洗日月,当大书特书,昭揭万世。而今珠沉玉锢,晦昧于行墨之中,惜也。考旧注以正年谱,仿苏注以立诗谱,地里姓氏,订讹斥伪,皆吾夫子独力创始,而今不复知出于谁手。傎也!
牧斋借遵王之言以诋斥长孺,今读者取钱朱两注自见。今观朱氏辑注中或全部不著“钱笺”,如朱注伍“洗兵马”即是其例。细绎牧斋所作之长笺,皆借李唐时事以暗指明代时事,并极其用心抒写己身在明末政治蜕变中所处之环境,实为古典今典同用之妙文。长孺以其与少陵原作无甚关系,概从删削,殊失牧斋笺注之微旨。或偶著“钱笺”,但增损其内容,如朱注壹叁秋兴八首中有仅录钱注“笺曰”之一部份,而弃其“又曰”之文,遂将笺注割裂窜易,宜其招致牧斋之不满。又或用其意而改其词,如取朱注壹“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之“钱笺”与钱注玖此题所笺之原文比较,则知愚庵所改即牧斋托为遵王之言“吾夫子独力创始,而今不复知出于谁手。傎也!”等语所指者,此点尤为牧斋所痛恨也。
三,若朱注杜诗卷首原有李序,则长孺此札何以讳太史之名而不书,其中必有待发之覆。颇疑“李太史”乃李天生因笃。据雪桥诗话贰云:“李天生尝以四十韵长律赠曹秋岳,秋岳叹为风雅以来仅有斯制。初入都,南人易之。一日宴集,语杜诗应口诵。或谓偶熟,复诘其他,即举全部,且曰吾于诸经史类然,愿诸君叩之。一座咋舌。”天生既熟精杜诗,其为长孺作杜注序自有可能也。
今虽未发现长孺直接于天生有关之诗文,但两人之间错互间接之材料颇复不少。如清史列传陸陸李因笃传略云:
李因笃字天生,陕西富平人。明诸生。康熙间诏举博学鸿儒,因笃夙负重名,公卿交荐,母劝之行,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未逾月,以母老乞养。疏曰:比者内阁学士项景襄李天馥大理寺少卿张云翼等旁采虚声,联呈荐牍,陕西巡抚促臣赴京。臣自念臣母年逾七十,属岁多病,困顿床褥,转侧需人。臣止一弟因材,从幼过继。臣年四十有九,并无儿女,跬步难离。屡具呈辞,叠奉部驳。痛思臣母垂暮之年,不幸身婴残疾,臣若贪承恩诏,背母远行,必致倚门倚闾,夙病增剧。况衰龄七十,久困扶床,辇路三千,难通啮指。一旦祷北辰而已远,回西景以无期,万一有为人子所不忍言者,则风木之悲何及,甁罍之耻奚偿,臣永为名教罪人。不惟始进已乖,无颜以对皇上,而循陔负咎,躁进贻讥,则于荐臣亦为有靦面目。皇上至仁至孝,远迈前朝,而甘违老亲,致伤风化,有臣如此,安所用之?査见行事例,凡在京官员家无次丁,听其终养。臣身为独子,与例正符。伏祈特沛恩慈,许臣归养。母殁仍不出,因笃性慷直,然尚气节,急人之急。顾炎武在山左被诬陷,因奔走三千里为脱其难。(寅恪案:此事可参亭林诗集肆“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五言排律,及蒋山佣残稿贰“与人书”第贰通“富平李天生因笃者,三千里赴友人之急,疾呼辇上,协计槖亶,驰至济南,不见官长一人而去”等语。)尝著诗说,炎武称之曰毛郑有嗣音矣,与毛奇龄论古韵不合。奇龄强辩,炎武是因笃而非奇龄。
亭林文集叁“与李湘北(天馥)书”(并见蒋山佣残稿贰题作“与李湘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